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08:54:46

河北省廊坊市霸州市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桑葚果实味甜多汁呈紫色,是人们常吃的水果之一.食用时手指会被染成紫色,果盘内也有少量紫色汁液,这些紫色的汁液来自于果实细胞的(  )</p><p>A. 细胞壁    B. 线粒体    C. 液泡    D. 叶绿体</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A错误;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B错误;液泡中含有细胞液,有各种味道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所以果盘内有少量紫色汁液,这些汁液主要来自于桑葚细胞的液泡,C正确;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玻片上写有一“p”字母,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  )。</p><p>A. q    B. d    C. b    D. p</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b”旋转180度后得到的是“q”。</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直接说明了( )</p><p>A.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B. 人为因素对生物的影响</p><p>C.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D. 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悲.”,雀吃粮食属于捕食关系,兔吃草,没有草,兔子会饿死,狐也会因食物缺乏而死亡,体现了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的捕食关系,体现了生物对生物的影响。</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有一些光学显微镜的镜头,其中放大倍数最低的一组镜头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7/25/10/23b98415/SYS201807251008273193825558_ST/SYS201807251008273193825558_ST.001.png" width="240" height="9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① ③      B.① ④       C.② ③     D. ② 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通过分析题意可知:在用显微镜观察物像时,要想得到最低放大倍数,应选择放大倍数最小的目镜和物镜,再将它们的放大倍数相乘.物镜越短,其放大倍数越小;目镜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小.所以,放大倍数最小的是①④.</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p><p>A. 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 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p><p>C.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D. 叶绿体是绿叶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除病毒以外,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的结构是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此说法错误;一般地说,细胞膜能够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此说法正确;遗传物质主要在细胞核中,能传递遗传信息,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此说法正确;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通过光合作用,把细胞内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此说法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做“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时,要先将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p><p>A. 使叶片内的淀粉消耗掉</p><p>B. 使叶片内的淀粉储藏到叶绿体中</p><p>C. 停止光合作用,使淀粉储藏到叶肉细胞中</p><p>D. 储备养料,准备进行光合作用</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在“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活动中,选作实验的植物在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在实验前应将植物放在黑暗处放置一段时间的目的,为的是通过呼吸作用将天竺葵叶片中贮存的淀粉运走耗尽。</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菊花原产于我国,现在世界上已有2万多个品种.菊花之所以存在这么多品种,是因为(  )</p><p>A. 菊花是多种多样的    B. 菊花是形形色色的</p><p>C. 遗传物质不同    D. 生活环境不一样</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生物的多样性主要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由基因的多样性决定的,所以其实质就是基因多样性。因此决定菊花品种繁多的根本原因是菊花的遗传物质不同。</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主要描写生物圈中哪种因素(  )</p><p>A. 季节    B. 水    C. 生物    D. 空气</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主要描述了水滋润着生物,影响了生物的生活,使生物开始萌发。因此“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诗句中描写的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水。</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p><p>A. 制造有机物、释放能量    B. 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p><p>C. 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    D.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可见C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洞庭湖水域持续干旱,鱼.虾.蟹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这种现象说明:</p><p>A.生物不受环境影响</p><p>B.生物能适应环境</p><p>C.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p><p>D.