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08:31:27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单元检测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对森林的保护措施,正确的是  (    )</p><p>A. 为了保护森林,不能砍伐树木</p><p>B. 为了保护森林,要合理开发和利用森林资源</p><p>C. 为了保护森林资源,要多种树少种草</p><p>D. 为了保护森林资源,要多种草少种树</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森林是可再生资源,我们要保护好,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森林资源,一定要合理采伐,伐后及时更新,使木材生长量和采伐量基本平衡,甚至大于采伐量,同时要提高木材利用率和综合利用率,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要保持相对的稳定,不能单纯的加大某一种生物的数量,否则不利于保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因此花、草、树木都重要,其数量和比例要相对稳定,才利于生态平衡,才利于保护森林。</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我国每年的植树节是(    )</p><p>A. 4月5日    B. 5月1日    C. 3月12日    D. 6月5日</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我国的植树节不是4月5日,故A选项错误;不是5月1日,故B选项错误;而是每年的3月12日,故C选项正确;不是9月10日,故D选项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三北”防护林建于(  )</p><p>A. 1978年    B. 1988年    C. 1998年    D. 1949年</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指在中国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和东北)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中国政府为改善生态环境,于1978年决定把这项工程列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项目,是我国的第一大植树造林工程。按照工程建设的总体规划从1978年开始到2050年结束,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建设期限73年,建设面积406.9万km2,占国土面积的42.4%,规划建林3508.3万km2,使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由5.05%提高到14.95%,沙漠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从根本上得改善。邓小平同志为“三北”防护林工程题名为“绿色长城”。目前已累计造林两千多万公顷,相当于全球人工造林面积的7%。</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为了有效防止土壤沙化.减少扬尘和沙尘暴的发生,我们可以(  )</p><p>A. 多施行人工降雨    B. 大面积建设水库    C. 大面积开垦荒地    D. 大面积植树造林</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土壤沙化使扬尘和沙尘暴时常发生,要想减少扬尘和沙尘暴的发生,就要防风固沙。防风固沙的措施是治理水土流失,这就要植树造林、修建梯田、退耕还林还牧、修挡土坝等。开荒种地和发展畜牧业会加重水土流失现象。故D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这两项措施的目标是(  )</p><p>A.发展蓄牧业          B.改善生态环境</p><p>C.发展生态旅游          D.增大木材的产量</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的根本目的是改善大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维护大西北地区的生态平衡。</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我国的森林资源人均占有量约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p><p>A.1/2             B.1/3               C.1/4&#xa0;               D.1/5</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在我国的植被中,森林占据了主体.全国林业用地面积为26329.5万公顷,森林面积15894.1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124.9亿立方米,森林蓄积量112.7亿立方米,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仍居世界前列,我国的森林资源虽然植物种类丰富,但是我国却是一个少林国家,就拿森林覆盖率来说,圭亚那是97%,芬兰是69%,日本是68%,美国是33%,我国仅仅只有16.55%,大大低于全世界27%的平均水平,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森林面积只有0.128公顷,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5,所以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大兴安岭是我国重要的林业基地之一,这里植物主要有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皮云杉等,这种植被类型是(  )</p><p>A. 热带雨林    B. 荒漠    C. 常绿阔叶林    D. 针叶林</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热带雨林:热带雨林分布在全年高温多雨的地区,植物种类特别丰富,终年常绿,大部分植物都很高大,A不符合题意;</p><p>荒漠:荒漠的生态条件极为严酷,夏季炎热干燥,土壤贫瘠.荒漠的植被稀疏,植物种类贫乏,这里生长的植物十分耐旱,B不符合题意;</p><p>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分布在气候比较炎热、湿润的地区,这里的植物以常绿阔叶树为主,C不符合题意;</p><p>针叶林:针叶林分布在夏季温凉、冬季严寒的地区,这里的植物以松、杉等针叶树为主,D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我国的植树节为每年的(&#xa0;&#xa0;&#xa0; )</p><p>A. 1月1日    B. 3月12日    C. 5月12日    D. 10月1日</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定把3月12日定为我国的植树节。把这一天定为植树节,一是为了纪念一贯重视和倡导植树造林的孙中山先生(3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另外,3月12日刚好是惊蛰之后,春分之前,对全国来说,这时候植树是最适宜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不属于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保护生态环境行为的是(  )</p><p>A. 