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08:45:08

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八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经过漫长的进化,其结构与功能普遍是相适应的.下列说法与该观点不符的是(  )</p><p>A. 青蛙仅能用肺呼吸,更适应陆地生活</p><p>B. 海豹脂肪很厚,适应生活在寒冷的地区</p><p>C. 鲫鱼用鳃呼吸,适应水中生活</p><p>D. 家鸽的骨骼轻、薄、坚固,适应飞行</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青蛙的幼体是蝌蚪用鳃呼吸,成体青蛙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A错误;<br />生活在寒冷地区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较厚,有利于保持体温,减少热量的散失,适应寒冷的环境,B正确;<br />鲫鱼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适应水中生活,C正确;</p><p>家鸽的骨骼轻、薄、坚固,可减轻体重,适应飞行,D正确。</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植物中以花、果实和种子作为重要分类依据的是(  )</p><p>A. 油松    B. 铁线蕨    C. 苏铁    D. 荔枝</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生物学家在对被子植物分类时,花、果实和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因为花、果实和种子等生殖器官比根、茎、叶等营养器官在植物一生中出现得晚,生存的时间比较短,受环境的影响比较小,形态结构也比较稳定。选项中的油松和苏铁属于裸子植物,铁线蕨属于蕨类植物,荔枝属于被子植物,故D正确。</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农科院的科研人员将油桃和蟠桃进行杂交,培育了油蟠桃,其利用的是(  )</p><p>A.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 遗传的多样性</p><p>C. 环境的多样性    D.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钟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兔之间(有白的、黑的、灰的等)基因也有差别;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br />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我国动物、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如将油桃和蟠桃进行杂交,培育出油蟠桃,利用的就是基因(遗传)的多样性,表明生物基因(遗传)的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基因库。</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是“马”在分类学上的一些等级名称,它们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p><p>①马科  ②马属   ③脊索动物门   ④奇蹄目   ⑤脊椎动物亚门   ⑥哺乳纲</p><p>A. ③⑤⑥④①②    B. ③④⑤⑥①②    C. ②③④⑤⑥①    D. ①②③④⑤⑥</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由题意可知,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所属的等级越小,动物的亲缘关系越近,等级越大,亲缘关系越远。马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奇蹄目,马科,马属,马种。因此从大到小排列依次是:③⑤⑥④①②。</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命起源过程中的有机大分子物质主要是(  )</p><p>A. 氨基酸    B. 蛋白质    C. 蛋白质、核酸    D. 核酸</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在生命起源过程中第二个阶段中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有机大分子物质是:蛋白质、核酸等有机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示鸡的进化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7/13/17/58df90aa/SYS201807131715039082212218_ST/SYS201807131715039082212218_ST.001.png" width="205" height="15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不同品种的鸡都具有共同的祖先</p><p>B. 原鸡的所有变异都能遗传给后代</p><p>C. 原鸡基因的变异不定向</p><p>D. 鸡的进化是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结果</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人工选择的方向是人们的需求和喜好,原鸡经过长时间培育,品种不断优化,有了许多品种的鸡,所以是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进行选择的结果,而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故选B。</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人类进化的阶段中,脑容量最大的是(  )</p><p>A. 南方古猿阶段    B. 能人阶段    C. 直立人阶段    D. 