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驻马店市平舆二中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
题型:※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选项中属于生物的是</p><p>A. 蛇毒</p><p>B. 智能机器人</p><p>C. 病毒</p><p>D. 计算机病毒</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基本特征是: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蛇毒、智能机器人、计算机病毒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病毒具有生物的特征,是没有细胞构成的生物。<br />故选C。</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某小组将调查到的生物进行了分类,他们将鯽鱼、金鱼、水草、荷花、水鸭、蟹等归为一类,而将松、柏、蝇、玫瑰、麻雀等归为另一类,他们是按照什么方法归类的</p><p>A. 按照生物的形态</p><p>B. 按照生物的用途</p><p>C. 按照生物的数量</p><p>D. 按照生物的生活环境~</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生物有多种分类方法,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分为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将生物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按照用途,将生物分为农作物、家禽、家畜等。</p><p>由题中的叙述可知,鲫鱼、金鱼、水草、荷花、水鸭、蟹等生物都生活在水中,而松、柏、蝇、玫瑰、麻雀等生物都生活在陆地上,可见它们的分类依据是生物的生活环境的不同。</p><p>故选D。</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人类在地球上的“立足点”是( )</p><p>A. 水圈 B. 岩石圈 C. 大气圈 D. 生物圈</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岩石圈是地球表面的固体部分.它的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岩石圈也是人类的“立足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据报道:截至2017年5月27 日,山东莱西和海阳地区持续大旱,河道早已干润,由于干早春播也无法进行,许多田地已经被农民弃种,而有些村的小麦大概只有10厘米的高度,叶子已经发黄了,村民称这些小麦“基本绝收”。导致农作物出现死苗现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p><p>A. 水分</p><p>B. 阳光</p><p>C. 温度</p><p>D. 土壤</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因而中国西南干旱缺水,导致植物不能正常生长,甚至死苗。<br />故选A。</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实验设计中,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一组对照的是</p><p>A. 30℃和10℃</p><p>B. 有光和无光</p><p>C. 有空气和无空气</p><p>D. 有水分和无光</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所研究的条件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一般地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选项A、B、C的实验变量都惟一,选项D的实验有哦两个变量:水分和光,所以不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br />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的哪一项可以看做是一个生态系统</p><p>A、一片树林 B、树林中的动物</p><p>C、树林中的植物 D、树林中的生物</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它既包括某一地域的全部生物又包括环境,一片树林:既包括了树林这个环境,也包括了树林中所有的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是一个生态系统,BCD不可以看做是一个生态系统。</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从生态系统中功能的角度分析,蘑菇属于( )</p><p>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什么也不是</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态系统是指一定的区域内生物与环境之间形成的统一整体,由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因素组成,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给植物和动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是指动物和人,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和真菌,分解动物植物的遗体或是遗迹;非生物因素是指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和湿度等。蘑菇属于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某草原上,虫吃草,鸟吃虫,而鸟往往又被鹰所食。下列各项中,能正确表示上述几者之间关系的是( )</p><p>A、草→鸟→虫→鹰 B、鹰→鸟→虫→草</p><p>C、草→虫→鸟→鹰 D、鸟→草→虫→鹰</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由食物链的定义可以知道: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中间用箭头来表示,箭头指向吃的一方,而且它们之间存在吃与被吃的逻辑关系,在该草原生态系统中,存在虫吃草,鸟吃虫,而鸟往往又被鹰所捕食,所以食物链为:草→虫→鸟→鹰。</p><p>故选:C</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美国某个州曾经为了保护鹿群,几乎把狼杀绝。请你分析鹿群的数量将会发生什么变化</p><p>A. 迅速上升</p><p>B. 缓慢上升</p><p>C. 保持相对稳定</p><p>D. 先上升又下降</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因为在生态系统中,某种动物与其他生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当某种动物被灭杀后,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以致影响该动物所生存的整个生态系统。在该生态系统中存在:草→鹿→狼的食物链,全部捕杀狼群会使鹿的数量增加,从而使鹿场上的植物(鹿的食物)减少,后来鹿的数量会随着植物(鹿的食物)的减少而减少。<br />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态系统的组成是</p><p>A.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B.动物和植物</p><p>C.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D.所有生物</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态系统是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的,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和土壤等,它们为生物提供能量、营养和生存空间,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根据获得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不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的是</p><p>A. 热带雨林</p><p>B. 落叶阔叶林</p><p>C. 云南石林</p><p>D. 常绿针叶林</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热带雨林分布在全年高温多雨的地区,植物种类特别丰富,终年常绿,大部分植物都很高大,属于森林生态系统;落叶阔叶林分布区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这里的植物主要是冬季完全落叶的阔叶树,属于森林生态系统;云南石林是石灰岩受流水化学作用而形成的。它们的形成都是可溶性的石灰岩(CaCO3)遇到含有二氧化碳(CO2)的水后,溶蚀作用形成的,不属于森林生态系统;常绿针叶林分布在夏季温凉、冬季严寒的地区,这里的植物以松、杉等针叶树为主,属于森林生态系统。</p><p>故选C。</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p><p>A. 生物圈是指整个地球</p><p>B.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p><p>C. 生物圈仅由植物和动物构成</p><p>D. 生物圈指生物活动所能达到的范围,包括月球</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br />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若你的手指不慎被划伤,感觉到痛,这种痛觉说明皮肤中含有</p><p>A.神经组织 B.肌肉组织 C.上皮组织 D.结缔组织</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人体的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构成,能够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手指不慎被划伤,感觉到痛,这种痛觉说明皮肤中含神经组织。</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地衣分布广泛,从赤道到两极都有地衣的身影,甚至能够生长在岩石表面,这体现了生物能____环境;生长在岩石表面的壳状地衣能够分必地衣酸,地衣酸能溶解岩石,因此地衣常被誉为岩石风化的“先锋生物”,这体现了生物能够____环境;地衣对大气污染极为敏感,当空气严重污染时,地衣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死亡,在大气污染严重的地带,地衣几乎绝迹,这体现了生。__环境的相对性。</p><p> </p></div></div>
