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08:36:44

七年级生物北师大版上册 第1单元第1章生命的世界 单元测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p><p>A.只选择带有植物的地点进行测量</p><p>B.可以用温度计代替湿度计进行测量</p><p>C.在测量灌木丛的湿度时,把湿度计放在地上</p><p>D.选择3个不同的环境,分早、中、晚分别测试,每次测量3个数据,取平均值</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只选择带有植物的地点进行测量,缺少对照组,不能说明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A错误;温度计只能测量温度,不能测量湿度,因此不能代替,B错误;在测量灌木丛的湿度时,应把湿度计应放在树杈上,放在地上不能体现出灌丛对空气湿度的影响,C错误;选择同一地点,分3处测湿度,将算出的平均值作为这次测量的数值.可以减少实验误差,使实验结果准确可靠。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种植树木、花卉能美化环境,是因为(  )</p><p>A. 生物影响环境</p><p>B. 生物适应环境</p><p>C. 环境影响生物</p><p>D. 生物和环境相互影响</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空气清新;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加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改善区域的微气候。因此植物能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体现了植物对环境的影响。</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如下图,同一株水毛茛,裸露在空气中的叶和浸在水中的叶,表现出两种不同的形态,前者呈扁平状,后者深裂而呈丝状,这种现象说明(  )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6/20/22/e76685f6/SYS201806202240195159765142_ST/SYS201806202240195159765142_ST.001.png" width="75" height="10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生物的性状不受基因影响    B. 生物性状是基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p><p>C. 生物的性状只受基因影响    D. 生物的性状只受环境影响</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生物的变异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如染色体、基因等)发生改变引起的,不遗传的变异是环境因素造成的。但是有的生物的变异的原因不是单纯一个,可能是遗传物质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如一个遗传肤色就比较黑的人,如果再常年在户外工作,肤色会更黑,他的特别黑的肤色就是遗传物质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同一株水毛茛(如图),裸露在空气中的叶和浸泡在水中的叶,表现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形态,前者呈扁平状而后者深裂呈丝状,这一现象说明生物性状的表现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不属于环境影响生物的是( )</p><p>A. 春江水暖鸭先知    B. 葵花朵朵向太阳</p><p>C. 大树底下好乘凉    D. 春风又绿江南岸</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春江水暖鸭先知是温度对生物的影响,葵花朵朵向太阳是阳光对生物的影响,春风又绿江南岸是温度对生物的影响,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大树的蒸腾作用降低温度、大树底下遮荫温度较低,同时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使空气新鲜,属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地衣能在岩石表面生活,分泌的地衣酸会腐蚀风化岩石,这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p><p>A. 相互适应    B. 相互影响</p><p>C. 生物影响环境    D. 生物既适应环境,又影响环境</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适者生存,生物必须适应环境,地衣能在岩石上生长,表明地衣适应岩石的环境特点;地衣分泌有机酸腐蚀了坚硬的岩石表面,再加上自然风化作用,坚硬的岩石表面出现了许多小颗粒,后来形成了土壤,表明生物能影响环境。</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蚯蚓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蚯蚓的活动还可以改良土壤,这可以说明(&#xa0;&#xa0; )</p><p>A.生物制约环境&#xa0;&#xa0;&#xa0; &#xa0;&#xa0;&#xa0;</p><p>B.生物必须适应环境</p><p>C.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xa0;&#xa0;&#xa0; </p><p>D.生物与环境相互协调一致</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蚯蚓身体呈长圆柱形,可以减少钻土的阻力,体表有粘液,也能减少钻土时的阻力还能维持呼吸适应在黑暗的土壤里生活,蚯蚓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说明环境影响生物,生物必须适应环境,蚯蚓钻洞能使土壤疏松,蚯蚓排出物还能增加土壤肥力,说明生物能影响环境,所以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 </p><p>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 </p><p>②整个地球就是生物圈 </p><p>③生物圈是位于地球表面适合生物生存的一薄层 </p><p>④地球上所有的地方都有生物生活 </p><p>⑤生物在生物圈中生存、繁衍</p><p>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⑤    D. ②③④⑤</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生物圈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生物圈是人类和其它生物生存的</p><p>共同家园。正确。