智人阶段</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南方古猿的脑容量为500毫升左右,能使用天然的工具,但不能制造工具;能人的脑容量平均为680毫升,能直立行走,解放前肢,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石器);直立人也就是所谓的晚期猿人,脑容量接近1100毫升,两足直立行走,手比较灵活,可以打造多种石器,开始使用火;能人的脑容量可达1000毫升以上;智人的人类脑容量达1350毫升甚至更大,接近现代人的脑量,能制造石器和骨器,靠狩猎、捕鱼生活。因此在人类进化阶段中,脑容量最大的是智人。</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紧急情况下,蜥蜴尾巴能自动断落,断落部分还能做屈曲运动.蜥蜴的这种行为是(  )</p><p>A. 防御行为    B. 繁殖行为    C. 社群行为    D. 攻击行为</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防御行为: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蜥蜴断尾是为了用跳动的尾巴吸引敌害的注意,掩护自己逃跑,属于防御行为。</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动物的运动方式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p><p>A. 动物的运动有利于它们获取食物</p><p>B. 蛇的运动方式为爬行</p><p>C. 草履虫既没有腿也没有鳍,所以不会运动</p><p>D. 动物的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动物通过运动可以改变自身的空间位置,有利于寻找食物和配偶、逃避敌害等,即有利于种族的繁衍和个体生存,A正确;<br />蛇属于爬行动物,运动方式为爬行,B正确;<br />草履虫尽管没有腿也没有鳍,但是草履虫在水中旋转前进主要依靠纤毛的摆动,C错误;<br />动物的生活环境不同,其运动器官和运动方式也不同,这是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D正确。</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为生物进化大致历程的进化树.据图回答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7/13/17/58df90aa/SYS201807131715048321503692_ST/SYS201807131715048321503692_ST.001.png" width="149" height="19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进化树的“根部”A是指__,特征是能__.</p><p>(2)从结构上看,较早出现的藻类植物没有__的分化,苔藓植物的茎中没有__;而较晚出现的被子植物有六大器官的分化.这说明生物进化的趋势是__.</p><p>(3)左侧主 干最顶端的①是牧羊犬,其生殖方式是__.右侧主干的②是松树,在生殖方式上比③高等的主要表现是__.</p><p>(4)__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p></div></div>
<div><p>【答案】  原始生命  生长、生殖、遗传  根、茎、叶  输导组织  由简单到复杂  胎生(哺乳)  用种子繁殖  生物多样性</p><p>【解析】(1)在原始海洋中,经过上万年后这些有机小分子长期累积并相互作用,形成了比较复杂的有机大分子物质,如原始的蛋白质、核酸等。这些物质并逐渐形成了与海水分离的原始界膜,构成了相对独立的体系。一旦这些物质拥有了个体增殖和新陈代谢也就意味产生了A原始生命。原始生命特征是能生长、生殖、遗传。<br />(2)在结构功能方面,进化的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出现了茎和叶,没有真正的根;蕨类植物出现了根、茎、叶的分化;而较晚出现的裸子植物和种子植物结构复杂,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的分化,从生物体的结构组成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br />(3)动物类群①牧羊犬是哺乳类,其繁殖方式最主要的特征是胎生哺乳。右侧主干的②是松树,属于裸子植物,在生殖方式上比③蕨类植物高等的主要表现是用种子繁殖。<br />(4)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由于生物所在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经过自然选择也就形成了生物界的多样性。</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为长颈鹿进化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7/13/17/58df90aa/SYS201807131715050913105255_ST/SYS201807131715050913105255_ST.001.png" width="342" height="13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从图中可以看出,古代的长颈鹿群中存在不同种类的个体,有的颈和前肢长,有的颈和前肢短,这说明生物具有__的特性,而这种特性一般是__的.它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始的选择材料.</p><p>(2)在生存斗争中,通过激烈的竞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__;生存下来的个体通过__来积累其特性.</p><p>(3)食物在决定长颈鹿变异个体的生存和淘汰过程中,起到了__作用.</p><p>(4)在进化过程中,颈和前肢长的个体被逐渐保留下来,说明这样的个体是与环境的变化是__的.</p><p>(5)根据__的生物进化理论,当今丰富多彩的生物界是自然选择结果.(填人名)</p></div></div>
