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八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
题型:判断题※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种是生物分类等级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正确<br />【解析】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种的单位最小,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可见题干说法正确。<br />所以答案是:正确<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分类的单位的相关知识,掌握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它们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基本单位是种.</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病毒可以独立生活。(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错误<br />【解析】病毒是一种没有细胞的微生物,只有蛋白质和遗传物质组成,所以病毒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故题干说法错误。<br />所以答案是:错误<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病毒的相关知识,掌握病毒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禁止利用一切生物资源。(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错误<br />【解析】在社会的发展中,我们一直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但是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例如对于森林来说,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并不是完全禁止采伐树木,相反,适时地、有计划地进行合理的采伐,不仅能获得林木产品,而且有利于森林系统的更新。可见题干的叙述是错误的。<br />所以答案是:错误</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生命起源的化学演化学说为大多数人所认同。(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正确<br />【解析】化学演化学说主张从物质的运动变化规律来研究生命的起源,认为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无机物可以转变为有机物,有机物可以发展为生物大分子和多分子体系直到最后出现原始的生命体.属于得到大多数科学家的认同,并得到很多资料和数据支持的理论。可见题干说法正确。<br />所以答案是:正确<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的相关知识,掌握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 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骼肌和骨连结三部分组成。(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正确<br />【解析】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组成,前两者构成骨骼,骨和骨之间的连接叫骨连结,骨连结有三种形式:不活动的连结、半活动的连结、活动的连结又叫关节。可见题干说法正确。<br />所以答案是:正确<br />【考点精析】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运动系统包括1、骨:骨膜、骨质、骨髓2、骨连接(关节):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3、骨骼肌.</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人和脊椎动物肌肉的收缩和舒张,都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下完成的。(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正确<br />【解析】在运动中,骨骼肌有收缩和舒张的特性,骨骼肌收缩提供动力,骨在运动中起到杠杆的作用,而关节则是起到支点的作用,三者相互协调,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在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配合下完成运动的每一个动作,从而使动物具有发达的运动能力。可见题干说法是正确的。<br />故答案为:正确<br />本题考查骨骼肌在运动中的作用,为基础题,熟记动物的运动系统包括骨骼和肌肉组成的,而人体的每一个动作都是受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的。</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学习行为大大增强了动物适应复杂多变的外界环境的能力。(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正确<br />【解析】动物的学习行为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由于环境的改变,通过学习或生活经验获得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建立在行为的基础之上的,学习行为大大增强了动物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可见题干说法正确。<br />故答案为:正确<br />本题考查动物学习行为的意义,为基础题,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即可。</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态系统中,以绿色植物为食的草食动物处于第一营养级。(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错误<br />【解析】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食物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属于一个营养级,一般的植物(生产者)总是第一营养级;植食性动物(即一级/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所以绿色植物为营养级,故题干说法错误。