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08:55:15

江苏省姜堰区八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进行科学探究时,不应该( )<br />A.制定计划时,要认真讨论<br />B.实施实验时,要观察记录<br />C.作出假设时,要合理猜想<br />D.分析结果时,要主观推测</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生物科学探究实验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在实验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通过一次探究就能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但是碰到结论与假设不符合是,也不可以主观的改变实验结果,也不能主观的推测,可见D说法错误,D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D<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科学探究的过程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人体从外界获取能量的主要方式是( )<br />A.吃食物<br />B.晒太阳<br />C.做运动<br />D.穿棉衣</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是呼吸作用,所以人体内能量的获得也是通过组织细胞不断的进行呼吸作用分解体内的有机物来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的需要,而这些有机物是来自于食物,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等有机物,这些进入体内以后经过消化被吸收,最终进入组织细胞,最后被分解释放能量,所以人体从外界获取能量的主要方式是吃食物。故A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A<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能量的摄取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人体内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人体内的活细胞生活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主要是靠( )<br />A.血细胞的运输<br />B.血液的运输<br />C.血浆的运输<br />D.血小板的运输</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代谢废物,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吞噬病菌,防御疾病,血小板的功能是加速凝血和止血,可见氧气主要由红细胞运输,营养物质主要由血浆运输,而血浆和血细胞是血液的组成成分,所以总起来说,人体内的活细胞生活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主要是靠血液来运输的,故B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B<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液的功能:运输、防御保护、调节体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手在耳后轻压,可感受到血管的“跳动”。引起这种“跳动”的根本原因是( )<br />A.呼吸的快慢<br />B.脉搏的频率<br />C.心脏的收缩和舒张<br />D.动脉管壁的收缩和舒张</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血液循环系统包括血管和心脏,其中心脏是动力器官,血管是运输血液的管道。通过心脏有节律性收缩与舒张,推动血液在血管中按照一定的方向不停地循环流动,所以手在耳后轻压,可感受到血管的“跳动”。引起这种“跳动”的根本原因是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故C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C<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血管和心脏,掌握血管分为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由心肌构成;功能: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用显微镜观察(放大1000倍)人血涂片上的红细胞,不会看到( )<br />A.有的圆饼状<br />B.有的哑铃形<br />C.有的中间亮<br />D.有的具有核</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人体内的红细胞双面凹的呈圆饼状,数量最多,因为红细胞中含有红色的血红蛋白,所以红细胞是红色的,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可见选项中的D说有细胞核,所以D说法是错误的,故D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D<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血液的组成和功能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液的功能:运输、防御保护、调节体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人体的生理活动,间断进行的是( )<br />A.血液的循环<br />B.尿液的形成<br />C.毛细血管间物质的交换<br />D.尿液的排出</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A、血液循环能为全身的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并带走带走废物,心脏周而复始的跳动,所以血液循环的连续的不停歇的,A不符合题意。<br />B、血液不同的流过肾脏。所以肾脏形成尿液的过程是连续的,即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可见B不符合题意。<br />C、毛细血管是连接动脉和静脉的小血管,血液流经毛细血管时,进行着物质交换,是连续的,C不符合题意。<br />D、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但是膀胱有暂时储存尿液的作用,只有尿液到了一定的量,尿液才会排出,所以尿液的排出是间断的。故D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D<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尿的排出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尿首先通过输尿管到达膀胱,当膀胱里的尿储存到一定量时,通过尿道排出尿液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从尿液化验检查的结果,难以得出( )<br />A.肝有病变<br />B.肾有病变<br />C.胰有病变<br />D.心脏有病变</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尿液常规检查可以提示很多疾病,比如尿液中检测出有红细胞,可能是泌尿系统出现了病变,如果白细胞含量过高,可能是说明泌尿系统有炎症,如果尿液中出现了蛋白质则提示有肾脏的炎症、肾病等,如果有尿糖出现则要考虑糖尿病的可能,排出掉肾病外可能就是胰岛素分泌过少,胆红素和尿胆原则可以提示肝脏的功能是否正常。