退耕还林还草还牧    B. 使用再生纸自制贺卡</p><p>C. 开山、围湖种粮食    D. 在农村推广清洁能源如沼气、太阳能的使用</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退耕还林还草还牧,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属于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A不符合题意;<br />使用再生纸自制贺卡,能够保护树木,属于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保护生态环境行为,B不符合题意;<br />开山、围湖种粮食,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C符合题意;<br />使用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减少使用煤、柴火等传统燃料可保护环境,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从2000年开始,在西部地区实行大规模、有计划的退耕还林.这项措施的突出意义是(  )</p><p>A.重建森林,维持生物圈的稳定</p><p>B.提供更多的木材</p><p>C.提供更多的林副产品</p><p>D.获得光合产物,改善西部气候</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的根本目的.解答时可以从“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的原因、根本目的方面来解答.</p><p>解:我国西部地区自然环境先天不足,生态脆弱,受到人为破坏以后,原始植被很难恢复,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与沙漠化.目前水土流失与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大,不但严重地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也危及全国环境建设.为此,国家决定在不适于发展农业的地区,如黄土高原区、西部山区的坡度大于25度以上的坡耕地,一律要退耕还草、还林.林区以及广大草原地区,已经开垦的农田,必须退耕,适于发展林业的植树,适于发展牧业的种草,使那里生态环境得到恢复.鼓励居民改善自己居住地的生态环境,为发展经济创造环境条件.这一举措是通过改变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类型与方式,初步达到了保护生态和提高农牧民生产与生活水平的双重目的.在西部地区实行大规模、有计划的退耕还林.这项措施的突出意义是充分利用森林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最根本的目的是维护生态平衡,维持生物圈的稳定性.</p><p>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不属于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保护生态环境行为的是(  )</p><p>A. 退耕还林还草还牧    B. 使用再生纸自制贺卡</p><p>C. 开山、围湖种粮食    D. 在农村推广清洁能源如沼气、太阳能的使用</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退耕还林还草还牧,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属于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A不符合题意;<br />使用再生纸自制贺卡,能够保护树木,属于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保护生态环境行为,B不符合题意;<br />开山、围湖种粮食,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C符合题意;<br />使用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减少使用煤、柴火等传统燃料可保护环境,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不属于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的一项是(  )</p><p>A. 退耕还林、还草    B. 乱砍滥伐、伐优留劣</p><p>C. 草场退化、沙化    D. 森林资源利用不合理</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有:①森林面积人均占有量少,是一个少林国家;②对森林资源的利用不合理,伐优留劣,甚至乱砍滥伐,使森林生态系统呈现衰退的趋势;③过度放牧使许多草场退化、沙化,生态化境遭到破坏。而退耕还林、还草能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因此不属于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我国植被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p><p>A. 我国植物种类很少</p><p>B. 我国森林覆盖率低,低于全世界的平均水平</p><p>C. 我国长期对森林资源的利用不合理</p><p>D. 我国由于过度放牧,草场退化、沙化严重</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我国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A错误;我国的森林资源尽管植物种类丰富,但我国是一个少林的国家,人均森林面积只有0.125公顷,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5,我国森林覆盖率大大低于低于全世界27%的平均水平,B正确;我国人均森林覆盖率低,又加上长期以来对森林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伐优留劣、乱砍滥伐,使森林生态系统呈退化趋势,C正确;我国的草原植被由于过度放牧已使许多草场退化、沙化,沙化的面积在逐年扩大,土地沙漠化已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构成了极大的威胁,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我国将(     )定为植树节。</p><p>A.10月1日  B、3月12日   C、12月1日    D、6月26日</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每年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1979年2月,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把这一天定为植树节,一是为了纪念 一贯重视和倡导植树造林的孙中山先生(3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另外,3月12日刚好是惊蛰之后,春分之前,对全国来说,这时候植树是最适宜的。</p><p>考点: 生物的基本常识。</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导致生物圈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高的原因,不包括( )</p><p>A. 植树造林    B. 森林的破坏</p><p>C. 世界人口的增多    D. 