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岗埠中学七年级3月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达尔文提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p><p>A. 黑猩猩 B. 森林古猿 C. 大猩猩 D. 长臂猿</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人体的细胞中一定含有Y染色体的是</p><p>A. 男性的肌肉细胞 B. 精子 C. 男性成熟的红细胞 D. 卵细胞</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男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是XY,神肌肉细胞是体细胞,因此男性的肌肉细胞一定含有Y染色体,A正确;精子的性染色体是X或Y,因此精子不一定含有Y染色体,B错误;染色体在细胞核上,而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因此男性成熟的红细胞内没有染色体,也没有Y染色体,C错误;卵细胞的性染色体是X染色体,因此卵细胞内一定不含有Y染色体,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选项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p><p>A.猪的黑毛和狗的白毛 B.人的长发和卷发</p><p>C.棉花的白色和青椒的绿色 D.人的有耳垂和无耳垂</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 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猪的黑毛和狗的白毛,猪和狗是两个物种,不是相对性状,如猪的白毛和黑毛,或狗的白毛与黑毛都是相对性状,故A不符合题意;人的长发和卷发,是两种性状,不是相对性状,故B不符合题意;棉花的白色和青椒的绿色,棉花和青椒,是两个物种,不是相对性状.如棉花的白色和红色,或青椒的绿色与黄色都属于相对性状,故C不符合题意;人有耳垂和无耳垂是耳垂有无,这一个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故D符合题意。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个人长期服用同一种抗生素,到后期治疗效果大大降低甚至无效.这是因为( )</p><p>A. 病原菌不断产生各种变异(包含了各种抗药性的差异),抗生素起了选择作用,淘汰了敏感菌,留下抗药菌</p><p>B. 抗生素长期作用于病原体,诱发它发生抗药性突变而抗药</p><p>C. 病原菌长期接触同种抗生素,产生适应性突变而抗药</p><p>D. 上述三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滥用抗生素是出现超级细菌的原因;在抗生素刚被使用的时候,能够杀死大多数类型的细菌,这是不适者被淘汰;但少数细菌由于变异而具有抵抗抗生素的特性,不能被抗生素杀死而生存下来(这是适者生存),并将这些特性遗传给下一代,因此,下一代就有更多的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经过抗生素的长期选择,使得有些细菌已不再受抗生素的影响了,因此抗生素使用一段时间后,杀菌效果就会下降的原因是抗生素对细菌的抗药性进行了选择作用,淘汰了敏感菌,留下抗药菌,可见A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p><p>A. 在形成生殖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要减半</p><p>B. 受精卵中成对的染色体一条来自父亲,另一条来自母亲</p><p>C. 基因经精子和卵细胞在亲子间传递</p><p>D. 人体所有细胞里都含有X染色体</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因此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比体细胞中的少一半,通过受精作用形成的受精卵,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数目。所以受精卵中成对的染色体一条来自父亲,另一条来自母亲,A、B正确;生殖细胞是基因在亲子代之间传递的桥梁,C正确;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在生殖过程中,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有X染色体的和含Y染色体的,女性只产生一种类型的卵细胞,是含有X染色体的。因此男性产生的精子可能不含有X染色体,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科学研究中经常用模拟实验来解决不能或不使用直接实验法解决的问题,便于提高效率、获取证据.依据如图.下列对米勒模拟实验的解释,你不认同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10/14/10/a963045e/SYS201810141007276022352665_ST/SYS201810141007276022352665_ST.001.png" width="191" height="20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①内模拟了原始大气及闪电</p><p>B. ②内模拟了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降雨的过程</p><p>C. ③为实验提供了水蒸气,并促进物质的循环流动</p><p>D. ④内产生了多种蛋白质,证明了原始地球上无机物能够形成有机物</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米勒的实验如上图,将水注入左下方的③烧瓶内,先将①玻璃仪器中的空气抽去,然后打开左方的活塞,泵入甲烷、氨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模拟原始大气),再将③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水蒸汽和混合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并在另一容量为5升的大烧瓶中,经受①内的火花放电(模拟雷鸣闪电)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机物,经过②冷凝器的冷却后(模拟了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降雨的过程),积聚在④仪器底部的溶液(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br />此实验结果生成了多种氨基酸,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米勒的实验仅能证明无机小分子物质可以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氨基酸,而不是蛋白质,可见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免疫方式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p><p>①吞噬细胞将病原体吞噬消灭 </p><p>②患过麻疹的人以后不再得麻疹 </p><p>③溶菌酶溶解病毒 </p><p>④有的人注射青霉素后会发生过敏反应 </p><p>⑤呼吸道粘膜分泌的黏液可吸附细菌并排除体外 </p><p>⑥儿童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p><p>⑦胃液中的盐酸克杀死部分进入胃内的细菌</p><p>A. ①②④⑤ B. ①③⑤⑦ C. ②④⑥ D. ①④⑤⑦</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①吞噬细胞将病原体吞噬消化、③溶菌酶溶解病毒、⑤呼吸道黏膜分泌的黏液可吸附细菌并排出体外、⑦胃液中的盐酸可杀死部分进入胃内的细菌都是生来就有的,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依据达尔文的进化学说,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p><p>A. 