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蒋滩初中八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只适于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原因是( )</p><p>A.这两类植物没有真正的根 B.这两类植物体内没有输导组织</p><p>C.这两类植物生殖都离不开水 D.这两类植物长得较矮小</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不能产生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生殖离不开水,因此适于生活在阴湿处,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构成,容易受到有害气体的侵害,可以检测环境的污染程度。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比较高大,蕨类植物也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也属于孢子植物,蕨类植物的生殖离不开水,因此也适于生活在阴湿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种子的主要区别是( )</p><p>A.有无果皮包被 B.胚的大小 C.胚乳来源不同 D.胚乳有无</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绿色植物的分类一般要考虑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被子植物分类的重要依据是花、果实和种子,根据种子外面有无果皮包被着,把植物分成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种子无果皮包被着,裸露,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能形成果实,A正确。</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无脊椎动物与其特征不匹配的是( )</p><p>A. 蛔虫﹣角质层 B. 蚯蚓﹣有纤毛 C. 河蚌﹣外套膜 D. 蝗虫﹣外骨骼</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蛔虫的身体细长如线,体壁有角质层,起到保护作用,A正确;蚯蚓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土壤中,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空气中的氧气,因此体壁光滑,无纤毛,B错误;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有外套膜,能分泌珍珠质形成贝壳,保护体内柔软的身体,缢河蚌属于软体动物,有外套膜,C正确;蝗虫属于节肢动物,其的体表有外骨骼,具有保护和支持体内柔软器官的作用以及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的作用,适于陆地生活,D正确。<br />故选B。</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化石中,哪一种是爬行类进化成鸟类的典型证据?( )</p><p>A. 鱼类化石 B. 恐龙化石 C. 始祖鸟化石 D. 蕨类化石</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1860年,在德国巴伐利亚省的石灰岩层中,发现了第一个始祖鸟化石。始祖鸟的身体大小如乌鸦,它保留了爬行类的许多特征,例如嘴里有牙齿,指端有爪等;但是另一方面,始祖鸟又具有鸟类的一些特征,如已经具有羽毛,在一些骨骼形态上也表现出一些鸟类特征或过渡特征,如它的第三掌骨已经与腕骨愈合,总之,它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根据以上特征,科学家认为始祖鸟是由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一个过渡类型。</p><p>故选C。</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图示一个未受到影响的沉积岩层剖面图,其中一层含有化石A,而另一层含有化石B,该图表明(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7/13/17/c4bc98b7/SYS201807131713351583434189_ST/SYS201807131713351583434189_ST.001.png" width="161" height="11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物种A出现在物种B之前 B. 物种B出现在物种A之前</p><p>C. 物种A比物种B复杂、高等 D. 物种A是由物种B进化而来</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研究发现,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埋藏于较浅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比较相似,埋藏于较深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差别较大,并且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越是晚期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这说明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化石B比化石A埋藏的深,表明化石B形成的早,化石A形成的晚,因此物种B出现在物种A之前。<br />故选B。</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科学家们通过对不同年代化石的纵向比较,以及对现存生物种类的横向比较等方法,推断出了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 )</p><p>A. 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陆生到水生</p><p>B. 由简单到复杂、由高等到低等、由水生到陆生</p><p>C. 由复杂到简单、由低等到高等、由陆生到水生</p><p>D. 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因此地球上的生物是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发展变化的。因此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br />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植物分别属于植物界中最低等和最高等植物类群的是( )</p><p>A. 紫菜和大豆 B. 葫芦藓和苹果</p><p>C. 蕨和桑 D. 水杉和花生</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绿色植物根据形态、结构和生殖方式的不同分为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又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被子植物又称为绿色开花植物.