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灌云县四队中学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婚配的医学依据是(    )</p><p>A. 其后代必患遗传病 B. 近亲婚配其后代患隐性遗传病的机会增多</p><p>C. 人类的疾病都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 D. 近亲婚配与伦理道德不相符合</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近亲是指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原因是近亲带有相同隐性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机率大,因此禁止近亲结婚可以减少后代得遗传病的可能性。</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是有关免疫的漫画,能形象表示特异性免疫的是 (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1/10/10/feabb6ea/SYS201901101008023459825726_ST/SYS201901101008023459825726_ST.001.png" width="504" height="10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御敌于国门之外 B. 城市巷战 C. 定点清除 D. 扫地出门</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免疫是指人体对病原体及其有害产物的抵抗力,从获得途径来看,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前者是指先天具有的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的免疫,后者是指出生后产生的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的免疫,</p><p>A、图示表示了皮肤的保护作用,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故不符合题意,</p><p>B、图示表示了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和溶菌酶的杀菌作用,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故不符合题意,</p><p>C、图示表示了吞噬细胞在抗体的协助下在消灭病菌,抗体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是后天获得的,是特异性免疫,故符合题意,</p><p>D、图示表示了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故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一对相对性状的是( )</p><p>A.兔的长毛和黑毛 B.玉米的黄粒和圆粒</p><p>C.棉的纤维的长与短 D.马的白毛和鼠的黑毛</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p><p>兔的长毛和黑毛,是兔毛的长短和颜色不同,是两种性状,不是相对性状;如兔的长毛与短毛,或兔的白毛与黑毛,都是相对性状。故A不符合题意;</p><p>玉米的黄粒和圆粒,是玉米粒的形状和颜色不同,是两种性状,不是相对性状;如玉米粒的红色和黄色,或玉米粒的长粒与圆粒,都是相对性状。故不B符合题意;</p><p>棉的纤维的长与短,是棉的纤维长短不同,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故C符合题意;</p><p>马的白毛和鼠的黑毛,马和鼠,是两个物种,不是相对性状;如马的白毛和马的黑毛,或鼠的白毛和鼠的黑毛,都是相对性状。故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如图所示一从未受到破坏的深积岩层的顺序,图中表明其中一层含有化石A,而另一层含有化石B.据图示说明(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1/10/10/feabb6ea/SYS201901101008031527114146_ST/SYS201901101008031527114146_ST.001.png" width="132" height="7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物种A比物种B简单、低等 B. 物种A比物种B复杂、高等</p><p>C. 物种A出现在物种B之前                                       D. 物种A是由物种B进化而来</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研究发现,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埋藏于较浅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比较相似,埋藏于较深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差别较大,并且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越是晚期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化石B比化石A埋藏的深,表明化石B形成的早,化石A形成的晚,因此物种A比物种B复杂、高等,B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选项中均属于遗传病的是( )</p><p>A. 色盲、白化病、血友病</p><p>B. 白化病、血友病、百日咳</p><p>C. 色盲、胃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p><p>D. 流行性腮腺炎、沙眼、艾滋病</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遗传病是指完全或部分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疾病,常为先天性的,也可后天发病.如先天愚型、多指(趾)、先天性聋哑、血友病等,这些遗传病完全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并且出生一定时间后才发病,有时要经过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才能出现明显症状.</p><p>解:A、色盲、白化病、血友病都是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属于遗传病,A正确;</p><p>B、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B错误;</p><p>C、胃炎是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属于传染病,C错误;</p><p>D、流行性腮腺炎、沙眼、艾滋病都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属于传染病,D错误.</p><p>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为人某一体细胞内的染色体图谱,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8/08/11/3238a940/SYS201808081125492021822298_ST/SYS201808081125492021822298_ST.001.png" width="171" height="23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体细胞内有 23 对染色体</p><p>B. 染色体在体细胞内成对存在</p><p>C. 体细胞内有 22 对常染色体和 1 对性染色体</p><p>D. 该体细胞内的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 44 条+XX</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人类体细胞内染色体分为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人类有22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因此正常的体细胞内有23对染色体,A正确;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在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成单,B正确;人类的染色体中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其它22对男女都一样称为常染色体。