啄木鸟的长舌是因取食树缝内的昆虫,反复不断伸长的结果</p><p>B. 在暗洞中生活的盲鼠因长期不用眼睛而逐渐失去视觉</p><p>C. 蛇的四肢由于长期不用而退化,因而获得匍匐的习性</p><p>D. 害虫的抗药性是自然界本来就有的变异种类,农药或自然环境的其它变化选择了这种有利的变异</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啄木鸟因为要捕食树缝内的昆虫,只有舌伸长才能捕捉到,就容易生存下去,舌短的就捉不到昆虫,慢慢被淘汰,因此啄木鸟的长舌不是反复不断伸长的结果,A错误;进废退学说是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最早提出来的生物进化学说,这个学说的中心论点是:环境变化是物种变化的原因,如:在黑暗洞中生活的盲鼠,因长期不用眼睛而逐渐失去视觉,B错误;根据进废退学说原理,环境变化是物种变化的原因,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故蛇的四肢由于不用而退化,因而获得匍匐前进的习性,C错误;在未使用农药前,某些害虫个体已具有这种抗药性,对害虫来说抗药性变异有利于生存,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农药或自然环境的其它变化选择了这种有利的变异,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月14日,北京市报告今年第二例输入性H7N9病例。国家卫计委网站同日公布的“2017年1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显示,1月份全国“人感染H7N9禽流感”发病数为192,死亡数为79。与上月数据相比,1月的H7N9疫情明显上升。对此病毒的描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p><p>A. 细胞小,结构简单</p><p>B. 只能寄生在活的细胞内</p><p>C. 能使人致病</p><p>D. 属于动物病毒</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而不是“细胞小”,结构简单,错误;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的细胞里”,正确;H7N9病毒能使人、动物致病,正确;病毒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细菌病毒,细菌病毒又叫噬菌体,H7N9病毒是寄生在人等动物的体内来生活的,因此属于动物病毒,正确。</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p><p>A. 遗传和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B. 从蛋鸡的人工选择中可以观察到自然选择的效应</p><p>C. 古代哺乳类是由古代鸟类进化来的 D. 解剖学证据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常用方法</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遗传和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A正确;由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使得生物在繁殖中出现了不同的变异个体(适应周围环境与不适应周围环境),为选择提供了选择的资料,是选择的基础,所以在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过程中,被选择的是生物的变异,因此,从蛋鸡的人工选择中可以观察到自然选择的效应,B正确;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哺乳类,原始鸟类和哺乳类是原始的爬行类进化而来的,C错误;解剖学证据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常用方法,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为做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使得疫情总体可防、可控.防范离流感,专家给我们支了很多招儿,从传染病预防措施来看,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 )</p><p>A. 不要近距离接触不明野鸟,禁止接触病死离畜;禽肉蛋煮熟煮透后再食用</p><p>B. 根据已确认病例的早期症状,疾控专家建议“身体38℃以上高热并伴有咳嗽立即就诊”</p><p>C. 尽量避免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雾霾天气出门戴口罩</p><p>D. 加强体育锻炼,注意补充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不要近距离接触不明野鸟,禁止接触病死离畜;禽肉蛋煮熟煮透后再食用,切断了H7N9病毒到达健康人的途径,因此其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预防措施,A正确;根据已确认病例的早期症状,疾控专家建议“身体38℃以上高热并伴有咳嗽立即就诊”因此发现患者及时治疗,是控制传染源,B错误;尽量避免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雾霾天气出门戴口罩,属于保护易感者,C错误;加强锻炼提高抵抗力,增强免疫力,减少传染病的感染,应属于预防传染病中的保护易感人群,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02年4月,以杭州华大基因研究中心和浙江大学生物信息学研究中心为主体的中国科学家成功破译了水稻基因组,下列有关水稻遗传物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p><p>A. 水稻基因实质上是水稻DNA分子上起遗传作用的遗传信息</p><p>B. 水稻抗病、抗倒伏、高产优质等一系列可遗传的性状均由基因决定</p><p>C. 水稻DNA分子是一种大分子化学物质,相对质量较大</p><p>D. 水稻、人类等生物体的基因、DNA.染色体不可能发生变化</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N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生物的各种性状都是分别由这些不同的基因控制的。辐射、化学物质影响、有性生殖等都可能引起生物体内的基因、DNA、染色体的改变。因此,水稻的基因、DNA、染色体等不会发生变化的说法是错误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抗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p><p>A. 不同抗体在生物体内产生后存在的时间长短是不同的</p><p>B. 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淋巴细胞,它是白细胞中的一种</p><p>C. 