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抚顺市新宾县八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鲤鱼和猫头鹰的主要运动方式分别是 ( )</p><p>A. 奔跑、蠕动 B. 飞行、攀援</p><p>C. 游泳、飞行 D. 跳跃、爬行</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动物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有飞行、游泳、爬行、奔跑等,猫头鹰属于鸟类,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翼是飞行器官,运动方式是飞行;鲤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运动方式是游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人体中最大的“钙库”是</p><p>A.小肠 B.皮肤 C.肌肉 D.骨</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少年儿童的骨成分有机物超过1/3,无机物不到2/3,这样的骨柔韧,弹性大,不易发生骨折,但易变形。</p><p>中年人的骨的成分有机物约为1/3,无机物约为2/3,这样的骨即坚韧,又有弹性。</p><p>老年人的骨的成分有机物不到1/3,无机物超过2/3,这样的骨硬、脆,易发生骨折。</p><p> 通过上述可以看出,无论是儿童、青少年还是老年,无机物的含量都在骨成分含量中的2/3左右,而骨的无机物中含的钙盐最多。另外人的其他器官内如肌肉内含钙量都要比骨少.因此人体中最大的“钙库”是在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小明常背单肩书包造成双肩发育不平衡,这是因为小明此时骨的特点是( )</p><p>A. 弹性小,硬度小,容易变形 B. 弹性大,硬度小,容易变形</p><p>C. 弹性大,硬度大,容易变形 D. 弹性小,硬度大,不容易变形</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在青少年学生的骨中,有机物含量超过三分之一,无机物含量小于三分之二,这样骨的弹性大,不容易骨折,但是容易变形。所以小明经常背单肩书包易造成双肩发育的不平衡,这是因为此年龄阶段的骨的特点是有机物含量超过三分之一,骨的弹性大,硬度小。<br />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取一段羊的新鲜股骨,经解剖、观察,发现骨髓腔中的骨髓和骨骺端骨松质中的骨髓颜色均呈红色,可说明这只羊是( )</p><p>A. 公羊 B. 老羊 C. 幼羊 D. 母羊</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人体内的骨髓有两种,一种是红骨髓,另一种是黄骨髓,幼年时骨髓腔里是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成年后骨髓腔里的红骨髓转变成了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p><p>解:骨髓有两种,一种是红骨髓,另一种是黄骨髓.幼年时骨髓腔里是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成年后骨髓腔里的红骨髓转变成了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但当大量失血时,骨髓腔里的黄骨髓还可以转化为红骨髓,恢复造血的功能.在骨松质里有红骨髓,终生具有造血功能.由上可知,此羊的骨髓腔内的骨髓都为红色,因此这只羊是幼羊.可见C符合题意.</p><p>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由( )</p><p>A. 其所生活的环境决定的</p><p>B. 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p><p>C. 经常性的活动决定的</p><p>D. 双亲活动的影响决定的</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行为,这种行为方式是有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能正确表示关节、骨和肌肉关系的模式图是( )</p><p>A.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7/16/09/293b53d2/SYS201807160940275702577595_ST/SYS201807160940275702577595_ST.001.png" width="156" height="5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B.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7/16/09/293b53d2/SYS201807160940275702577595_ST/SYS201807160940275702577595_ST.002.png" width="133" height="4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C.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7/16/09/293b53d2/SYS201807160940275702577595_ST/SYS201807160940275702577595_ST.003.png" width="144" height="4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D.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7/16/09/293b53d2/SYS201807160940275702577595_ST/SYS201807160940275702577595_ST.004.png" width="137" height="4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骨骼肌两端是白色的肌腱,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骨骼肌一般要跨越一个或几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骨和关节本身没有运动能力,必须依靠骨骼肌的牵引来运动。</p><p>肌肉没有跨越关节,A错误;肌肉跨越了一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B正确;没有跨越关节,没有附着在相邻的骨上,C错误;两块肌肉没有跨越关节,D错误。<br />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完成屈肘动作的正确顺序是( )</p><p>①骨骼肌收缩 </p><p>②骨受到肌肉牵拉绕着关节产生动作 </p><p>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p><p>A. ③①② B. ②③① C. ①③② D. ②①③</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肌腱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例如,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也有说枢纽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哪些动物行为都是先天性行为?( )</p><p>A. 惊弓之鸟、蜜蜂采蜜 B. 老马识途、蜘蛛织网</p><p>C. 鸟类筑巢、小羊羔吃奶 D. 