<br />故答案为:错误<br />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态系统结构中食物链的相关知识,需要熟记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倡导“低碳生活”,是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正确<br />【解析】“低碳生活”节能环保,有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的速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选择“低碳生活”,是每位公民应尽的责任,也是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低碳是提倡借助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把消耗的能量降到最低,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保护地球环境。可见题干说法是正确的。故答案错误。<br />故答案为:正确<br />本题考查人类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倡低碳生活,是公民应尽的义务。</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图为海带、葫芦藓、桫椤和金花茶四种植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4/08/20/8ef19d21/SYS201804082055101955320308_ST/SYS201804082055101955320308_ST.001.jpeg" width="604" height="19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①属于苔藓植物<br />B.④的种子外无果皮包被<br />C.②和③生殖不受水的限制<br />D.③是我国一级保护蕨类植物</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①海带是藻类植物,②葫芦藓是苔藓植物,③桫椤是蕨类植物,④金茶花是被子植物。<br />A、①海带生活在水中,没有根、茎、叶的分化,是藻类植物,可见A说法错误,A不符合题意。<br />B、金茶花又叫绿色开花植物,有真正的果实,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是被子植物,B说法错误,B不符合题意。<br />C、②葫芦藓是苔藓植物,生活上阴暗潮湿的地方,用孢子繁殖后代,受精过程离不开水;③桫椤是蕨类植物,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用孢子繁殖后代,受精过程没有脱离水的限制,C说法错误,C不符合题意。<br />D、桫椤是桫椤科、桫椤属蕨类植物。桫椤是能长成大树的蕨类植物,桫椤的茎直立,中空,似笔筒,叶螺旋状排列于茎顶端,是已经发现唯一的木本蕨类植物,极其珍贵,堪称国宝,被众多国家列为一级保护的濒危植物,有“活化石”之称。可见D说法正确,D符合题意。<br />故答案为:D<br />本题考查绿色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的相关特征,为基础题,解答此题需要熟记各类植物的主要特征。</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不同类群的动物各有其特征,下列关于图中熊猫、鹤、蛙、鱼四种动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4/08/20/8ef19d21/SYS201804082055103341194718_ST/SYS201804082055103341194718_ST.001.jpeg" width="531" height="139" alt="" style="margin-right:9pt; margin-left:9pt; -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line; -aw-top-pos:0pt; -aw-wrap-type:square; float:left" /><br />A.②身体呈流线型,体温不恒定<br />B.①和②都被誉为“活化石”<br />C.③的生殖与发育摆脱了水的束缚<br />D.④用鳃呼吸,侧线感知水流方向</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①是熊猫,属于哺乳动物,②是鹤,属于鸟类,③是青蛙,属于两栖动物,④是鱼。<br />A、鹤属于鸟类,体表被覆羽毛,有保温 保护作用,是恒温动物,A说法错误,A不符合题意。<br />B、大熊猫,一般称作“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数量十分稀少,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体色为黑白相间,被誉为“中国国宝”,是活化石,鹤是鸟类的一中,全身白色或灰色,生活在水边,吃鱼、昆虫或植物,不是活化石,B说法错误,B不符合题意。<br />C、青蛙为两栖动物,青蛙产卵在水中,且幼体必须在水中完成生殖和发育,没有脱离水的限制,C说法错误,C不符合题意。<br />D、鱼类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用鳍游泳,用测线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可见D说法正确,D符合题意。<br />故答案为:D<br />本题考查几种动物的主要特征,为基础题,熟记即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细菌与真菌都是微生物,下列关于细菌和真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br />A.蘑菇不属于真菌             <br />B.多数细菌营寄生或腐生生活<br />C.细菌有成形的细胞核         <br />D.真菌属于原核生物</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细菌与真菌都是微生物,细菌为单细胞的,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为原核生物;真菌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br />A、蘑菇味多细胞的大型真菌,A说法错误,A不符合题意,<br />B、细菌为单细胞的生物,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胞内没有叶绿体,所以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来生活,多数营寄生和腐生生活,B说法正确,B符合题意。<br />C、细菌为单细胞的生物,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所以C说法错误,C不符合题意。<br />D、真菌细胞内有真正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D说法错误。D不符合题意。<br />故答案为:B<br />本题考查细菌和真菌的结构特征及生活方式,为基础题,熟记即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根据右图分析可知,与猫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4/08/20/8ef19d21/SYS201804082055105839549022_ST/SYS201804082055105839549022_ST.001.png" width="217" height="13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狗<br />B.狼<br />C.虎<br />D.