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08:28:02

八年级生物北师大版下册单元测试卷 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不属于非生物环境的是( )</p><p>A. 土壤    B. 水分    C. 阳光    D. 细菌</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土壤、空气、水等。<br />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看下图可知,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9/19/10/b8587e17/SYS201809191007251646187630_ST/SYS201809191007251646187630_ST.001.png" width="162" height="14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光合作用示意图</p><p>A. 生产者</p><p>B. 消费者</p><p>C. 分解者</p><p>D. 既是消费者又是分解者</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生产者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的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是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的依赖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p><p>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虎、豹等大型食肉动物,在种类和数量上均比其他动物少得多,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p><p>A. 它们的繁殖能力低</p><p>B. 栖息场所有限</p><p>C. 被人类大量捕杀</p><p>D. 在食物链中所处营养级较高</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反映了自然界各种生物通过食物而形成的复杂关系,反映了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情况。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是沿食物链逐级递减的,单向的。即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生物的数量越少。<br />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如果蚱蜢因某种原因减少,则蚯蚓的数量变化在较长时间内是( )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9/19/10/b8587e17/SYS201809191007256230780430_ST/SYS201809191007256230780430_ST.001.png" width="197" height="9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上升    B. 下降    C. 先上升后下降    D. 不变</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食物链起始环节是生产者,终止于最高级消费者,箭头方向由被吃者指向捕食者。由图可知,组成该食物网的三条食物链:绿色植物→兔→鹰;绿色植物→蚯蚓→相思鸟→鹰;绿色植物→蚱蜢→蜥蜴→蛇→鹰。在食物网中,如果蚱蜢减小,绿色植物随着蚱蜢的减少而增多,兔和蚯蚓的数量先因草的数量增加而上升,后来,由于兔的数量剧增,导致绿色植物遭受破坏,使兔和蚯蚓的数量下降。<br />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如图所示,则此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 )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9/19/10/b8587e17/SYS201809191007258622103201_ST/SYS201809191007258622103201_ST.001.png" width="100" height="8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A    B. C    C. D    D. F</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在食物网中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是A,因此A是生产者。<br />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使落红化作春泥的生物是( )</p><p>A. 分解者    B. 消费者</p><p>C. 生产者    D. 非生物部分</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在自然界中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不会保留着,因为大量的腐生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会把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它们作为分解者促进了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落红本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说的就是分解者把落花这种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了无机物,归还土壤,再被植物吸收利用。<br />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草原生态系统中,下列哪条食物链的加强有利于增加鹰的数量?(    )</p><p>A.草类→鼠→鹰</p><p>B.草类→鼠→蛇→鹰</p><p>C.草类→蝗虫→青蛙→蛇→鹰</p><p>D.草类→食草昆虫→蜘蛛→青蛙→蛇→鹰</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在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开始的,通过食物链依次传递的,其特点是单向的、不循环的,并且是逐级递减的,因此含能量最多的是草,利用能量最少的是猫头鹰,通过食物链依次传递的,其特点是单向的、不循环的,并且是逐级递减的,每种生物的能量大多数用于自身生命活动,只有10%左右进入下一个环节,可见环节越少,相对获得的能量就越多,所以A草类→鼠→鹰这条食物链的环节最少,加强A有利于加强鹰的数量,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如果用一个图形来表示生态系统中兔、鹰、草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你认为正确的图是</p><p>A.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8eaec587/SYS201712310126297225663347_ST/SYS201712310126297225663347_ST.001.png" width="103" height="11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B.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8eaec587/SYS201712310126297225663347_ST/SYS201712310126297225663347_ST.002.png" width="97" height="10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C.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8eaec587/SYS201712310126297225663347_ST/SYS201712310126297225663347_ST.003.png" width="100" height="10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D.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8eaec587/SYS201712310126297225663347_ST/SYS201712310126297225663347_ST.004.png" width="96" height="11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草、兔、鹰构成的食物链是:草→兔→鹰。由于能量沿着食物传递的过程中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因而在此食物链中草中的能量最多,其次是兔,能量最少的是鹰,因而这些生物的数量从多到少依次是:草、兔、鹰。</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兔吃草,狐吃兔,狼吃狐构成的食物链中,狐所处的消费级别及营养级别分别是(   )</p><p>A. 