孔雀开屏、鹦鹉学舌</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如羊羔一出生就会吮吸乳头吃奶、鸟会筑巢、蜜蜂采蜜、蜘蛛结网、孔雀开屏等都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如:惊弓之鸟、老马识途、鹦鹉学舌等都是一种学习行为。</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白居易诗曰:“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这首诗描绘的是母燕的( )</p><p>A. 觅食行为 B. 繁殖行为 C. 攻击行为 D. 防御行为</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繁殖行为是指动物与繁殖有关的一切行为,包括占领繁殖的区域、雌雄两性的识别、求偶、交配、繁殖后代或产卵、对后代的哺育、以及鸟类的孵卵、筑巢等一系列行为。“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体现了鸟类的育雏行为,属于繁殖行为。<br />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 秋去冬来,大雁南飞,这一现象属于大雁的</p><p>A.繁殖行为 B.防御行为 C.节律行为 D.社群行为</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节律行为是指生物随着地球、太阳、月亮的周期性变化,逐渐形成的周期性、有节律的行为就是节律行为,所以秋去冬来,大雁南飞属于节律行为,C正确。</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动物中,学习能力最强的是( )</p><p>A. 蚯蚓 B. 大山雀 C. 黑猩猩 D. 公鸡</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的种类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所占的比重越大,利用经验解决问题能力就越强。蚯蚓是环节动物、大山雀是鸟类、黑猩猩是哺乳动物、公鸡是鸟类,其中黑猩猩最高等,大脑最发达,因此学习能力最强的是黑猩猩。<br />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中,属于实验法的( )</p><p>A. 用摄影机拍摄猎豹的动物,研究猎豹追击猎物的方法</p><p>B. 用望远镜观察大猩猩的活动</p><p>C. 大熊猫繁殖基地用闭路电视研究大熊猫的生产过程</p><p>D. 用黑布蒙住蝙蝠的眼睛,观察它在飞行时是否撞到障碍物</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ABC、观察法就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观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地感知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摄影机拍摄猎豹的奔跑,研究猎豹追击猎物的方法、用望远镜观察大猩猩的活动、大熊猫繁殖基地用闭路电视研究大熊猫的生产过程,都属于观察法。ABC不合题意。<br />D、生物学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门自然科学。利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是现代生物学的重要方法。实验法就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用黑布蒙住蝙蝠的眼睛,观察它在飞行时是否撞到障碍物,属于实验法,D符合题意。<br />故选:D。</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的部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等物质,这些物质又可被植物吸收利用,这体现了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何种作用( )</p><p>A. 帮助植物传粉 B. 促进生物圈的物质循环</p><p>C. 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D. 维持生态平衡</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蜜蜂采蜜,A不符合题意;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因此,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的一部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这体现了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符合题意;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如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挂在动物的皮毛上,C不符合题意;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而动物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D不符合题意。<br />故选B。</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一个由“草→鼠→狐”组成的食物链中,若消灭了全部的狐,则鼠的数量会( )</p><p>A. 增多 B. 减少 C. 先增多后减少 D. 没有变化</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若某种生物的数量发生变化会影响其它生物数量的变化,最后趋于达到生态平衡。若消灭了全部的狐,数量会迅速上升,但随着鼠数量增多,由于种内斗争加剧,鼠数量又会减少。<br />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能正确表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谚语中所蕴含的食物链是( )</p><p>A. 蝉→螳螂→黄雀 B. 黄雀→螳螂→蝉</p><p>C. 树→螳螂→蝉→黄雀 D. 树→蝉→螳螂→黄雀</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p><p>解:A、蝉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p><p>B、黄雀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p><p>C、螳螂是肉食性动物吃蝉不吃树;</p><p>D、该食物链正确表示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p><p>所以,能正确表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谚语中所蕴含的食物链是“树→蝉→螳螂→黄雀”.</p><p>故选:D.</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不属于我国特产的珍稀动物是( )</p><p>A. 亚洲象 B. 扬子鳄 C. 扭角羚 D. 大熊猫</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亚洲象不是我国特有的物种,故符合题意;扬子鳄或称作鼍,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鳄鱼,是世界上体型最细小的鳄鱼品种之一。