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08:48:05

山东省郯城育新中学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综合测试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p><p>①杨树 ②蘑菇  ③珊瑚 ④珊瑚虫 ⑤冬眠的蛇 ⑥恐龙化石</p><p>A. ①②④⑤    B. ①③④    C. ②③④⑥    D. ②⑤⑥</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都需要营养,生物都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都能够进行呼吸,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①杨树、②蘑菇、④珊瑚虫、⑤冬眠的蛇属于生物,⑥恐龙化石、③珊瑚属于非生物。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有一种叫跳舞草的植物,当它听到优美的乐曲时就会跳起舞来,这体现了生物的哪一特征?(   )</p><p>A. 生物的生长    B. 生物的运动</p><p>C. 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D. 生物对刺激作出的反应</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生物的特征是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跳舞草听到优美的乐曲时就会跳起舞来,是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一种反应。</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态系统的最终能量来源于</p><p>A. 绿色植物    B. 吃植物的动物</p><p>C. 空气和土壤    D. 阳光</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人体内的能量来源于食物,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供人体需要,食物中的能量来源于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 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人体内的能量最终来源于阳光的能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p><p>A. 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    B. 生活需要营养</p><p>C. 进行呼吸    D. 生长和繁殖现象</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都需要营养,生物都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都能够进行呼吸,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得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生长和繁殖现象。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生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p><p>A.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p><p>B.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所有生物的生存环境的总称</p><p>C.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p><p>D. 岩石圈是人类的“立足点”,所以人类的活动仅限于岩石圈</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 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描述的是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影响了鸭的生活?(  )</p><p>A. 光    B. 温度    C. 水    D. 空气</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它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类。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等多种因素,它们对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产生着影响。“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描述的主要是温度影响了鸭的生活。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茂密灌丛中的湿度比裸地的湿度大,这说明(   )</p><p>A. 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    B. 生物都能适应环境</p><p>C. 生物能影响环境    D. 生物因素与非生物因素密不可分</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植物的蒸腾作用能降低植物体的温度,避免因温度过高晒焦导致死亡.能产生向上力,促进水、无机盐吸收等,是对陆生环境的一种适应.同时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使当地的空气保持湿润,使气温降低,让当地的雨水充沛,形成良性循环,因此茂密灌丛中的湿度比裸地的湿度大,说明生物能影响环境.</p><p>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调查海水中的藻类时发现,一般在浅水处生长着绿藻,稍深处是褐藻,再深一些的水域中则以红藻为主。影响海洋中藻类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p><p>A. 阳光    B. 温度    C. 海水含盐量    D. 海水含氧量</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光在海水中的穿透性由浅到深越来越弱,最浅处光最强,有红光也有蓝紫光,有利于绿藻利用,所以适宜绿藻生长,往下一些红光穿透性不强被海水吸收,能利用起来用作光合作用的只剩蓝紫光,褐藻有利于吸收蓝紫光,适宜褐藻生长,再往下,蓝紫光也被吸收一部分,适宜红藻生长,最深处没有光,因此没有植物生存,只有一些硫化菌。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不能称作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p><p>A. 一片农田    B. 一座高山    C. 一个城市    D. 一群鸟</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一群鸟,没有非生物成分。</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影响小麦生长的生物因素是(    )</p><p>A. 杂草    B. 光照    C. 水分    D. 温度</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它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类。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水分、上壤、温度、湿度等多种因素,它们对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产生着影响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包括捕食、寄生、共生、竞争、合作等关系。因此,属于影响小麦生长的生物因素是杂草。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p><p>A.阳光→草→食草籽鸟→鹰→细菌、真菌</p><p>B.蘑菇→野兔→狐</p><p>C.草→食草籽鸟→鹰→细菌、真菌</p><p>D.草→蚱蜢→食虫鸟→蛇→鹰</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阳光是非生物部分,而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部分;</p><p>B、蘑菇是真菌属于分解者,而食物链不包括分解者;</p><p>C、细菌、真菌都属于分解者,而食物链不包括分解者;</p><p>D、该食物链正确表示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p><p>所以,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草→蚱蜢→食虫鸟→蛇→鹰”。</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相对稳定的,这是因为(   )</p><p>A. 人工控制的结果    B.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p><p>C. 生产者总是数量最多的    D. 分解者的分解作用</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即生态平衡,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例如,如果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场就很难恢复原样了。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p><p>A.生物圈                        B.海洋生态系统</p><p>C.森林生态系统                  D.城市生态系统</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既有生物部分又有非生物部分,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故生物圈是地球上是最大的生态系统。