次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B. 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p><p>C. 三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D. 三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在兔子吃草,红狐吃兔,狼吃红狐构成的食物链是:草→兔子→红狐。草是植物属于生产者,兔子和红狐都直接或间接以草为食,属于消费者,兔子直接以草为食, 属于初级消费者,红狐以兔子为食属于次级消费者。食物链上的没一个环节叫做一个营养级,在“草→兔子→红狐”这个食物链中,草属于第一营养级,兔子属于第 二营养级,红狐属于第三营养级。</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们通常在媒体上看到“生态平衡”的概念,下列关于“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p><p>A. 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生态系统保持其结构与功能的稳定状态</p><p>B.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生态系统具有的保持和恢复其结构与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p><p>C.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平衡的基础</p><p>D. 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没有关系</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生态平衡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生物的种类数量不是绝对不变,而是相对、持续的稳定。生态系统中各种是生物的数量变化是有规律的,是在一定范围内的动态的平衡,在自然状态下,生态系统是稳定的,是具有自动调节能力的,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与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数量和种类越多,调节能力越强;如动物有迁入、有迁出,有死亡、有出生,各种生物的数量是变化的,又是相对稳定的,植物的数量不仅比草食动物多,而且还要维持一定的比例,如三颗草和两只羊,虽然草比羊多,但是不能保持稳定,因此还要达到一定的比例,同样草食动物要比肉是动物多,并维持一定的比例,如果人类的干预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而人类的活动会影响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所以人类要遵循生态系统自动调节的规律,不要超过它自身的限度,否则,将来大自然必将报复我们人类。而人类对生态系统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一是人类为了满足生活的需要,对生态系统生产性的作用,二是为了维护生态平衡,对生态系统进行保护性的作用。<br />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们通常在媒体上看到“生态平衡”的概念,下列关于“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p><p>A. 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生态系统保持其结构与功能的稳定状态</p><p>B.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生态系统具有的保持和恢复其结构与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p><p>C.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平衡的基础</p><p>D. 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没有关系</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生态平衡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生物的种类数量不是绝对不变,而是相对、持续的稳定。生态系统中各种是生物的数量变化是有规律的,是在一定范围内的动态的平衡,在自然状态下,生态系统是稳定的,是具有自动调节能力的,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与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数量和种类越多,调节能力越强;如动物有迁入、有迁出,有死亡、有出生,各种生物的数量是变化的,又是相对稳定的,植物的数量不仅比草食动物多,而且还要维持一定的比例,如三颗草和两只羊,虽然草比羊多,但是不能保持稳定,因此还要达到一定的比例,同样草食动物要比肉是动物多,并维持一定的比例,如果人类的干预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而人类的活动会影响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所以人类要遵循生态系统自动调节的规律,不要超过它自身的限度,否则,将来大自然必将报复我们人类。而人类对生态系统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一是人类为了满足生活的需要,对生态系统生产性的作用,二是为了维护生态平衡,对生态系统进行保护性的作用。<br />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表是对某生态系统营养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戊为分解者〔单位:10 2 千焦/(平方米年)〕,该生态系统的营养关系可表示为( )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9/19/10/b8587e17/SYS201809191007267991134652_ST/SYS201809191007267991134652_ST.001.png" width="289" height="13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甲→乙→丙→丁    B. 乙→丁→丙→甲</p><p>C. 乙→丁→甲→丙    D. 丙→甲→丁→乙</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传递、逐级递减,能量最多的是生产者,消费者随营养级的升高能量越来越少。根据题意已知戊为分解者,戊与其他几种生物不是食物关系。甲乙丙丁四种生物的能量最多的是乙,所以乙是生产者,其次是丁为消费者;然后是甲为次级消费者;最后是丙为三级消费者。</p><p>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中每条食物链的起点生物都是( )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9/19/10/b8587e17/SYS201809191007269262730423_ST/SYS201809191007269262730423_ST.001.png" width="113" height="7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草    B. 鹰    C. 蛇    D. 兔</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草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能量,因此图中每条食物链的起点生物都是草。<br />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的例子,叙述不正确的是(    )</p><p>A. 蚯蚓以枯枝落叶为食,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p><p>B. 蜜蜂采蜜,可以帮助植物传粉</p><p>C. 青蛙捕捉害虫,可以维持稻田的生态平衡</p><p>D. 大量增加羊的数量,可以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动物作为消费者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蚯蚓以枯枝落叶为食,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A正确;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蜜蜂采蜜;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B正确;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动物是消费者,是食物链中主要环节之一,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青蛙捕捉害虫,可以维持稻田的生态平衡,C正确;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如果草原上大量增加羊的数量,就会严重破坏草原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遭受破坏,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实例中,不属于“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的典型实例”的是( )</p><p>A. 