可见尿检可以检测出肝脏、肾脏、胰脏的情况但是不能反映心脏的情况,所以D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D<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尿的形成和尿的排出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除血浆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人体每天大约形成150升原尿;尿首先通过输尿管到达膀胱,当膀胱里的尿储存到一定量时,通过尿道排出尿液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血液经过肺循环后( )<br />A.颜色变成了鲜红色<br />B.二氧化碳成分增加了&#xa0;&#xa0;<br />C.尿素的成分减少了<br />D.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量种路径:<br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的毛细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在肺循环过程中,血液流经肺部时,因为肺部氧气含量高于血液,根据气体扩散的原理,氧气有肺泡扩散进入血液,二氧化碳也有血液扩散进入肺泡,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同时因肺部细胞不断地产生代谢产物,所以流经肺泡后,血液中的尿素等成分会增加。<br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身体各处的毛细管网→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在体循环过程中,血液流经组织细胞时,血液中氧气含量较高,根据气体扩散的原理,氧气就由血液扩散进入到细胞中,从而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br />可见血液经过肺循环后血液成分发生了变化,有含氧少的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颜色鲜红的动脉血,故A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A<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血液循环的途径的相关知识,掌握循环途径:体循环是血液从左心室出发回到右心房,肺循环是血液从右心室出发回到左心房.</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具有把尿液输送到膀胱的结的是( )<br />A.肾脏<br />B.膀胱<br />C.尿道<br />D.输尿管</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人体的泌尿系统主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组成,当血液流经肾时,肾将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从血液中分离出来形成尿液,使血液得到净化;形成的尿液先由输尿管把运送到膀胱;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当膀胱中的尿液达到一定的量,再由尿道排出。可见把尿液输送到膀胱的结构是输尿管。故D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D<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尿的排出的相关知识,掌握尿首先通过输尿管到达膀胱,当膀胱里的尿储存到一定量时,通过尿道排出尿液.</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中枢位于( )<br />A.左大脑皮层<br />B.右大脑皮层<br />C.小脑<br />D.脑干</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可见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中枢位于位于脑干,故D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D<br />【考点精析】掌握神经系统的组成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周围神经系统.</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r />A.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xa0;&#xa0;&#xa0;&#xa0;&#xa0;&#xa0;&#xa0;<br />B.反射分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br />C.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管的滤过和肾小球的重吸收&#xa0;&#xa0;<br />D.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包括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等</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A、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种路径,A说法正确,A不符合题意。<br />B、反射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对外界刺激作出的有规律的反应,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B说法正确,B不符合题意。<br />C、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C的说法错误,C符合题意。<br />D、人体各种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包括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调节方式,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人体的自我调节,D说法正确,D不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C<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血液循环的途径和尿的形成,需要了解循环途径:体循环是血液从左心室出发回到右心房,肺循环是血液从右心室出发回到左心房;除血浆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人体每天大约形成150升原尿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人体的长骨主要分布在( )<br />A.头部<br />B.颈部<br />C.躯干部<br />D.四肢</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长骨主要存在于四肢,呈长管状,其外周部骨质致密,中央为容纳骨髓的骨髓腔,两端较膨大,称为骺,骺的表面有关节软骨附着,形成关节面,与相邻骨的关节面构成运动灵活的关节,以完成较大范围的运动,可见人体的长骨主要分布在四肢,可见D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D<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运动系统的组成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运动系统包括1、骨:骨膜、骨质、骨髓2、骨连接(关节):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3、骨骼肌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关于骨连结的叙述,正确的是( )<br />A.