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靖江市靖城中学--学年度八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独立作业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选项中属于生物的是( )</p><p>A. 珊瑚 B. 珍珠 C. 蘑菇 D. 落叶</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珊瑚、珍珠、落叶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蘑菇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极地狐的耳朵大小、形状与非洲狐相比存在明显的差异。造成这一差异最主要的非生物因素是</p><p>A.温度 B.阳光 C.空气 D.水</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北极狐耳朵较小,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保持体温,适应寒冷的北极环境。而非洲沙漠的狐,耳朵较大可以增加热量的散失,降低体温,适应高温的环境。因此北极的狐和非洲沙漠的大耳狐,耳朵大小的不同主要非生物因素温度有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面可以成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p><p>A. 一片森林中所有的树 B. 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p><p>C. 一片水稻地 D. 一片草地上的阳光、土壤和空气</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一片森林中所有的树,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部分植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A错误;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只包括了生物部分,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B错误;一片水稻地,既包括了水稻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C正确;一片草地上的阳光、土壤和空气,只包括了环境部分的阳光、土壤和空气,也没有生物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D错误。</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落叶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p><p>A. 生产者 B. 消费者 C. 分解者 D. 水分</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落花”中的有机物在土壤中被分解者分解成无机物后,形成“春泥”,可以作为植物的营养被植物吸收利用,重新起到“护花”作用。因此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在落叶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分解者。</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显微镜在观察过程中,把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视野中变化是</p><p>A. 细胞数量变多,视野变暗 B. 细胞数量变少,视野变暗</p><p>C. 细胞数量变多,视野变亮 D. 细胞数量变少,视野变亮</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少、越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多、越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窄,透光量变少,视野就会变暗,反之,越亮。如果由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后,视野中的物像进一步被放大,进入视野中的光线相应地减少,所以会出现视野亮度变暗,相应的看到的细胞变大,细胞的数目变少。综上所述,把低倍物镜转化成高倍物镜后,观察到的细胞越暗,越大,越少。<br />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草盛豆苗稀,说的是这两种生物之间( )关系</p><p>A. 合作 B. 竞争 C. 捕食 D. 寄生</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对生物的影响。草和豆苗之间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因此属于竞争关系。<br />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蚕豆种子贮存营养物质的部位主要是</p><p>A. 胚乳 B. 胚轴 C. 子叶 D. 胚根</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蚕豆属于双子叶植物,种子由种皮和胚组成,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组成,子叶是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种子在潮湿松软土壤里的种子容易萌发,这是因为潮湿松软的土壤为种子的萌发提供了( )</p><p>A. 温度和空气 B. 温度和水份 C. 水份和空气 D. 水份和阳光</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温暖的天气为种子的萌发提供了适宜的温度,潮湿松软的土壤为种子的萌发提供了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生物中生殖方式为胎生的是( )</p><p>A.青蛙 B.家蚕 C.家燕 D.老鼠</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青蛙为两栖动物,生殖方式为卵生,故A不符合题意;家蚕为昆虫纲动物,生殖方式为卵生,故B不符合题意;家燕为鸟类,生殖方式为卵生,故C不符合题意;老鼠是哺乳动物,生殖方式为胎生,D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鸟卵的结构中能发育成雏鸟的是</p><p>A. 卵黄 B. 系带 C. 胚盘 D. 气室</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卵黄是卵细胞的主要营养部分,A错误;系带具有固定卵黄的作用,B错误;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部位,C正确;气室贮存空气,有利于胚胎进行呼吸,D错误。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正确表示家蚕发育过程的是( )</p><p>A. 卵→若虫→成虫 B. 卵→若虫→蛹→成虫</p><p>C. 卵→蛹→幼虫→成虫 D. 卵→幼虫→蛹→成虫</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家蚕的发育为完全变态发育,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因此家蚕的发育过程是卵→幼虫→蛹→成虫。</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人类受精卵形成的部位是</p><p>A. 卵巢 B. 输卵管 C. 子宫 D. 阴道</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我们知道: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里结合,形成一个受精卵,生命就开始了。受精卵随后,分裂为两个细胞,大约每隔12小时分裂一次。这些细胞从输卵管进入子宫后,细胞会继续分裂、分化变成胎儿,胚胎钻进子宫内膜,发育长大。</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各种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p><p>A. 狗的长毛与黑毛 B. 人的身高与体重</p><p>C. 棉花的掌状叶与鸡脚叶 D. 豌豆的高茎与蚕豆的矮茎</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狗的长毛与黑毛、人体的身高与体重,都是两种性状,因此AB都不是相对性状;<br />棉花的掌状叶和鸡脚叶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势,C属于相对性状。<br />豌豆和蚕豆是两种生物,因此,D豌豆的高颈与蚕豆的矮茎不是相对性状。</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人体的遗传物质是</p><p>A.蛋白质 B.DNA C.染色体 D.糖类</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细胞的生活靠的是细胞各种功能的分工协作,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DNA上有遗传信息,这些信息其实就是指导和控制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变化的一系列指令,也是生物体建造自己生命大厦的蓝图。