因此体细胞内有22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C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细胞的第23对性染色体一大一小,形态不同,因此这是一男性体细胞内的染色体组成示意图,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44+XY,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将微量蝮蛇的蛇毒注射到马体内(蝮蛇蛇毒是一种蛋白质),过一段时间后逐步增加注射量,数周后抽出马血。除去其中的血细胞和部分无用的蛋白质,即可得到抗蝮蛇蛇毒的血清。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p><p>A.先注射入马体内的蛇毒为抗体,它使马的血液中产生抗原</p><p>B.被蝮蛇咬伤后,可用此免疫血清进行治疗</p><p>C.经常在野外活动的人员,应注射此血清进行预防</p><p>D.这种血清可以对所有毒蛇产生免疫作用</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蝮蛇的蛇毒是病原体,相当于抗原,注射到马的体内后,会刺激马的免疫细胞在血清中产生一种专门抵抗改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蝮蛇蛇毒抗体,改抗体只针对蝮蛇蛇毒起作用,对其它病毒不起作用,称为特异性抗体,</p><p>先射入马体内的蛇毒为抗原,它使马的血液中产生抗体,</p><p>被蝮蛇咬伤后,可以用抗蝮蛇蛇毒免疫血清治疗,因为免疫血清里含有清除蝮蛇蛇毒的专门抗体,不符合题意,</p><p>经常在野外活动的人,注射了此血清后体内一段时间内会还有抗蝮蛇蛇毒的抗体,但抗体不会长期存在于人体内,所以不能用来预防,预防的话要注射疫苗,疫苗一般是灭活病毒,相当于抗原而不是抗体,符合题意,</p><p>此血清含有的抗体只是由于蝮蛇的蛇毒刺激马的免疫系统产生的,所以只能解蝮蛇的蛇毒,其他的蛇毒成分与蝮蛇的蛇毒不一样,所以此血清不能抵抗所有蛇的蛇毒,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人类皮肤正常由显性基因(A)控制,白化病由隐性基因(a)控制,根据图回答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1/10/10/feabb6ea/SYS201901101008036110706946_ST/SYS201901101008036110706946_ST.001.png" width="267" height="26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p><p>(1)由A控制的性状叫_____________。</p><p>(2)父亲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母亲的基因型是_______,孩子丁的基因型是______。</p><p>(3)受精卵可能具有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种。</p><p>(4)这对夫妇所生的孩子患白化病的可能性为___________。如果再生一个孩子是男孩的可能性为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 显性性状 Aa Aa aa 3 1/4(或25%) 1/2(或50%)</p><p>【解析】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才会表现出隐性性状。</p><p>(1)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因此由显性基因A控制的性状叫显性性状,由隐性基因a控制的性状叫做隐性性状。</p><p>(2)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基因也随着染色体的分离而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由此根据图示可以推知:父母的基因组成都是Aa,孩子丁的基因型是aa。<br />(3)根据图示中提供的子代的基因信息,可推知父母的基因组成都是Aa,遗传图解如图1:<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1/10/10/feabb6ea/SYS201901101008036110706946_DA/SYS201901101008036110706946_DA.001.png" width="267" height="25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由图示可知:受精卵可能具有的基因型是三种:AA、Aa;aa。<br />(4)从上图看出,父亲产生的精子的基因型是A或a,母亲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是A或a。受精卵可能具有的基因型是3种(AA、或Aa、或aa),生的孩子患白化病的可能性为25%。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2:<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1/10/10/feabb6ea/SYS201901101008036110706946_DA/SYS201901101008036110706946_DA.002.png" width="330" height="22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从图2看出,生男生女的机会是均等的,各是50%。</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图是米勒在进行关于探索生命起源问题的式样装置,请观察思考后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1/10/10/feabb6ea/SYS201901101008038983851233_ST/SYS201901101008038983851233_ST.001.png" width="221" height="24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在实验前,需对装置进行反复消毒并用蒸馏水冲洗干净。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p><p>(2)A装置内电极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p><p>(3)模拟原始生命诞生环境的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A”、“B”或“C”)。</p><p>(4) 此实验的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 除去装置中的杂质 放电,为实验提供能量 C 无机小分子物质可以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如氨基酸</p><p>【解析】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p><p>(1)米勒实验的目的是验证无机物可以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因此,在实验前,需对装置进行反复消毒并用蒸馏水冲洗干净,这样做的目的是除去装置中的有机物等杂质。</p><p>(2)A装置内电极的作用是火花放电,为原始大气相互反应合成有机物提供能量。</p><p>(3)C模拟原始生命诞生环境,就原始海洋。</p><p>(4)由实验的结果可以证明:无机小分子物质可以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如氨基酸。</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图表示某种病毒先后两次感染人体后,人体内抗体产生、病毒增殖与疾病程度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1/10/10/feabb6ea/SYS201901101008040694722671_ST/SYS201901101008040694722671_ST.001.png" width="196" height="13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a、b、c中表示疾病程度的曲线是______,表示抗体产生的曲线是________。</p><p>(2)在初次感染前一周给人体注射了相应的疫苗,因而在感染后人体没有明显病症出现,是由于人体内已有____________,该免疫属于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 b c 抗体 特异性免疫</p><p>【解析】分析曲线图:图中表示的是抗体产生、病毒增殖与疾病程度三者的变化情况,其中病毒增殖与疾病程度应是同步的,抗体产生在两次感染间应是连续的,且再次感染产生的更快、更多。因此,图中a表示病毒增殖,b表示患病程度,c表示抗体产生。</p><p>(1)分析题意可知,此过程中发生了二次免疫,并且二次免疫过程中的产生的抗体数量更多,因此图中c表示抗体的产生;只有先感染病毒才会患病,因此表示疾病程度的曲线是b。<br />(2)在初次感染前一周给人体注射了相应的疫苗,因而在感染后人体没有明显病症出现,是人体内已有抗体和记忆细胞,该免疫属于特异性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