头骨之间都是不活动连结<br />B.躯干和四肢骨之间是半活动连结<br />C.肩关节是活动连结<br />D.脊椎骨间是活动连结</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骨连结是指骨与骨之间的连结,有三种形式,活动的连结,又叫关节,比如肘关节、腕关节等;半活动的连结,比如胸骨和肋骨之间的连结;不活动的连结,比如颅骨之间的连结。<br />A、颅骨之间是不活动的连结。但是在头部还有能稍微活动的骨连结,如椎骨前方椎体间的连接,可见A说法错误,A不符合题意。<br />B、躯干骨和四肢骨之间有活动的连结,B说法错误,B不符合题意。<br />C、活动的连结又叫关节,所以肩关节是活动的连结,C说法正确,C符合题意。<br />D、脊椎骨之间的连结属于半活动的连结,D说法错误,D不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C<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运动系统的组成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运动系统包括1、骨:骨膜、骨质、骨髓2、骨连接(关节):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3、骨骼肌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俯卧撑主要锻炼的是( )<br />A.胸大肌<br />B.臀大肌<br />C.腓肠肌<br />D.心肌</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俯卧撑的标准做法是人俯撑在地上或垫上,脚前掌支地,身体绷直,双手相距比肩稍宽,然后以手臂力量屈伸肘关节,带动身体一起一伏俯,所以卧撑对腹、背、胸部的肌肉都有良好的锻炼作用,但是最主要的是可以锻炼胸大肌和手臂肱三头肌,故A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A<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的相关知识,掌握运动时,肌肉的收缩、舒张牵引着骨绕着关节运动,因此,在运动中,骨是杠杆,关节是支点,骨骼肌产生运动的动力.</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最能说明狗尿糖与胰岛有关的试验是( )<br />A.结扎狗的胰管,胰腺细胞多数萎缩<br />B.用胰岛细胞提取液注射患病狗,狗尿糖得到控制<br />C.切除狗的胰腺后,狗出现尿糖现象<br />D.将切除的胰腺再次植入狗体内,狗尿糖现象消失</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胰脏上有很多能分泌胰岛素的细胞团称为胰岛,胰岛能分泌胰岛素,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是降低血糖浓度,所以如果把胰脏切除,会导致体内的胰岛素降低,最终会出现糖尿,所以要想证明狗尿糖与胰岛有关,则需要说明出胰岛素能降低狗体内的血糖,使得患了糖尿病的狗的病情得到控制,故B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B<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激素调节,需要了解激素有内分泌腺分泌,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不通过导管,直接进入到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部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眼球和耳这两类感觉器官,它们的感受器分布在( )<br />A.视觉中枢和听觉中枢<br />B.角膜和耳郭<br />C.视网膜和耳蜗<br />D.视神经和听神经</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眼是视觉器官,耳朵是听觉器官。视觉形成过程如下:<br />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折射光线)→玻璃体→视网膜(形成物像,并把物象转化成为神经冲动)→视神经→大脑视觉中枢(形成视觉)<br />听觉形成过程如下:<br />声波--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使声波通过)--鼓膜(将声波转换成振动)--耳蜗(将振动转换成神经冲动)--听神经(传递冲动)--大脑听觉中枢(形成听觉)<br />因为感受器是动物感受刺激并将之转换成神经冲动过程的结构,所以题干中提到的视觉和听觉的感受器分别是视网膜和耳蜗。<br />所以答案是: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与动物的行为直接相关的有( )<br />①神经系统 ②内分泌系统 ③运动系统 ④泌尿系统 ⑤消化系统<br />A.①②③<br />B.①②⑤<br />C.③④⑤<br />D.②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个体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不仅包括身体的运动,还包括静止的姿势、体色的改变或身体标志的显示、发声,以及气味的释放等动物行为受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分泌的激素的调节,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可见与动物的行为直接相关的有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运动系统。故A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图为小明探究蚂蚁觅食行为的实验简图。实验前他的假设是蚂蚁觅食行为与食物气味有关而与颜色无关。据此假设,实验结果应该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4/08/20/0ec4729e/SYS201804082054497993117432_ST/SYS201804082054497993117432_ST.001.png" width="148" height="11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蚂蚁分布在白面粉周围<br />B.蚂蚁分布在盐粉末周围<br />C.蚂蚁均分布在糖的周围<br />D.蚂蚁随机分布在食物周围</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本题要探究的是蚂蚁觅食行为与食物气味有关而与颜色无关,所以根据题干中提出的选项,和糖都是白色的,无法在颜色上做出区别,但是在气味上,白面粉、盐粉末没有特别的气味,但是糖有甜味,可见,根据此试验的假设,如果他得到的实验结果是蚂蚁会均匀分布在糖的周围,则可以说明蚂蚁觅食行为与食物气味有关而与颜色无关,故C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C<br />【考点精析】利用科学探究的过程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看到“1+1=”的牌子后,马戏团的小狗和幼儿园的小明都出示写有“2”的牌子。这表明马戏团的小狗和幼儿园的小明都有(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4/08/20/0ec4729e/SYS201804082054499889823068_ST/SYS201804082054499889823068_ST.001.png" width="147" height="11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语言中枢<br />B.