一般抗体参与的免疫属于非特异性免疫</p><p>D. 抗体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不同抗体在生物体内产生后存在的时间长短是不同的,如抵抗流感病毒的抗体只存留5天左右,而抵抗天花病毒的抗体,可以存留60年左右,A正确;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淋巴细胞,它是白细胞中的一种,B正确;一般抗体参与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不是非特异性免疫,C错误;抗体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早在10世纪中叶,我国就有人将轻症天花病人的痘浆接种到健康人身上,来预防天花。这里的痘浆和接种方法分别属于</p><p>A. 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B. 抗体,非特异性免疫</p><p>C. 抗原,特异性免疫 D. 抗体,特异性免疫</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抗原是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题干中痘浆属于抗原,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轻症天花病人的痘浆进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抵抗天花病毒的抗体,这种抗体只对天花病毒起作用,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C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哪一特征不是所有生物都有的( )</p><p>A. 能进行呼吸</p><p>B. 需要营养物质</p><p>C. 能生长繁殖</p><p>D. 能进行光合作用</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 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所特有的,并不是所有生物都有的。</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人的耳垂性状由一对基因控制,有耳垂是显性(由B基因控制),没有耳垂是隐性(由b基因控制)。下图表示某家庭控制耳垂性状的基因遗传过程,据图回答下列小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2/09/10/88e1c56f/SYS201902091006052642438455_ST/SYS201902091006052642438455_ST.001.png" width="247" height="18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中①和②的基因组成分别是</p><p>A. B、bb B. b、Bb</p><p>C. B、Bb D. b、bb</p><p>【2】这对夫妇生出没有耳垂男孩的可能性为</p><p>A. 25% B. 50%</p><p>C. 75% D. 100%</p></div></div>
<div><p>【答案】</p><p>【1】B</p><p>【2】A</p><p>【解析】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或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来。</p><p>【1】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有耳垂是显性(由B基因控制),没有耳垂是隐性(由b基因控制)。遗传图解如图:<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2/09/10/88e1c56f/SYS201902091006052642438455_DA/SYS201902091006052642438455_DA.001.png" width="168" height="13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从遗传图解看出右图中①和②的基因组成分别是b、Bb。故选B。</p><p>【2】有耳垂是显性(由B基因控制),没有耳垂是隐性(由b基因控制)。遗传图解如图:<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2/09/10/88e1c56f/SYS201902091006052642438455_DA/SYS201902091006052642438455_DA.001.png" width="168" height="13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从遗传图解看出,这对夫妇生出没有耳垂孩子的可能性为50%。<br />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22+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22+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一种含22+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如果是含22+X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44+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22+Y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44+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由于男性可产生数量相等的22+X精子与22+Y精子,加之它们与卵子结合的机会相等,所以生男生女的概率是相等的。这对夫妇生男孩的几率为50%。可见这对夫妇生无耳垂男孩的可能性为50%×50%═25%。故选A。</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今年上半年以来,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病例,该病能从禽类传染给人,哺乳动物之间可通过飞沫传播。请回答:</p><p>(1)从传染病流行的环节看,携带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类属于_____;给禽流感患者使用抗生素,效果并不好,分析其主要原因是_____。</p><p>(2)人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禽流感,从免疫学角度看“疫苗”属于_____;接种疫苗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_____。 </p><p>(3)为验证一种新药对H7N9禽流感的疗效,实验者给感染动物甲注射了新药,给另外一种感染动物乙注射等剂量的常规药剂。写出你对该实验的改进建议:_____。</p></div></div>