</p><p>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p><p>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因此生物圈不是整个地球,是位于地球表面适合生物生存的一薄层。②错误,③正确。</p><p>④不是地球上所有的地方都有生物生活,如海沟的深海处,几乎不适合生物的生存,错误。</p><p>⑤生物在生物圈中生存、繁衍,正确。</p><p>所以正确的是①③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蚯蚓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蚯蚓的活动还可以改良土壤,这可以说明(&#xa0;&#xa0; )</p><p>A.生物制约环境&#xa0;&#xa0;&#xa0; &#xa0;&#xa0;&#xa0;</p><p>B.生物必须适应环境</p><p>C.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xa0;&#xa0;&#xa0; </p><p>D.生物与环境相互协调一致</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蚯蚓身体呈长圆柱形,可以减少钻土的阻力,体表有粘液,也能减少钻土时的阻力还能维持呼吸适应在黑暗的土壤里生活,蚯蚓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说明环境影响生物,生物必须适应环境,蚯蚓钻洞能使土壤疏松,蚯蚓排出物还能增加土壤肥力,说明生物能影响环境,所以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9/21/11/3f46bc48/SYS201809211123482093242350_ST/SYS201809211123482093242350_ST.001.png" width="273" height="9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A    B. B    C. C    D. D</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题干中的机器狗、化石和钟乳石都不具有生物的特征,所以不属于生物。病毒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xa0;&#xa0; &#xa0;)</p><p>A. 光&#xa0;&#xa0;    B. 水&#xa0;    C. 温度&#xa0;    D. 湿度</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温度。</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荒漠中的植物大多根系发达,人们利用这个特点在沙地上栽种植物,防洪固沙,改善环境,这说明(  )</p><p>A. 生物适应环境    B. 生物对环境有影响</p><p>C. 环境与生物相互作用    D. 以上三项都对</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荒漠缺少水分,所以荒漠中的植物大多根系发达,这是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人们利用荒漠中的植物大多根系发达的特点在沙地上栽种植物,防洪固沙,改善环境,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的表现。二者体现了环境与生物的相互作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两种生物的关系属于捕食关系的是(  )</p><p>A. 牛和羊    B. 狮子和老虎    C. 七星瓢虫和蚜虫    D. 马和驴</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牛和羊都吃草,相互争夺食物,属于竞争关系;狮子和老虎,相互争夺食物,属于竞争关系;马和驴同吃草,相互争夺食物,属于竞争关系;七星瓢虫和蚜虫,七星瓢虫吃蚜虫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属于捕食关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自然现象中,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p><p>A. 种子萌发    B. 蜘蛛结网    C. 火山喷发    D. 金蝉脱壳</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种子萌发属于生长现象;蜘蛛结网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金蝉脱壳属于生长现象,这些都属于生命现象。而火山喷发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命现象。</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你认为下图植物适应分布的地区是(  )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9/21/11/b4b19a48/SYS201809211125100641582023_ST/SYS201809211125100641582023_ST.001.png" width="159" height="9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干旱地区    B. 湿润地区    C. 寒冷地区    D. 温暖地区</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植物根系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和无机盐,还有固定植物体的作用。根特别发达的植物,吸收能力强,适于生活在缺水的干旱地区。根系不发达植物,吸水能力较差,因此适于生活在水分较多的湿润地区。根据图示A可知,该植物的根非常发达,根在地下分布深而广,形成庞大的根系,比地上的枝叶系统还发达,适应于干旱少水的地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体现了(  )</p><p>A. 生物能影响环境</p><p>B. 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p><p>C. 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p><p>D. 生物与环境可以相互影响</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在沙漠上植树必须种植耐旱树种沙棘、沙枣才能容易成活,若种植需水较多的水莲很难成活。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指的是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说法中,最为确切的是(  )</p><p>A. 菊花之所以在秋天开花,与秋天的温度较低有直接关系</p><p>B. 影响生物生活的生物因素仅仅指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p><p>C.