后天学习能力&#xa0;&#xa0;<br />C.相同的遗传因素<br />D.无限的思维潜能</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动物的行为根据获得途径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生来就有的,是一种本能,而学习行为是通过后天的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br />A、小狗没有语言中枢,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的中枢,A说法错误,A不符合题意。<br />B、小狗会算算术是后天通过训练员不断地训练,通过学习和经验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可见B说法正确,B符合题意。<br />C、人和动物的遗传因素不同,可见C说法错误,C不符合题意。<br />D、会算算数不代表有无限的思维潜能,D说法错误,D不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B<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相关知识,掌握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蜜蜂采蜜,失去幼仔的母鸡抚育小猫;(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学习行为,如鹦鹉学舌,小狗算数,猴做花样表演.</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进入青春期,同学们在运动系统方面显著的变化是( )<br />A.下肢骨增长<br />B.心肌增厚&#xa0;&#xa0;<br />C.大脑兴奋性较强<br />D.出现月经和遗精</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进入青春期后,青少年的身高、体重会显著增加,这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身高增加的主要是因下肢骨生长导致的,体重增加是内脏、肌肉和骨骼迅速生长发育的结果,可见A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A<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青春期的相关知识,掌握青春期形态发育的显著特点是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是性发育和性成熟.</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骨折后骨的愈合,主要取决于( )<br />A.骨膜内的成骨细胞<br />B.关节腔内的滑液<br />C.关节囊外的韧带<br />D.关节面表面光滑</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骨的生长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既骨的长长与长粗,在骨的结构中与生长有关的结构有软骨层和骨膜中的成骨细胞,骨表面的骨膜内层有成骨细胞,具有再生功能,对骨折后骨的愈合起作用,它还能不断产生新的骨细胞使骨不断长粗,可见骨折后骨的愈合,主要取决于骨膜内的成骨细胞,故A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A<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运动系统的组成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运动系统包括1、骨:骨膜、骨质、骨髓2、骨连接(关节):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3、骨骼肌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造血”是指红骨髓能制造( )<br />A.血浆<br />B.血液<br />C.血细胞<br />D.血红蛋白</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红骨髓能制造红细胞、血小板和各种白细胞。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白细胞能杀灭与抑制各种病菌,红细胞能运输氧气,红细胞、白细胞、血细胞通称为血细胞,可见C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C<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血液的组成和功能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液的功能:运输、防御保护、调节体温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图片中,表示动物防御行为的是( )<br />A.<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4/08/20/0ec4729e/SYS201804082054503526904524_ST/SYS201804082054503526904524_ST.001.png" width="109" height="9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B.<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4/08/20/0ec4729e/SYS201804082054503526904524_ST/SYS201804082054503526904524_ST.002.png" width="116" height="7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C.<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4/08/20/0ec4729e/SYS201804082054503526904524_ST/SYS201804082054503526904524_ST.003.png" width="109" height="7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D.<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4/08/20/0ec4729e/SYS201804082054503526904524_ST/SYS201804082054503526904524_ST.004.png" width="125" height="7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A、图中是孔雀开屏,为了引起异性的注意,这是属于生殖行为,可见A不符合题意。<br />B、图中是装死是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就是防御行为,B符合题意。<br />C、图中显示的是动物正在捕捉食物,这是动物在捕食属于捕食行为,C不符合题意。<br />D、图中是动物在争斗,在动物界中,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抢占巢区、领域而发生的争斗,这属于攻击行为,D不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B<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动物行为的类型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动物行为具有周期性和节律性,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性为、社群行为.</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绿色植物体内的水分自下而上运输的主要动力来自( )<br />A.