狐</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p><table cellspacing="2" cellpadding="0" style="border-spacing:1.5pt"><tr><td style="padding:0.75pt; vertical-align:middle"><p>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种是最基本的分类的单位。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 ,亲缘关系越近。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 亲缘关系越远。根据图中分析,猫和虎属于同科,猫和狗、狼、虎属于同目i,而单位目大于科,根据以上结论,分类单位越大,亲缘关系越远,可见猫的狗、狼、虎的亲缘关系比与虎要远。可见于猫亲缘关系近的是虎,故C符合题意。</p></td></tr></table><p><br />故答案为:C<br />本题考查生物的分类单位。为基础题,熟记结论即可: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 ,亲缘关系越近。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 亲缘关系越远。</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多样性具有净化环境、保持水土、改良土壤和调节气候等作用,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 )<br />A.直接价值<br />B.间接价值<br />C.潜在价值<br />D.以上都不是</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生物多样性的使用价值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等。直接价值指直接利用生物体,如:药用价值、观赏价值、食用价值和生产使用价值等;间接价值,如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调节气候的作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调节碳氧平衡的作用,动物促进物质循环的作用等;潜在价值,如将来有可能开发出新药材,如红杉树提炼强效抗癌药物紫杉醇,将来利用这些野生生物改良品种方面有重要作用等。可见“净化环境、保持水土、改良土壤和调节气候等作用”属于对生态系统的作用,属于间接使用价值,故B符合题意。<br />故答案为:B<br />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熟知生物多样性的使用价值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的含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达尔文环球航行到达加拉帕戈斯群岛的某岛屿时,发现这里仙人掌非常丰富,地雀的喙也与其他岛屿地雀的喙不同,大多尖而长(如右图)。达尔文认为,喙尖而长的地雀比其他形状喙的地雀(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4/08/20/8ef19d21/SYS201804082055108685404736_ST/SYS201804082055108685404736_ST.001.png" width="272" height="13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体型大          <br />B.更凶猛<br />C.体型小           <br />D.更适应在仙人掌丰富的岛屿上生存</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地雀的个体之间喙本来就存在着差异,比如:有的地雀的喙尖而长,有的喙粗而短。根据题干,达尔文在仙人掌丰富的岛屿,发现了大量的尖而长的地雀,这是因为喙尖而长的地雀容易取食仙人掌而生存下来,而喙粗而短的地雀不容易取食仙人掌,生存下来的机会较少,喙粗而短的地雀就慢慢的被淘汰,这样喙尖而长的地雀一代代的进化下去,就形成了今天达加拉帕戈斯群岛的某岛屿的大多为喙尖而长的地雀了,故D符合题意。<br />故答案为:D<br />本题考查自然选择的相关知识,熟记自然选择是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的一个长期的过程。,</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依据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长颈鹿长颈性状的形成是( )<br />A.上帝创造的<br />B.自然选择的结果<br />C.人工选择的结果<br />D.为吃到高处的树叶,颈不断伸长的结果</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在古代,长颈鹿也存在着颈长和颈短两种性状,颈长的鹿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而颈短的鹿,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当环境改变或低处的食物缺少时,就会因吃不到足够的树叶而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本身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的就会更小,所以经过许多代以后,颈短的长颈鹿就慢慢被淘汰了,而长颈鹿一代代的进化下去,就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长颈鹿.因此根据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认长颈鹿的长颈性状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故B符合题意。<br />故答案为:B<br />本题考查自然选择学说,这是难点也是重点,熟记自然选择学说的含义: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在人类进化过程中,最显著的变化是( )<br />A.后肢粗壮<br />B.奔跑飞快<br />C.脑容量增加<br />D.群居生活</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在人类进化过程中,人类不断地改造使用工具,推动了发展,劳动在进化过程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在早期,人类使用天然工具,在后期也逐渐学会了制造工具.随着制造工具的越来越复杂,他们的大脑也变得越来越发达、脑容量增加,相应的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促进了脑的发展,而脑的发展又提高了他们制造工具的能力;语言的产生,使得相互之间能更好的交流与合作,最显著变化是脑容量增加,可见C符合题意。<br />故答案为:C<br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从古猿到人的过渡中发生的最显著的变化,这是重点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鱼类是典型的水生脊椎动物,下列不属于鱼类适应在水中游泳的特征是( )<br />A.用鳃呼吸<br />B.在水中产卵<br />C.身体多呈流线型<br />D.