</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假如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显性基因,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隐性基因,下列基因中,能够显示隐性性状的是</p><p>A.DD B.Dd C.aa D.Aa</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物的性状一般是由DNA上的基因控制的。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是成对存在的,在遗传时,亲代的性状有的能够在后代中表现出来,有的则不能表现出来。根据性状在亲代和后代中的表现规律,相对性状分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把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显性基因,通常用大写的英文字母(如A)表示;把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隐性基因,通常用小写的英文字母表示(如a)。倘若细胞内控制某一性状的一对基因为两个大写字母或一大一小(如AA或Aa)该生物个体表现为显性基因A所控制的性状,即显性性状;细胞内控制某一性状的一对基因为两个小写字母(如aa)该生物个体表现为隐性性状。综上所述A、B、D选项错误,只有C选项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这句话说明生物界普遍存在:</p><p>A. 变异现象 B. 繁殖现象</p><p>C. 遗传现象 D. 进化现象</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体现了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说明生物界普遍存在着变异现象。</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男孩体内的性染色体XY中的“Y”来自于</p><p>A.母亲</p><p>B.父亲</p><p>C.父亲和母亲</p><p>D.父亲或母亲</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人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人的体细胞中成对的染色体来源,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如果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与含X染色体的精子相融合,那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就是XX,由它发育成的孩子就是女孩。如果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与含Y染色体的精子相融合,那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就是XY,由它发育成的孩子就是男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父亲能卷舌(Rr),母亲也能卷舌(Rr),生下了一个不能卷舌的孩子。如果再生一个孩子,能卷舌的可能性是</p><p>A.2 5% B.5 0% C.7 5% D.1 00%</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父亲能卷舌(Rr),母亲也能卷舌(Rr),遗传图解如图:<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3/ffc44797/SYS201712302309010418608228_DA/SYS201712302309010418608228_DA.001.png" width="342" height="14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从遗传图解看出,如果再生一个孩子,能卷舌的可能性是75%。</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吸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p><p>A. 烟雾中有许多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B. 吸烟会使呼吸道受损害并产生炎症</p><p>C. 吸烟对自己有害,对周围人无害 D. 吸烟能诱发肺部疾病</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烟雾中有许多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等,A正确;吸烟会使呼吸道受损害并产生炎症,B正确;吸烟对自己有害,对周围人更有害,C错误;烟雾中有害物质首先进入呼吸系统,危害呼吸系统的健康,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人类上一代把遗传物质传给下一代是通过(   )</p><p>A. 性状 B. 受精卵 C. 精子和卵细胞 D. 胚胎</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控制性状的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因此人类上一代把遗传物质传给下一代是通过精子和卵细胞(或生殖细胞)。</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到一些病菌、病毒,但一般不会患病。这主要依赖于</p><p>A.皮肤的屏障作用 B.免疫器官的免疫作用</p><p>C.唾液的杀菌作用 D.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人体的三道防线是:第一道防线是皮肤、粘膜.功能是阻挡、杀菌和清扫异物;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功能是溶解、吞噬病原体;第三道防线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功能是能产生抗体抵抗抗原(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病菌、病毒侵入人体首先要受到第一道防线的阻挡,皮肤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的分泌物还有杀菌的作用,因此,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到一些病菌、病毒,但一般不会患病.这主要依赖于皮肤的屏障作用.</p><p>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大地震后,工作人员在灾区喷洒了大量消毒液进行大范围消毒,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看,该做法应属于( )</p><p>A. 控制传染源 B. 保护易感人群</p><p>C. 切断传播途径 D. 预防接种</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大地震后,工作人员在灾区喷洒了大量消毒液进行大范围消毒,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看,该做法应属于切断传播途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传染病的特征是( )</p><p>A. 发病快、死亡率高 B. 有传染性,但无关紧要</p><p>C. 有的有病原体,有的是体弱引起的 D. 都有病原体,有传染性和流行性</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传染病是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指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由于病原体的分布比较广和散播能力比较强,所以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容易流行也很难治愈,因此传染病都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特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处方药的标志是( )</p><p>A.OTC B.TOC C.DTC D.CTO</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OTC。这些药物大都用于多发病常见病的自行诊治,如感冒、咳嗽、消化不良、头痛、发热等。为了保证人民健康,我国非处方药的包装标签、使用说明书中标注了警示语,明确规定药物的使用时间、疗程,并强调指出“如症状未缓解或消失应向医师咨询”。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助理医师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R。</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黄河下游水土流失严重,你认为与之有关的是( )</p><p>A. 洪水泛滥 B. 森林遭到严重砍伐 C. 自然灾害 D. 原来就是这样</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人类对森林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利用、尤其是原始森林被大面积砍伐,影响和破坏了森林的生态功能,造成当地和相邻地区的生态失调、环境恶化,导致洪水频发、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化、河道淤塞乃至全球温室效应增强等问题。森林有保持水土的作用,森林的根在地下分布深而广,形成庞大的根系,比地上的枝叶系统还发达。可谓“根深叶茂”,“树大根深”,森林的根系可以牢牢的抓住土壤,防止水土流失。黄河下游水土流失严重,因为这里植被遭到破坏,地表得不到保护,在夏季多暴雨的情况下,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蚕豆种子中最重要的,作为新植物的幼体的是___,其组成部分中将来发育成茎和叶的结构是________,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________,它将发育成蚕豆植株的根。</p></div></div>
