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08:17:58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进行对照实验时,对实验变量的控制要求是(  )</p><p>A. 影响实验结果的所有条件都要保持相同</p><p>B. 影响实验结果的所有条件中最多只能有一个条件是相同的</p><p>C. 影响实验结果的所有条件中至少要有一个条件是不同的</p><p>D. 影响实验结果的所有条件中,除实验变量一个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除了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A错误;<br />对照实验要求变量唯一,其他条件都相同,不是最多只有一个条件相同,BC错误;<br />对照实验是唯一变量实验,因此设计对照实验时,应遵循的原则是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都相同,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哪项是所有生物都具有的特征(  )</p><p>A. 都能由小长大    B. 都有细胞结构    C. 都能繁殖后代    D. 都能呼吸</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生物不一定能由小长大。如病毒,A错误。<br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B错误。<br />生物都能繁殖后代,C正确。<br />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但细菌有些需氧,而有些则厌氧即有氧时生命活动受抑制,如厌气杆菌。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地衣是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地衣能在岩石上生长,又能腐蚀岩石。这说明生物体(  )</p><p>A. 生物能适应环境</p><p>B. 生物能影响环境</p><p>C. 生物能改造环境</p><p>D.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地衣生活在岩石上,可以从岩石中得到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地衣又能够分泌地衣酸,对岩石有腐蚀风化作用,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体生活的许多食物都来自于其它生物,在下列食物中能观察到细胞的是(  )</p><p>A. 一片面包    B. 一颗苹果    C. 一杯牛奶    D. 一杯果汁</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一片面包、一杯牛奶和一杯果汁中相应的细胞已经失去活性,细胞的结构遭到了破坏,所以不会观察到细胞;苹果中是具有活性的,所以能观察到细胞。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p><p>A.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适应生物生存的圈层</p><p>B.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的总和</p><p>C.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它们的生存环境</p><p>D.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生存的环境</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 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只转动了转换器,把物镜由10×换成45×,则视野的明暗度会(  )</p><p>A. 变暗    B. 变亮</p><p>C. 没有变化    D. 有时变亮、有时变暗</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物象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变得越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物象放大倍数越小,视野变得越亮。所以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只转动了转换器,把物镜由10×换成45×,放大的倍数增加,视野的亮度变暗。要想要恢复到原亮度,需用大光圈凹面镜。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能通过自己的生产劳动获取自己生活所必须的物资,因此人是生态系统中的(  )</p><p>A. 生产者    B. 消费者    C. 分解者    D. 以上都是</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生态系统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其中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它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分;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分解者主要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消费者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绿色植物制造出有机物,所以人在生物圈中扮演着消费者的角色。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关系,在某一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若乙的数量增加,则可能引起(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9/19/10/b8587e17/SYS201809191007275177696072_ST/SYS201809191007275177696072_ST.001.png" width="144" height="12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p><p>B. 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下降</p><p>C. 丙、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p><p>D. 甲、丙、丁的数量都增加</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由图可知,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丙→甲→乙→丁,若乙的数量增加,会大量捕食甲,则甲的数量下降;甲的数量减少,则丙的数量就会增加;丁以乙为食,乙增多,丁的数量也随着增多,所以若乙的数量增加,丙、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细胞生活的说法,正确的是(  )</p><p>A. 