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花托上着生花的各部分结构,从外向内依次是</p><p>A. 花萼、花冠、雄蕊、雌蕊 B. 雌蕊、雄蕊、花萼、花被</p><p>C. 雌蕊、雄蕊、花柄、花萼 D. 雄蕊、雌蕊、花冠、花萼</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花托是花柄的顶端部分,花的其他部分按一定的方式排列在它的上面,由内到外依次是雌蕊、雄蕊、花冠、花萼,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子房,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br />如图:<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8049f24d/SYS201712310046310580540176_DA/SYS201712310046310580540176_DA.001.png" width="325" height="12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在花开放之前,花萼和花冠对花蕊由保护作用,雄蕊的花药中含有许多花粉粒,雌蕊的子房中含有一枚或数枚胚珠,雄蕊和雌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的关系,是花的主要结构,可见A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玉米的果穗常有缺粒的现象,主要原因是( )</p><p>A. 光照不足 B. 传粉不足 C. 水分不足 D. 无机盐不足</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异花传粉往往容易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得不到传粉的机会,如风媒传粉没有风,虫媒传粉因风大或气温低,而缺少足够昆虫飞出活动传粉等,从而降低传粉和受精的机会,影响到果实和种子的产量。因此玉米的果穗常有缺粒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传粉不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们食用的苹果果肉、西瓜子、炒爆米花的玉米粒分别是由( )发育而来</p><p>A. 子房、子房壁、胚珠 B. 子房、胚珠、子房壁</p><p>C. 子房壁、胚珠、子房 D. 胚珠、子房、子房壁</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当一朵花开放之后必须完成传粉与受精,才能结出果实和种子,一般当花完成传粉与受精后只有子房进一步发育为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苹果果肉属于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成,西瓜子属于种子,由子房发育而成,玉米粒属于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成。</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芽的发育过程中,能再次形成新芽的一组结构是( )</p><p>A. 叶原基和芽原基</p><p>B. 生长点和芽原基</p><p>C. 生长点和叶原基</p><p>D. 幼叶和芽轴</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叶芽的结构和功能:生长点有很强的分生能力,属于分生组织,可以使芽轴不断伸长;叶原基将来发育成幼叶;幼叶将来发育成叶;芽轴将来发育成茎;芽原基将来发育成侧芽。所以在芽的发育过程中,能再次形成新芽的结构是生长点和芽原基。</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各项描述中,不属于生殖的是( )</p><p>A. 采用嫁接技术,一株菊花能同时开放出不同颜色的菊花</p><p>B. 花生产生种子,由种子长成新植株</p><p>C. 杨树上的叶芽长长一个新的枝条</p><p>D. 将柳树枝切成若干段,埋在土里,每一段都长成一株新的柳树</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嫁接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是无性生殖的一种方式,A正确;<br />花生经产生种子,由种子长成新植株,属于有性生殖,B正确;<br />杨树上的叶芽长成一个新的枝条,属于生长发育,不属于生殖,C错误;<br />将柳树枝切成若干段,埋在土里,每一段都长成一株新的杨树,这属于扦插,是无性生殖的一种方式,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美丽的蝴蝶是由“毛毛虫”变成的,那么“毛毛虫”与“蝴蝶”分别处于发育的哪个阶段?( )</p><p>A.幼虫、卵 B.幼虫、成虫 C.若虫、成虫 D.蛹、若虫</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发育。蝴蝶的发育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发育过程为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其中“毛毛虫”属于蝴蝶发育的幼虫阶段,“蝴蝶”属于发育的成虫阶段。</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男、女性主要的性器官分别是( )</p><p>A. 前列腺和子宫 B. 附睾和卵巢</p><p>C. 睾丸和卵巢 D. 输精管和输卵管</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男性的生殖形系统包括精囊,输精管,睾丸,阴茎等;女性的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如。其中男性产生生殖细胞--精子的器官是睾丸,同时睾丸也可以分泌雄性激素,又属于内分泌器官;女性产生生殖细胞--卵细胞的器官是卵巢,同时卵巢也可以分泌雌性激素,又属于内分泌器官。可见C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与遗传有关的概念简图,图中的①、②、③依次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2382399d/SYS201712310027529750462040_ST/SYS201712310027529750462040_ST.001.png" width="243" height="5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细胞核、基因、性状 B. 