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08:55:19

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八年级下学期生物期中考试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与动物细胞比较,下列属于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br />A.细胞壁<br />B.细胞膜<br />C.细胞质<br />D.细胞核</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都是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有的结构“细胞壁”是植物细胞有而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br />所以答案是:A<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植物细胞的相关知识,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液泡,以及对动物细胞的理解,了解动物细胞的结构: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细胞质:液态.</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视野中出现如图现象,则最可能出错的步骤是()<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4/08/21/df7ede3e/SYS201804082158236940833869_ST/SYS201804082158236940833869_ST.001.png" width="83" height="7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撕取表皮<br />B.展平表皮<br />C.滴加碘液<br />D.盖盖玻片</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由图中视野可知,边缘粗而黑,形状呈圆形或椭圆形的结构为气泡,视野内出现气泡是由于盖盖玻片操作不当造成的.盖盖玻片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br />所以答案是:D<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练习使用显微镜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植物呼吸作用对自身生命活动最重要的作用是提供( )<br />A.二氧化碳<br />B.水分<br />C.氧气<br />D.能量</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植物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植物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除一部分转变为热能散失以外,其余部分用于植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如植物体对矿质营养的吸收、有机物的合成与运输、细胞的分裂与生长等。<br />所以答案是:D<br />【考点精析】利用呼吸作用的意义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呼吸作用意义: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吸收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等)不可缺少的动力,一部分转变成热散发出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秸秆是农作物收获籽实后留下的茎叶部分的总称,焚烧秸秆可能导致雾霾。秸秆还田(填埋)既增加土壤肥力,又降低环境污染。在秸秆增加土壤肥力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br />A.生产者<br />B.分解者<br />C.消费者<br />D.无机环境</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分解者能将秸秆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因此秸秆还田既增加了土壤肥力,又降低了环境污染。秸秆变为肥料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分解者。<br />所以答案是:B<br />【考点精析】利用生态系统概述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现象是:叶片遮光部分遇碘不变色,见光部分遇碘变蓝色。该实验可证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br />①需要光<br />②需要水<br />③需要二氧化碳<br />④能产生淀粉<br />⑤能产生氧气<br />A.①④<br />B.②③<br />C.①⑤<br />D.④⑤</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耗尽叶片中原有淀粉;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碘遇到淀粉变蓝色,因此从实验可以看出,叶片的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说明叶片产生的有机物是淀粉。<br />所以答案是:A<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光合作用的实质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为叶片结构示意图,下列对相关结构和功能叙述错误的是()<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4/08/21/df7ede3e/SYS201804082158241391241069_ST/SYS201804082158241391241069_ST.001.png" width="168" height="11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②能进行光合作用<br />B.①④具有保护作用<br />C.③是气体交换的“窗口”<br />D.⑤是蒸腾作用的“门户”</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A、②叶肉含有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A不符合题意;<br />B、①④为表皮,作用是保护内部组织,B不符合题意;<br />C、③是叶脉,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C符合题意;<br />D、⑤气孔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也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由保卫细胞控制张开或闭合,D不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人体产生卵细胞的器官和受精的场所分别是( )<br />A.卵巢、子宫<br />B.卵巢、输卵管<br />C.输卵管、卵巢<br />D.