光合作用<br />B.扩散作用<br />C.呼吸作用<br />D.蒸腾作用</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蒸腾作用对于植物自身来说,首先,蒸腾作用可以促进植物体对水分的吸收,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其次,蒸腾作用还能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雨量,并且可以降低植物体表的温度,帮助植物体有效的散热。<br />所以答案是:D<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蒸腾作用的意义的相关知识,掌握蒸腾作用的意义: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体内运输;可增加大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提高降水量.促进生物圈水循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男女内分泌腺上的不同,表现在( )<br />A.甲状腺<br />B.消化腺<br />C.生殖腺<br />D.肾上腺</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人体的内分泌腺有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胸腺、胰岛、性腺。性腺包括卵巢和睾丸,女性的卵巢能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男性的睾丸能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因此睾丸和卵巢即是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同时又是一个内分泌腺中的性腺,性腺在男女体内是有区别的,可见男女内分泌腺上的不同,表现在生殖腺上,故C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C<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激素有内分泌腺分泌,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不通过导管,直接进入到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部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胎儿发育的场所是( )<br />A.输卵管<br />B.子宫<br />C.卵巢<br />D.胸腔</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人在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后,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断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移动到子宫,最终植入子宫内膜,并逐渐发育成胚胎,大约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这时胎儿开始呈现人的形态,胎儿生活在子营内半透明液体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取所需营养物质和氧,并排出二氧化碳等废物,一般怀孕到第40周,胎儿发育成熟.成熟胎儿便会分娩出,可见,人体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是子宫。<br />所以答案是:B<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人的生殖,需要了解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也是种族延续的过程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绿色开花植物个体发育的起点是( )<br />A.花萼和花冠开放,露出雌蕊和雄蕊<br />B.花粉在昆虫、风等协助下传粉<br />C.一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br />D.子房发育成果实   </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A、在绿色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通常要融合在一起,形成受精卵,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和器官的形成,直到发育成性成熟个体,所以受精卵是绿色开花植物个体发育的起点。故C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在鸟卵的结构中,雏鸟孵化所需的养分来自于(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4/08/20/0ec4729e/SYS201804082054511032167438_ST/SYS201804082054511032167438_ST.001.png" width="130" height="10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①和②<br />B.②和③<br />C.①和③<br />D.③和④</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鸟卵的结构示意图中,①是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②是胚盘,含有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场所,③是卵白,为胚胎发育提供水分和营养物质,④是气室为胚胎发育提供空气。所以根据分析,雏鸟孵化所需的养分来自于卵黄和卵白,即①和③,故C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C<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鸟的生殖的相关知识,掌握鸟的生殖特点:卵生、体内受精,以及对鸟的发育的理解,了解发育过程: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几个阶段.</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胎儿发育过程中所需的氧气来自于( )<br />A.胎儿肺的呼吸<br />B.通过胎盘来自母体&#xa0;&#xa0;&#xa0;&#xa0;<br />C.来自羊膜内的羊水<br />D.受精卵的储备</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里融合为受精卵,在由受精卵分裂发育成胚泡的过程中,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卵细胞的卵黄;等发育成胚胎,胚胎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故B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B<br />【考点精析】利用人的生殖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也是种族延续的过程.</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自然界中,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往复循环是依靠( )<br />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br />B.