被子植物在繁殖的过程中能受到更好的保护,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是植物界中最具高等的一个类群.藻类植物是植物界中最低等的植物类群.</p><p>解:A、藻类植物结构最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紫菜属于藻类植物,大豆属于被子植物,A正确.</p><p>B、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苹果属于被子植物,B错误.</p><p>C、蕨属于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桑属于被子植物,C错误.</p><p>D、水杉属于裸子植物、花丝属于被子植物,D错误.</p><p>故选:A</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地球上最早出现的陆生脊椎动物是( )</p><p>A. 古代两栖类 B. 原始的鸟类和哺乳类</p><p>C. 古代的鱼类 D. 古代的爬行类</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在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古代的鱼类,并逐渐进化为原始的两栖类,古代的两栖类又进化为爬行类,某些爬行类又进化为原始的鸟类和哺乳类。所以脊椎动物进化的大致历程是: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和哺乳类。其中鱼类和两栖类的生殖发育都离不开水,而爬行类的生殖发育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是最早的、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br />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在我国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的是</p><p>A.珙桐 B.银杉 C.桫椤 D.水杉</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珙桐为落叶灌木.可生长到20~25米高,叶子广卵形,边缘有锯齿.本科植物只有一属两种,两种相似,只是一种叶面有毛,另一种是光面.花奇色美,是 1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留下的子遗植物,在第四纪冰川,大部分地区的珙桐相继灭绝,只有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地区幸存下来,成为了植物界今天的“活化石”,A错误;银杉,是三百万年前第四纪冰川后残留下来至今的植物,中国特有的世界珍稀物种,和水杉、银杏一起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银杉是松科的常绿乔木,主干高大通直,挺拔秀丽,枝叶茂密。银杉雌雄同株银杉,B正确;桫椤是现存唯一的木本蕨类植物,极其珍贵,堪称国宝,被众多国家列为一级保护的濒危植物。隶属于较原始的维管束植物-蕨类植物门、桫椤科,C错误;水杉,落叶乔木,杉科水杉属唯一现存种,中国特产的孑遗珍贵树种,第一批列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稀有种类,有植物王国“活化石”之称。已经发现的化石 表明水杉在中生代白垩纪及新生代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但在第四纪冰期以后,同属于水杉属的其他种类已经全部灭绝.而中国川、鄂、湘边境地带因地形走向复 杂,受冰川影响小,使水杉得以幸存,成为旷世的奇珍.武汉市将水杉列为市树,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各项中,哪项不是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 )</p><p>A. 环境污染 B. 滥砍乱伐</p><p>C. 动物的争斗行为 D. 滥捕乱杀</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环境污染,会使生物的栖息地被破坏,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动物的争斗行为是生物为维持种族延续和个体生存的行为,不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滥砍乱伐,会使植物的种类和数量锐减,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之一;滥捕乱杀,会使动物的种类和数量锐减,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之一。</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关生物多样性及保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p><p>A.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途径是迁地保护</p><p>B. 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p><p>C. 基因的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基础</p><p>D. 地球上所有生物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生态系统构成了生物多样性</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A错误;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B正确;基因的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基础,C正确;所有生物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生态系统构成了生物多样性。D正确。<br />故选A。</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__</p></div></div>
<div><p>【答案】错</p><p>【解析】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或遗迹,最常见的是骸骨和贝壳等。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保存在地壳的岩石中的古动物或古植物的遗体或表明有遗体存在的证据都谓之化石。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而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故说法错误。</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大多数细菌的营养方式属于自养。 ( )</p><p> </p></div></div>