<div><p>【答案】  变异  可遗传  淘汰  遗传  选择  相适应的  达尔文</p><p>【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古代的长颈鹿的前肢和颈,有的长,有的短,这是生物的变异现象,而这种特性一般是可遗传的,因此出现以上个体差异的原因是长颈鹿的祖先产了变异。<br />(2)从图中可以看出,在食物不足的情况下,颈和前肢长的个体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这是适者生存;四肢和颈短的个体,吃不到高处的树叶,获得食物较少,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本身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的就会就更小,甚至死亡,这是不适者被淘汰。经过许多代后颈短些的长颈鹿就被淘汰了,生存下来的个体通过遗传来积累其特性。<br />(3)食物在决定长颈鹿变异个体的生存和淘汰过程中,起到了选择作用。<br />(4)进化过程中,颈和前肢长的个体被逐渐保留下来,说明这样的个体是与环境变化是相适应的,是适者生存。<br />(5)达尔文认为,生物的繁殖过度引起生存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如为食物、配偶和栖息地等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根据达尔文进化学说当今丰富多彩的生物界形成的原因是环境对动物进行长期的选择的结果。</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蜜蜂和蚂蚁都是营群体生活的生物,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p><p>(1)蜂群内有蜂王、工蜂、雄蜂3种蜂,它们分工明确,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这是蜜蜂的__行为.</p><p>(2)蜂王和雄蜂交配、产卵;而在遇到敌害时,工蜂会群起互巢,从功能上看,这两种行为分别是__行为和__行为.</p><p>(3)蜜蜂采蜜,从行为的获得途径上看属于__行为,这些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__所决定的行为.与蜜蜂采蜜不同,鹦鹉学舌则属于__行为.</p><p>(4)蚂蚁也是营群体生活的生物,蚂蚁个体之间常相互敲打触角,也会用触角碰打食物.蚂蚁是靠触角辨别气味和进行__的.</p></div></div>
<div><p>【答案】  社会  繁殖  防御  先天性  遗传物质  学习  信息交流</p><p>【解析】(1)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蜂群为蜂王、雄蜂、工蜂三种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这种行为属于社会行为。<br />(2)蜂王和雄蜂交配、产卵,从功能上看这是繁殖行为。当遇到敌害时,工蜂会群起护巢,从功能上看,这是防御行为。<br />(3)蜜蜂白天采蜜,夜间回巢休息,是昼夜交替影响形成的节律行为,这种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鹦鹉学舌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属于学习行为。<br />(4)蚂蚁也是营群体生活的生物,蚂蚁个体之间常相互敲打触角,也会用触角碰打食物。蚂蚁是靠触角辨别气味和进行信息交流的。</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7/13/17/58df90aa/SYS201807131715057169541015_ST/SYS201807131715057169541015_ST.001.png" width="209" height="14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这个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自__.</p><p>(2)在这个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是__.</p><p>(3)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进行着__和能量流动,这就是生态系统的两个重要的功能.</p><p>(4)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__,鹰和蛇的关系是__.</p><p>(5)绿色植物通过__作用所固定下来的能量不可能全部被其他生物利用,因为能量在沿着食物链各个环节传递过程中是__的,因此这个食物网中数量最少的生物是__.</p></div></div>
<div><p>【答案】  太阳能  草→鼠→蛇→鹰  物质循环  鹰、狐、蛇  捕食和竞争  光合  逐级递减  鹰</p><p>【解析】(1)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将其所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储存能量的过程。光合作用实现了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把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把光能变成化学能储存起来。因此,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br />(2)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计算食物网中食物链的条数:从生产者开始,求出每个分支上所有食物链条数的和。该食物网中有5条食物链即:①草→兔→鹰、②草→兔→狐、③草→鼠→狐、④草→鼠→鹰、⑤草→鼠→蛇→鹰,食物链交织在一起,就构成了食物网。食物链中营养级越多,食物链越长,最长的食物链为:草→鼠→蛇→鹰。<br />(3)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其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相互关联,就形成了食物网。<br />(4)营养级别主要看它所在的营养级,第一级是植物生产者;直接以生产者为食的是第二营养级(初级消费者);以初级消费者为食的是第三营养级(次级消费者);依此类推越往后营养级别越高。处在食物链末端的消费者营养级别最高。因此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鹰、狐、蛇;在该生态系统中,鹰捕食蛇,因此鹰和蛇是捕食关系,同时蛇和鹰都以鼠为食,因此鹰和蛇又存在竞争关系。<br />(5)在这个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开始的,能量不可能全部被其他生物利用,因为能量在沿着食物链各个环节传递过程中是单向的、不循环的,并且是逐级递减的,因此这个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是草,数量最少的是鹰。</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八级(上)期中生物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