基因、细胞核、性状</p><p>C. 细胞核、性状、基因 D. 基因、性状、细胞核</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染色体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染色体包括DNA和蛋白质,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与遗传相关的片段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因此图中1、2、3、依次表示细胞核、基因、性状。</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都有遗传的特点,以下有关遗传说法正确的是( )</p><p>A. 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主要由基因和蛋白质组成</p><p>B. 人的精子有含X染色体或Y染色体两种类型</p><p>C. 近亲结婚,其后代患遗传病的概率不会增加</p><p>D. 豌豆种皮的黄色(D)对绿色(d)为显性,黄色种皮的基因组成一定是DD</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A、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错误;</p><p>B、人的染色体包括22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男性的为44+XY,在男性的生殖细胞中,有X、Y两种性染色体,所以男性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可以表示为:22+X或22+Y,正确;</p><p>C、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所以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机率大,错误;</p><p>D、豌豆种皮的黄色(D)对绿色(d)为显性,黄色种皮的基因组成可能是DD或者Dd,错误;</p><p>所以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不可遗传变异的是( )</p><p>A. 经太空育种形成的太空椒个大、质优性状</p><p>B. 经过训练的鹦鹉能学说人类语言</p><p>C. 一对双眼皮的父母生出双眼皮的孩子</p><p>D. 经杂交育种形成的奶牛产奶量高性状</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经太空育种形成的太空椒”、“一对双眼皮的父母生出双眼皮的孩子”、“经杂交育种形成的奶牛产奶量高性状”,都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因此都属于可遗传的变异,A、C、D不符合题意 ;<br />“经过训练的鹦鹉能学说人类语言”,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D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关于生命的起源于进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p><p>A. 原始大气成分中没有氧气</p><p>B. 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非生物物质已经得到了实验证实</p><p>C. 米勒实验说明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物形成有机物是可能的</p><p>D. 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祖先相同,因适应不同环境导致了差异</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还有一部分硫化氢和氰化氢,原始大气没有中没有氧气,A正确;<br />化学起源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但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还没有得到准确的实验证实,B错误;<br />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在原始地球大气中,无机物可以形成有机物,C正确;<br />同源器官指不同生物的某些器官在基本结构、各部分和生物体的相互关系以及胚胎发育的过程彼此相同,但在外形上有时并不相似,功能上也有差别。是因为这些动物在不同的环境中生活,向着不同的方向进化发展,适应于不同的环境和功能,因而产生了表面形态上的分歧,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与人的上肢不属于同源器官的是( )</p><p>A. 鲸的鳍 B. 鸟的足 C. 蝙蝠的翼手 D. 狗的前肢</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同源器官指不同生物的某些器官在基本结构、各部分和生物体的相互关系以及胚胎发育的过程彼此相同,但在外形上有时并不相似,功能上也有差别。例如脊椎动物的前肢:鲸的鳍、鸟的翼、蝙蝠的翼手、狗的前肢以及人的上肢,虽然具有不同的外形,功能也并不尽相同,但却有相同的基本结构,内部骨骼都是由肱骨、前臂骨(桡骨、尺骨)、腕骨、掌骨和指骨组成;各部分骨块和动物身体的相对位置相同,可见B鸟的足与人的上肢不属于同源器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凝练隽永的古诗词不仅寄托了人们的情感,还蕴含一定的生物学道理,下列诗句能反映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p><p>A.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B. 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p><p>C. 西湖春色归,春水绿如蓝 D.