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北师大版下册 单元测试卷 第21章生命的发生和发展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有关生命起源与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p><p>A. 原始生命诞生的标志的原始新陈代谢和个体增殖</p><p>B. 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是同源器官的发现</p><p>C. 模拟实验法为验证生命化学进化提供了可能</p><p>D. 现代综合进化理论是在自然选择学说基础上形成的</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A、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的海洋,原始生命诞生的标志的是出现原始的新陈代谢和个体增殖等生命的特征,A正确;</p><p>B、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 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等,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B错误;</p><p>C、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C正确;</p><p>D、关于生物进化的原因有很多学说,大多数人倾向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现代综合进化理论是在自然选择学说基础上形成的,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人猿相揖别”的重要标志是( )</p><p>A. 两足直立行走</p><p>B. 取食方式的变化</p><p>C. 由树栖转向地面生活</p><p>D. 过群居生活</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法国博物学家居维叶说:正是人的直立行走,使头颅免受地球引力妨害,为大脑发育提供了广阔空间,使人的大脑因在各个方向上的自由扩展而比较其它动物的头颅更加接近地球,使得头的面积和脑的面积达到最大比例,使人的大脑具有最智慧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潜质。正是直立的身体,使人的感官产生最大效用。使人的眼睛能够“高瞻远瞩”,能够随着转动的脖颈自由的巡视四周;使两耳能够听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声音,与眼睛一起坐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分工,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达尔文环球航行到达加拉帕戈斯群岛的某岛屿时,发现这里仙人掌非常丰富,地雀的喙也与其他岛屿地雀的喙不同,大多尖而长(如下图)。对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9/14/10/90198fbc/SYS201809141057343400970800_ST/SYS201809141057343400970800_ST.001.png" width="307" height="16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喙尖而长的地雀比其他形状喙的地雀繁殖能力强</p><p>B. 喙尖而长的地雀比其他形状喙的地雀更凶猛</p><p>C. 喙尖而长的地雀比其他形状喙的地雀更高等</p><p>D. 喙尖而长的地雀更适应在仙人掌丰富的岛屿生存</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按照达尔文的观点,地雀的个体之间喙不同即存在着变异,有的地雀的喙尖而长,有的喙粗而短。喙尖而长的地雀容易取食仙人掌而生存下来,这是适者生存;而喙粗而短的地雀不容易取食仙人掌,生存下来的机会较少,这是不适者被淘汰。这样一代代的选择、进化下去,就形成了今天达加拉帕戈斯群岛的某岛屿的大多为喙尖而长的地雀。因此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是喙尖而长的地雀更适应在仙人掌丰富的岛屿生存的结果。</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关于人类的起源与进化,下列叙述中哪项是正确的( )</p><p>A. 人类起源于类人猿</p><p>B. 语言是人猿分界的标志</p><p>C. 在人的进化过程中,劳动是一个重要因素</p><p>D. 人类具有动物的特征,所以人和动物没有本质区别</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而不是人类起源于类人猿,A错误;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学家将是否直立行走作为人猿分界的一个重要标准,B错误;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由于使用工具、制造工具使人类的大脑更发达,在劳动交往过程中产生了语言,C正确;人类虽然具有动物的特征,但人和动物有本质区别,人类具有思维语言能力,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各种变化的产生不是由两足直立行走而引起的是( )</p><p>A、古猿从树栖生活转到地面生活</p><p>B、双手灵活,能制造和使用工具</p><p>C、身体结构产生一系列适应性变化</p><p>D头部和脑的进化,出现原始文化和意识</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林束 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 分工,使后肢增长,脊柱由弓状变为“S”形,骨盆变短增宽,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故 A的说法与两足直立行走没有关系,符合题意。</p><p>考点: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陨石中含有有机物,这说明了( )</p><p>A. 地球外空间存在构成生物体所需要的有机物</p><p>B. 外星球一定有生命存在</p><p>C. 人类一定来自外星球</p><p>D. 这块石头只能是地球的</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我国学者从天外飞来的吉林陨石中分析找到氨基酸等多种有机小分子物质,并测知陨石年龄为46亿年,表明有机小分子生成于46亿年前。氨基酸等多种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原始生命诞生的基础,陨石来自天外,因此这项研究成果可以间接地证实,原始生命有来自宇宙其他星球的可能。</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代谢类型可能是 ( )</p><p>A.自养需氧型 B.自养厌氧型 C.异养需氧型 D.异养厌氧型</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原始地球上的大气中没有有机物,没有氧气,因此,最早出现的生物的代谢类型最可能是自养厌氧型的生物。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科学家发现的最早的原始人类化石在 ( )</p><p>A.亚洲 B.非洲 C.欧洲 D.澳洲</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在东非大裂谷地带,古人类学家发现了许多早期古人类化石,其中有距今300万年前的少女露西的骨骼化石,是目前最早的原始人类化石。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代谢类型可能是 ( )</p><p>A.自养需氧型 B.自养厌氧型 C.异养需氧型 D.异养厌氧型</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原始地球上的大气中没有有机物,没有氧气,因此,最早出现的生物的代谢类型最可能是自养厌氧型的生物。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距今约1 200万年以前,由于气候发生了剧烈变化,大量森林消失,对古猿的影响是( )</p><p>A. 古猿开始会用火</p><p>B. 古灵长类都绝灭消失了</p><p>C. 古猿都开始从树上下到地面生活,自身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p><p>D. 古猿中的一部分开始从树上下到地面生活,自身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由于古猿的适应环境的能力有差异,从而产生了分化。