<div><p>【答案】错</p><p>【解析】试题分析:大多数细菌的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物来维持生活,营养方式是异养,因此,大多数细菌的营养方式属于自养,所以错误。</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易地保护的有效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__</p></div></div>
<div><p>【答案】错</p><p>【解析】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外,人们还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又叫迁地保护。故说法错误。</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动物类群里数量最多的是节肢动物.__</p></div></div>
<div><p>【答案】对</p><p>【解析】试题分析:昆虫纲,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已知地球上的昆虫在100万种以上,约占整个动物界种的2/3,昆虫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所以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类群是节肢动物,故题干的说法是正确的。</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家鸽的体内有气囊,它的主要作用是进行气体交换。( )</p></div></div>
<div><p>【答案】错</p><p>【解析】试题分析:家鸽飞行时,当两翼举起气囊扩张,外界的气体进入肺和气囊,在肺内进行一次气体交换。当两翼下垂时,气囊收缩,气囊里的气体进入肺完成第二次气体交换后排出体外,所以每呼吸一次进行气体交换两次,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在肺,气囊只是暂存气体的作用。</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面是某校八年级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对校园及其周围的生物进行细心观察后进行的一次小组讨论与交流,请结合下列各图,认真分析并回答有关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7/13/17/c4bc98b7/SYS201807131713366126358605_ST/SYS201807131713366126358605_ST.001.png" width="535" height="12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同学们认为上述动物可以根据它们体内有无__,将其分为两大类:E和CDF.</p><p>(2)小组讨论中,阳阳同学认为,图A比图B所示植物更高等,其原因之一是它们的繁殖方式不同,图B所示植物用__进行繁殖,而图A所示植物是用__进行繁殖.</p><p>(3)明明同学说,从呼吸方式上看,不同的生物,生活环境不同,其呼吸方式也不相同,图D所示动物,其幼体用__进行呼吸;成体用__呼吸,__辅助呼吸.</p><p>(4)青青同学认为图E所示动物,其体表的__不能随幼虫身体的长大而生长,所以在幼虫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p><p>(5)真真同学说,图B所示生物和图C所示生物在细胞结构上有很大的不同,图C生物缺少图B生物细胞中__结构.</p><p>(6)圆圆说图C所示动物,前肢变为__,体表被__,能更好完成飞行.</p></div></div>
<div><p>【答案】 脊柱 孢子 种子 鳃 肺 皮肤 外骨骼 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翼 羽毛</p><p>【解析】试题分析:观图可知;A是向日葵,属于被子植物;B是肾蕨,属于蕨类植物;C是家鸽,属于鸟类;D是青蛙,属于两栖动物;E是蝗虫,属于节肢动物;F是猫,属于哺乳动物。</p><p>(1)根据体内有无脊柱,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E体内没有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CDF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p><p>(2)B是蕨类植物,靠孢子繁殖后代,A向日葵属于被子植物,用种子繁殖,种子外有果皮包被。<br />(3)D青蛙的幼体用鳃进行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C家鸽,能够在空中飞翔,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吸气和呼气时,都能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属于双重呼吸。<br />(4)D青蛙的幼体蝌蚪和成体青蛙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别明显,属于变态发育,节肢动物的外骨骼不能随着身体的生长而长大,有蜕皮现象。<br />(5)F猫和白鳍豚都属于哺乳动物,哺乳动物特有的生殖和发育特点是胎生哺乳。<br />(6)C家鸽的前肢变成翼,体表被覆羽毛,能够在空中飞翔。</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一实验的装置,据图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7/13/17/c4bc98b7/SYS201807131713368678712909_ST/SYS201807131713368678712909_ST.001.png" width="244" height="25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这是美国学者__设计的一个模拟装置.</p><p>(2)A内的气体是模拟原始大气,其成分为__.</p><p>(3)A是模拟原始大气中的__现象.</p><p>(4)7天后,对C处的混合物进行分析得到了__.</p><p>(5)这个实验表明__.</p></div></div>
<div><p>【答案】 米勒 原始大气 闪电 氨基酸 从无机物形成有机物,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p><p>【解析】试题分析: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水蒸气、氨气、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p><p>(1)如图是米勒实验的装置,米勒是美国青年学者。<br />(2)(3)A里的气体相当于原始大气,有水蒸气、氨气、甲烷等,与现在大气成分的主要区别是没有游离的氧。正负极接通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自然界的闪电。这主要是为该实验提供了条件。<br />(4)C处为取样,若取样鉴定,可检验到其中含有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br />(5)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中,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物形成有机物,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