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浠水县雨露学校上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生物试卷
题型:※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同学们,我们现在已经是八年级的学生了,希望你们继续养成科学观察的良好习惯。你知道吗,下列的动物中,既能在水中游泳又能在空中飞行的是( )</p><p>A. 野鸭 B. 大雁 C. 企鹅 D. 老鹰</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野鸭脚趾间有蹼,善于在水中游泳和戏水;野鸭翅膀强健,飞翔能力强,不仅能从陆地飞,还能从水面直接飞起;故野鸭可以在水中游泳,也可以在空中飞,A正确;大雁有翅膀能在天上飞,不能在水中游,B错误;企鹅可以在水中游,但不可以在天上飞,C错误;老鹰有翅膀可以在天上飞,但不可以在水中游,D错误。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对于下列不同环境中动物的特征的描述,你认为不正确的一项是( )</p><p>A. 线形动物的身体呈圆筒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p><p>B. 扁形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p><p>C. 软体动物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p><p>D. 节肢动物的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有分节</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线形动物的身体细长,圆筒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有假体腔,A正确;扁形动物的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两侧对称)、体壁具有三胚层,有口无肛门,B错误;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一般具有贝壳,除少数种类可以生活在陆地湿润的环境(如蜗牛)中外,其他软体动物都生活在水中,C正确;节肢动物的特征是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D正确。</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鲫鱼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关于“探究鲫鱼适应水中生活特征” 的实验得出的结论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p><p>A. 鲫鱼在水中用肺呼吸</p><p>B. 鲫鱼主要靠眼感知水流方向和速度</p><p>C. 鲫鱼游泳的动力主要来自胸鳍和腹鳍</p><p>D. 鲫鱼身体呈纺锤形能减小游泳时水的阻力</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鲫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A错误;鲫鱼主要靠侧线测定方向和感知水流的作用,B错误;</p><p>鱼的身体长有胸鳍、背鳍、腹鳍和尾鳍是鱼在水中的协调运动器官,鲫鱼游泳的动力主要来自尾鳍和躯干部的摆动,C错误;鱼身体呈流线型,中间大两头小,可减小游泳时的阻力,D正确。</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小小的蚯蚓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它可以疏松土壤。你们仔细观察过蚯蚓是怎样运动的吗?下列关于蚯蚓运动的叙述你认为错误的是( )</p><p>A. 在粗糙的纸板上,蚯蚓的身体变粗变细,能够向前蠕动</p><p>B. 在粗糙的纸板上,蚯蚓的身体变粗变细,不能向前蠕动</p><p>C. 在光滑的玻璃板上,蚯蚓的身体只能变粗变细,不能向前蠕动</p><p>D. 蚯蚓的运动依靠肌肉的收缩和刚毛的协助来完成</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蚯蚓的运动就是依靠纵、环肌的交互舒缩及体表的刚毛的配合而完成的,因此在粗糙的板上,蚯蚓身体的长短和粗细在不断发生变化,能够向前蠕动;蚯蚓在光滑的玻璃板上,刚毛无法协助运动,蚯蚓身体长短和粗细变化不明显,不能向前蠕动,故B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动物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是因果关系的一项是( )</p><p>A. 家鸽前肢转化为翼,有利于空中飞行</p><p>B. 家兔大脑发达,能适应陆地复杂多变的环境</p><p>C. 蝗虫的体表有外骨骼,可防止体内的水分蒸发</p><p>D. 蚯蚓的身体有许多相似的环形体节,适于生活在湿润的土壤中</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家鸽属于鸟类前肢转化为翼,为飞行器官,有利于空中飞行,A正确;家兔属于哺乳动物,具有发达的大脑,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快速的反应,能适应陆地复杂多变的环境,B正确;蝗虫为陆生动物,体表有外骨骼,具有保护、支持作用,可防止体内水分蒸发,C正确;蚯蚓的身体分节,使运动灵活,不是适于生活在湿润的土壤中,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河摸鱼时,已经捉到手的鱼往往又会让它挣脱,这是由于其体表生有很滑的黏液。鱼体表黏液的主要作用是( )</p><p>A. 预防人类捕捉 B. 减少运动阻力 C. 保持体表湿润 D. 辅助呼吸</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鱼的体表被覆鳞片,能分泌黏液,据此答题.</p><p>解:水生活在水中,体表覆盖着鳞片,能分泌黏液,所以我们摸鱼时,已经捉到手的鱼往往又会让它挣脱,黏液的主要作用是减少运动时水的阻力,适于水中生活.</p><p>故选:B</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 )</p><p>A. 由全身的骨骼组成 B. 由关节和骨骼肌组成</p><p>C. 由神经和骨骼肌组成 D. 由骨骼和肌肉组成</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骨骼是由多块骨连接而成,所以骨骼又是由骨和骨连结构成,关节是骨连接的主要形式,骨骼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是肌腱(属于结缔组织),分别附着在相邻的两块骨上,骨骼肌能够收缩和舒张,D正确。