子宫、输卵管</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卵巢能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输卵管的作用是输送卵细胞,也是完成受精的场所;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br />所以答案是:B<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人的生殖的相关知识,掌握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也是种族延续的过程.</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小王同学患流感并出现发烧症状,下列各项可能明显增多的是( )<br />A.红细胞<br />B.血小板<br />C.白细胞<br />D.血红蛋白</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A、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不能吞噬病菌,因此患上感冒并出现发烧症状,其血液中不可能明显增多,A不符合题意;<br />B、血小板具有促进止血和凝血的作用,因此患上感冒并出现发烧症状,其血液中不可能明显增多,B不符合题意;<br />C、白细胞具有吞噬病菌的作用,当人体内出现炎症时,白细胞的数目就会增多,来吞噬一些危害人体健康的病菌。因此患上感冒并出现发烧症状,其血液中可能明显增多的是白细胞,C符合题意;<br />D、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因此患上感冒并出现发烧症状,其血液中不可能明显增多,D不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C<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掌握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液的功能:运输、防御保护、调节体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从食品安全的角度考虑,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br />①食品本身是否有毒<br />②食品的保质期<br />③食物含能量高低<br />④是否被有毒物质污染<br />⑤维生素种类<br />⑥无机盐含量<br />⑦食物的营养价值<br />⑧食物是否发霉变质<br />A.①③⑤⑧<br />B.①②④⑧<br />C.①②⑦⑧<br />D.①②④⑦</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食品安全是指:防止食品污染;预防食物中毒。包括防止食品在生产过程中被农药等污染,蔬菜瓜果必须清洗干净;不吃有毒的食物(发芽的马铃薯、毒蘑菇);防止食品被细菌等污染,食用前要加热煮熟;保持厨房和餐具的清洁卫生;买经检疫合格的食品。应当关注食品包装上有关是否有添加剂,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和厂家地址等内容。<br />所以“①食物本身是否有毒、②食品的保质期、④是否被农药等有毒物质污染、⑧食物是否变质发霉”是食品安全应考虑的问题。<br />所以答案是:B<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食品安全和食品安全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食品安全:防止食品被细菌等污染,食用前要加热煮熟;保持厨房和餐具的清洁卫生;买经检疫合格的食品;关注食品安全:食用蔬菜水果之前,应该浸泡、冲洗,或削皮;买食品时,应注意检验是否合格,是否变质等;发芽的马铃薯和毒蘑菇等有毒食品不要食用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专家倡导用鼻呼吸,少用口呼吸,最合适的解释是( )<br />A.鼻黏膜分泌的黏液能杀死细菌<br />B.鼻黏膜有纤毛,能阻挡细菌<br />C.鼻黏膜有嗅细胞,能产生嗅觉<br />D.鼻腔使空气变得温暖、湿润和清洁</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人体的鼻腔的前部生有鼻毛,鼻毛可阻挡吸入的尘埃;鼻腔的内表面的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使吸入的空气清洁、湿润;鼻黏膜内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的空气。这样就减少了寒冷、干燥和不洁的空气对肺的刺激,有利于人体健康。<br />所以答案是:D<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呼吸系统的组成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反射弧的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4/08/21/df7ede3e/SYS201804082158246104225344_ST/SYS201804082158246104225344_ST.001.png" width="192" height="10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完成膝跳反射的传导路线是1→2→3→4→5<br />B.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br />C.眨眼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反射<br />D.草履虫游向食物是简单反射</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A、反射弧的组成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所以图中膝跳反射的路线为:1→3→5→4→2,A不符合题意;<br />B、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人体在完成一项反射活动时,必须保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障碍,反射活动就不能正常进行。而不是只要此结构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B不符合题意;<br />C、眨眼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C符合题意;<br />D、草履虫游向食物是应激性,不是反射,D不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C<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应当包括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鼻涕虫与蜗牛在分类上属同一类动物,它们的主要特征之一是( )<br />A.有外套膜<br />B.有鳞片<br />C.有甲<br />D.有外骨骼</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蜗牛的身体柔软、外套膜、体外有贝壳,用鳃呼吸,因此属于软体动物。鼻涕虫与蜗牛属同一类动物,都具有外套膜。<br />所以答案是:A<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软体动物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软体动物:身体柔软,靠贝壳保护身体(如乌贼、章鱼、扇贝、蛾 螺等)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人体运动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br />A.运动系统主要由骨和肌肉组成<br />B.骨骼肌的两端附着在同一块骨上<br />C.