矿质元素被绿色植物吸收,其枯枝落叶腐烂后又还给土壤</p><p>B. 被轻度污染的水体经过物理和理化作用而得到净化</p><p>C. 由于大火烧毁的森林通过繁殖作用得到恢复更新</p><p>D. 过度开垦草原,毁林造田使气候失调,土地沙漠化</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树根吸收土壤中矿质元素,枯枝落叶腐烂后还给土壤,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A不符合题意;通过生物及理化作用使轻度污染的水体得到净化,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的稳定性,B不符合题意;通过繁殖作用使大火烧毁的森林得到恢复更新,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C不符合题意;过度开垦草原,毁林造田使气候失调,土地沙漠化,不属于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的实例,D符合题意。</p><p>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关系,在某一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若乙的数量增加,则可能引起(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9/19/10/b8587e17/SYS201809191007275177696072_ST/SYS201809191007275177696072_ST.001.png" width="144" height="12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p><p>B. 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下降</p><p>C. 丙、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p><p>D. 甲、丙、丁的数量都增加</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由图可知,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丙→甲→乙→丁,若乙的数量增加,会大量捕食甲,则甲的数量下降;甲的数量减少,则丙的数量就会增加;丁以乙为食,乙增多,丁的数量也随着增多,所以若乙的数量增加,丙、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的例子,叙述不正确的是(    )</p><p>A. 蚯蚓以枯枝落叶为食,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p><p>B. 蜜蜂采蜜,可以帮助植物传粉</p><p>C. 青蛙捕捉害虫,可以维持稻田的生态平衡</p><p>D. 大量增加羊的数量,可以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动物作为消费者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蚯蚓以枯枝落叶为食,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A正确;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蜜蜂采蜜;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B正确;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动物是消费者,是食物链中主要环节之一,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青蛙捕捉害虫,可以维持稻田的生态平衡,C正确;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如果草原上大量增加羊的数量,就会严重破坏草原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遭受破坏,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类的活动能够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下列哪项措施最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p><p>A. 减少食肉动物和寄生生物的数量</p><p>B. 平衡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p><p>C. 增加物种的数量</p><p>D. 增加分解者的数量</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根据生态平衡的定义,即: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由于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这种能力就越强,即这种能力受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所限制。一般的说,在输入到一个营养剂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流入到下一个营养级。例如:在某生态系统中,蚱蜢以青草作为生产者,数量最多;蚱蜢为初级消费者,数量次于青草;青蛙是三级消费者,蛇是三级消费者,数量最少。因此,增加物种种类和数目,能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br />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微生物中,不属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是:</p><p>A. 枯草杆菌    B. 蘑菇    C. 乳酸菌    D. 蓝藻</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枯草杆菌能够分解有机物变为无机物,属于分解者,A错误;蘑菇能够分解有机物变为无机物,属于分解者,B错误;乳酸菌能够分解有机物变为无机物,属于分解者,C错误;蓝藻能够自己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北京官方微博@平安北京提醒网友:寄粽需谨慎、且吃且珍惜。德国、法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禁止各类粽子携带或邮寄入境的。这是因为一些品种的粽子含有肉类成分,可能会有虫卵和微生物。若外来有害生物流入境内,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p><p>①引起传染病流行传播 </p><p>②丰富当地生物多样性 </p><p>③威胁当地生物多样性 </p><p>④破坏当地生态系统</p><p>⑤增加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p><p>A. ①②⑤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③⑤</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若有害生物流入境内适宜的环境中,由于有害生物适应当地环境,又没有天敌控制,因此有害生物就会大量繁殖,数量剧增,挤占了当地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灾害,使境内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如题干中所说的一些品种的粽子含有肉类成分,可能会有虫卵和微生物,没有天敌控制,可能会①引起传染病流行传播③威胁当地生物多样性④破坏当地生态系统,这属于外来物种的入侵威胁了生物的多样性。</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松树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开展生态系统及稳定性的探究。 </p><p>探究目的:初步学会观察和研究人工生态系统。 </p><p>实验材料:带瓶塞的透明玻璃瓶、凡士林、金鱼藻、绿萍、虾、螺蛳、细沙、河水、不透光的盒子。 </p><p>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A、B瓶置于有光条件下,C瓶用不透光的盒子罩住)。请回答: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9/19/10/b8587e17/SYS201809191007278430116025_ST/SYS201809191007278430116025_ST.001.png" width="454" height="15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探究“光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否有影响”这个问题,应选择 ___瓶与B瓶进行对照实验。 </p><p>(2)通过该实验探究能得出“光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影响”这个结论吗? __。(填“能”或“不能”) </p><p>(3)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是沿着______流动的。 </p><p>(4)在A、B、C三个生态瓶中,生态系统维持时间最长的应该是 __瓶。</p></div></div>