细胞中的有机物不一定都是细胞自己制造的</p><p>B. 细胞不需要的物质一定不能通过细胞膜</p><p>C. 细胞生活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于线粒体转换的能量</p><p>D. 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活细胞内一定都有细胞核</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只有含有叶绿体的细胞,细胞中的有机物是细胞自己制造的,动物细胞中国没有叶绿体,细胞中的有机物就不是细胞自己制造的,A正确;<br />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但是它的控制能力是有限的,不需要的物质若超过了它的限度,也会通过细胞膜,B错误;<br />植物细胞中有两个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和线粒体;动物细胞中有一个能量转换器:线粒体,C错误;<br />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活细胞内一定都有细胞核是错误,比如血液中国红细胞和血小板就没有细胞核,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下列有关细胞生物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p><p>A. 单细胞生物也需要从周围环境中获取营养来维持生活</p><p>B. 单细胞生物都具有相同的细胞结构</p><p>C. 单细胞生物结构简单,都生活在水中</p><p>D. 在单细胞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也伴随有细胞的分裂、分化和生长</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单细胞生物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所以单细胞生物也需要从周围环境中获取营养来维持生活,A正确;<br />单细胞生物有单细胞动物、单细胞植物、细菌等,结构并不相同,B错误;<br />单细胞生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一般生活在水中,C错误;<br />单细胞生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存在细胞的分化现象,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葫芦藓的根称作假根,是因为这种根(  )</p><p>A. 不是由植物细胞构成的</p><p>B. 没有根尖组织,只能牺牲水分不能吸收无机盐</p><p>C. 没有根毛,不能吸收水分,能吸收无机盐</p><p>D. 没有吸收功能,只有固着作用</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有了茎、叶的分化,体内无输导组织,不能为植株运输水和无机盐,地下部分的根状物只起到固定作用,几乎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因此称为假根。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个豆角里有5粒菜豆,对此现象解释错误的是(  )</p><p>A. 果实是子房发育成的,种子是胚珠发育成的</p><p>B. 1个胚珠只能发育成1粒种子</p><p>C. 这根豆角是由5个子房和1个胚珠发育成的</p><p>D. 豆角子房里有5颗胚珠发育成了种子</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一朵花受精完成后子房的发育情况如图:<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1/04/17/c86f5cc6/SYS201901041721583814430703_DA/SYS201901041721583814430703_DA.001.png" width="271" height="16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从图中可知,受精后,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一个胚珠只能发育成一粒种子。因此,“一个豆角果实里有5粒种子”,那么这个豆角果实是由一个子房、5个胚珠发育而来。可见C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小麦播种后,接着就下了一场大雨,地里积水,造成小麦的出苗率明显降低的原因是(  )</p><p>A. 降低了土壤温度,不利于发芽</p><p>B. 土壤板结,不利于发芽</p><p>C. 土壤中空气减少,不利于发芽</p><p>D. 土壤中的麦种被水浸泡,容易腐烂</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为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秋季小麦播种后,接着下了一场大雨,土壤长时间浸水结果小麦出苗很少,其原因是土壤中空气不足,可见选项C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示,小刚将30粒蚕豆种子随机分成两等分,一份去除种皮,然后分别放入盛有适量水的两个相同的培养皿中培养,3天后两个培养皿中的种子都萌发了。该实验说明(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1/04/17/c86f5cc6/SYS201901041721586096653474_ST/SYS201901041721586096653474_ST.001.png" width="332" height="11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种皮具有保护作用</p><p>B. 种皮对种子萌发没有影响</p><p>C. 种子萌发种子的结构必须完整</p><p>D. 种子萌发必须有胚</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小刚将30粒蚕豆种子随机分成两等分,一份去除种皮,然后分别放入盛有适量水的两个相同的培养皿中培养,3天后两个培养皿中的种子都萌发了。因此本实验是一组对照试验,变量是有无种皮,因此通过该实验说明种皮对种子萌发没有影响。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玉米的花粉粒中,每个精子中有10条染色体;在胚珠中,卵细胞中也有10条染色体,若完成传粉和受精后,将来发育成的种子中,每个胚芽细胞内的染色体数是(  )</p><p>A. 10条    B. 20条    C. 30条    D. 40条</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因此在玉米的花粉粒中,每个精子中有10条染色体;在胚珠中,卵细胞中也有10条染色体,若完成传粉和受精后,将来发育成的种子中,每个胚芽细胞内的染色体数是20条。