运动不需要消化系统的配合<br />D.运动是在神经系统调节下完成的</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A、人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部分构成,骨在运动中起到杠杆的作用;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关节起到支点的作用;骨骼肌起到动力的作用,A不符合题意;<br />B、骨骼肌的两端附着在相邻的两块骨上,至少跨越一个关节,B不符合题意;<br />CD、完成运动要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有运动系统来完成,除此之外,还需要能量,也要用到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D<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运动时,肌肉的收缩、舒张牵引着骨绕着关节运动,因此,在运动中,骨是杠杆,关节是支点,骨骼肌产生运动的动力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动物的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br />A.大山雀偷喝牛奶<br />B.红雀喂鱼<br />C.黑猩猩钓食白蚁<br />D.蚯蚓走迷宫</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B、“美国红雀喂鱼”,是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br />ACD、大山雀偷喝牛奶、黑猩猩钓取白蚁、蚯蚓走迷宫,都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br />所以答案是:B<br />【考点精析】掌握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蜜蜂采蜜,失去幼仔的母鸡抚育小猫;(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学习行为,如鹦鹉学舌,小狗算数,猴做花样表演.</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在厦门的代表性动植物中,将三角梅和凤凰木分成一类,将中华白海豚和文昌鱼分成另一类,这样划分依据的分类等级单位是( )<br />A.种<br />B.属<br />C.科<br />D.界</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三角梅和凤凰木分成一类,为植物界;将中华白海豚和文昌鱼分成另一类,为动物界。因此这样划分的分类等级单位是界。<br />所以答案是:D<br />【考点精析】利用分类的单位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它们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基本单位是种.</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黄翅鱼是一种常见的鱼类,其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 )<br />A.鳃和足<br />B.鳃和鳍<br />C.肺和翼<br />D.肺和鳍</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中华鲟是一种珍稀的鱼类,具有鱼类的特征,鱼类大都生活在水中,体表有鳞片能分泌粘液具有保护作用还可以减少水的阻力;呼吸器官是鳃,吸收水中的溶解氧;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向前游动。因此,选项B属于中华鲟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结构。<br />所以答案是:B<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鱼的主要特征,掌握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大多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心脏一心房一心室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鲩鱼、鳄鱼、鲸、海马、海豹都生活在水中,其中都用鳃呼吸的一组是( )<br />A.鲩鱼、鳄鱼<br />B.鳄鱼、鲸<br />C.鲩鱼、海马<br />D.海豹、海马</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A、鲩鱼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属于鱼类;而鳄鱼用肺呼吸,心脏三腔,心室中有一个不完全的隔膜,属于爬行动物,A不符合题意;<br />B、鳄鱼用肺呼吸,心脏三腔,属于爬行动物;鲸鱼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B不符合题意;<br />C、鲩鱼、海马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属于鱼类,C符合题意;<br />D、海马属于鱼类;而海豹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D不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C<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鱼的主要特征,需要了解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大多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心脏一心房一心室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示玉米、松树和葫芦藓的分类,其中乙、丙所代表的植物分别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4/08/21/df7ede3e/SYS201804082158254548761257_ST/SYS201804082158254548761257_ST.001.png" width="252" height="11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玉米、松树<br />B.葫芦藓、玉米<br />C.松树、玉米<br />D.葫芦藓、松树</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有图可以看出:乙和丙属于种子植物,乙的果皮裸露属于裸子植物,丙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属于被子植物,在各个选项中,松树属于裸子植物,玉米属于被子植物,所以乙是松树,丙是玉米。<br />所以答案是:C<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种子植物(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生物性状的表述,正确的是( )<br />A.人们往往通过性状区分不同的生物<br />B.父母的性状都能够直接遗传给子女<br />C.生物的性状都是肉眼可以观察到的特征<br />D.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都是显性性状</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A、生物的性状是由成对的基因控制的,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人们总是通过性状来区分出不同的生物,A符合题意;<br />B、父母的性状不一定都能够直接遗传给子女,B不符合题意;<br />C、生物的性状有的肉眼可以观察到的特征,如形态结构、行为方式等,有的肉眼看不到,如生理特征人的ABO血型等,C不符合题意。