体表被覆鳞片</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鱼类有许多结构特征与水生生活相适应,鱼的体形成梭形,体表有粘液,可以减少水的阻力;体表有鳞片具有保护作用;用鳃呼吸;用鳍游泳等,鱼体内有侧线可以帮助鱼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可见A、C、D都是鱼类适于水生生活的特征,在水中产卵不是主要的结构特点,故B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B<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鱼的主要特征的相关知识,掌握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大多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心脏一心房一心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br />A.丹顶鹤觅食<br />B.狗见到主人狂吠<br />C.蜜蜂营群体生活<br />D.家燕育雏</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社会行为的特征是:动物营群体生活,群体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甚至有明显的等级,所以营社会行为的动物,绝不是同种的许多个体简单的聚集在一起,而是动物之间存在组织,具有明确的分工和森严的等级制度。<br />A、丹顶鹤觅食 丹顶鹤从外界获取营养物质,是觅食行为,A不符合题意。<br />B、狗见到主人狂吠这属于学习行为,B不符合题意。<br />C、蜜蜂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属于社会行为,B符合题意。<br />D、家燕育雏是家燕下一代,属于繁殖行为,D不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C<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社会行为的特征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杜鹃鸟将卵产在某种小鸟的巢中,由小鸟代为孵化和育雏。这种行为属于( )<br />A.觅食行为<br />B.防御行为<br />C.生殖行为<br />D.社会行为</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杜鹃鸟将卵产在某种小鸟的巢中,由小鸟代为孵化和育雏。从功能上来看这属于动物的繁殖行为。<br />A、觅食行为是动物通过独特的方式获取生存所需食物的行为。可间A不符合题意。<br />B、防御行为是指动物为对付外来侵略、保卫自身的生存、或者对本族群中其他个体发出警戒而发生的任何一种能减少来自其它动物伤害的行为,可见B 不符合题意。<br />C、生殖行为是指动物产生和培育下一代的行为,根据题意杜鹃鸟将卵产在某种小鸟的巢中,由小鸟代为孵化和育雏,这是杜鹃在培育下一代可见是属于繁殖行为,C符合题意。<br />D、社会行为是指群体中不同成员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D不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C<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动物行为的类型的相关知识,掌握动物行为具有周期性和节律性,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性为、社群行为.</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英格兰有一只大山雀,一次啄食中无意打开了放在居民门外的奶瓶盖,偷喝了牛奶,不久,那里其它的大山雀也学会了偷喝牛奶(如右图)。大山雀的这种行为属于 (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4/08/20/8ef19d21/SYS201804082055113066564677_ST/SYS201804082055113066564677_ST.001.png" width="155" height="10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先天性行为<br />B.学习行为<br />C.是一种本能<br />D.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根据动物行为的获得途径,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在体内的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br />根据题意,第一只山雀是偶然开了瓶盖喝到了奶,后来其它的大山雀也学会了偷喝牛奶,这说明其他的山雀是通过和第一只山雀学习才获得的喝取牛奶的方法,即是通过学习获得的行为,所以这种行为是学习行为。故B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B<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蜜蜂采蜜,失去幼仔的母鸡抚育小猫;(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学习行为,如鹦鹉学舌,小狗算数,猴做花样表演).</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br />A.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br />B.包括动物和植物<br />C.包括消费者和分解者<br />D.包括动物和微生物</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生态系统是指生物与环境的统一整体,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关、空气、温度、水分等。所以根据生态系统的概念,A说法正确,A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A<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掌握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图是某个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其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br />A.<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16/a2a6e603/SYS201702111625585413731414_ST/SYS201702111625585413731414_ST.001.png" width="41" height="6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B.<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16/a2a6e603/SYS201702111625585413731414_ST/SYS201702111625585413731414_ST.002.png" width="44" height="5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C.<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16/a2a6e603/SYS201702111625585413731414_ST/SYS201702111625585413731414_ST.003.png" width="69" height="5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D.