<div><p>【答案】 传染源 抗生素是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对病毒无效 抗原 抗原 取同种、相同生理特征H7N9 禽流感感染的小动物若干,平均分为两组,分别编号为甲组、乙组</p><p>【解析】(1)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携带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类属于传染源。H7N9禽流感病毒无细胞结构,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核酸)组成的。给禽流感患者使用抗生素,效果并不好,分析其主要原因是抗生素是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对病毒无效。<br />(2)注射的疫苗是抗原,可以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来看,接种疫苗属于保护易感者。<br />(3)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实验的改进:取同种、相同生理特征H7N9禽流感感染的小动物若干只,平均分为两组,编号为甲组、乙组。</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科学家做过如下实验,将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分别进行标记,然后放养于不同的地点,一段时间后,将所释放的桦尺蛾尽量收回,统计其数目,结果如表:</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363pt;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8.25pt"><td rowspan="2" style="width:68.7pt; 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数据/类型</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145.95pt; 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工业污染区</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115.95pt; 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非工业区</p></td></tr><tr style="height:17.25pt"><td style="width:73.2pt; 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深色蛾</p></td><td style="width:61.2pt; 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浅色蛾</p></td><td style="width:52.95pt; 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深色蛾</p></td><td style="width:52.95pt; 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浅色蛾</p></td></tr><tr style="height:8.25pt"><td style="width:68.7pt; 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释放数目</p></td><td style="width:73.2pt; 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154只</p></td><td style="width:61.2pt; 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164只</p></td><td style="width:52.95pt; 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472只</p></td><td style="width:52.95pt; 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496只</p></td></tr><tr style="height:8.25pt"><td style="width:68.7pt; 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再回收率</p></td><td style="width:73.2pt; 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58%</p></td><td style="width:61.2pt; 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25%</p></td><td style="width:52.95pt; 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6%</p></td><td style="width:52.95pt; 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42%</p></td></tr></table><p> </p><p>(1)桦尺蛾的体色有深浅之分,这是一种_________现象(填“遗传”或“变异”)。在生物遗传学中,桦尺蛾的体色称为____________。</p><p>(2)从表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着的桦尺蛾,保护色是不同的。根据达尔文理论,保护色的形成是__________的结果。</p><p>A.人工选择的结果 B.自然选择的结果 </p><p>C.不能解释的自然现象 D.动物聪明的表现</p><p>(3)桦尺蛾的生殖方式是____________,该生殖方式的优点是后代具有________的遗传物质,有利于产生________,为自然选择提供原始材料。</p><p>(4)桦尺蛾的发育经过四个时期,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发育过程为____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 变异 性状 B 有性生殖 双亲 变异 卵、幼虫、蛹、成虫 完全变态</p><p>【解析】(1)桦尺蛾的体色有深浅之分,体现了子代个体之间性状上的差异,因此这是一种变异现象。在生物遗传学中,桦尺蛾的体色称为性状。<br />(2)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这种体色称为保护色。因此,在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蛾体色与周围环境相似,保护色是深色;在非工业区,浅色桦尺蛾体色与周围环境相似,保护色为浅色。因此从表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着的桦尺蛾,保护色是不同的。动物的保护色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角度来看说明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根据达尔文理论,保护色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故选B。<br />(3)桦尺蛾的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该生殖方式的优点是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物质,有利于产生变异,为自然选择提供原始材料。</p><p>(4)桦尺蛾的个体发育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我们把这种发育类型叫做完全变态发育。</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