生物能影响环境</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今年春季以来,洞庭湖水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持续干旱,造成芦苇荡变成草原,鱼虾蟹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表明环境中的水对生物芦苇的影响。</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首次提出“生物学”这个科学名词的是(   )</p><p>A. 拉马克    B. 林奈    C. 达尔文    D. 哈维</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 19世纪初,法国学者拉马克认为动物和植物都是有生命的物体,首次提出“生物学”一词,从此,人们才将植物学和动物学统一称为“生物学”;林奈是瑞典的植物学家、冒险家,林奈在生物学中的最主要的成果是建立了人为分类体系和双命名法;哈维是英国的生理学家。哈维是实验生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他首次阐明了血液循环的原理;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在探究生物进化奥秘的过程中,具有重要贡献,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人类生命活动中所利用的能量最终来自(    )</p><p>A. 地球    B. 植物    C. 太阳    D. 食物</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生态系统都是由两部分 (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四种成分组成:非生物的物质的能量(阳光、空气和水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中:非生物的物质的能量是生物部分中各种生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非生物的能量--太阳能、非生物的物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藏在有机物中。因此,生产者是一切消费者和分解者物质和能量的源泉。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各种食物链彼此交织在一起,形成食物网。生物种类越丰富,个体数量越大,食物网越复杂,而且食物网中,植物的数量大于植食性动物的数量大于肉食性动物数量.食物链中所有动植物体内的能量最终来自于太阳。</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不属于新陈代谢现象的是(  )</p><p>A. 小明妈妈脸上冒出了许多汗珠</p><p>B. 小强长长地吸了一口新鲜空气</p><p>C. 小红喝下妈妈为他准备的牛奶</p><p>D. 小张的文具盒生锈了</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小明妈妈脸上冒出了许多汗珠,排出汗液说明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属于新陈代谢现象,A错误;小强长长地吸了一口新鲜空气,呼吸说明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属于新陈代谢现象,B错误;小红喝下妈妈为他准备的牛奶,摄取营养物质属于新陈代谢现象,C错误;小张的文具盒生锈了,是文具盒发生了化学变化,不属于新陈代谢现象,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大气中某种物质含量的升高能引起“温室效应”,这种物质是(    )</p><p>A、二氧化碳     B、二氧化氮     C、二氧化硫      D、一氧化碳</p></div></div>
<div><p>【答案】  A</p><p>【解析】</p><p>试题分析: 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p><p>考点: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些体现了(  )</p><p>A. 生物能影响环境    B. 生物能适应一定环境</p><p>C. 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    D.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生物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不断地从环境中获取营养物质,同时又将新陈代谢的产物(氧、二氧化碳、水等)排放到环境中去,因此,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无机环境也有影响。例如,森林中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的湿度,进而影响降雨量,因此“大树底下好乘凉”说明是大树的存在使环境温度降低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指很长很长的堤坝,因为小小蚁虫的啃噬,最后也会被摧毁的,体现的也是生物影响环境。所以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些体现了生物能影响环境。</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到了寒冷的冬天,法国梧桐树的叶纷纷落下,而松树依然郁郁葱葱。这表明   (    )</p><p>  A、法国梧桐不适应寒冷的环境                     B、松树不适应寒冷的环境</p><p>  C、它们都不适应寒冷的环境                       D、它们都适应寒冷的环境</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冬季法国梧桐落叶,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因进行蒸腾作用的热量散失,避免因温度过低而冻伤甚至冻死,因此冬季法国梧桐落叶是植物对冬季寒冷环境的一种适应。松树的叶细如针,叶的气孔较少,而且气孔深陷表皮下,叶的表面还有一层蜡质保护,因此蒸腾作用非常弱,可以减少热量散失,适应冬天寒冷的环境。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羚羊发现敌害后迅速奔跑,与下列哪一个生理现象相同(   )</p><p>A.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B.蘑菇由小长大</p><p>C.人手被针刺后缩回  D.幼鳄破壳而出</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物具有一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羚羊发现敌害后迅速奔跑,人手被针刺后缩回,属于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蘑菇由小长大, 幼鳄破壳而出,属于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故选:C.</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深秋季节,树叶开始变黄,一阵风吹过,叶子纷纷落下,你观察过刚被吹落的树叶哪面朝上吗?(  )</p><p>A. 大多数正面朝上</p><p>B. 大多数背面朝上</p><p>C. 正面朝上和背面朝上的一样多</p><p>D. 无法判断</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叶片结构包括表皮(分上、下表皮)、叶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叶脉三部分。上表皮靠近栅栏组织,栅栏组织细胞排列紧密,叶绿体含量多,在光下经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多;下表皮靠近海绵组织,海绵组织排列疏松,叶绿体少,在光下经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少。因此每当深秋季节,落叶树的叶子开始变黄,遇到一阵风吹过,叶子便纷纷落下,如果仔细观察,刚落下的叶片多数是背面向上,原因是正面重,背面较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各项中,属于器官的是( )</p><p>A. 