<br />D、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有的是显性性状如双眼皮,有的是隐性性状如单眼皮,D不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A<br />【考点精析】掌握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的概念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生物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生物进化总趋势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br />A.从水生生物到陆生生物<br />B.从结构简单的生物到结构复杂的生物<br />C.从低等生物到高等生物<br />D.从体型较小的生物到体型较大的生物</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ABC、从水生生物到陆生生物、从结构简单的生物到结构复杂的生物、从低等生物到高等生物,都属于生物进化的趋势,ABC不符合题意;<br />D、高等生物也有体型较小的如蜂鸟,因此从体型小的生物到体型大的生物不属于生物进化的趋势,D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D<br />【考点精析】利用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各组性状,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br />A.人的身高和体重<br />B.小明的单眼皮和小丽的双眼皮<br />C.兔的黑毛和直毛<br />D.玉米的高茎和豌豆的矮茎</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ACD、人的身高和体重、兔的黑毛和直毛、玉米的高茎和豌豆的矮茎都是两种性状,不是相对性状,ACD不符合题意;<br />B、小明的单眼皮和小丽的双眼皮,属于相对性状,B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B<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的概念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生物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br />A.染色体由DNA和基因组成<br />B.一条染色体有多个DNA分子<br />C.基因是DNA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br />D.DNA数目和基因数目一样多</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A、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A不符合题意;<br />B、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B不符合题意;<br />C、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效应的片段是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C符合题意;<br />D、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D不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C<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的相关知识,掌握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关于人的性别遗传的表述,正确的是( )<br />A.男女性别不属于人的性状<br />B.精子的性染色体为X或Y<br />C.生男生女是卵细胞的性染色体决定的<br />D.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22+XX</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人体细胞中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叫性染色体,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4/08/21/df7ede3e/SYS201804082158263279651322_DA/SYS201804082158263279651322_DA.001.png" width="330" height="19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男女性别是生理特征属于人的性状,A不符合题意;<br />B、精子的性染色体为X或Y,B符合题意;<br />C、生男生女是精子的性染色体决定的,C不符合题意;<br />D、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22条+X,D不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B<br />【考点精析】利用人类染色体的传递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动物具有社会行为的是( )<br />A.森林中的一群猴子<br />B.池塘里的一群青蛙<br />C.花丛中的一群蝴蝶<br />D.草场上的一群蝗虫</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BCD、“池塘里的一群青蛙”、“花丛中的一群蝴蝶”、“草场上的一群蝗虫”,各成员之间都没有明确的分工,也没有严格的等级,因此都不具有社会行为,BCD不符合题意;<br />A、“森林中的一群狒狒”具有严格的等级,有首领,因此具有社会行为,A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A<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社会行为的特征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从某人手臂静脉注射药物后,药物流经心脏各腔的先后顺序为(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2/412f87b2/SYS201708151219246157225542_ST/SYS201708151219246157225542_ST.001.png" width="189" height="14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①③④②<br />B.②①③④<br />C.④②①③<br />D.③④②①</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静脉注射药物,药物沿血液循环流经心脏各腔的顺序如图所示: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2/412f87b2/SYS201708151219246157225542_DA/SYS201708151219246157225542_DA.001.png" width="387" height="21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利用血液循环的途径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循环途径:体循环是血液从左心室出发回到右心房,肺循环是血液从右心室出发回到左心房.