<div><p>【答案】  C  能  食物链  B</p><p>【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可知:A瓶、B瓶中非生物成分相同都有阳光、空气和水等,B瓶中的生物成分,生产者是绿萍和金鱼藻、消费者是螺蛳和虾和分解者是细菌和真菌,与B瓶相比,A瓶中缺少生产者,C瓶中缺少光照。<br />(1)B瓶与C瓶对照,变量是光照,C瓶为对照组,说明光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影响。<br />(2)A瓶与B瓶对照,变量是植物,说明植物的作用是光合作用制造氧气。由于动物呼吸排出的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而光合作用产生的氧,除了满足植物自己呼吸的需要外,还供给动物呼吸,因此B瓶中生物的生存时间最长。比较B瓶与C瓶,说明植物在有光照的条件下,才能释放氧气,在黑暗环境中植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产生二氧化碳,C瓶中无光,密封的瓶里面的氧气是有限的,植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与动物増夺氧气。该瓶内的氧气是被耗尽最早的,瓶中生物的生存时间最短。由此得出结论:“光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影响”。<br />(3)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能量是从固定在生产者体内的太阳能开始。<br />(4)由(2)可知:在A、B、C三个生态瓶中,生态系统维持时间最长的应该是B瓶。</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根据图回答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2/a5e6d10e/SYS201712302234437889755449_ST/SYS201712302234437889755449_ST.001.png" width="125" height="12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该生态系统中有      条食物链.请写出猫头鹰在该生态系统中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      .</p><p>(2)该生态系统若被DDT污染,则体内DDT含量最多的生物是      .</p><p>(3)在该生态系统中,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生物体内的途径是绿色植物的      .</p><p>(4)一般情况下该池塘生态系统中某种消费者减少并不影响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p><p>(5)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      方向的.(选填“单”或“双”.)</p><p>&#xa0;</p></div></div>
<div><p>【答案】(1)4、草→鼠→猫头鹰</p><p>(2)猫头鹰</p><p>(3)光合作用</p><p>(4)自动调节</p><p>(5)单</p><p>【解析】</p><p>试题分析:解答该题一是要明确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食物链;二是要知道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是沿食物链逐渐富集;三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流动的特点.</p><p>解:(1)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相互关联,就形成了食物网;该食物网中有4条食物链:草→鼠→鹰;草→虫→蛙→蛇→猫头鹰;草→虫→鸟→猫头鹰;草→鼠→鹰.</p><p>根据能量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食物链越长,能量流失越多,食物链越短,能量流失的越小,因此猫头鹰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是最短的,即“草→鼠→猫头鹰”.</p><p>(2)在生态系统中,一些有害的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体内不断积累,使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做生物富集.生物链越长,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在这种生物的体内积累的就越多.在该生态系统中猫头鹰所处的营养级别最高,因此其体内DDT的含量会最高.</p><p>(3)生产者指的是绿色植物.它们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并释放出氧气.因此在该生态系统中,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生物体内的途径是草的光合作用(答出光合作用即给分).</p><p>(4)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因此一般情况下该池塘生态系统中某种消费者减少并不影响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p><p>(5)在生态系统中,对生物的个体数量起决定作用的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这就决定了:大多数食物链一般只有3﹣4个营养级.一般地说:输入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流入下一营养级,由此可以得出:能量的流动是沿食物链逐级递减的,单向的、不循环.</p><p>故答案为:(1)4、草→鼠→猫头鹰</p><p>(2)猫头鹰</p><p>(3)光合作用</p><p>(4)自动调节</p><p>(5)单</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如图1为某草原生态系统各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据题意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a4c66e2c/SYS201712310127303950293143_ST/SYS201712310127303950293143_ST.001.png" width="342" height="15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圈中各生物间通过__________________关系构成多条食物链,请你认真数清:图中有_________条食物链.</p><p>(2)若生态系统中有一条食物链:绿色植物→田鼠→X,则X所代表的生物应该是_________。</p><p>(3)在该生态系统中,还有着以腐肉为食的秃鹫,从生态系统成分上看,它属于____________。</p><p>(4)该生态系统的能量都是由________固定在有机物中,这种生物在属于__________者。</p><p>(5)图2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某食物链的能量关系,乙代表狮子,则丙可能为_________或斑马。</p><p>(6)人们如果大肆猎杀羚羊:会破坏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说明动物维持__________起着重要的作用。</p><p>&#xa0;</p></div></div>
<div><p>【答案】  捕食  8  捕食  消费者  绿色植物  生产  羚羊  生态平衡</p><p>【解析】(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计算食物链条数:从植物开始,求出每个分支上的条数的和。书写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最高级消费者为终点,箭头方向指向捕食者。该食物网中有8条食物链。<br />(2)据图1所示:绿色植物→田鼠→X,则X所代表的生物应该是鹰。<br />(3)秃鹫是动物,属于消费者;<br />(4)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br />(5)据图2甲、乙、丙的数量关系可写成的食物链是:甲→丙→乙,若乙代表狮子,则丙可能为羚羊或斑马。<br />(6)通过上述事例,我们可以看出:自然状态下的生态系统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性,是因为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人们应该尊重生态规律,不能随意杀灭某种动物,因为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八级生物北师大版下册单元测试卷 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