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豆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竞争关系,A正确;<br />“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不能反映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B错误;<br />藻类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细胞内含叶绿体,春天,温度适宜,水中的藻类植物就会大量繁殖,漂浮在江水、湖水中,使得水呈现出绿色,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我的对生物影响,C错误;<br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不能反映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知识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p><p>A. 一块农田中的全部农作物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p><p>B. 肉食性动物有可能是第二营养级</p><p>C.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是一条食物链</p><p>D. 当外界干扰超出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就会受到破坏</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一块农田中的全部农作物”,只有部分生产者,没有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因此不能看作一个生态系统,A错误;<br />直接吃生产者的植食性动物是第二营养级,肉食性动物直接或间接吃植食性动物,因此,肉食性动物不可能是第二营养级,B错误;<br />螳螂、蝉、黄雀都是动物都属于消费者,缺少生产者,因此“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不是一条食物链,C错误;<br />当外界干扰超出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就会受到破坏,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菏泽牡丹品种繁多,有王冠、冠世墨玉、白玉、豆绿、赵粉等一千多个品种,这体现了( )</p><p>A. 遗传的多样性 B.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p><p>C. 物种的多样性 D. 植物种类的多样性</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菏泽牡丹品种繁多,有王冠、冠世墨玉、白玉、豆绿、赵粉等一千多个品种,这体现了基因的多样性。</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科学家将鱼的抗冻蛋白质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番茄的基因组中,使番茄的耐寒能力得到提高。下面叙述中正确的是( )</p><p>①说明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p><p>②说明基因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p><p>③运用的生物技术是克隆技术 </p><p>④运用的生物技术是转基因技术</p><p>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①由于将鱼的抗冻蛋白基因导入到番茄的基因组中,从而使番茄的耐寒能力得到提高。由此说明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br />②基因在细胞里大多有规律地集中于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但是通过此实例不能说明这一点。<br />③克隆技术:人工遗传操作动物进行无性繁殖的技术,克隆后代与亲代具有完全相同的基因组成。将鱼的抗冻蛋白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番茄的基因组中,使番茄的耐寒能力得到提高,这种技术不是克隆技术。<br />④科学家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遗传物质中,培育出的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使得这种转入基因的生物发生了能遗传的编译,这一技术被称为转基因技术。因此科学家将鱼的抗冻蛋白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番茄的基因组中,使番茄的耐寒能力得到提高,所利用的生物技术是转基因技术。<br />故正确的说法有①④。</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豆制品因含丰富的人体必须氨基酸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图是“大豆不同生长发育期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10/17/10/270b9f86/SYS201810171008168036955162_ST/SYS201810171008168036955162_ST.001.png" width="429" height="16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A→B阶段表示种子的萌发过程,其中最先突破种皮的结构是_____(填名称),在这个过程中,必需的环境条件是_____,消耗的营养物质主要由图A中的[]_____提供。</p><p>(2)在图B中,幼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_____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另一方面要靠[]_____细胞的生长增大细胞的体积。</p><p>(3)图C表示的植株的茎不能长的很粗,原因是茎的结构中没有_____。</p><p>(4)E是由D中的_____发育而来,在其发育成E之前发须经过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是_____。</p><p>(5)如图2是大豆种子萌发成幼苗过程中,根据其幼苗细胞干重和鲜重的变化绘制的两条曲线(甲和乙),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_____(单选)</p><p>A、甲曲线表示幼苗鲜重变化,乙曲线表示幼苗干重变化</p><p>B、曲线甲中a→b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种子萌发吸收了大量水分</p><p>C、曲线乙中a→c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种子萌发过程中,子叶中的营养物质不断消耗</p><p>D、曲线乙中c点后曲线上升的原因是种子萌发吸收了大量的水分,使幼苗细胞鲜重增加</p></div></div>