<div><p>【答案】 适应 改变 要求</p><p>【解析】试题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p><p>地衣生活在岩石上,可以从岩石中得到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甚至能够生长在岩石表面,这体现了生物能适应环境;地衣又能够分泌地衣酸,对岩石有腐蚀风化作用,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地衣对大气污染极为敏感,当空气严重污染时,地衣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死亡,在大气污染严重的地带,地衣几乎绝迹,这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的相对性。</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一个人工农业生态系统中,玉米、鸡、猪、人组成的食物网如图所示.鸡、猪、人的粪便以及玉米秸秆通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用于照明和做饭,沼渣可以做肥料.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7/23/14/2b6e0e1b/SYS201807231434294222789567_ST/SYS201807231434294222789567_ST.001.png" width="252" height="15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此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从__固定太阳能开始.</p><p>(2)在此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是__.</p><p>(3)在此生态系统中能将鸡、猪、人的粪便以及玉米秸秆通过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气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属于__.</p><p>(4)此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共有有__条,其中人获取能量最多的食物链分别是__.</p><p>(5)如果工厂排放的有害物质如铅、汞等进入此生态系统,这些有害物质可以通过__在生物体内不断积</p></div></div>
<div><p>【答案】 生产者光合作用 生产者 分解者 3 玉米→人 食物链</p><p>【解析】(1)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辐射能的固定,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能量流动的过程称为能流,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因此能量流动的起点从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开始。<br />(2)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开始,没有了生产者,也就没有了能量,消费者、分解者就不能获得有机物和氧气。因此在此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分是生产者。<br />(3)一些杆菌和甲烷菌,能将鸡、猪、人的粪便以及玉米秸秆在沼气池内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产生甲烷,因此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属于分解者。<br />(4)此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有:玉米→人;玉米→猪→人;玉米→鸡→人,一共有3条食物链。物质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减少,因此人获取能量最多的食物链是最短的,即:玉米→人。<br />(5)有害物质如铅、汞沿着食物链传递积累,营养级别越高,有毒物质含量越高。即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使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图甲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构成一条食物链的四种生物所占的数量关系,图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间的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7/23/14/2b6e0e1b/SYS201807231434296124165388_ST/SYS201807231434296124165388_ST.001.png" width="594" height="15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甲只表示出了该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没有表示出的生物成分是__;此生态系统中,__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p><p>(2)图乙中,a、b、c、d构成了图甲中含鼠的一条食物链是__,则体内有毒物质数量最多的是__.</p><p>(3)图甲中的哪两种生物间的关系既可以体现B图又可以体现C图__.</p><p>(4)提高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法是__.如果由于超载放牧、鼠害、虫害等原因,导致出现荒漠化,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看,这种现象属于__.</p></div></div>
<div><p>【答案】 分解者 物质和能量 植物→鼠→蛇→鹰 b(或答“鹰”) 鹰和蛇 增加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生物影响环境</p><p>【解析】(1)图甲中植物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因此图甲只表示出了该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没有表示出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此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 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br />(2)图乙中,a、b、c、d构成了图甲中含鼠的一条食物链是植物→鼠→蛇→鹰。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因此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图乙中数量从多到少依次是c、d、a、b,因此这四种生物构成的一条食物链是c→d→a→b。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逐级积累,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营养级最高的是b,所以“如果某有毒物质通过此食物链不断积累”,则体内有毒物质数量最多的是b。<br />(3)图丙中,甲A中两种群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属于互利共生关系;图B中两种群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属于捕食关系;图C中两种群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属于竞争关系。因此图丙中,A图表示共生关系。图甲中,鹰吃蛇属于捕食关系即图丙中的B,鹰和蛇都吃鼠,属于竞争关系即图丙中的C。因此图甲中的蛇和鹰间的关系既可以体现B图又可以体现C图。<br />(4)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因此提高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法是增加生物种类。“如果由于超载放牧、鼠害、虫害等原因,导致出现荒漠化”,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看,这种现象属于生物影响环境。</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如图中,A﹣﹣E示意人体的不同结构层次,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7/23/14/2b6e0e1b/SYS201807231434298446372433_ST/SYS201807231434298446372433_ST.001.png" width="465" height="14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整个人体都是由A细胞发育而成的,A细胞是__.</p><p>(2)A细胞通过__形成B.</p><p>(3)B通过__形成C.在此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产生了差异.</p><p>(4)在上图的结构层次当中,人体具有而植物没有的是__.由此可以看出,构成人体的结构层次是__.</p></div></div>
<div><p>【答案】 受精卵 细胞分裂 细胞分化 系统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p><p>【解析】试题分析:人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A细胞→C组织→D器官→E系统→人体。</p><p>(1)如图可知,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人是有一个A受精卵发育来的。<br />(2)A受精卵分裂形成很多细胞B,使细胞数目增多,在细胞的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首先染色体要完成复制加倍,复制后形成形态、数量完全相同的两等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使新形成的细胞内的染色体和原来细胞内的染色体保持不变。C是组织,D是器官。<br />(3)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细胞,这一过程叫做细胞的分化。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C组织。<br />(4)分析A--E表示的人体的不同结构层次,可知人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A细胞→C组织→D器官→E系统→人体;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可见人体具有而植物没有的是E系统。</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