<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16/a2a6e603/SYS201702111625585413731414_ST/SYS201702111625585413731414_ST.004.png" width="49" height="4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能寄生在其它生物体内.<br />B、向日葵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属于生产者;<br />C、细菌主要靠分解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生活,因此都属于分解者;<br />D、蜜蜂是动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依赖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生活,因此属于消费者.<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据图可知(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4/08/20/8ef19d21/SYS201804082055115019840496_ST/SYS201804082055115019840496_ST.001.png" width="236" height="13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该食物网中,蛇获得的能量最多<br />B.蜘蛛位于第三营养级<br />C.该食物网中有4条食物链<br />D.若该农田喷洒了DDT,则小麦体内积累的DDT浓度最高</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A、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流动的特点是单向的而且是逐级递减的,流经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生产者固定下来的,所以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在食物链中,能量最多的是生产者,最少的是最高级消费者,在图中的食物网种蛇是最高级消费者,蛇获得能量最少,故A说法错误,A不符合题意。<br />B、蜘蛛所处的食物链是:小麦→食草昆虫→蜘蛛→食虫鸟→蛇,在食物链上的每一个环节称为一个营养级,所以蜘蛛是属于第三营养级。B说法正确,B符合题意。<br />C、食物网中的食物链有:小麦→鼠→蛇;小麦→食草昆虫→蜘蛛→食虫鸟→蛇;小麦→食草昆虫→食虫鸟→蛇,一共三条,可见C说法错误,C不符合题意。<br />D、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所以根据生物富集现象的原理,食物链中生产者中积累的最少,最高级消费者体内积累的最多,可见DDT浓度最高的是蛇,最低的是小麦,故D说法错误,D不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B<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食物链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掌握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固定太阳能开始的;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渐递减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生态工作者从东到西对我国北方甲、乙、丙三种类型的草原进行调查。下表是不同面积中不同物种数量统计结果(调查面积cm×cm),根据表中数据推断,对放牧干扰的抵抗力最弱的草原类型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4/08/20/8ef19d21/SYS201804082055116616821799_ST/SYS201804082055116616821799_ST.001.jpeg" width="604" height="13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甲<br />B.乙<br />C.丙<br />D.不能确定</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自动调节能力的大小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能力就越强,反之,就越弱。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分析出相同的面积内,甲的生物种类加多,丙的生物种类最少,营养结构简单,所以可以推测出丙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最弱的,抗外界因素的干扰能力是最弱的,故C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C<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说法中 , 不正确的是( )<br />A.可持续发展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一种战略<br />B.可持续发展考虑了人类的长远发展<br />C.可持续发展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永恒主题<br />D.可持续发展是以人的发展为主。</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可持续发展是在充分考虑人类未来发展的前提下,妥善协调好制约人类发展的各种因素的关系,从而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人类的持久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是: 处理好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保证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地区、个人拥有平等的发展机会,保证我们的子孙后代同样拥有发展的条件和机会,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由此可知,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人和自然和谐共处,故A、B、C说法正确都正确,D选项中“可持续发展是以人的发展为主。”的说法是错误的,人与自然的协调共生,人类必须建立新的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学会尊重自然、师法自然、保护自然,与之和谐相处。如果只是注重人的发展而忽略了自然环境的因素,是错误的,故D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生物属于藻类植物的是( )<br />A.铁线蕨<br />B.水稻<br />C.衣藻<br />D.海带</p></div></div>