<div><p>【答案】 胚根 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 3子叶 分生区 2伸长区 形成层 子房 传粉和受精 D</p><p>【解析】观图可知:图A中,1胚轴、2胚根、3子叶、4胚芽;图B中,1成熟区、2伸长区、3分生区、4根冠。</p><p>(1)A→B表示种子的萌发过程,其中最先突破⑤的结构是③胚根。种子萌发除满足自身的条件外还需要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消耗的营养物质主要由图A中的3子叶提供的。</p><p>(2)幼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另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的生长增大细胞的体积。</p><p>(3)图C表示植株的茎不能长的很粗,原因是茎的结构中没有形成层。</p><p>(4)绿色开花植物从开花到结果,中间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过程。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胚珠内的卵细胞与花粉管中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受精后,花的部分结构凋落了,只有子房发育成果实,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因此E果实是由D中的子房发育而来。</p><p>(5)大豆在萌发过程中,由于不断地吸水,因此其鲜重是不断增加的,所以曲线甲是表示种子萌发的鲜重;曲线乙是表示种子干重变化,A正确;<br />曲线甲中a→b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种子萌发吸收了大量的水分,因此其鲜重是不断增加,B正确;<br />由于大豆幼苗还没长出叶前,植株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有机物,因此从a点到c点有机物是减少的,即干重下降,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有机物,C正确;<br />大豆幼苗长出叶,光合作用开始进行,就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萌发的种子一直都能进行呼吸作用,从c点开始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所以有机物开始积累,干重增加,D错误。</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与生物发育有关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内填代号,横线上填名称)</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10/17/10/270b9f86/SYS201810171008180588173943_ST/SYS201810171008180588173943_ST.001.png" width="480" height="14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甲是家蚕的发育过程,它的发育要依次经过_____(用序号和箭头表示),其体表的外骨骼不能随幼虫身体的长大而生长,所以在发育过程中有_____现象。</p><p>(2)图乙是青蛙个体发育过程,图中与的呼吸器官的分别是_____;每年的春末夏初一只只雄蛙频频发出悦耳的鸣声,其目的是_____。</p><p>(3)图丙结构中,鸡卵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是[]_____;为胚胎发育提供主要营养物质的是[①]_____。</p></div></div>
<div><p>【答案】 ③→④→①→② 蜕皮 鳃、肺 吸引雌蛙 ④胚盘 卵黄</p><p>【解析】观图可知:甲图、图乙中1受精卵,2、3、4蝌蚪,5、6幼蛙和7成蛙;丙图:①卵黄,②卵黄膜、③卵白、④胚盘、⑤卵壳、⑥卵壳膜、⑦气室、⑧系带。</p><p>(1)家蚕发育开始于受精卵,属于有性生殖;其一生经过了③(受精)卵、④幼虫、①蛹和②成虫四个阶段,而且幼虫与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像这样的变态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发育。体表的外骨骼不能随着身体的生长而长大,有蜕皮现象。<br />(2)青蛙的一生经过1受精卵,2、3、4蝌蚪,5、6幼蛙和7成蛙,属于变态发育过程。幼蛙用鳃呼吸,成蛙具有肺,能够在陆上进行气体交换,当它们冬眠时主要用皮肤呼吸。繁殖季节,雄蛙鸣叫,吸引雌蛙。<br />(3)在乙结构中,鸡卵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是④胚盘。 ①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图1为某农田生态系统食物网图,图2为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示意图,“A﹣E”表示生物成分,“甲﹣丁”表示生理或化学反应过程,“→”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据图分析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10/17/10/270b9f86/SYS201810171008183020380989_ST/SYS201810171008183020380989_ST.001.png" width="411" height="13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1食物网中猫头鹰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_____,若该食物链中每个营养级获取的能量全部用于增加体重,那么使猫头鹰体重增加10kg,则植物最多可以消耗_____kg。</p><p>(2)图1中最高等的动物是_____,该图中猫头鹰与蛇的关系是_____。</p><p>(3)从图2可以看出,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成分是_____,因为只有它能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丙转化为有机物,进行碳循环。</p><p>(4)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量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发全球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据图2分析,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的措施有①_____;②_____。</p></div></div>