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各种非生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p><p>D. 生物不仅能适应一定的环境,而且能够影响环境</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影响植物开花的主要因素有光照和温度。菊花之所以在秋天开花,与秋天的温度较低和光照强度有直接关系,A错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是各种生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B错误;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C错误;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活在澳大利亚的袋鼠,刚出生时只有人的手指头大小,而成年袋鼠长可达2米。这说明生物具有哪一项特征?(  )</p><p>A. 有细胞结构    B. 有变异现象</p><p>C. 能进行生长和发育    D. 有遗传现象</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生活在澳大利亚的袋鼠,刚出生时只有人的手指头大小,而成年袋鼠长可达2米。这说明生物能进行生长和发育。</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植树造林可以防风固沙,增加降水量,还可以改善温室效应,美化环境等,这说明(  )</p><p>A.环境影响生物     B.生物影响环境</p><p>C.生物适应环境     D.生物影响其他生物</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判断属于生物与环境的哪种关系的方法是根据影响结果而定。生物适应环境:一般是生物具有与其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特征或生活方式,如鸟有翅膀,鱼有鳍,青蛙冬眠等。环境影响生物:指由于环境改变是生物受到影响,如南方植物种到北方后,水果味道发生改变。生物影响环境:指由于生物的生活使得环境发生变化,如种树可以产生阴凉环境。在沙地上载种植物,能防风固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现象不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是(  )</p><p>A. 河边垂柳的树枝长向了河心</p><p>B. 仙人掌的叶变成刺</p><p>C. 秋天大雁南飞越冬</p><p>D. 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使土壤疏松</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光性,水面会反射很多的太阳辐射。水面一边的树冠会获得更多的光照,而且由于水分的蒸发,河心的空气湿度较大。因此河边垂柳的树枝长向了河心,能接受更多的阳光,是垂柳对环境的适应,A不符合题意;</p><p>仙人掌的叶变成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环境,B不符合题意;</p><p>秋天南方温度较高,食物充足,秋天大雁南飞是主动适应环境的表现,C不符合题意;</p><p>蚯蚓在土壤里活动,可使土壤疏松,属于生物影响环境,D符合题意。</p></div>

    题型:连线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连线题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9/21/11/b4b19a48/SYS201809211125110620964805_ST/SYS201809211125110620964805_ST.001.png" width="229" height="8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div></div>
<div><p>【答案】(1)--C;(2)A;(3)B</p><p>【解析】老虎吃野猪,是老虎为了获取食物维持自己的生存需要属于捕食关系;企鹅相互喂食属于互助关系;田里的水稻和杂草,彼此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甚至生存的空间,因此属于竞争关系。</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表是某同学进行的“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p><div><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margin-right:auto; margin-left:auto;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tr><td style="width:37.8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1.42pt; vertical-align:middle"><p>编号</p></td><td style="width:165.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1.42pt; vertical-align:middle"><p>实验装置设计</p></td><td style="width:72.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1.42pt; vertical-align:middle"><p>实验过程</p></td><td style="width:6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1.42pt; vertical-align:middle"><p>实验现象</p></td></tr><tr><td style="width:37.8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1.42pt; vertical-align:middle"><p>1</p></td><td style="width:165.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1.42pt; vertical-align:middle"><p>  在培养皿中铺层吸水纸,在纸上放10粒大豆种子,并向培养皿中倒人适量的水</p></td><td style="width:72.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1.42pt; vertical-align:middle"><p>将培养皿放在橱柜中</p></td><td style="width:6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1.42pt; vertical-align:middle"><p>5天后大豆种子萌发了</p></td></tr><tr><td style="width:37.8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1.42pt; vertical-align:middle"><p>2</p></td><td style="width:165.