</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各种动物的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p><p>A. 公鸡在黎明时鸣叫 B. 导盲犬帮助盲人过马路</p><p>C. 狗熊表演投篮 D. 鹦鹉说“你好”</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动物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公鸡在黎明时鸣叫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A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说法中,你认为错误的一项是( )</p><p>A. 动物的行为从其获得的途径大致上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p><p>B. 动物的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p><p>C.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使动物能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衍后代</p><p>D. 动物的学习行为可以让它们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动物行为从其获得途径上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A正确;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当刺激该行为产生的环境因素去除后,该行为会逐渐消失,B错误;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使动物能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C正确;学习行为是动物不断适应多变环境,得以更好地生存和繁衍的重要保证,可以让它们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D正确。</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为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7/04/15/3f055df9/SYS201807041505208573395707_ST/SYS201807041505208573395707_ST.001.png" width="117" height="9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看,图中的细菌和真菌属于__.</p><p>(2)生物遗传被细菌和真菌分解,产生的物质A__释放到大气当中,为绿色植物的__提供了原料,同时还分解产生的__和__渗入到土壤中被植物的根吸收.</p><p>(3)绿色植物作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它利用太阳的光能,制造了大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__,维持了生物圈中的__平衡.</p></div></div>
<div><p>【答案】 分解者 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 水 无机盐 氧气 碳﹣﹣氧</p><p>【解析】试题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据此答题。</p><p>(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看,图中的细菌和真菌,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属于分解者;(2)分解者的营养方式是异养,可把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细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植物的光合作用就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利用光合成有机物和产生氧气的过程;(3)绿色植物作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它利用太阳的光能,制造了大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明明观察发现青蛙在呼吸时,口底不停地做升降运动,如果缺氧,青蛙的口底运动次数就会加快.他想起老师讲过青蛙的皮肤有辅助肺呼吸的功能.果真如此吗?他设计了如下实验:</p><p>实验材料:一只青蛙、一个水槽、凡士林(隔离空气用)、棉签、纸和笔</p><p>(1)实验步骤:</p><p>①将青蛙放入水槽中,观察其安静时口底升降运动,用秒表记录其一分钟内的__.</p><p>②用棉签将凡士林涂满青蛙的__,放入水槽中,再用秒表记录.将一只青蛙前后做了两次不同的处理,这样形成了一组__实验.</p><p>(2)你预期的两次实验记录结果是:__.</p><p>(3)你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p><p>(4)实验结束,你觉得应该如何处理青蛙?__.</p></div></div>
<div><p>【答案】 口底运动次数 皮肤 对照 第二次记录的口底运动次数比第一次多 青蛙靠皮肤辅助呼吸 放归大自然</p><p>【解析】试题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在设计对照实验时要注意变量的唯一性还要注意多统计次数,计算平均值,减少误差。</p><p>(1)实验步骤:①将青蛙放入水槽中,观察其安静时口底升降运动,用秒表记录其一分钟内的口底运动次数;②用棉签将凡士林涂满青蛙的皮肤,放入水槽中,再用秒表记录,将一只青蛙前后做了两次不同的处理,这样形成了一组对照实验;(2)你预期的两次实验记录结果是:第二次记录的口底运动次数比第一次多;(3)你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青蛙靠皮肤辅助呼吸;(4)要养成关爱动物的好习惯,保护动物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这样对于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非常有利,所以要把青蛙放回到适宜它生长的自然环境中。</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