</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当我们对森林中某种植物的密度进行调查时,若调查的范围很大这种情况,我们最好采用哪种调查方法(   )</p><p>A. 大体估算    B. 全部逐一数过</p><p>C. 分成几块进行调查,然后累加    D. 分成几块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求平均值</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对森林资源进行清查、人口普查等都是调查;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的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个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当我们对森林中某种植物的密度进行调查时,若调查的范围很大这种情况,我们最好采用分成几块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求平均值。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是指</p><p>A.以生产者为食的动物</p><p>B.以食草动物为食的动物</p><p>C.自己不能够制造有机物的生物</p><p>D.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的动物</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生产者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有机物(食物)和氧气的绿色植物.植物有木本植物(各种树木)和草本植物;消费者是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必需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的动物.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的动物如兔吃草,鹰吃兔。分解者主要包括细菌和真菌,严格的说是腐生细菌和真菌,还包括腐生动物如蚯蚓和蝇的幼虫。因此,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是指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的动物。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生物特征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p><p>A.生物能进行呼吸                    B.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p><p>C.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D.生物都能制造自身需要的有机物</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中绿色植物能制造自身需要的有机物,而动物不能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从老鹰吃蛇,蛇吃青蛙,青蛙吃昆虫,昆虫吃植物,可以看出,老鹰体内的有机物最终来源于(   )</p><p>A. 光    B. 植物    C. 蛇    D. 昆虫</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身,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因此,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叫做消费者,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在食物链“植物→昆虫→青蛙→蛇→老鹰”中,老鹰体内的有机物最终来源于植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各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大的是</p><p>A.热带雨林                       B.温带草原</p><p>C.温带落叶林                     D.北方针叶林</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热带雨林雨量充沛,终年高温多雨,土壤肥沃,丰富的热量和充足的水分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因此热带雨林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十分丰富,自动调节能力最大,A符合题意;温带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这里年降雨量很少. 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要少得多,群落的结构也不如前者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较弱,生态系统较不稳定,B不符合题意;温带落叶林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其主要特点是动物种类较多,群落的结构复杂,种群的密度和群落的结构能够长期处于稳定的状态.但其内的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还远不如热带雨林的丰富,其自动调节能力不如热带雨林强,C不符合题意;针叶林生态系统处于寒温带,温度较低,动植物种类不如热带雨林地区多,其自动调节能力不如热带雨林强,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当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时,常常能看到一些鼠妇(潮虫)很快就爬走了。鼠妇生活在花盆底下是因为比较潮湿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将下列过程补充完整:</p><p>(1)提出问题:土壤的潮湿程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p><p>(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3)制订实施方案:①为了保证实验中只有一个变量,该同学采取的办法是:在铁盒内一侧放上湿润的土,以横轴中线为界,另一侧放上 _____土。这样在铁盒内就形成了</p><p>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环境。②实验中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p><p>(4)得出结论:____________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在______的环境中生活。</p><p>(5)表达和交流:①实验时,如果在两侧铁盒中央只放一只鼠妇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若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应对所得数据作怎样的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实验装置最好放置在__________(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p></div></div>
<div><p>【答案】  土壤的潮湿程度会(不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干  干燥  潮湿  土壤的潮湿度  土壤的潮湿度  潮湿  不能   实验的偶然性太大,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求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较暗</p><p>【解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在设计对照实验时要注意变量的唯一性还要注意多统计次数,计算平均值,减少误差。</p><p>(2)通过提出的问题可以作出假设:土壤的潮湿程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其实假设可以对假设做出肯定回答。</p><p>(3)由于该实验探究的是土壤的潮湿程度对鼠妇的影响,所以实验的变量应该是土壤的潮湿程度。为了保证实验中只有一个变量,该同学采取的办法是:在铁盒内一侧放上湿润的土,以横轴中线为界,另一侧放上干土。这样在铁盒内就形成了干燥和潮湿两种环境。</p><p>(4)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土壤的潮湿程度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在潮湿的环境中生活。</p><p>(5)①实验时,如果在两侧铁盒中央只放一只鼠妇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实验的偶然性太大,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②若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为了排除由偶然性引起的误差,计算5次统计数的平均值,使结论更准确。③实验装置最好放置在较暗的环境中。</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图为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间的相互关系,请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3/3de0331d/SYS201712302345220705110192_ST/SYS201712302345220705110192_ST.001.png" width="210" height="15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中属于          ,原因是              。</p><p>(2)图中属于消费者的有                。</p><p>(3)图中[   ]属于分解者,主要是指          和             ,它们能把动植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               ,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p><p>(4)图中能形成              条食物链。</p><p>&#xa0;</p></div></div>