<div><p>【答案】C,D<br />【解析】藻类植物结构简单,一般的单细胞的,多细胞也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属于低等植物,常见的有海带、紫菜、水绵衣藻等。<br />A、铁线蕨有根茎叶的分化,属于蕨类植物,A不符合题意。<br />B、水稻有根、茎、叶的分化,能开花并结出果实,为种子植物,B不符合题意。<br />C、衣藻为单细胞的藻类植物,生活在水中,属于藻类植物,C符合题意。<br />D、海带没有根、茎、叶的分化,生活在水中,属于藻类植物,D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C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植物中,属于我国一级保护植物的是( )<br />A.珙桐<br />B.桂花<br />C.水杉<br />D.雪松</p></div></div>
<div><p>【答案】A,C<br />【解析】A、珙桐已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生物,为中国特有的单属植物,也是全世界著名的观赏植物,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A符合题意。<br />B、桂花是是一种常绿灌木或小乔木,质坚皮薄,叶长椭圆形面端尖,花生叶腑间,花冠合瓣四裂,形小,其园艺品种繁多,为普通的植物,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植物,B不符合题意。<br />C、水杉为落叶乔木,杉科水杉属唯一现存种,中国特产的孑遗珍贵树种,第一批列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稀有种类,水杉素有“活化石”之称,C符合题意。<br />D、雪松为松科雪松属植物。常绿乔木,树冠尖塔形,大枝平展,小枝略下垂。叶针形,中国多地有栽培,属于普通植物,D不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AC<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具体体现;基因的多样性:内在实质;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外在形式,相互依赖,互相影响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动物中,属于我国一级保护的哺乳动物是( )<br />A.丹顶鹤<br />B.蒙古野驴<br />C.金丝猴<br />D.朱鹮</p></div></div>
<div><p>【答案】B,C<br />【解析】A、丹顶鹤是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但丹顶鹤属于鸟类不属于哺乳动物,A不符合题意。<br />B、蒙古野驴属于一级保护哺乳动物,B符合题意。<br />C、金丝猴属于一级保护哺乳动物,C符合题意。<br />D、朱鹮是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但朱鹮属于鸟类不属于哺乳动物,D不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B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中,属于迁地保护的是( )<br />A.建设水族馆<br />B.建设植物园<br />C.建立自然保护区<br />D.加强教育和进行法制管理</p></div></div>
<div><p>【答案】A,B<br />【解析】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外,人们还把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又叫迁地保护;还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规。<br />A、建设水族馆是为了把一些濒临危险的生物移到水族馆进行保护,这属于迁地保护,A符合题意。<br />B、建设植物园是为了把一些濒临危险的生物移到植物园进行管理保护,属于迁地保护,B符合题意。<br />C、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这是就地保护,C不符合题意。<br />D、加强教育和进行法制管理不属于迁地保护,D不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AB<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将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新园、馆等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选项中,符合生物进化发展规律的是( )<br />A.从低等到高等<br />B.从简单到复杂<br />C.从陆生到海洋<br />D.从动物到植物</p></div></div>
<div><p>【答案】A,B<br />【解析】在生物进化的证据中,化石是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在古老地层中,化石生物种类少,结构简单低等;形成化石晚的地层中,化石生物种类多,结构复杂而高等。因此,地球上的生物是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发展变化的,其总的进化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可见AB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AB<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的相关知识,掌握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以及对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的理解,了解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动物:单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性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鱼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动物中,能在空中飞行的有( )<br />A.鸵鸟<br />B.蜥蜴<br />C.海鸥<br />D.蜻蜓</p></div></div>
<div><p>【答案】C,D<br />【解析】动物要能飞行必须有翅膀,这也是能飞行的前提,自身还要有与飞行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比如体重轻,有发达的肌肉等.<br />A、鸵鸟有翅膀,但是体重太重,无法飞行,A不符合题意。<br />B、蜥蜴属于爬行动物,没有翅膀,主要的运动方式是爬行,无法飞行,B不符合题意。<br />C、海鸥有翅膀,身体呈流线型,体重较轻,属于鸟类,能飞行,可见C符合题意。<br />D、蜻蜓属于昆虫类,有两对翅,可以飞行,D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CD<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动物的运动方式的相关知识,掌握动物的各种运动方式都表现出与其生活环境的相适应.</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br />A.孔雀开屏<br />B.海豚顶球 <br />C.鹦鹉“说话”<br />D.大雁南飞</p></div></div>