<div><p>【答案】 4 植物→鼠→猫头鹰 10kg 鼠 捕食和竞争 生产者 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p><p>【解析】(1)在图1中食物链有:植物→食草昆虫→食虫鸟→猫头鹰、植物→食草昆虫→食虫鸟→蛇→猫头鹰、植物→食草昆虫→蛙→蛇→猫头鹰、植物→鼠→猫头鹰,因此有4条食物链。根据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因此一条能量损耗最少的食物链是最短的食物链即植物→鼠→猫头鹰;能量的传递效率是10%-20%,因此“若该食物链中消耗了1000kg植物”,猫头鹰体重增加10kg,则植物最多可以消耗10kg÷10%÷10%=1000kg。<br />(2)哺乳动物具有胎生、哺乳,体内有膈,体表被毛等特征,所以图中具有胎生、哺乳特征的动物是鼠。猫头鹰和蛇既是吃与被吃的关系,同时又都以食虫鸟为食物,存在着竞争关系,故图中猫头鹰与蛇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br />(3)从图2可以看出,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成分是生产者植物,“因为只有它能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丙转化为有机物,进行碳循环”。<br />(4)图2中碳参与物质循环的主要形式是二氧化碳。“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量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发全球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据图2分析”,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的措施有:①植树造林;②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等。</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酸奶是牛奶经过发酵制成的,不但保留了牛奶的所有优点,而且某些方面经加工过程还扬长避短,成为更加适合于人类的营养保健品,请思考并回答酸奶制作的有关问题</p><p>(1)家庭制作酸奶的主要步骤有:①新鲜的全脂(或脱脂)纯奶和糖混合;②冷却(42﹣45℃);③发酵(放在室内温暖的地方数小时,容器要事先消毒灭菌,发酵时要将盖密封);④热处理(煮沸);⑤加入一些购买的酸奶;⑥冷藏或食用。请将正确操作的先后顺序表述出来:①→_____→⑥(用序号和箭头表示)。</p><p>(2)制作酸奶时,对材料热处理(煮沸)的目的是_____。</p><p>(3)发酵的过程其实是某种微生物的繁殖的过程,这种微生物的名称是_____,它是以分裂生殖方式进行繁殖的。</p><p>(4)发酵时要将盖密封的原因是_____。</p></div></div>
<div><p>【答案】 ④→②→⑤→③ 高温灭菌 乳酸菌 为乳酸菌发酵提供无氧的环境</p><p>【解析】(1)家庭制作酸奶的主要步骤:①先将新鲜的全脂或脱脂乳和糖混合,④再对材料进行煮沸处理,高温可以杀菌,防止杂菌的污染;②然后冷却到42~43℃,购买的酸奶中有乳酸菌,⑤再加入一些购买的酸奶相当于接种了乳酸菌,③使乳酸菌生长、繁殖、发酵产生乳酸具有特殊的酸味,最后⑥冷藏或食用。故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①→④→②→⑤→③→⑥。</p><p>(2)制作酸奶时,对材料热处理(煮沸)的目的是高温灭菌。</p><p>(3)发酵的过程其实是某种微生物的繁殖的过程,这种微生物的名称是乳酸菌,它是以分裂生殖方式进行繁殖的。</p><p>(4)乳酸菌是一种厌氧菌,在无氧的条件下才能发酵产生乳酸,因此发酵时要加盖密封,目的是为乳酸菌提供一个少氧的环境,有利于乳酸菌的发酵。</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年来,有新闻报道重金属镉污染事件,镉污染区的水稻和蔬菜变成黄褐色,茄子、辣椒的形态发生怪异。含镉的溶液会不会降低水稻种子的发芽率呢?在老师的指导下,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进行了以下探究实验:</p><p>(1)实验假设:略</p><p>(2)方法步骤:</p><p>①取两个培养皿分别编号甲、乙,底部垫有四层纱布,向甲培养皿倒入适量的含镉溶液;向乙培养皿倒入_____,作为甲培养皿的_____组。</p><p>②甲、乙培养皿中分别放入相同正常的饱满的水稻种子20粒。每个培养皿不能只用一粒种子的原因是为了避免_____。</p><p>③置于30℃和有充足空气的相同环境下培养,每天观察一次,连续7天记录水稻种子的萌发情况。</p><p>④为了使探究实验发芽率的结果可靠,对本实验还应设置重复实验,取其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p><p>(3)实验结果:甲组的水稻种子的平均发芽率为11%;乙组的水稻种子的平均萌发率为98%。</p><p>(4)根据实验结果,能够得到的实验结论是_____。</p><p>(5)表达交流;①爱护环境,从我做起。</p><p>②2017年9月袁隆平宣布,水稻亲本去镉技术获重大突破。</p></div></div>
<div><p>【答案】 等量清水 对照 偶然性 含镉的溶液会降低水稻种子的发芽率</p><p>【解析】(2)①对照试验要求应设置对照,除控制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均相同,所以向乙培养皿倒入等量清水,作为甲培养皿的对照组。<br />②每个培养皿不能只用一粒种子的原因是为了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论更可靠。<br />(4)甲组的水稻种子使用的是含镉的溶液,平均发芽率为11%;乙组的水稻种子使用的是清水,平均萌发率为98%.所以,能够得到的实验结论是:含镉的溶液会降低水稻种子的发芽率。</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