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版七年级下册生物 第四单元 第七章第三节 拟定保护生态华宁的计划 同步测试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哪一项不是生态农业的优越性?( )</p><p>A. 增加财富和经济效益 B. 改善环境质量</p><p>C. 集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D.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生态农业能够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实现能量多级利用,增加物质财富和经济效益;污染小或无污染,可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从而有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可见选项C不是生态农业的优越性,C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是( )</p><p>A. 植树种草 B. 建立自然保护区 C. 退耕还林还草 D. 发展生态农业</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生态农业: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组织建立的新型人工生态系统,因此生态农业生态系统中结构协调、合理种养,具有良好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内部良性循环,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北方有一种生态农业模式:在温室大棚里把种植和养殖结合在一起,实现优势互补,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p><p>A. 冬季养殖可以提高室温,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B. 养殖为种植提供氧气和二氧代碳</p><p>C. 养殖为种植提供有机肥料和二氧化碳 D. 种植为养殖提供丰富的氧气</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冬季养殖可以使室内温度升高,正好给植物的生长提供适宜的温度,A正确;养殖的动物可以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B错误;养殖业可以产生大量的粪便,可以作为植物的有机肥,同时呼吸可以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为植物所利用,C正确;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为养殖动物提供了丰富的氧气,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绿化荒山,利于调节气候,减少空气污染.下列适合我市的做法是( )</p><p>A. 全部种植松树 B. 种植多种本地植物</p><p>C. 植树最佳季节是夏季 D. 移栽时必须保留完整树冠</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全部种植松树不利于生物种类的多样性,A不符合题意;种植多种本地植物对本地环境有利,又能保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B符合题意;夏季温度太高,蒸腾作用旺盛,不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C不符合题意;为了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提高成活率,应去掉部分枝条,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环保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下列做法中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p><p>A. 植树造林 B. 宣传环境保护的法规法纪</p><p>C. 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D. 对工业废水、废气进行处理</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宣传环境保护的法规法纪、对工业废水、废气进行处理、植树造林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使生态环境遭受破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下列人类活动:①绿化荒山,植树种草②要致富,砍大树③若要吃得好,就吃蛙蛇鸟④见毒蛇就打死它⑤退耕还林⑥提倡“免赠贺卡”、“少用一次性木筷”,其中有益于保护生物圈的是( )</p><p>A. ①②⑥ B. ①⑤⑥ C. ①③⑥ D. ①④⑥</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①绿化荒山,植树造林,防风固沙,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有益于改善生态环境,建造一个鸟语花香的生态家园;②树木能够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大量砍伐树木,只能破坏环境; 因此,要致富,砍大树,是错误的做法;③蛙蛇鸟是野生动物,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我们应该保护这些动物,维护生态环境的稳定,而不能吃它们;④毒蛇也是一个物种,我们要保护生物多样性,不能见毒蛇就打死它;⑤退耕还林还草是改善环境的最佳做法;⑥一次性筷子的使用,要耗费大量的木材,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B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设计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应符合的原则是( )</p><p>A. 充分利用自然界的能量和物质资源 B. 使产出和输入达到平衡</p><p>C. 尽量减少生物种类 D. 提高沼气池的转化效率</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应充分利用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A正确;生态农业应同时注重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产出要大于输入,B错误;生态农业中应增加生物多样性,使生物之间相互牵制,达到一种动态乎衡,不能减少生物种类,C错误;提高沼气池的转化效率是生态农业的措施或注意点,而不是原则,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迄今为止,地球仍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唯一家园,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和爱护,以下行为中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p><p>A. 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 B. 绿色出行,低碳生活</p><p>C. 少用一次性筷子 D. 大量砍伐森林,促进经济发展</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绿色出行,低碳生活、少用一次性筷子都属于环境保护的措施,而大量砍伐森林容易使生物丧失栖息地,破坏生态平衡。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你认为下列人类活动会对生物圈造成破坏的是( )</p><p>A. 