渗透作用和蒸腾作用<br />C.扩散作用和燃烧作用<br />D.分解作用和吸收作用</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碳是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合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化合物,植物中的有机物会被以食物的形式进入到动物的体内,一部分经细胞的呼吸作用被分解,会变成水和释放出二氧化碳,最后动植物的遗体中的有机物被分解者分解,变成二氧化碳重新返回到环境中,即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是以CO2形式进入合成有机物,通过细胞呼吸、燃烧而释放到无机环境中去,故A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绿色植物茎的主干通常是由( )<br />A.子叶发育而来<br />B.胚芽发育而来<br />C.胚轴发育而来<br />D.胚根发育而来</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种子在萌发过程中,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根发育成根,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所以绿色植物茎的主干通常是由胚芽发育来的。故B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B<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种子萌发的过程的相关知识,掌握种子萌发的过程:吸收水分——营养物质转运——胚根发育成根——胚芽胚轴发育成茎、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实验表明切除蚕豆种子部分结构,不影响蚕豆种子的正常萌发。这部分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4/08/20/0ec4729e/SYS201804082054515229973227_ST/SYS201804082054515229973227_ST.001.png" width="103" height="9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A<br />B.B<br />C.C<br />D.D</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图中为菜豆种子的结构示意图,A是胚轴,B是胚根,C是胚芽,D是子叶,四者共同构成胚,种子萌发时需要一定的条件,除了外界条件适宜以外,还需要考虑种子自身的条件,胚的结构必须完好,而且是活的,种子度过休眠期。种子萌发过程中,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结构,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根发育成根,子叶为种子的萌发提供营养物质,所以种子要能正常萌发,胚根、胚轴、胚芽必须完好,子叶是提供营养物质的,所以子叶有部分缺失影响不大。可见D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D<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种子萌发的条件(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xa0;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种子和活的胚,已度过休眠期)).</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图为鸡孵化的过程。错误的叙述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4/08/20/0ec4729e/SYS201804082054517105349047_ST/SYS201804082054517105349047_ST.001.png" width="427" height="9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鸡孵化出壳需20天,雏鸡体形与成年鸡相似,但不能自行觅食<br />B.从第1天至第20天的过程中,鸡蛋的质量在减轻,但体积不变<br />C.鸡蛋可由母鸡或在孵化器内进行孵化,但鸡蛋必须经过了受精<br />D.鸡蛋孵化过程就是鸡胚胎发育的过程,但不需要外界提供营养</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A、雏鸡孵出时已经充分发育,出壳后不久就能随亲鸟觅食,不需要禽鸟来喂养,属于早成雏,可见A说法错误,A符合题意。<br />B、在鸡卵孵化的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营养物质(卵黄、卵白)是鸡蛋质量减轻,但是卵的外壳坚硬,所以外表体积不会改变。B说法正确,B不符合题意。<br />C、受精卵的发育需要适宜的温度,受精的卵在雌鸟的体内就已经开始发育了,即使卵产出后,必须在专门的孵化器内进行孵化,可见C说法正确,C不符合题意。<br />D、鸡蛋孵化过程中,在受精的鸡卵内的胚盘开始发育,慢慢发育成胚胎,成熟后破壳而出,所以鸡蛋孵化的过程,就是鸡胚胎发育的过程,在卵壳内。胚胎的发育是由卵黄和卵白产生的不需要从外界获取营养,可见D说法正确,D不符合题意。<br />故答案为:A<br />本题考查鸡卵的孵化过程,为基础题,解答此题需要熟知鸟卵的发育过程。</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某同学将12只蝌蚪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用大网箱罩住(如图),适宜环境下用蛋黄末喂养一个月后,发现实验组的蝌蚪不能完成变态发育。你猜测最可能的原因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4/08/20/0ec4729e/SYS201804082054519100731759_ST/SYS201804082054519100731759_ST.001.png" width="266" height="9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实验组的蝌蚪不能获得食物&#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br />B.实验组的蝌蚪长出后肢后不能获得空气<br />C.实验组的蝌蚪不能自由游动&#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br />D.实验组的蝌蚪发育过程中不能获得氧气</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A、实验组用蛋黄喂养,不会缺乏食物,所以A说法错误,A不符合题意。<br />B、生物的生存都需要一定的生存空间、空气等环境因素,而实验组用网箱罩住了,随着蝌蚪的长大,空间越来越小,导致狭小的空间内缺乏空气,所以B说法正确,B符合题意。<br />C、在蝌蚪时期,形态较小,可以自由的游动,C说法错误,C不符合题意。<br />D、实验组的蝌蚪形体较小,空间内有适量的空气,D说法错误,D不符合题意。<br />故答案为:B<br />本题考查生物生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为基础题,需要熟记即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将浸软的一粒玉米种子纵剖(如图),在剖面滴上碘液后,变蓝的部位是图中的(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4/08/20/0ec4729e/SYS201804082054520532606170_ST/SYS201804082054520532606170_ST.001.png" width="132" height="13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A<br />B.B<br />C.C<br />D.D</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图中是玉米种子的结构示意图,A是胚乳,B是子叶,C是胚芽,D是胚根。