<div><p>【答案】A,D<br />【解析】动物的行为根据获得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生来就有的行为,是一种本能,是由体内的遗传因素决定的,学习行为是通过环境的影响,由后天的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br />A、孔雀开屏是在生殖季节,为了引起异性的注意而进行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A符合题意。<br />B、海豚顶球是海豚出生后在训练员的长期训练下学习形成的,属于学习行为,B不符合题意。<br />C、鹦鹉能学习人类的语言,这是后天鹦鹉经过模仿学习获得的属于学习行为,C不符合题意。<br />D、大雁南飞属于迁徙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D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AD<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需要了解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蜜蜂采蜜,失去幼仔的母鸡抚育小猫;(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学习行为,如鹦鹉学舌,小狗算数,猴做花样表演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右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简图,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4/08/20/8ef19d21/SYS201804082055123636583303_ST/SYS201804082055123636583303_ST.001.png" width="150" height="12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获得能量最多的是蛇<br />B.玉米属于生产者<br />C.青蛙处于第二营养级<br />D.该生态系统含有3条食物链</p></div></div>
<div><p>【答案】B,D<br />【解析】A、在生态系统中,流经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生产者固定下来的太阳能,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在流动的过程中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所以在食物链中,所处的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就越少,所以在图中的食物网中,获得能量最多的是植物玉米。A说法错误,A不符合题意。<br />B、生态系统中,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所以在图中的食物网中,植物玉米属于生产者,所以B说法正确,B符合题意。<br />C、在图中的食物网中,有以下三条食物链:玉米→老鼠→蛇,玉米→玉米螟→青蛙→蛇,玉米→蝗虫→青蛙→蛇。在食物链上的每一个环节成为一个营养级,比如在玉米→老鼠→蛇中,玉米属于第一营养级,老鼠属于第二营养级以此类推,所以在玉米→玉米螟→青蛙→蛇,玉米→蝗虫→青蛙→蛇食物链中,青蛙应属于第三营养级,C说法错误,C不符合题意。<br />D、据分析,在图中的食物网中,有以下三条食物链:玉米→老鼠→蛇,玉米→玉米螟→青蛙→蛇,玉米→蝗虫→青蛙→蛇。可见D说法正确,D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BD<br />【考点精析】掌握食物链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br />A.逐级减少<br />B.与光合作用无关   <br />C.可循环的<br />D.单方向的</p></div></div>
<div><p>【答案】A,D<br />【解析】流经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下来的太阳能转化成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这些能量被释放出来后,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另一部分供生命活动利用,所以总起来说,由于生物自身的呼吸消耗,以及植物的残枝落叶和动物的尸体、粪便等难以被下一个营养级的生物利用,造成了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地说,再输入到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所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故A、D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AD<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需要了解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固定太阳能开始的;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渐递减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4/08/20/8ef19d21/SYS201804082055125951360533_ST/SYS201804082055125951360533_ST.001.png" width="214" height="17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①是该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成分<br />B.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是①→②→③→④→⑤<br />C.②③④都属于消费者<br />D.⑤是分解者</p></div></div>
<div><p>【答案】A,D<br />【解析】A、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温度、水分等,①是太阳,属于非生物成分,A说法正确,A符合题意。<br />B、食物链反应的是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即捕食关系,食物链上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能有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所以图中的食物链可以表示为:②→③→④,①是非生物成分,⑤是分解者,食物链中不能出现,可见B说法错误,B不符合题意。<br />C、②③④都属于生物成分,其中②是树枝,属于生产者,③、④都是消费者,C说法错误,C不符合题意。<br />D、⑤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可见D说法正确,D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AD<br />【考点精析】掌握食物链和生态系统概述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