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把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的目的是(  )</p><p>A. 溶解叶片中的淀粉    B. 分解叶片中的淀粉</p><p>C. 将叶片煮熟,易于染色    D. 把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而且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因此“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把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的目的是“溶解叶绿素,避免酒精燃烧起来”。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玉米的果穗常有缺粒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p><p>A. 传粉不足    B. 缺少胚珠    C. 营养不足    D. 发育不良</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玉米属于异花传粉中的风媒花,异花传粉的植物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制约,例如:如果传粉时期没有风或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传粉的能力就大大降低,从而降低受精的机会,影响到果实和种子的产量。玉米的果穗常常有缺粒,主要是由于传粉不足引起的。为了弥补自然下状态传粉不足,如果辅以人工辅助授粉,同样能提高结实率。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植物体内,能进行呼吸作用的部位一定是(  )</p><p>A. 植物体的绿色部位    B. 有生命活动的部位</p><p>C. 有细胞的地方    D. 有氧气的部位</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所以只要是活的细胞都需要能量,就都要进行呼吸作用。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如图为验证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示意图为使实验获得好的效果,实验中选用的塑料袋颜色最好是(  )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8/27/11/aea8dfec/SYS201808271131363165866695_ST/SYS201808271131363165866695_ST.001.png" width="127" height="8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白色    B. 黑色    C. 红色    D. 无色</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题考查绿色植物在光下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又能进行呼吸作用,选用黑塑料袋目的是它透光性差,遮光性好,可以最大限度的抑制光合作用.</p><p>解:在光下,植物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强度超过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在植物体内就被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给消耗掉了,所以导致植物的呼吸作用不明显,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照,黑色塑料袋能防止光线的进入,保持黑暗的环境,在这种条件下,只能进行呼吸作用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可以产生出较多的二氧化碳.</p><p>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裸藻可作为水体污染的指示植物,体内含有叶绿体,将它放在黑暗条件下,在含有葡萄糖的培养液中也可繁殖,这说明裸藻(  )</p><p>A.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p><p>B. 在无氧的条件下也能生活</p><p>C. 在葡萄糖溶液中才能繁殖</p><p>D. 能利用环境中现成的有机物进行生活</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裸藻类植物体内含有叶绿素并需光照才能生长,但将它放在黑暗条件下,在含有葡萄糖的培养液中也可繁殖,这说明裸藻能利用环境中现成的有机物进行生活,既能营自养生活又能营异养生活。故选D。</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兴趣小组研究了一块农田中玉米的生活历程,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1/04/17/c86f5cc6/SYS201901041721593402167637_ST/SYS201901041721593402167637_ST.001.png" width="626" height="23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此农田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在图1中没有表示出的成分是_____,图1中的生物形成了多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是_____。农民为了保护农田中的玉米,喷洒了大量消灭害虫和杂草的农药,在图1中生物中_____体内农药残留最多。说明玉米的生活受到环境中的多种因素的影响,把影响玉米生活的所有因素都称为_____。</p><p>(2)①表示土壤中的各种微生物,在进行研究时用显微镜进行了观察,观察图象如图2,由甲变成乙时,依次进行了哪些操作_____。</p><p>(3)花粉粒来自于植株A⑨所示结构,该结构在植物的结构层次上属于_____水平;②表示玉米的受精过程,场所是_____;形成的受精卵进一步发育成④所示的结构是_____;⑧表示的玉米叶片是由⑦幼苗上的_____发育成的;⑩表示玉米的根,根在土壤中能不断生长的原因是_____;在玉米生长过程中,除了需要根从土壤中吸收充足的水和无机盐外,还必须要满足的环境条件有_____等。</p><p>(4)从玉米的叶片上切去部分组织做成临时切片标本,用显微镜观察到如图3所示结构,图中1所示的结构叫叶片的上表皮,主要由植物的_____组织构成,图中4所示结构的主要生理功能是_____。</p></div></div>