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现在生存数量非常稀少、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在扬子鳄身上,至今还可以找到早先恐龙类爬行动物的许多特征。所以,人们称扬子鳄为中生代的“活化石”。我国已经把扬子鳄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严禁捕杀。故不符合题意;扭角羚别名羚牛、金毛扭角羚分布范围陕西、甘肃、四川、云南及西藏外形特征体型粗壮,体长200厘米左右,肩高150厘米左右,体重250千。大型食草动物,哺乳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不符合题意。大熊猫(学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一般称作“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哺乳动物之一,数量十分稀少,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体色为黑白相间,被誉为“中国国宝”。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种,属熊科,现存的主要栖息地在中国四川、陕西等周边山区。故不符合题意。<br />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保护动物多样性的最有效的措施是()</p><p>A. 就地保护</p><p>B. 易地保护</p><p>C. 法制教育</p><p>D. 克隆动物</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此题考查的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据此答题.</p><p>解: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外,人们还把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又叫易地保护.此外还建立了种质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另外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此外对破坏者还采取法制教育和处罚等,等等措施对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见A符合题意.</p><p>故选:A</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属于就地保护的是( )</p><p>A. 建立自然保护区 B. 建立繁育中心</p><p>C. 颁布环境保护法 D. 颁布野生动物保护法</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外,人们还把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又叫迁地保护;此外还建立了种质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另外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对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br />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马、牛、羊等动物从食性上看属于( )</p><p>A. 植食动物 B. 肉食动物</p><p>C. 杂食动物 D. 食腐动物</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陆生动物形成了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活方式,如动物摄取食物的方式和食物种类;例如肉食性动物具有发达的适于撕裂肉食的犬齿,草食性动物则没有犬齿,但具有发达的盲肠和适于磨碎食物的臼齿.</p><p>解:马、牛、羊等属于植食性动物,与其食性相适应,在其消化系统中,牙齿分为门齿和臼齿,无犬齿,门齿长在上下颌的中央部分,形状像凿子,适于切断食物;臼齿长在上下颌的两侧,有宽阔的咀嚼面,适于磨碎食物;家兔的消化管很长,并且有特别发达的盲肠,消化食物的面积很大,适于消化不易分解的植物纤维.因此马、牛、羊等的消化系统中,与植食性相适应的特点是门齿、臼齿发达,犬齿退化及发达的盲肠.</p><p>故选:A.</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为长骨结构模式图,请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7/16/09/293b53d2/SYS201807160940294229837619_ST/SYS201807160940294229837619_ST.001.png" width="169" height="17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长骨的基本结构包括_____、_____和_____三部分.</p><p>(2)骨膜中含有丰富的_____,可以为骨组织提供营养物质.</p><p>(3)幼年时具有造血功能但在成年后失去造血功能的骨髓存在于_____内.终生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位于_____的空隙内.</p><p>(4)骨骺端软骨层细胞与骨的_____有关</p><p>(5)对骨折后修复和再生的结构是[]_____.</p></div></div>
<div><p>【答案】 骨膜 骨髓 骨质 血管 骨髓腔 骨松质 长长 2骨膜</p><p>【解析】试题分析:骨是由骨膜、骨质、骨髓三部分组成的;与造血的是红骨髓,而红骨髓位于骨松质内。由长骨的解剖结构图可知:血管,骨膜,骨髓,骨髓腔,骨松质,骨密质,骨质。</p><p>(1)长骨的基本结构包括骨膜、骨髓 和骨质三部分。<br />(2)骨膜中含有丰富的血管,可以为骨组织提供营养物质,骨膜中还含有成骨细胞,对骨的长粗和骨折后的修复有重要作用。<br />(3)骨髓存在于骨髓腔和骨松质的空隙内,幼年时都具有造血功能。5骨松质内的红骨髓终生具有造血功能。<br />(4)(5)骨的生长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既骨的长长与长粗。在骨的结构中与生长有关的结构有骨骺端的软骨层和骨膜中的成骨细胞。人在幼年的时候,骨骺端的软骨层能够不断产生新的骨组织使骨不断长长,但到成年后这些软骨就骨化成骨不再生长了;骨表面的骨膜内层有成骨细胞具有再生功能。对骨折后骨的愈合起作,它还能不断产生新的骨细胞使骨不断长粗。</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图是关节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141e3889/SYS201712310018396509715957_ST/SYS201712310018396509715957_ST.001.png" width="125" height="14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填出图中所指结构的名称:</p><p>1 ; 2 ; 3 ; 4 ; 5 。</p><p>(2)减少骨与骨间摩擦,缓冲撞击的结构是〔 〕 。</p><p>(3)关节能牢固是因为〔 〕 把相邻两骨连接。</p><p>(4)人类的运动需要依赖于运动系统。骨的运动要靠 的牵拉;当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 绕 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p><p>(5)脱臼指的是〔 〕 从〔 〕 脱出来的现象。</p><p> </p></div></div>