化石燃料的大量消耗</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森林被砍伐,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尾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对红外线进行反射,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p><p>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湿度时,以下说法不准确的是 (    )</p><p>A. 每个实测地点若测三个数据,应取其平均值</p><p>B. 草坪与灌木丛相比,草坪的空气湿度较大</p><p>C. 裸地与草坪相比,裸地的空气湿度较小</p><p>D. 用来测量空气湿度的工具是干湿表</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每个实测地点若测三个数据,应取其平均值,以减少误差,排除偶然性,提高可信度,A正确;草坪与灌木丛相比,灌木丛的蒸腾作用旺盛,蒸发量大,因此灌木丛的空气湿度较大。而草坪的空气湿度较小,B错误;裸地与草坪相比,裸地的空气湿度较小,裸地植物稀少,蒸腾作用弱,因此裸地的空气湿度较小,C正确;干湿表又称“干湿球温度表”,是测定气温与空气绝对湿度的一种仪器。因此用来测量空气湿度的工具是干湿表,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导致生物圈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高的原因,不包括( )</p><p>A. 植树造林    B. 森林的破坏</p><p>C. 世界人口的增多    D. 化石燃料的大量消耗</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森林被砍伐,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尾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对红外线进行反射,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p><p>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我国在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地区建造的“绿色长城”工程,其目的是(  )</p><p>A.绿化造林,调节气候</p><p>B.防风固沙,防止沙漠化</p><p>C.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p><p>D.以上三项都对</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三北防护林又称修造绿色万里长城活动,1979年国家决定在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风沙危害、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工程,即带、片、网相结合的“绿色万里长城”.</p><p>解: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指在中国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和东北)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中国政府为改善生态环境,于1978年决定把这项工程列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项目,是我国的第一大植树造林工程.邓小平同志为“三北”防护林工程题名为“绿色长城”.目前已累计造林两千多万公顷,相当于全球人工造林面积的7%.其目的是绿化造林,调节气候;防风固沙,防止沙漠化;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这一工程的实施,使沙漠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从根本上得改善.</p><p>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西部大开发中,我国政府大力推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p><p>A. 改善生态环境    B. 发展旅游业    C. 发展畜牧业    D. 增加林木产量</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是重要内容,根本的目的是改善大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维护大西北地区的生态平衡.</p><p>解:我国西部地区自然环境先天不足,生态脆弱,受到人为破坏以后,原始植被很难恢复,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与沙漠化.为此,国家决定在不适于发展农业的地区,如黄土高原区、西部山区的坡度大于25度以上的坡耕地,一律要退耕还草、还林.林区以及广大草原地区,已经开垦的农田,必须退耕,适于发展林业的植树,适于发展牧业的种草,使那里生态环境得到恢复.鼓励居民改善自己居住地的生态环境,为发展经济创造环境条件.我国政府大力推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最根本的目的是改善大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维护大西北地区的生态平衡.</p><p>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我国的植树节是(  )</p><p>A. 3月12日    B. 3月15日    C. 5月1日    D. 6月1日</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定把3月12日定为我国的植树节.把这一天定为植树节,一是为了纪念一贯重视和倡导植树造林的孙中山先生(3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另外,3月12日刚好是惊蛰之后,春分之前,对全国来说,这时候植树是最适宜的.因此,我国的植树节是每年的3月12号,而不是12月3号。</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提倡“免赠贺卡”“免用一次性筷子”的出发点是(&#xa0; )</p><p>A. 减少个人的经济支出    B. 减少城乡垃圾    C. 节约木材、保护森林资源    D. 移风易俗</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森林是“地球之肺”,每一棵树都是一个氧气发生器和二氧化碳吸收器;森林能涵养水源,增加大气湿度和降雨量,森林能够改良气候,降低空气温度,在水的自然循环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森林能防风固沙,控制水土流失等。因此我们要保护森林,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如贺卡、一次性筷子需要使用大量的木材,砍伐和毁坏大片的森林。因此我们要“免赠贺卡”、“不用一次性筷子”,以节约木材,进而保护森林。可见C符合题意。</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世界环境日中国区主题为“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那么作为“绿色天使”的我们应该为“绿色”做些什么呢?________、________&#xa0;.</p></div></div>