植树造林 B. 养花种草 C. 排放污水 D. 绿色出行</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植树造林、增加植被,改善生态环境,A不符合题意;养花种草可以提高绿化面积,增加植被,改善生态环境,B不符合题意;人类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产生的大量废气、废水、垃圾等,不断排放到环境中,导致环境质量恶化,使生态平衡失调,C符合题意;绿色出行指不排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破坏环境的气体,如步行,骑自行车等,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采取“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两项措施的主要目标是(    )</p><p>A. 开展生态旅游 B. 增加木材产量</p><p>C. 改善生态环境 D. 发展畜牧业</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两项措施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保护自然环境中的森林和草原,从而改善生态环境,有利生物多样性保护,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C正确。</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到目前为止,_________是我们发现的唯一适合各种生物生存的场所.也是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场所.</p></div></div>
<div><p>【答案】地球</p><p>【解析】从生物圈Ⅱ号失败的例子可以看出,到目前为止地球是我们发现的唯一适合生物生存的场所,生物圈中的岩石圈是地球表层的固体部分,它的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也是人类的立足点。</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全球人口数量剧增,人类对自然资源的________及________利用,是破坏各种生物栖息地的重要因素之一.</p></div></div>
<div><p>【答案】 掠夺 不合理</p><p>【解析】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有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随着人类的发展,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人口快速增长是破坏或改变野生动物栖息地和过度利用生物资源的最主要的原因,人口数量急剧增加,人类集中活动的区域不断扩大,人类对环境的改造幅度已经很大且地域扩张也很厉害,导至环境变化太大,如乱砍滥伐、过度放牧、不合理开垦(围湖造田、垦荒、湿地开发等)、环境污染使环境不再适应生物生存等使生物的栖息环境遭到破坏,使生物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少,导致生物种类越来越少,还有滥捕乱杀、偷猎等,也使生物种类减少,这些原因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保护生物圈的前提是:对生态环境质量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 调查 监测 评价 预测</p><p>【解析】调查校园、周围或家庭所在社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可以进行实地调查,或到当地环境保护部门咨询,也可以通过图书馆、报刊杂志社、电视台或互联网站收集资料,了解当地存在的问题(如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或大气污染等),详细写出具体的实例和近些年来采取的措施(最好包括有关的数据),进一步收集和学习有关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科学知识,以便加深理解,因此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调查、监测、评价和预测,是保护生物圈的前提。</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所示为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请据图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1/31/10/690f1a0b/SYS201901311005528986456505_ST/SYS201901311005528986456505_ST.001.png" width="308" height="13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________ ,消费者有________ (任写一项),图中所示的分解者主要为腐生的________ 和________ 等,而生物生存所需的非生物环境有________ (任写一项). </p><p>(2)写出其中一条捕食食物链:________ . </p><p>(3)从图中可看出,分解者能将猪粪、人粪等分解成无机物以供给农作物再利用,从而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而该生态系统所有生物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光,能量在沿食物链传递过程中逐级_________ . </p><p>(4)如果在农作物上喷洒农药DDT(DDT难以分解,会随食物链在各营养级生物体内积累),那么体内积存DDT最多的生物会是________ .</p></div></div>
<div><p>【答案】 农作物 人 细菌 真菌 光 农作物→猪→人 递减 人</p><p>【解析】试题分析:生态系统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能量消耗最少的食物链就是最短的一条食物链;该生态系统,大大提高了对能量的利用效率。</p><p>(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和非生物两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农作物是生产者,猪、鸡、人、蝎是消费者,在农田生态系统中人起决定作用的因素;(2)食物链是指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每条食物链都必须从生产者开始,不包括分解者,如图所示中一条捕食食物链是:农作物→猪→人;(3)该生态系统,能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还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该生态系统所有生物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能量在沿食物链传递过程中逐级递减;(4)在生态系统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铅、汞、铜等重金属和某些杀虫剂,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使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如果在农作物上喷洒农药DDT(DDT难以分解),会随食物链在各营养级生物体内不断积累,那么体内积存DDT最多的生物会是最高营养级即人。</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建设新农材,倡导生态农业时,农民在水稻田中进行养蟹试验并初获成功.插秧时,他们调整了水稻种植的行间距,留出较宽的养蟹通道,使得稻田有较宽 的透光空间.