</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br />(1)两栖动物的卵产在水中,具有坚韧的卵壳保护。 (判断对错)<br />(2)环境污染和水域面积缩减,是两栖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减少的原因之一。 (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br />(1)</p><p>B</p><p><br />(2)</p><p>A</p><p><br />【解析】⑴两栖动物的卵产在水中,不具有坚韧的卵壳保护。<br />⑵两栖动物对环境的依赖性大,威胁两栖动物生存的主要因素是农药的大量使用,水污染,农田被侵占等,破坏了两栖动物的生存环境,导致两栖动物数量减少。因此环境污染是造成两栖动物减少的原因<br />所以答案是:(1)错误;(2)正确<br />【考点精析】掌握两栖动物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两栖动物门: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在陆地生活用肺兼用 皮肤呼吸.变态发育,皮肤裸露,能分泌黏液,有辅助呼吸作用,心脏有二心房一心室,体温不恒定.</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夏季夜晚,常可看见蝉脱壳过程.脱去的壳是&#xa0;&#xa0;&#xa0; , 该行为是因为壳会&#xa0;&#xa0;&#xa0; . 蝉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这种变态发育过程称为&#xa0;&#xa0;&#xa0; .</p></div></div>
<div><p>【答案】外骨骼;限制昆虫身体的生长;不完全变态<br />【解析】(1)昆虫的体表具有坚硬的外骨骼,其主要作用是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散失.这是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之一.外骨骼不能随着昆虫身体的生长而长大,所以在金蝉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脱掉原来的外骨骼的现象,这就是蜕皮.因此“金蝉脱壳”的壳是外骨骼,该行为是因为壳会限制昆虫蝉身体的生长.<br />(2)蝉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这个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发育,而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br />所以答案是:外骨骼;限制昆虫身体的生长;不完全变态.<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节肢动物和昆虫的发育,需要了解节肢动物门包括(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完全变态: 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 幼虫与成体的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叫变态发育. 卵→幼虫→蛹→成虫;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荔枝原产于我国,有“果王”之称。荔枝酒和荔枝醋是以荔枝为原料利用酵母菌和醋酸杆菌(甲图为这两种微生物的结构示意图)发酵的产品,满足了人们对健康和口感的需要。请分析回答。<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4/09/11/1e166530/SYS201804091137357773697965_ST/SYS201804091137357773697965_ST.001.png" width="263" height="14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甲图中B在细胞结构上与A最主要的区别是&#xa0;&#xa0;&#xa0; , 属于&#xa0;&#xa0;&#xa0;生物。<br />(2)A和B的细胞结构中都没有&#xa0;&#xa0;&#xa0; , 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br />(3)乙图是酿造果酒时产酒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说明&#xa0;&#xa0;&#xa0;。<br />(4)夏天水果容易腐败,主要原因是&#xa0;&#xa0;&#xa0; ,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水果保鲜方法是&#xa0;&#xa0;&#xa0;。</p></div></div>
<div><p>【答案】<br />(1)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原核<br />(2)叶绿体<br />(3)酵母菌的生活(或产酒量高低)有最适宜的温度<br />(4)细菌、真菌的繁殖;冷藏<br />【解析】(1)A酵母菌、 B醋酸菌。所以甲图中B在细胞结构上与A最主要的区别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br />(2)A和B的细胞结构中都没有叶绿体,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br />(3)由上题可知,酿酒时要用到A酵母菌,A酵母菌可以经过发酵,把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分析乙图的曲线可知,在适当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酵母菌的活性增强,利于发酵,产生较多的酒精,但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超过了酵母菌的最适宜温度,温度过高会抑制酵母菌的活性,直至杀死酵母菌,产酒量会慢慢降低.这说明酵母菌的发酵需要适宜的温度。(<br />4)由于各种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接触到水果,并利用其中的有机物生长和大量繁殖,期间会产生很多的生长代谢产物,产生各种各样的味道,如酸、臭等等.因此其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微生物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营养物质等,夏天温度适宜,利于微生物的大量繁殖,进而分解食品中的有机物,导致食品的腐败变质。<br />由上可知,食品腐败的原因是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因此保存食品就要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如保存水果时我们常用低温冷藏的方法,低温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同时低温还可以抑制其呼吸作用,减少水果内有机物的分解,利于水果的保鲜。<br />所以答案是:(1)没成形的细胞核;原核;(2)叶绿体;(3)酵母菌的生活(或产酒量高低)有最适宜的温度;(4)细菌、真菌的繁殖;冷藏<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细菌和真菌,需要了解一个细菌也是一个细胞.