<div><p>【答案】(1)生产者  1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p><p>(2)2和3</p><p>(3)4  细菌    真菌   无机物</p><p>(4)1</p><p>【解析】</p><p>试题分析:(1)1树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其它生物提供有机物和能量,因此图中属于生产者,原因是1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p><p>(2)2虫、3食虫鸟都是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都必须直接或间接以数为食,因此图中属于消费者的有2和3。图中属于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和真菌,它们能把动植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如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p><p>(4)食物链不包括分解者4,因此图中能形成1条食物链,即1(树)→2(虫)→3(食虫鸟)。</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图是某一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8/08/11/e39fe3f0/SYS201808081128444730277903_ST/SYS201808081128444730277903_ST.001.png" width="207" height="18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p><p>(1)此图_____(填“能”“否”)构成一个生态系统,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2)从图中可以看出,鹰与狐之间属于_________关系,鹰与鼠之间属于_________关系。</p><p>(3)此食物网由______条食物链组成,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4)从整体上看,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_______,食草动物的数量总比食肉动物的数量_________。这说明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________和_________流动并不断 __________。</p><p>(5)若对该草原施用农药DDT,则该生态系统中________的体内积累DDT的浓度最高。</p></div></div>
<div><p>【答案】  否  缺少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竞争  捕食  5  草→鼠→蛇→鹰  草  多  食物链  食物网  减少  鹰</p><p>【解析】(1)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光照,水分,温度,湿度等属于非生物部分。此图否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理由是缺少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p><p>(2)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包括捕食、寄生、共生、竞争、合作等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鹰与狐之间都以鼠和兔为食,属竞争关系,鹰与鼠为食,他们之间属于捕食关系。</p><p>(3)食物链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图中食物链有: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共5食物链,其中最长的食物链是草→鼠→蛇→鹰。</p><p>(4)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是沿着食物链流动的,其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低获得能量越多,数量就越多;营养级别越高获得的能量越少,数量就越少,从总体上看,植物的数量总是比食草动物多,食草动物的数量总比食肉动物多。从整体上看,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草,食草动物的数量总比食肉动物的数量多。这说明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并不断减少。</p><p>(5)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就越多,因为环境中有些污染物(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最终危害到人类的安全(富集),如果该生态系统受到有毒物质的污染,有毒物质在体内积累最多的生物是鹰。</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野兔靠吃野草来生活,狼以野兔为食物,狼死后,又成了细菌、真菌的乐园;不用多久,尸体就会被分解个精光,变成了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回到大自然中,又成了野草物制造营养物质的来源。所以,兔、狼、细菌,归根结底都是靠植物来生活的。</p><p>请分析回答:</p><p>⑴请写出第一段所描述的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⑵在此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生产者是______,消费者是______,分解者是______。</p><p>⑶影响野兔生活的生物因素有____,大量捕杀狼后,兔的数量变化是_____ ,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  野草→野兔→狼  野草  野兔、狼  细菌、真菌  草和狼  先增多后减少  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p><p>【解析】(1)食物链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图中食物链有:野草→野兔→狼。</p><p>(2)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光照,水分,温度,湿度等属于非生物部分。在此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生产者是野草,消费者是野兔、狼,分解者是细菌、真菌。</p><p>(3)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包括捕食、寄生、共生、竞争、合作等关系。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即生态平衡,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因此,影响野兔生活的生物因素有草和狼,大量捕杀狼后,兔的数量变化是先增多后减少,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简图,请仔细观察回答下列有关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8/08/11/e39fe3f0/SYS201808081128448153450598_ST/SYS201808081128448153450598_ST.001.png" width="218" height="10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中的植物制造有机物,不仅养活了自己,还养活了其他生物,所以它是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数一数,看看右图所示食物网中,共有______条食物链。</p><p>(2)想一想,在这个生态系统的成分中,昆虫、青蛙、蛇、鸟等动物属于__________。鸟与昆虫及猫头鹰与田鼠之间属于________关系。</p><p>(3)请写出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  生产者  4  消费者  捕食  植物→昆虫→青蛙→蛇→猫头鹰</p><p>【解析】(1)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光照,水分,温度,湿度等属于非生物部分。食物链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图中食物链有:植物→田鼠→猫头鹰;植物→田鼠→蛇→猫头鹰;植物→昆虫→鸟→猫头鹰;植物→昆虫→青蛙→蛇→猫头鹰。图中的植物制造有机物,不仅养活了自己,还养活了其他生物,所以它是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数一数,看看右图所示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p><p>(2)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包括捕食、寄生、共生、竞争、合作等关系。因此,在这个生态系统的成分中,昆虫、青蛙、蛇、鸟等动物属于消费者。鸟与昆虫及猫头鹰与田鼠之间属于捕食关系。</p><p>(3)通过以上分析,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植物→昆虫→青蛙→蛇→猫头鹰。</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山东省郯城育新中学七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综合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