大部分古猿灭绝了;有一部分古猿从森林边缘退向深处,继续过着树栖生活,逐渐演化成了现代的类人猿;而另一些一些古猿被迫从树上下到地面,该营地面生活,最终进化为人类。在地面生活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尖牙利爪进行攻击和获取食物,也不能快速奔跑逃避敌害,在这样的条件下,古猿经常只能用后肢行走,而将前肢解放出来,逐渐向着直立行走方向发展。因此森林消失,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形态的变化一代一代地向着直立行走方向发展。</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假设上帝真的会造人的话,他需要下列哪些原材料( )</p><p>A. 水、无机盐</p><p>B. 蛋白质、核酸</p><p>C. 糖类、脂肪</p><p>D. 以上A、B、C都是</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人等生物细胞中的物质大致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一般有碳元素组成的碳链结构,分子比较大,一般能燃烧,如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等;无机物多为小分子,不含有机碳,不能燃烧,如水、无机盐等。据此可知,假设上帝真的会造人的话,他需要构成细胞的材料: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水、无机盐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科学家认为生命起源的第一步是产生( )</p><p>A. 有机大分子 B. 原始生命</p><p>C. 原始单细胞生物 D. 有机小分子</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人类起源和发展的漫长历程中,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的原因是( )</p><p>A. 其他动物的入侵 B. 生活环境发生变化</p><p>C. 为了扩大领地 D. 为了躲避敌害</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森林大量消失,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上肢慢慢解放出来,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美国学者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在一个密闭的装置中合成了多种氨基酸。据此实验可推测,地球上最早的生命起源于( )</p><p>A. 岩石层 B. 火山周围</p><p>C. 原始大气 D. 原始海洋</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原始生命形成于原始海洋。</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到目前为止,从人类所了解的事实可以推测出,人类最早可能出现在( )</p><p>A.非洲 B.亚洲 C.欧洲 D.美洲</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发现于非洲的南方古猿化石是最早的原始人类化石,南方古猿,约600万年前,现代公认的最早的人类祖先,即人类的起源。最早出现在非洲大陆南部,是最早的人科动物,此后,原始人类逐渐从猿类分离出来。</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最早使用火的是</p><p>A.南方古猿 B.能人 C.直立人 D.智人</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南方古猿是最早的人类,只能使用天然工具;能人学会了制造工具;直立人学会了用火,是人类进化的关键阶段;智人已经能够人工取火,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现代达尔文的进化论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区别在于强调</p><p> A.中性突变 B.自然选择 C. 进化的渐变性 D.隔离的作用</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强调的是优胜劣汰,能够支撑自身的存活物种和个体会发展下去,而其他能力较弱的物种和个体就会逐渐被淘汰,这个理论的中心内容就是自然选择,故选择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p><p>A. 黑猩猩 B. 猴子 C. 森林古猿 D. 以上都不是</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在距今6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少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你黑猩猩、猩猩、6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被迫下到少面上来生活,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故选C。</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物体内都有一种与呼吸作用有关的蛋白质细胞色素C,它是由许多氨基酸组成的,科学家分析发现通过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的研究可以确定生物在进化过程中的亲缘关系。即物质组成越相似,说明他们的亲缘关系越近。下表是5种生物的细胞色素C与人的细胞色素C的组成比较。 </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生称名称 </p></td><td style="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黑猩猩 </p></td><td style="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猕猴 </p></td><td style="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马 </p></td><td style="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果蝇 </p></td><td style="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向日葵 </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与人的细胞色素C有差 </p><p>异的氨基酸数 </p></td><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0 </p></td><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1 </p></td><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12 </p></td><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27 </p></td><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38 </p></td></tr></table><p> </p><p>请回答下列问题: </p><p>(1)人和 __的亲缘关系最近,人和 __的亲缘关系最远。对前者的判断依据是 ___。 </p><p>(2)科学家通过分析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来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是______。 </p><p>(3)除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可以作为生物进化的证据外,研究生物进化的非常重要的证据还有 ___。</p></div></div>