<div><p>【答案】(1)关节头;关节囊;关节腔;关节窝;关节软骨</p><p>(2)5关节软骨;</p><p>(3)4关节囊;</p><p>(4)骨骼肌;骨;关节;</p><p>(5)1关节头;4关节窝</p><p>【解析】</p><p>试题分析:(1)填出各部分的名称:关节头关节囊关节腔关节窝关节软骨。</p><p>(2)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关节面又分为关节头和关节窝。在关节头和关节窝的表面都覆盖着光滑的5关节软骨,5关节软骨表面光滑,从而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并可缓冲运动时的震荡。</p><p>(3)2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包绕着整个关节,把相邻的两骨牢固地联系起来.使关节牢固的结构特点是:关节囊内外还有韧带,使相邻两骨连接得牢固。</p><p>(4)运动系统主要由 骨、关节和 肌肉组成,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当 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p><p>(5)我们通常说的脱臼是指关节头从关节窝中脱落出来的现象。</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如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对一个农田生态系统做调查之后所绘制的食物网简图.据图完成下列各小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7/16/09/293b53d2/SYS201807160940296540614848_ST/SYS201807160940296540614848_ST.001.png" width="237" height="15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如图共有_____条食物链,蛇在生态系统中是属于_____.</p><p>(2)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有复杂的_____和_____的关系,这种营养联系形成了食物链.写出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___</p><p>(3)当鼠的数量减少,短时间内_____的数量会增加.</p><p>(4)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都是来自绿色植物通过_____固定的光能.这些能量是通过_____依次进行传递的.</p><p>(5)该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是_____.</p></div></div>
<div><p>【答案】 4 消费者 吃 被吃 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 草 光合作用 食物链 太阳能</p><p>【解析】试题分析:(1)食物链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图中食物链有:草→兔→鹰、草→鼠→鹰、草→鼠→蛇→鹰、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所以,如图共有4条食物链;蛇是动物不能制造有机物,必须间接以草制造的有机物为食,因此蛇在生态系统中是属于消费者。</p><p>(2)“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有复杂的吃和被吃的关系,“这种营养联系形成了食物链”。营养级越多,食物链越长,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p><p>(3)当鼠的数量减少,短时间内草的数量会增加。</p><p>(4)“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都是来自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光能.这些能量是通过食物链依次进行传递的。</p><p>(4)该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光能.</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它们可以靠动作、声音和气味等进行信息传递.那么蚂蚁是如何进行信息传递的呢?下面是某同学对蚂蚁通讯的探究实验,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p><p>(1)提出问题:蚂蚁是怎样进行信息交流的?</p><p>(2)作出假设:_____.</p><p>(3)实验步骤:</p><p>①将三块小石头放在盛有清水的容器内,创建三个小岛A、B、C,小岛间用两根小木条(命名为BC、BA)连接起来(如图).</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7/16/09/293b53d2/SYS201807160940298452890667_ST/SYS201807160940298452890667_ST.001.png" width="233" height="10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②现将饥饿的蚂蚁放在B岛上,食物放在C岛上,A岛上什么都不放,观察蚂蚁的行为. </p><p>③一段时间后将连接B、C岛之间的“桥”和A、B岛对换,观察蚂蚁的行为有什么变化.</p><p>(4)实验分析</p><p>步骤①设计的主要目的是_____.</p><p>步骤②观察到蚂蚁的行为是_____.</p><p>步骤③观察到蚂蚁的行为是_____.</p><p>(5)实验结论:蚂蚁依靠_____进行通讯.</p><p>(6)本实验在移动“桥”时要用镊子,而不能用手直接移动的原因是_____.</p><p>(7)实验拓展:请就该实验再提出一个具有探究意义的其他问题_____.</p></div></div>
<div><p>【答案】 蚂蚁是靠气味进行信息交流的 蚂蚁只能通过由小木条搭成的“桥”从一个小岛到达其他小岛 蚂蚁会沿着B、C岛之间的“桥”到达C岛,获取食物 蚂蚁会沿着对换后的“桥”靠气味到达A岛 气味 防止手上的气味干扰实验 蚂蚁爱吃什么样的食物、气味有没有方向等</p><p>【解析】试题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此题以探究“蚂蚁的通讯”的活动为背景,考查了学生探究性实验的设计能力,包括拟订探究计划,列出所需的材料与用具,选出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及其探究性实验的设计的注意事项以及对实验结果的预期、分析和归纳能力。</p><p>(2)提出问题:“蚂蚁是靠什么传递信息的呢?”,假设是对提出问题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此题作出假设:蚂蚁是靠气味传递信息的。<br />(4)实验操作:①:将三块小石头放在盛有少许清水的容器内,形成三个小岛,小岛间用两根等长的小木条连接起来(如图)。目的是蚂蚁只能通过由小木条搭成的“桥”从一个小岛到达其他小岛。<br />②:先将饥饿的蚂蚁放在B岛上,食物放在C岛上,A岛什么都不放,可以观察到最终都爬向C岛。<br />③一段时间后再将B、C岛之间的“桥”和A、B岛之间的“桥”对换,可以观察到蚂蚁通过“桥”爬向A岛。<br />(5)实验结论:蚂蚁是靠气味传递信息的。<br />(6)在实验中不能直接用手来对换小木条,移动“桥”,因为手上的气味会粘到“桥”上,影响实验结果。<br />(7)实验拓展:针对该实验可再探究:蚂蚁爱吃什么样的食物、气味有没有方向等问题。</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