<div><p>【答案】 胚 胚芽 胚根</p><p>【解析】蚕豆种子具有胚,胚是新植物的幼体,它是由图中胚轴、胚芽、胚根和子叶组成。胚芽将来发育成新植物的茎和叶,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它将发育成蚕豆植株的根。</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 ,人类和现存的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 ,由低等到 ,由水生到 。</p><p> </p></div></div>
<div><p>【答案】化石;森林古猿;复杂;高等;陆生.</p><p>【解析】</p><p>试题分析:(1)生物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和生活遗迹,直接说明了古生物的结构或生活习性,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最有力证据;</p><p>(2)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p><p>(3)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而来的.</p><p>故答案为:化石;森林古猿;复杂;高等;陆生.</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物的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______多样性,__________多样性,________多样性。面对着多样性减少的趋势,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如我省盐城沿海滩涂就是保护丹顶鹤的区域。</p></div></div>
<div><p>【答案】 遗传 物种 生态系统 建立自然保护区</p><p>【解析】生物的多样性是指遗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病毒是引发传染病的主要病原体。根据病毒寄主的不同,可以将病毒分为三类:植物病毒、动物病毒、细菌病毒;病毒没有____________结构;只有寄生___________中才能生存。</p></div></div>
<div><p>【答案】 细胞 活细胞</p><p>【解析】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根据寄生生物不同把病毒分为三类:专门寄生在动物细胞里的病毒叫动物病毒,如流感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里的病毒叫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里的病毒叫细菌病毒,也叫做噬菌体,如大肠杆菌噬菌体。</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已知人类非聋哑与聋哑是一对相对性状,非聋哑受显性基因D控制,聋哑受隐性基因d控制,据图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1/04/17/1c201970/SYS201901041732169588256104_ST/SYS201901041732169588256104_ST.001.png" width="362" height="18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非聋哑与聋哑这一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隐性性状是__________。</p><p>(2)据图,2和3的基因组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5的性状是___________;</p><p>(3)母亲产生的生殖细胞中含有___________条染色体;</p><p>(4)这对夫妇生了一个患聋哑病的孩子。遗传学上把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_。图中这对夫妇所生的子女,患聋哑病的机率是___________;</p><p>(5)血缘关系越近的人,遗传基因越相似,婚后所生子女患遗传病的可能性越大。因此,我国婚姻法禁止_________结婚。</p></div></div>
<div><p>【答案】 非聋哑 聋哑 Dd dd 非聋哑 23 变异 25% 近亲</p><p>【解析】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p><p>(1)(2)人类非聋哑与聋哑是一对相对性状,非聋哑受显性基因D控制,聋哑受隐性基因d控制,遗传图解如图:<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1/04/17/1c201970/SYS201901041732169588256104_DA/SYS201901041732169588256104_DA.001.png" width="266" height="14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从遗传图解看出,2的基因型是Dd,3的基因型是dd、5的基因是Dd,属于显性性状非聋哑。<br />(3)亲子代之间染色体的数目是恒定的,人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3对,也就是46条。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有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一半,是每对染色体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所以母亲产生的卵细胞(即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23条。<br />(4)这对夫妇生了一个患聋哑病的孩子,体现了亲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性,因此遗传学上把这种现象叫做变异。从遗传图解看出,图中这对夫妇所生的子女,患聋哑病的机率是25%。<br />(5)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如近亲结婚时所生的子女中,单基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比非近亲结婚要高出7.8~62.5倍;先天畸形及死产的机率比一般群体要高3~4倍。孩子智力下降,并患有许多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愚型,其危害十分显著,因此,我国婚姻法禁止近亲结婚。</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某个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有许多无翅或残翅的昆虫,这样的昆虫不容易被大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多,请分析回答</p><p>(1)在这个海岛上,昆虫的无翅或残翅属于__(填“有利”或“不利”)变异。</p><p>(2)大风对海岛上的昆虫起了______作用。</p><p>(3)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______。</p></div></div>
<div><p>【答案】 有利 选择 自然选择</p><p>【解析】达尔文认为:任何一种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必须为生存而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如为食物、配偶和栖息地等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p><p>(1)生物界普遍存在变异,变异是随机产生的,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由于海岛上经常刮大风,那些有翅能飞的昆虫,就常常被大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较少。而无翅或残翅的昆虫,由于不能飞翔,就不容易被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就多。<br />(2)刮大风时,有翅的昆虫被风刮到海里淹死而被淘汰。在这里,能够遗传的变异为昆虫的进化提供了选择的材料,大风对这个岛上的昆虫起了定向选择作用。<br />(3)生物在繁衍的过程中,会不断地产生变异,其中的许多变异是能够遗传的,这些不断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生物在生存过程中,既要与自然环境进行斗争,又要与其他生物进行斗争。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