<div><p>【答案】 黑猩猩 向日葵 人与黑猩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没有差异 比较 化石</p><p>【解析】比较法是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是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亲缘关系越近,生物之间的相似性越大,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越小。<br />(1)通过上表数据的比较可知:人类与黑猩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异数最小是0,因此二者的亲缘关系最近;人类与向日葵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异数最大是38,因此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远。<br />(2)比较法是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是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科学家通过分析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来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就是比较法。<br />(3)研究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多种,如化石、解剖学证据、胚胎学证据等,其中化石是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下面资料,回答问题</p><p>人类和类人猿都起源于森林古猿。最初,森林古猿在茂密的森林里过着树上生活,后来地球上的一些地区,气候变得干旱了,森林减少了。在这些地区生活的森林古猿被迫下到地面上寻找食物,经过漫长的年代,它们就逐渐进化成了现代人类。</p><p>下到地面生活的那一部分森林古猿,逐渐能够直立行走,而前肢则能够使用树枝、石块等来取得食物,防御敌害。在运用天然工具的过程中,它们逐渐学会了制造简单的工具。久而久之,人类祖先的双手变得越来越灵巧,大脑也越来越发达。在这个过程中,它们还产生了语言和意识,逐渐形成了社会。就这样,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古猿逐渐进化成人类。</p><p>(1)1000万--2000万年前,森林大量消失,古猿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自然环境的变化对森林古猿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p><p>___________</p><p>(2)古人类直立行走与人类适应环境有什么样的关系?</p><p>____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 森林大量消失,一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下到地面上生活的那部分森林古猿,由于环境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逐渐能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加上脑的发育、火的使用、语言的交流,最终进化成人类 直立行走使前肢解放出来,制造工具、使用工具,使自己的四肢得以延伸,捕猎和御敌能力大大增强,使人类变得越来越强大</p><p>【解析】试题分析: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林束缚,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分工,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能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古猿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下图是米勒关于原始地球的模拟实验装置,根据下图所示,填写出该装置的一些名称,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9/14/10/90198fbc/SYS201809141057369024415253_ST/SYS201809141057369024415253_ST.001.png" width="214" height="20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米勒在图中所示的A装置中泵入了甲烷、氨、氢、水蒸气等气体。该装置模拟了 ___的条件和 ___的成分。 </p><p>(2)该装置内模拟 __中发生的 ___现象为其提供能量。 </p><p>(3)C中为含有 ___的溶液。 </p><p>(4)米勒的实现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 原始地球 原始大气 原始大气 闪电 氨基酸(有机物) 原始地球条件下,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p><p>【解析】试题分析:在米勒做的这个实验中,一个盛有水溶液的烧瓶代表原始的海洋,其上部球型空间里含有氢气、氨气、甲烷和水蒸汽等“还原性大气”,米勒先给烧瓶加热,使水蒸汽在管中循环,接着他通过两个电极放电产生电火花,模拟原始天空的闪电,以激发密封装置中的不同气体发生化学反应,而球型空间下部连通的冷凝管让反应后的产物和水蒸汽冷却形成液体,又流回底部的烧瓶,即模拟降雨的过程,米勒通过这个实验证实了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p><p>(1)米勒在图中所示的A装置中泵入了甲烷、氨、氢、水蒸气等气体,用来模拟原始大气的成分和原始地球的条件。</p><p>(2)米勒通过两个电极放电产生电火花,模拟原始大气中的闪电。</p><p>(3)图中C装置里是反应后的产物(含有有机物氨基酸)和水蒸汽冷却形成液体。</p><p>(4)米勒通过这个实验证实了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表是几种生物细胞色素C与人细胞色素C的组成差异,请分析表中数据后回答: </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  </p><p>动物名称 </p></td><td style="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黑猩猩 </p></td><td style="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猴 </p></td><td style="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马 </p></td><td style="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鸡 </p></td><td style="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金枪鱼 </p></td><td style="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酵母菌 </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与人细胞色素C的差异数 </p></td><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0 </p></td><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1 </p></td><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12 </p></td><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13 </p></td><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21 </p></td><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44 </p></td></tr></table><p> </p><p>从上表可知: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细胞色素C的差异越 ________。这一结论的得出是运用了科学探究常用的_____法。</p></div></div>
<div><p>【答案】 小 比较</p><p>【解析】试题分析:比较法是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是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通过上表数据的比较可知:人类与黑猩猩亲缘关系最近,细胞色素C的差异最小是0,人类与酵母菌的亲缘关系最远,细胞色素C的差异最大是44,说明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细胞色素C的差异越小。</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