<div><p>【答案】  植树、宣传环保、少用塑料袋   少用一次性物品等</p><p>【解析】世界环境日中国区主题为“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那么作为“绿色天使”的我们应该为“绿色”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植树、宣传环保、少用塑料袋、少用一次性物品等。</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每年的     月     日被定为全国“植树节”</p></div></div>
<div><p>【答案】3;12</p><p>【解析】试题分析:1979年2月,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过这种活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感情,提高人们对森林功用的认识,促进国土绿化,达到爱林护林和扩大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p><p>解: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定把3月12日定为我国的植树节.把这一天定为植树节,一是为了纪念一贯重视和倡导植树造林的孙中山先生(3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另外,3月12日刚好是惊蛰之后,春分之前,对全国来说,这时候植树是最适宜的.</p><p>故答案为:3;12.</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13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同呼吸共奋斗”,旨在释放和传递建设美丽中国,人人共享、人人有责的信息,倡导同在一片蓝天下的每一个公民应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切实履行好保护环境的责任,自觉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尊重自然,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养成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为改善空气质量、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而奋斗.阅读下列描述:</p><p>例句:我无法阻止人们乱砍滥伐森林资源,但我可以节约每一张纸,可以爱护花草树木.</p><p>我无法阻止人们乱捕滥杀野生(珍稀)动物,但我可以….</p><p>我无法阻止工厂、城市生活污水污染河流,但我可以….</p><p>我无法阻止白色垃圾污染环境,但我可以….</p><p>请根据例句提示,写出做一名环保小公民能做到的3件小事:</p><p>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  如随手关闭水笼头  不乱倒垃圾  不使用一次性木筷</p><p>【解析】青少年应该从我做起,树立环保意识,培养爱护环境的习惯。如随手关闭水笼头;不使用一次性木筷;不乱倒垃圾;不使用含磷洗衣粉;不吃野生动物;爱护花草树木;参加绿化种植活动等。<br />&#xa0;</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的植被主要有     ,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     、草原和荒漠等类型.“三北”防护林是我国一项大型生态工程,“三北”防护林已经成为     的绿色屏障,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     “称号.</p></div></div>
<div><p>【答案】热带雨林;针叶林;防风固沙;全球环境保护先进单位.</p><p>【解析】试题分析:一个地区内生长的所有植物叫做这个地区的植被.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有以下几种:(1)草原:组成草原的植物大多是适应半干旱气候条件的草本植物. (2)荒漠:荒漠的生态条件极为严酷,夏季炎热干燥,土壤贫瘠.荒漠的植被稀疏,植物种类贫乏,这里生长的植物十分耐旱. (3)热带雨林:热带雨林分布在全年高温多雨的地区,植物种类特别丰富,终年常绿,大部分植物都很高大. (4)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分布在气候比较炎热、湿润的地区,这里的植物以常绿阔叶树为主. (5)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分布区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这里的植物主要是冬季完全落叶的阔叶树. (6)针叶林:针叶林分布在夏季温凉、冬季严寒的地区,这里的植物以松、杉等针叶树为主.</p><p>解:由分析可知,热带雨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草原和荒漠等是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p><p>“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指在中国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和东北)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中国政府为改善生态环境,于1978年决定把这项工程列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项目,“三北”防护林是我国一项大型生态工程,“三北”防护林已经成为 防风固沙的绿色屏障,于1987年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环境保护先进单位”称号.</p><p>故答案为:热带雨林;针叶林;防风固沙;全球环境保护先进单位.</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由于长江上游森林遭到严重破坏,1998年2月长江上游来水比1997年同期减少15%.有人推测,如果上游森林破坏的趋势得不到根本控制,到21世纪中叶,长江将可能断流.你同意这一推论吗?说出你的理由.</p></div></div>
<div><p>【答案】同意.因为植物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的作用</p><p>【解析】森林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森林的根在地下分布深而广,形成庞大的根系,比地上的枝叶系统还发达。可谓“根深叶茂”,“树大根深”,森林的根系可以牢牢的抓住土壤,防止水土流失。森林能增加空气湿度,调节气候,植物进行蒸腾作用,增加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降低温度。在林木茂盛的地区,地表径流只占总雨量的10%以下;平时一次降雨,树冠可截留15-40%的降雨量;枯枝落叶持水量可达自身干重2-4倍;每公顷森林土壤能蓄水640-680吨;5万亩森林相当于100万立方米贮量的水库。科学家们观测发现森林覆盖率30%的林地,水土流失比无林地减少60%; 在风害区营造防护林带,在防护范围内风速可降低30%左右;起到防风固沙作用。因此如果长江上游森林破坏的趋势得不到根本控制,会使长江水源减少,河道淤塞,到21世纪中叶,长江将可能断流。</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教版七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单元检测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