它和动植物的细胞都不同,主要区别在于它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此外,细菌有细胞壁(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有荚膜,有些细菌生有鞭毛),却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真菌的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能够产生孢子,孢子能够发育成新的个体;体内没有叶绿素,营养方式属于异养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春季是“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高发季节,该病是由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主要表现为呕吐、腹泻等。学龄儿童是主要的感染对象。为了控制该病的流行,厦门市疾控中心建议:学生出现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不带病上课;及时对教室等场所进行消毒;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注意营养,加强锻炼。请回答下列问题。<br />(1)从传染病的角度看,诺如病毒是引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xa0;&#xa0;&#xa0;。<br />(2)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看,学龄儿童属于&#xa0;&#xa0;&#xa0;。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看,“不带病上课”属于&#xa0;&#xa0;&#xa0;;“对教室进行消毒”属于&#xa0;&#xa0;&#xa0;。<br />(3)消化道黏膜是人体防御该病的第&#xa0;&#xa0;&#xa0;道防线。</p></div></div>
<div><p>【答案】<br />(1)病原体<br />(2)易感人群;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br />(3)一<br />【解析】(1)病原体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诺如病毒是引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病原体。传染病是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br />(2)传染病的特点是传染性和流行性.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而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br />学龄儿童属于易感人群,“不带病上课”属于控制传染源;“对教室进行消毒”属于切断传播途径。<br />(3)人体的皮肤和消化道黏膜的分泌物属于第一道防线;泪液中的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和体液属于第二道防线;免疫器官属于第三道防线。<br />所以答案是:(1)病原体;(2)易感人群;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3)一<br />【考点精析】利用传染病及其预防和免疫与计划免疫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传染病特点:传染性、流行性;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传染病人的隔离、扑杀染病的动物等);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水源、消毒餐具、加强个人卫生等);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接种、锻炼身体等);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便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厦门市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以筼筜湖生态修复为例,研究人员提出建设红树林湿地等三项措施(如图)。<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4/09/11/1e166530/SYS201804091137361351202347_ST/SYS201804091137361351202347_ST.001.png" width="346" height="11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引进湖区的红树林、海藻是&#xa0;&#xa0;&#xa0;;它们还能为动物栖息和育幼提供场所,丰富筼筜湖生物&#xa0;&#xa0;&#xa0;的多样性,增加筼筜湖生态系统的&#xa0;&#xa0;&#xa0;。(选填:稳定性/不稳定性)<br />(2)措施①②中,植物能吸收水中过多的氮、磷等用于自身生命活动,有利于净化&#xa0;&#xa0;&#xa0; , 这说明生物可以&#xa0;&#xa0;&#xa0;环境。</p></div></div>
<div><p>【答案】<br />(1)生产者;种类;稳定性<br />(2)水环境(水质或湖水);影响<br />【解析】(1)红树林、海藻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为其它生物提供了食物来源,所以它属于生产者;它们还能为动物栖息和育幼提供场所,丰富筼筜湖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增加筼筜湖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r />(2)红树林为各种各样的水鸟提供了栖息环境,还分解、过滤污染物,净化水源,防风固沙,防止海岸线被侵蚀,说明生物已经适应了环境,进而影响环境。<br />所以答案是:(1)生产者;种类;稳定性;(2)水环境;影响<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生态系统概述(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据图回答有关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4/09/11/1e166530/SYS201804091137363813879575_ST/SYS201804091137363813879575_ST.001.png" width="128" height="11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4/09/11/1e166530/SYS201804091137363813879575_ST/SYS201804091137363813879575_ST.002.png" width="104" height="9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在广场上放风筝,我们能看清远处和近处的风筝,主要是因为眼球中&#xa0;&#xa0;&#xa0;的曲度可以调节。<br />(2)小王放风筝时忘了戴近视眼镜。他看远处的风筝时,物像成像在&#xa0;&#xa0;&#xa0;的前方,在&#xa0;&#xa0;&#xa0;处产生的视觉是不清晰的。</p></div></div>