放养蟹苗后,稻田中的稻谷虫等多种害虫,成为螃蟹丰富的食物,而螃蟹的粪便又成为水稻的肥料,实现了稻、蟹双丰收(如图),农民既节省了农 药、化肥又生产了绿色食品.</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1/31/10/690f1a0b/SYS201901311005530187506581_ST/SYS201901311005530187506581_ST.001.png" width="311" height="11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该生态农业的模式中,螃蟹的粪便和动植物的残体之所以能成为水稻可吸收利用的物质是因为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 所起的作用. </p><p>(2)该农业生态系统之所能双丰收主要是________ . </p><p>(3)该生态系统农民放养螃蟹的意义,不仅是带来了经济收入,更重要的生态意义是________ . </p><p>(4)在该生态系统农民利用了合理密植的原理,增大行间距使水稻的种植数量减少,但水稻产量并没有明显减少,请分析其中的原因________ . </p><p>(5)请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种食物链________ .</p></div></div>
<div><p>【答案】 分解者 能量多次重复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的效率 减少农药化肥使用,保护了环境 合理密植,增强了水稻的光合作用 水稻→稻田害虫→螃蟹</p><p>【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农业的目的、光合作用的原理,可以从生态农业的目的、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光合作用的原理方面来切入。</p><p>(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有有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而腐生性细菌、真菌等生物作为分解者,将螃蟹的粪便和动植物的残体分解成变为植物可吸收利用的物质如水、无机盐、二氧化碳等;(2)在该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经多次重复利用,减少了物质和能量的消耗,能量多次重复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的效率,所以该农业生态系统能双丰收;(3)养蟹后螃蟹吃稻田害虫,病虫害减少,减少了环境的污染,而螃蟹的粪便又成为水稻的肥料,实现了双丰收,带来了经济效益;(4)在上述实验过程中,增大行间距使水稻的种植数量减少,但是透光好提高了光合作用的效率,养蟹后螃蟹吃稻谷虫等多种害虫,病虫害减少了,而螃蟹的粪便又成为水稻的肥料,因此水稻产量并没有明显减少;(5)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写法是:起点是生产者,依次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最高级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连接,箭头指向捕食者,图中的食物链是:水稻→稻田害虫→螃蟹。</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预习思考</p><p>生物圈Ⅱ号</p><p>人类能够模拟一个与生物 圈类似、可供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吗?为了研究这个问题,20世纪80年代,美国在亚利桑那州的沙漠上建造了一个实验基地.为了与地球生物圈﹣﹣科学家将它 称为“生物圈Ⅰ号”相区别,人们将这座建筑称为“生物圈Ⅱ号”.“生物圈Ⅱ号”几乎是完全密封的,占地12700平方米,容积达141600立方米,由 80000根白漆钢梁和6000块玻璃组成.里面有微型的森林、沙漠、农田、海洋和溪流,还有猪、羊、鸡等畜家禽,以及供人居住的房子.科学家利用计算机 来控制射入的阳光,调节各区所需的温度.</p><p>1991年9月,8名科学家进入“生物圈Ⅱ号”.他们计划在里面住上两年,一边从事科学研究一边饲 养禽兽,耕种和收获,过着完全自给自足的生活.科学家们要设法使这个生态系统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有利于有和其他生物的生存.遗憾的是,一年多以后, “生物圈Ⅱ号”中氧气含量大幅度下降,不得不从外界泵入氧气,以维持科学实验结束之前的生存.</p><p>(二)设问解疑</p><p>(三)简洁转新 </p><p>(1)以上材料提到的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的是?(_____) </p><p>A. 草原生态系统 B. 湿地生态系统C. 森林生态系统  D. 农田生态系统</p><p>(2)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_____) </p><p>A. 森林生态系统 B. 沙漠生态系统C. 农田生态系统 D. 溪流生态系统</p><p>(3)科学家们在“生物圈Ⅱ号”中想过着完全自给自足的生活.你认为自给自足的生活是什么?(______) </p><p>A. 生产者能生存充足食物  </p><p>B. 消费者消费更少食物</p><p>C. “生物圈Ⅱ号”最好无细菌、病毒等 </p><p>D. 人、动、植物、微生物相对稳定地生活</p><p>(4)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了“人与生物圈”的研究计划,其目的主要在于 (______) </p><p>A. 协调人与生物圈的关系B.保护生物圈内的各种生物C.保护地球上的生态环境D.防止生物圈遭到破坏</p></div></div>
<div><p>【答案】 B A D A</p><p>【解析】试题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所有的生态系统,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不同的生态系统有不同的特点。</p><p>(1)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有“地球之肾”之称,B正确;(2)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大有小,这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在所有的生态系统中,森林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最强,能够长期处在比较稳定的状态,A正确;(3)“生物圈Ⅱ号”是一个巨大的封闭的生态系统,模拟自然的生态体系,有土壤、水、空气与动植物,甚至还有森林、湖泊河流和海洋,1991年,8个人被送进“生物圈二号”,本来预期他们与世隔绝两年,可以靠吃自己生产的粮食,呼吸植物释放的氧气,饮用生态系统自然净化的水生存,模拟一个与生物圈类似、可供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D正确;(4)人与生物圈计划,简称MAB,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部门于1971年发起的一项政府间跨学科的大型综合性的研究计划,生物圈保护区是MAB的核心部分,具有保护、可持续发展、提供科研教学、培训、监测基地等多种功能,其宗旨是通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合,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的结合,科学技术人员、生产管理人员、政治决策者和广大人民的结合,对生物圈不同区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系统研究,并预测人类活动引起的生物圈及其资源的变化,及这种变化对人类本身的影响,“人与生物圈”的研究计划,其目的主要在于协调人与生物圈的关系,A正确。</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