胚乳中含有大量的淀粉,淀粉有遇到碘夜变蓝的特性,所以在剖面滴上碘液后,变蓝的部位是图中的A胚乳。故A符合题意。<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4/08/20/0ec4729e/SYS201804082054520532606170_DA/SYS201804082054520532606170_DA.001.png" width="132" height="13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故答案为:A<br />本题考查玉米种子的结构,为基础题,解答此题除了需要实际种子的结构还需要熟知胚乳中含有大量的淀粉。</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完成下列关于生物的生殖相关的概念图。<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4/08/20/0ec4729e/SYS201804082054523583138959_ST/SYS201804082054523583138959_ST.001.png" width="516" height="20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xa0;</p></div></div>
<div><p>【答案】<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4/08/20/0ec4729e/SYS201804082054523583138959_DA/SYS201804082054523583138959_DA.001.png" width="576" height="18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解析】生殖方式有两种: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融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是指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br />对于绿色开花植物来说,植物的种子是植物的生殖器官,种子的胚是有受精卵发育成的,无性生殖常见的方式有嫁接压条、扦插和组织培养等。<br />对于动物来说,有性生殖的标志是有雌雄配子的结合,对于鸟类、爬行类等动物来说,它们在生殖季节雌雄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对于哺乳动物来说,有特殊的生殖方式--胎生,受精卵在雌性母体内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胎儿,胎儿成熟后产出,所以有性生殖有卵生和胎生两种方式,克隆这种方法没有经过雌雄两性生殖细胞的融合,属于无性生殖。<br />故答案为:<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4/08/20/0ec4729e/SYS201804082054523583138959_DA/SYS201804082054523583138959_DA.001.png" width="576" height="18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本题考查生物的生殖,为基础题,解答此题需要熟知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概念和区别。</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分析下列屈肘反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4/09/11/f97133bd/SYS201804091122276683384827_ST/SYS201804091122276683384827_ST.001.png" width="178" height="18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手指触及钉子,【A】感受器感受刺激并产生&#xa0;&#xa0;&#xa0; , 沿【B】传入神经传导到【C】&#xa0;&#xa0;&#xa0; , 再经【D】传出神经传导给【E】效应器: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xa0;&#xa0;&#xa0; , 完成屈肘动作;<br />(2)屈肘动作时,指尖有刺痛的感觉,痛觉形成的部位是&#xa0;&#xa0;&#xa0;;<br />(3)屈肘反射是&#xa0;&#xa0;&#xa0;反射(填“先天性”或“后天性”),当有意识控制时,反射不会发生。这表明动物的行为是一个运动、变化的过程。</p></div></div>
<div><p>【答案】<br />(1)兴奋(冲动);神经中枢;舒张<br />(2)躯体感觉中枢(大脑,大脑皮质等)<br />(3)先天性<br />【解析】(1)图中,A是感受器,B是传入神经,C是神经中枢,D是传出神经,E是效应器,以上五部分构成了反射弧,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结构,所以手指触及钉子时,会发生缩手反射,当发生缩手反射时,【A】感受器感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沿【B】传入神经传导到【C】神经中枢,再经【D】传出神经传导给【E】效应器: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完成屈肘动作。<br />(2)在大脑皮层上有大量的神经中枢如躯体感觉中枢、运动中枢、语言中枢等,所以指尖有刺痛的感觉,痛觉形成的部位是躯体感觉中枢。<br />(3)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生来就有的反射,属于先天性反射。<br />所以答案是:(1)兴奋(冲动)、神经中枢、舒张,(2)躯体感觉中枢,(3)先天性。<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应当包括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某同学在观察蚕豆叶表皮临时装片时看到如图视野。<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4/09/11/f97133bd/SYS201804091122280246319025_ST/SYS201804091122280246319025_ST.001.png" width="146" height="13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蚕豆叶表皮是由许多形状不规则的细胞②和成对的半月形的细胞③组成,这两类细胞中结构上的区别是细胞②&#xa0;&#xa0;&#xa0;;<br />(2)[①]表示的是&#xa0;&#xa0;&#xa0; , 它是叶片散失水分以及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主要位于蚕豆叶叶片的&#xa0;&#xa0;&#xa0;表面。当蚕豆植株缺水时,此“门户”部分&#xa0;&#xa0;&#xa0;;<br />(3)蚕豆光合作用时,吸收的A气体是&#xa0;&#xa0;&#xa0; , 释放的B气体是&#xa0;&#xa0;&#xa0;。</p></div></div>