胃组织和胃    B. 肝脏和心脏</p><p>C. 血液和肺    D. 血液和心脏</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胃组织属于组织的一种,血液中含血细胞和血浆,具有营养、保护、运输等作用,属于结缔组织,肝脏、胃、心脏、肺等都是由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以及神经组织等构成的人体的重要器官。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植物细胞数目增多的方式是</p><p>A.细胞生长  B.细胞分裂  C.细胞交换  D.细胞分离</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细胞的分裂过程是:先是细胞核一分为二,接着细胞质一分为二,最后在两个细胞核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所以细胞分裂的结果是细胞数目增多。</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河水,发现了一些能动的绿色颗粒。下列哪项不能作为判断这些小颗粒是生物的依据</p><p>A. 有细胞结构    B. 能生长和繁殖</p><p>C. 能对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    D. 体小且绿色</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生物的基本特征,体小且呈绿色不属于生物的特征如绿色纸片。有细胞结构、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都说明这些小颗粒属于生物。</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观察、调查、分类、实验等方法。(     )</p><p>&#xa0;</p></div></div>
<div><p>【答案】√</p><p>【解析】试题分析: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观察、实验、调查、分类等。</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动物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植物也能。(     )</p><p>&#xa0;</p></div></div>
<div><p>【答案】√</p><p>【解析】试题分析: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动物能,植物也能对外界刺激能做出反应如含羞草的叶受到刺激会合拢,植物的叶具有向光性,根的向地性、向水性、向肥性。</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细胞分裂后新细胞与原细胞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    )</p></div></div>
<div><p>【答案】×</p><p>【解析】试题分析:细胞分裂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 中。这种变化的重要意义在于:细胞核中有遗传物质DNA,而DNA就是染色体的成分之一,细胞分裂实现了染色体的复制和均分,也就实现了遗传物质DNA的 复制和均分。因此保证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p><p>考点: 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水分。 (  )</p></div></div>
<div><p>【答案】×</p><p>【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解答时可以从环境特点和生物的关系方面来切入.</p><p>解: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温度.</p><p>故答案为:×</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将口腔上皮细胞置于0.9%的生理盐水中,目的是使细胞保持原来形态和正常的生理状态.__</p></div></div>
<div><p>【答案】对</p><p>【解析】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无机盐的浓度是0.9%。此环境下细胞可保持正常的形态结构,低于该浓度时口腔上皮细胞会吸水膨胀,高于该浓度又会失水变瘪。所以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滴加0.9%的生理盐水的目的是维持细胞形态。所以说法正确。</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两个实验只能有一个因素不同,这两个实验一般是对照实验.__</p></div></div>
<div><p>【答案】对</p><p>【解析】对照实验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一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单一实验变量。因此,两个实验中,如果只有一个因素不同,则这两个实验就成为对照实验。所以说法正确。</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将小麦种子放在火上烧,最终烧掉的是无机盐,剩下的灰烬是有机物。</p></div></div>
<div><p>【答案】错</p><p>【解析】</p><p>试题分析:把种子中加热后碳化并可以燃烧的物质称为有机物,而加热后不可以燃烧的物质称无机物,取一粒种子穿在铁丝上,放到火上烧,种子起初变焦后变黑,这是部分有机物如变成了碳,点燃后有机物燃烧变成二氧化碳和水散发掉,水受热蒸发,剩下来的不能燃烧的灰白物质就是无机盐,因此能燃烧的含碳的物质属于有机物,剩下的灰烬就是无机盐。</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果实和种子.__</p></div></div>
<div><p>【答案】错</p><p>【解析】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因此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只在含有叶绿体的部位进行,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幼嫩茎的绿色部位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所以说法错误。</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动物细胞除了没有细胞壁外,其他结构都和植物细胞一样。               (  )</p></div></div>
<div><p>【答案】×</p><p>【解析】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动物细胞没有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p><p>故答案:×</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细胞分裂使细胞的数目增加,细胞的生长使细胞的体积增大.__</p></div></div>