<div><p>【答案】<br />(1)①<br />(2)④;⑦<br />【解析】图中1晶状体、2瞳孔、3角膜、4视网膜、5玻璃体、6视神经、7大脑。(1)1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晶状体与睫状体相连,眼睛通过睫状体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br />(2)近视眼是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可通过佩戴凹透镜纠正.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7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br />所以答案是:(1)①;(2)④;⑦</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武夷山是我国 “双世遗”(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文化遗产)自然保护区。目前在保护区周边,大量开辟茶园,对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一定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br />(1)茶园中生活着苎麻珍蝶(蝴蝶一种)和大银鳞蛛(蜘蛛一种)。蝴蝶和蜘蛛在分类上都属于动物界中的&#xa0;&#xa0;&#xa0; , 这类生物的主要特征之一是:&#xa0;&#xa0;&#xa0;。<br />(2)请将下图中苎麻珍蝶生长发育的四个时期按顺序排序&#xa0;&#xa0;&#xa0;(填序号)。苎麻珍蝶的变态发育过程称为&#xa0;&#xa0;&#xa0;。<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4/09/11/1e166530/SYS201804091137372344622382_ST/SYS201804091137372344622382_ST.001.png" width="540" height="12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3)在茶园中,经常会观察到落入大银鳞蛛蛛网中的苎麻珍蝶,苎麻珍蝶幼虫以茶树的叶为食。请写出一条关于苎麻珍蝶与大银鳞蛛的食物链&#xa0;&#xa0;&#xa0;。<br />(4)茶农采用喷施农药防治苎麻珍蝶的危害主要是(写出一点)&#xa0;&#xa0;&#xa0;。<br />(5)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周边大量开辟茶园,对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最直接的是:破坏了&#xa0;&#xa0;&#xa0;的多样性。</p></div></div>
<div><p>【答案】<br />(1)节肢动物;身体和附肢都分节(或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br />(2)②→④→③→①;完全变态<br />(3)茶 → 苎麻珍蝶 → 大银鳞蛛<br />(4)农药残留(或污染环境)<br />(5)生物种类(或物种)<br />【解析】⑴蝴蝶和蜘蛛身体和附肢都分节(或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属于节肢动物。<br />⑵苎麻珍蝶生长发育经过②受精卵、④幼虫、③蛹、①成虫,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蚊子、苍蝇、家蚕、菜粉蝶等。<br />⑶在茶园中,经常会观察到落入大银鳞蛛蛛网中的苎麻珍蝶,苎麻珍蝶幼虫以茶树的叶为食。所以食物链是茶 → 苎麻珍蝶 → 大银鳞蛛。<br />⑷茶农采用喷施农药防治苎麻珍蝶的危害主要是农药残留(或污染环境)。<br />⑸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周边大量开辟茶园,对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最直接的是:破坏了生物种类(或物种)的多样性。<br />所以答案是:(1)节肢动物;身体和附肢都分节(或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2)②→④→③→①;完全变态;(3)茶 → 苎麻珍蝶 → 大银鳞蛛;(4)农药残留(或污染环境);(5)生物种类(或物种)<br />【考点精析】利用节肢动物和昆虫的发育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节肢动物门包括(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完全变态: 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 幼虫与成体的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叫变态发育. 卵→幼虫→蛹→成虫;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根据人体血液循环(甲图)和肺泡(乙图)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4/09/11/1e166530/SYS201804091137376336851096_ST/SYS201804091137376336851096_ST.001.png" width="260" height="13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血液经过肺部时,流经⑤处的血液来自心脏的[&#xa0;&#xa0;&#xa0;]&#xa0;&#xa0;&#xa0; , 流经⑥处的血液,将流回心脏的[&#xa0;&#xa0;&#xa0;]&#xa0;&#xa0;&#xa0; , 这条血液循环途径称为&#xa0;&#xa0;&#xa0;循环。<br />(2)乙图中b代表的物质是&#xa0;&#xa0;&#xa0; , 它与血红蛋白结合,血液变成&#xa0;&#xa0;&#xa0;血。<br />(3)某人患急性胃肠炎,医生采取静脉注射治疗,则药物最先到达心脏的[&#xa0;&#xa0;&#xa0;]&#xa0;&#xa0;&#xa0;。</p></div></div>
<div><p>【答案】<br />(1)②;右心室;③;左心房;肺<br />(2)氧(或氧气);动脉<br />(3)①;右心房<br />【解析】图中的①是右心房,②是右心室,③是左心房,④是左心室。(1)(2)肺循环的路线是:血液由②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③左心房。经过肺泡处进行气体交换,肺泡中氧的浓度高,周围血液二氧化碳浓度低,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肺泡中的氧气扩散到血液,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br />(2)乙图中b代表的物质是氧气,它与血红蛋白结合,血液变成动脉血。<br />(3)静脉注射药物,药物随血液流动的途径是: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因此,则该药物最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br />所以答案是:(1)②;右心室;③;左心房;肺;(2)氧气;动脉;(3)①;右心房<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肺泡与外界气体的交换和血液循环的途径,掌握由于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当吸入的空气到达肺泡时,空气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随呼气的过程排除体外;循环途径:体循环是血液从左心室出发回到右心房,肺循环是血液从右心室出发回到左心房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八级下学期生物期中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