<div><p>【答案】<br />(1)细胞②不具有叶绿体<br />(2)气孔;下;关闭<br />(3)二氧化碳;氧气<br />【解析】(1)图中①是气孔,②是表皮细胞,③是保卫细胞。表皮细胞与保卫细胞在结构上来说,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保卫细胞中含有叶绿体。<br />(2)①是气孔,它是叶片散失水分以及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气孔主要位于蚕豆叶叶片的下表面,可以减少植物体内水分的大量散失,所以当蚕豆植株缺水时,气孔会关闭以减少植物体内水分的散失。<br />(3)光合作用是叶片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所以蚕豆进行光合作用时,吸收的是二氧化碳,释放的是氧气。<br />所以答案是:(1)细胞②不具有叶绿体。(2)气孔、下、关闭,(3)二氧化碳、氧气。<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植物细胞,需要了解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液泡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自然界的每一个生态系统,都在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br />(1)“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描绘出草原生态系统具有&#xa0;&#xa0;&#xa0;的能力,但如果该草原冬季遇鼠灾,来年春天牧草萌芽量降低,这表明&#xa0;&#xa0;&#xa0;。<br />(2)“草→鼠→鹰”的食物链中,&#xa0;&#xa0;&#xa0;的数量适当增多,有利于草的生长。<br />(3)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xa0;&#xa0;&#xa0;和&#xa0;&#xa0;&#xa0;进行的。<br />(4)热带雨林与温带草原相比,前者稳定性更强,原因是&#xa0;&#xa0;&#xa0;。</p></div></div>
<div><p>【答案】<br />(1)自我调节;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br />(2)鹰<br />(3)食物链;食物网<br />(4)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br />【解析】(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诗句原有的含义是指:小草很坚强,就算草原被火烧尽了,到春天一样生长起来,这也可以说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是这种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人为的破坏超过了其调节能力,生态平衡仍然会被打破,像题干中所说的如果草原冬季遇鼠灾,来年春天牧草萌芽量降低,这就表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br />(2)在此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草,消费者是鼠、鹰,如果捕杀了全部鹰会导致鼠因没有天敌而大量繁殖,所以鼠的数量迅速上升,但草由于鼠的增加而草被吃光,所以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所以生物的数量和种类会发生变化,但数量和比例总是维持在一定的平衡状态,所以在“草→鼠→鹰”的食物链中,如果鹰的数量适当增多,会导致鼠的数量在短期内下降,鼠的数量下降,那么草的数量就会增加,有利于草的生长。<br />(3)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是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比如在草原生态系统中,存在着食物链:草→兔→鹰,兔吃草,草进行光合作用储存的物质和能量就进入了兔的体内,鹰吃兔,兔体内储存的物质和能量就到了鹰的体内,可见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br />(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大小取决于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物种的种类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强,反之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差,所以热带雨林与温带草原相比,前者稳定性更强,原因是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br />所以答案是:(1)自我调节、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2)鹰,(3)食物链、食物网,(4)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食物链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固定太阳能开始的;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渐递减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实验探究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生物小组利用桑叶、樟树叶探究家蚕的取食行为。<br />提出问题:<br />家蚕总是取食桑叶,而不取食樟树、榕树的叶,这一表现是先天性行为吗?<br />作出假设:<br />家蚕取食桑叶是先天性行为。<br />(1)制订计划并实施实验: ①实验用的家蚕应该选择&#xa0;&#xa0;&#xa0;<br />A、几只 B、多只<br />②实验的变量是&#xa0;&#xa0;&#xa0;; <br />③实验时,每一组家蚕的数量最好是&#xa0;&#xa0;&#xa0; , 你这样选的理由是:&#xa0;&#xa0;&#xa0;;<br />(2)观察结果:实验结果与假设相吻合,那么你得到的结论是&#xa0;&#xa0;&#xa0;;<br />(3)交流讨论:家蚕只食桑叶,家蚕蛹期“作茧自缚”,家蚕的发育是&#xa0;&#xa0;&#xa0;发育等,这一些列行为,都由家蚕体内&#xa0;&#xa0;&#xa0; 决定的。</p></div></div>
<div><p>【答案】<br />(1)B;不同植物的叶;B;避免偶然性;防止实验过程中死亡<br />(2)家蚕取食桑叶是先天性行为<br />(3)变态(完全变态);遗传物质(遗传性、遗传因素)<br />【解析】(1)①实验过程中,每一组蚕的数量至少要用10只甚至更多只蚕而不用1只蚕,因为用10只蚕做实验是为了避免偶然因素的影响,从而减小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所以实验用的家蚕应该选择多只而不是一只。②本实验是研究蚕总是取食桑叶,而不取食樟树、榕树的叶,所以实验的变量是不同的植物的叶子。③每一组蚕的数量至少要用10只甚至更多只蚕而不用1只蚕,因为用10只蚕做实验是为了避免偶然因素的影响,从而减小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的准确性。<br />(2)实验结果与假设相吻合,绝大多数的家蚕趋向取桑叶,那么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家蚕只取食桑叶,且这一行为是先天性行为。<br />(3)家蚕属于昆虫类,发育过程为完全变态发育,其发育过程是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其中在蛹期是不吃不动,处于“吐丝”阶段,这是蚕的一种本能,这种呢行为是先天性行为,是由体内的遗传因素决定的。<br />所以答案是:(1)①B、②不同植物的叶,③B、避免偶然性;防止实验过程中死亡,(2)家蚕取食桑叶是先天性行为,(3)家蚕取食桑叶是先天性行为、遗传物质(遗传性、遗传因素)。<br />【考点精析】利用科学探究的过程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江苏省姜堰区八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