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1.42pt; vertical-align:middle"><p>  在培养皿中铺层吸水纸,在纸上放10粒大豆种子,并向培养皿中倒人适量的水</p></td><td style="width:72.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1.42pt; vertical-align:middle"><p>将培养皿放在冰箱的冷藏层中</p></td><td style="width:6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1.42pt; vertical-align:middle"><p>5天后大豆种子没有萌发</p></td></tr></table></div><p>根据此项探究实验进行分析。</p><p> (1)这个探究实验设计的变量是_________,起对照作用的实验是_________(填写装置编号)。</p><p> (2)通过实验现象分析,这个探究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除此条件外,种子的萌发还需要的外界条件有_________。</p><p> (3)通过这个实验,说明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     )</p><p>A.环境会影响生物的生活       B.生物的生活会适应环境</p><p>C.环境与生物的生活无关       D.环境与生物的生活相互影响</p></div></div>
<div><p>【答案】(1)温度   2 (2)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3)A</p><p>【解析】</p><p>试题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有自身条件和环境条件,自身条件是指种子的胚是完整的、活的,并且已过休眠期,环境条件是指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充足的水分,2种子满足了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如果自身条件适宜,就能够萌发,所以2号种子是对照组,与实验组1进行对照,只有温度不同,所以变量是温度,目的是探究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除此之外,种子的萌发还需要充足的空气和一定的水分,该实验说明了环境会影响生物的生存。</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冬季雷鸟从灰色羽毛换上白色羽毛以适应降雪的环境,请回答:</p><p>(1)雷鸟冬季换毛,其主导生态因素是                              。</p><p>(2)雷鸟季节性换毛的特点受体内的                 控制。</p><p>(3)雷鸟从灰色羽毛换上白色羽毛,以适应冬季白雪皑皑的自然环境,这种适应现象称为               。</p><p>(4)如果冬季降雪较晚或较少,雷鸟白色羽毛反而容易被捕食者发现,这种现象称为         </p></div></div>
<div><p>【答案】(1)光照(日照时间的长短)</p><p>(2)遗传物质   (3)保护色</p><p>(4)适应的相对性</p><p>【解析】</p><p>试题分析:雷鸟的羽毛颜色是一种保护色,受光照和温度的影响,其中光照的影响更强,到冬天,光照时间变短,短到一定程度之后,雷鸟受其影响开始慢慢换成白羽,以便使自己在白雪皑皑的环境中更难被发现,光照时间变长之后便会刺激雷鸟再次换羽,春天变成有横斑的灰或褐色,以适应冻原地区的植被颜色,所以属于一种保护色,利于捕食和躲避敌害,但如果冬天没有下雪,这反而会起到反作用,使雷鸟更容易被发现,称为适应的相对性,只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原因是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和相对稳定的遗传性状相互作用的结果。</p></div>

    题型:连线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连线题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9/21/11/b4b19a48/SYS201809211125124842394540_ST/SYS201809211125124842394540_ST.001.png" width="230" height="7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div></div>
<div><p>【答案】(1)--C;(2)A;(3)B</p><p>【解析】老虎吃野猪,是老虎为了获取食物维持自己的生存需要属于捕食关系;企鹅相互喂食属于互助关系;田里的水稻和杂草,彼此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甚至生存的空间,因此属于竞争关系。</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1年春季至2012年夏季的连续干旱使我国的西南地区受灾严重。农作物大量减产或绝收,请回答: </p><p>(1)干旱造成大量动植物死亡,这一现象说明 ________</p><p>A.生物能影响环境     </p><p>B.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p><p>C.非生物因素能影响生物的生存     </p><p>D.生物与环境可以相互影响 </p><p>(2)“山上多植树,胜似修水库,有雨它能吞,无雨它能吐”这句谚语说明植物不仅能涵养水源,还可以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的 ___循环。 </p><p>(3)缺水引起农作物减产,因为水是植物光合作用的_;而且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无机盐必需溶解在 __才能被植物吸收。 </p><p>(4)城市管网漏水,农田大水漫灌,工业生产用重复率不高等水资源浪费现象比比皆是。如果你是一名环保专家,你将对我们的工业、农业及生活用水提供什么建议? </p><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    C    水    原料    水    改进供水管网的密封性能,农田实行滴灌、喷灌,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率改进生产工艺,减少耗水量</p><p>【解析】干旱造成大量动植物死亡,说明水影响生物的生存,水属于非生物因素;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将大量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送入大气,然后以降水的形式落到地面,促进了生物圈中水的循环;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七级生物北师大版上册 第1单元第1章生命的世界 单元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