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毛庄一中八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p><p>A.类人猿 B.大猩猩 C.森林古猿 D.猴子</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多数科学家认为人类进化的主要历程为(  )</p><p>①能人阶段②南方古猿阶段③智人阶段④直立人阶段</p><p>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①②④③ D. ②①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南方古猿能使用天然工具,但不能使用制造工具,是已经发现的最早的原始人类;能人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石器);直立人会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学会了用火,是人类进化最关键的一个阶段;智人已经学会人工取火,会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能进行狩猎和捕鱼。因此正确的顺序是②南方古猿阶段①能人阶段④直立人阶段③智人阶段。</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不属于我国一级保护植物的是 ( )</p><p>A. 桫椤 B. 水杉 C. 龙棕 D. 珙桐</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龙棕,属于被子植物门、棕榈科,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其它都属于我国一级保护植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 )</p><p>A.无脊椎动物的种数约占动物种数的95%</p><p>B.无脊椎动物的种数约占动物种数的5%</p><p>C.无脊椎动物身体里面没有脊柱</p><p>D.无脊椎动物身体里面有脊柱</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对动物进行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脊椎动物的体内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如家鸽,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如蝗虫,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被称为“活化石”的爬行动物是</p><p>A. 蜥蜴 B. 马门溪龙 C. 扬子鳄 D. 蛇</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扬子鳄,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鳄鱼,是世界上体型最细小的鳄鱼品种之一,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现在生存数量非常稀少、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在扬子鳄身上,至今还可以找到早先恐龙类爬行动物的许多特征,所以,人们称扬子鳄为中生代的“活化石”,我国已经把扬子鳄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严禁捕杀。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真菌比细菌的结构复杂之处是( )</p><p>A. 真菌细胞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p><p>B. 真菌细胞内含有叶绿体</p><p>C. 真菌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p><p>D. 真菌都是多细胞的</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细菌的细胞结构中也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A错误;真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B错误;真菌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菌的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C正确;酵母菌等少数真菌属于单细胞生物,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马和斑马在相同的分类单位中的最小的单位是( )</p><p>A. 种 B. 属 C. 科 D. 目</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马和斑马所属的相同分类单位有: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奇蹄目、马科、马属,因此属是马和斑马所属的最小相同分类单位。</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多样性不包括( )</p><p>A. 物种多样性 B. 环境多样性</p><p>C. 遗传多样性 D. 生态系统多样性</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可见,环境多样性不属于生物多样性,B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种植药材利用的是生物多样性中的( )</p><p>A. 潜在价值 B. 间接价值</p><p>C. 直接价值 D. 没有价值</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直接使用价值指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直接影响和作用的价值,如:药用价值、观赏价值、食用价值和生产使用价值(野外收获进入贸易市场)等;间接使用价值,一般表现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巩固堤岸、防止土壤侵蚀、降低洪峰、改善地方气候、吸收污染物,调节碳氧平衡,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主要指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的作用等等;潜在价值是今天还未被利用的哪些物种在将来会有利用的价值,可见种植药材利用的是生物多样性中的直接价值。</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种类的灭绝人类的最大影响是( )</p><p>A. 经济上遭受严重打击 B. 缺少了科学研究的资料</p><p>C. 生态平衡受到影响 D. 生物资源的潜在价值永久消失</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直接使用价值,指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直接影响和作用的价值,如:药用价值、观赏价值、食用价值和生产使用价值(野外收获进入贸易市场)等。间接使用价值,一般表现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巩固堤岸、防止土壤侵蚀、降低洪峰、改善地方气候、吸收污染物,调节碳氧平衡,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主要指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的作用等等。潜在价值。今天还未被利用的哪些物种在将来会有利用的价值。栽培植物的野生亲缘种究竟能提供多少对农林业发展有用的遗传材料,是不可估量的。不是每一种生物的灭绝对环境都有很大的破坏,从古至今,有很多物种都灭亡了,现在物种灭亡的速度也很快,但是生态系统的平衡没有受到明显的影响。但是,每一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灭亡后,相当于该种生物的基因库永远的消失了,生物资源的潜在价值永久消失。</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 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p><p>A. 迁地保护 B. 就地保护</p><p>C. 克隆 D. 法制管理</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原始生命形成的场所是( )</p><p>A. 原始大气</p><p>B. 原始海洋</p><p>C. 陆地上</p><p>D. 大气层中</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因此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摇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鸟类和哺乳类是由哪一种动物进化而来的?( )。</p><p>A.古代的两栖动物 B.近代的两栖动物</p><p>C.古代的爬行动物 D.近代的爬行动物</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动物进化的历程是由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而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同一种蝗虫,生活在青草中的体色呈绿色,生活在枯草中的体色呈枯黄色,以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这是( )</p><p>A. 人工选择的结果 B. 用进废退的结果</p><p>C. 自然选择的结果 D. 生存竞争的结果</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p><p>解:达尔文认为,任何一种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必须为生存而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如为食物、配偶和栖息地等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蝗虫的体色与环境的颜色相一致,是环境对蝗虫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p><p>故选:C</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为细菌和酵母菌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7/13/17/80db0877/SYS201807131714110476574115_ST/SYS201807131714110476574115_ST.001.png" width="254" height="15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细菌与酵母菌共有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p><p>(2)两者的区别是酵母菌有[]_____和[]_____.</p><p>(3)酵母菌与植物细胞的区别是:细胞内无_____,营养方式为_____.</p></div></div>
<div><p>【答案】 4细胞壁 3细胞膜 6细胞质 7细胞核 8大液泡 叶绿体 异养</p><p>【解析】试题分析:图中1鞭毛,4细胞壁、3细胞膜、6细胞质和5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酵母菌的基本结构有4细胞壁、3细胞膜、6细胞质、7细胞核,大液泡,没有叶绿体。</p><p>(1)由图可知:细菌、酵母菌共有的结构是4细胞壁、3细胞膜、6细胞质;(2)两者的区别是酵母菌有成形7细胞核和8大液泡;(3)酵母菌与植物细胞的区别是细胞内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必须依靠现成的有机物来生活,这种营养方式是异养。</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