<div><p>【答案】对</p><p>【解析】构成生物的细胞能够分裂和生长。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的过程,使得细胞数目增加;细胞生长使细胞的体积增大,使得生物体能由小长大。所以说法正确。</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显微镜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7/25/10/23b98415/SYS201807251008309335865712_ST/SYS201807251008309335865712_ST.001.png" width="152" height="16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对光结束后从目镜内看到的视野应该是__(填字母)</p><p>A.黑暗的      B.彩色的     C.略灰的    D.白亮的</p><p>(2)观察过程中,将“10x”的物镜转换成“40x”的物镜,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更__,如果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清晰,换上高倍镜后物像模糊,此时应该调节[]__;</p><p>(3)这台显微镜备有目镜5x和10x,两种物镜10x和40x,使用这台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最小的放大倍数是__倍.</p></div></div>
<div><p>【答案】  D  少  细准焦螺旋  50</p><p>【解析】图中A目镜,B粗准焦螺旋,C细准焦螺旋,D物镜,E反光镜。</p><p>(1)在使用显微镜进行对光时,光线依次要通过反光镜、光圈、通光孔、玻片标本、物镜、镜筒、目镜,才能进入到人的眼睛。当从目镜中看到的视野是白亮的时,说明已经对好光。</p><p>(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细胞数量少,体积大,透光量变少,视野就会变暗,反之,细胞数目多,体积小,视野亮。所以把低倍物镜转化成高倍物镜后,观察到的细胞少,体积大,光线暗。如果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清晰,换上高倍镜后物像模糊,此时应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为清晰。<br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的放大倍数和目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备有两种目镜5×和10×,两种物镜10×和40×,要使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小,则目镜和物镜都取最小的,即:目镜5×和物镜10×的,放大倍数为50倍。</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叶片表皮细胞与气孔的模式图:</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7/25/10/23b98415/SYS201807251008311248818607_ST/SYS201807251008311248818607_ST.001.png" width="268" height="15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从图上可以发现__细胞中有叶绿体而__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在叶片中还有哪些细胞含有叶绿体.答__;</p><p>(2)图中__表示气孔张开,代表植物在进行__作用.</p></div></div>
<div><p>【答案】  保卫  表皮  叶肉细胞  A  蒸腾</p><p>【解析】叶片的结构包括叶肉、叶脉、表皮。叶肉中含有较多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br />表皮上分布许多气孔,是由两两相对的保卫细胞围成的,保卫细胞能够控制气孔的开闭。</p><p>(1)叶片的结构有叶肉、叶脉和表皮三部分。其中表皮内没有叶绿体,叶肉中叶绿体最多。保卫细胞呈半月状,内含叶绿体。所以从图上可以发现保卫细胞中有叶绿体而表皮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在叶片中叶肉细胞也含有叶绿体。<br />(2)气孔是由两两相对而生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它的奇妙之处就是能够自动的开闭。气孔的开闭受叶内水分、光照强度、温度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叶内水分多、光照强度大、温度高气孔就张开,进行蒸腾作用;叶内水分少、光照强度小、温度低气孔就闭合。图中,A处于张开状态,代表植物在进行蒸腾作用;B处于闭合状态。</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七年级(1)班的学生小明选用一棵银边天竺葵做探究实验,实验时,发现了一些自己不明白的问题,遇到了一些困难,你能为他解答并帮助他顺利完成实验吗?</p><p>(1)实验过程中正确的实验步骤是                  。</p><p>a、向叶片上滴加碘液</p><p>b、将叶片的一部分进行遮光处理</p><p>c、用清水漂洗</p><p>d、观察颜色变化</p><p>e、用酒精脱色</p><p>f、放在黑暗处一昼夜</p><p>g、阳光下照射3—4小时</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7/25/10/23b98415/SYS201807251008313239194427_ST/SYS201807251008313239194427_ST.001.png" width="192" height="14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2)经上述实验向叶片上滴加碘液后图中A处遮光部分的颜色是          ,原因是                。图中B处颜色是       ,原因是                     。图中C(银边)的颜色没有变蓝,说明         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条件。</p></div></div>
<div><p>【答案】(1)fbgecad;</p><p>(2)黄白色;缺乏光照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蓝色;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叶绿体;</p><p>【解析】实验步骤:(1)f、暗处理: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目的: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p><p>b、对照实验:用黑纸片把一片叶子的一部分从上下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目的: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p><p>g、脱色:几个小时以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纸.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目的:脱色,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p><p>c、染色: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加碘液.</p><p>d、结果: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叶色变化,遮光部分不变蓝色,见光部分变蓝色,淀粉遇碘变蓝.</p><p>结论:叶片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淀粉</p><p>(2)经上述实验向叶片上滴加碘液后图中A处遮光部分的颜色是黄白色(或没有变蓝色),原因是没有进行光合作用(或没有产生淀粉).</p><p>图中B处颜色是蓝色,原因是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图中C(银边)的颜色没有变蓝,说明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条件</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河北省廊坊市霸州市七级(上)期中生物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