<div><p>【答案】  非生物部分  玉米→昆虫→食虫鸟→鹰  鹰  生态因素  先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然后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最后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变清晰  器官  胚珠  胚  芽(芽中的幼叶)  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增加細胞数量和伸长区细胞生长增大细胞体积的结果  阳光、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保护  进行蒸腾作用和气体交换</p><p>【解析】试题分析:图3中1是表皮、2是叶肉、3是叶脉、4是气孔。</p><p>(1)此农田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在图1中没有表示出的成分是非生物部分,图1中的生物形成了多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是玉米→昆虫→食虫鸟→。农民为了保护农田中的玉米,喷洒了大量消灭害虫和杂草的农药,在图1中生物中鹰体内农药残留最多。说明玉米的生活受到环境中的多种因素的影响,把影响玉米生活的所有因素都称为生态因素;<br />(2)①表示土壤中的各种微生物,在进行研究时用显微镜进行了观察,观察图像如图2,由甲变成乙时,依次进行先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然后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最后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变清晰;<br />(3)花粉粒来自于植株A⑨所示结构,该结构在植物的结构层次上属于器官水平;②表示玉米的受精过程,场所是胚珠;形成的受精卵进一步发育成④所示的结构是胚;⑧表示的玉米叶片是由⑦幼苗上的芽(芽中的幼叶)发育成的;⑩表示玉米的根,根在土壤中能不断生长的原因是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量和伸长区细胞生长增大细胞体积的结;在玉米生长过程中,除了需要根从土壤中吸收充足的水和无机盐外,还必须要满足的环境条件有阳光、空气和适宜的温度;<br />(4)从玉米的叶片上切去部分组织做成临时切片标本,用显微镜观察到如图3所示结构,图中1所示的结构叫叶片的上表皮,主要由植物的保护组织构成,图中4所示结构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进行蒸腾作用和气体交换。</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溴麝香草酚蓝(简称BTB)是一种常用的酸碱指示剂,短时间内对生物生活没有影响。在清水中加入0.1%的BTB,水溶液呈蓝色。如果此水溶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则溶液颜色会由蓝变绿再变黄色;如果此溶液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减少,溶液颜色则又会逐渐恢复为蓝色。为验证植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生理活动,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1/04/17/c86f5cc6/SYS201901041721595614537666_ST/SYS201901041721595614537666_ST.001.png" width="273" height="18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大烧杯内注入一定量的清水,滴入少量0.1%的BTB指示剂;然后用导管向BTB溶液里吹气,使溶液变成黄绿色。</p><p>②将大烧杯中的黄绿色BTB溶液等量注入4只广口瓶内如图所示。</p><p>③在甲、乙瓶中各放入10g金鱼藻,并用橡皮塞塞紧4只广口瓶瓶口。</p><p>④把4瓶溶液都放到阳光充足的地方,并对甲、丁瓶遮光处理。2小时后观察,丙、丁瓶内溶液颜色没有发生变化,依然为黄绿色。那么甲、乙瓶中溶液的颜色如何呢?</p><p>请你预测2小时后甲、乙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并回答问题。</p><p>(1)甲瓶溶液颜色变为_____,乙瓶溶液颜色变为_____。</p><p>(2)甲、丁瓶对照,说明甲瓶溶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原因是在无光的条件下,植物只进行_____,使溶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p><p>(3)乙、丙瓶对照,说明乙瓶溶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减少,原因是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_____,使溶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减少。</p><p>(4)甲、乙瓶对照,说明_____。</p><p>(5)丙、丁瓶对照,说明_____。</p><p>(6)甲、丙能否作对照?为什么?_____。</p></div></div>
<div><p>【答案】  黄色  篮色  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植物的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植物表现为争吸收二氧化碳  植物在光下才能吸收二氧化碳  光照对BTB溶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无影响  不能;因为不是单一变量</p><p>【解析】(1)甲瓶处于黑暗处,植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增多,所以甲瓶溶液颜色变为黄色;乙瓶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乙瓶中的二氧化碳减少,所以乙瓶溶液颜色变为蓝色;<br />(2)甲、丁瓶对照,说明甲瓶溶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原因是在无光的条件下,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使溶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br />(3)乙、丙瓶对照,说明乙瓶溶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减少,原因是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植物的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植物表现为争吸收二氧化碳,使溶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减少。<br />(4)甲、乙瓶对照,说明植物在光下才能吸收二氧化碳;(或其他合理答案);<br />(5)丙、丁瓶对照,说明光照对BTB溶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无影响;<br />(6)甲、丙有两个变量光合植物,所以甲丙不能作对照。因为不是单一变量。</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七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