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春季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三章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同步测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澳大利亚东部有一种外形奇特、美丽的琴鸟,它们大都在冬季繁殖,这样可以避免蛇类等前来偷食它们的卵和雏鸟,按照达尔文的理论这是</p><p>A. 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 B. 变异所造成的 C. 条件反射 D. 自然选择的结果</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按照达尔文的观点,琴鸟的个体之间在繁殖时间上存在着变异,有的在春季繁殖,有的在冬季繁殖;在冬季繁殖的个体由于可以避免蛇类等前来偷食它们的卵和雏鸟而得以生存下去,而在春季繁殖的个体则没有这样幸运。这样一代代的选择、进化下去,就形成了今天的在冬季繁殖的琴鸟,因此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不属于保护色对生物的作用的是(      )</p><p>A. 一起敌害警觉而被吓跑 B. 不易被其他动物发现</p><p>C. 有利于躲避敌害 D. 有利于捕食猎物</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这种体色称为保护色。生物具有保护色可以不易被其它动物发现,有利于躲避敌害,有利于掩护自己捕食猎物;因此引起敌害警觉而被吓跑属于警戒色,不是保护色的特点,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是</p><p>A. 生存斗争 B. 人工选择 C. 自然选择 D. 遗传变异</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生物在繁衍的过程中,会不断地产生变异,其中的许多变异是能够遗传的,这些不断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生物在生存过程中,既要与自然环境进行斗争,又要与其他生物进行斗争。自然选择使不断变化的生物适应于不断变化的环境。因此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的材料,是生物进化的内因;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和手段;适者生存与不适者被淘汰是生物进化的结果。故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是产生了可遗传的变异。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导致生存斗争的原因是(    )</p><p>A.生物之间相互排挤或残杀     </p><p>B.有利变异的个体和不利变异的个体互相竞争</p><p>C.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有限     </p><p>D.生物不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绝大多数生物都有过渡繁殖的倾向,也就是说,生物能够产生大量的后代,而这些后代中能够生存下来的却是少数个体,这种大量繁殖,少量生存的原因是:在自然界中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都是非常有限的,任何生物要生存下去都要为争夺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进行生存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同种个体和不同种个体之间的斗争,以及生物与自然条件,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同时将有利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位于大西洋周围的小岛上经常刮大风,生长在那里的菊科植物高仅仅1米左右,其余植物都很矮小或贴地蔓生,用达尔文的观点来解释,这是 ( )</p><p>A.植物发生突变的结果 B.一种不正常的自然现象</p><p>C.人工栽培的结果 D.自然选择的结果</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经常刮大风的小岛上,植物长的太高容易被海风刮断,因而不能生存下来,长得矮小的植物则容易存活下来,并将其特征遗传下来,因此,海岛上植物矮小是经过环境的选择的结果。故先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曼彻斯特生存着桦尺蠖的两个变种,该地区原为森林,后建成为工业区。下表为该地区不同时期两种桦尺蠖的数量比较,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6.5pt"><td colspan="2" style="width:220.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建成工业区后50年 </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105.4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森林时期 </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121.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灰桦尺蠖 </p></td><td style="width:87.4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黑桦尺蠖 </p></td><td style="width:43.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灰桦尺蠖 </p></td><td style="width:51.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黑桦尺蠖 </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121.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1% </p></td><td style="width:87.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99% </p></td><td style="width:43.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99% </p></td><td style="width:51.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1% </p></td></tr></table><p> </p><p> </p><p>A. 工业煤烟使灰桦尺蠖变成黑桦尺蠖 B. 灰桦尺蠖迁离,黑桦尺蠖迁入</p><p>C. 自然选择作用 D. 定向变异作用</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桦尺蛾在自然条件下产生变异类型,其后代有灰桦尺蛾和黑桦尺蛾。资料中:森林时期的桦尺蛾所处的环境颜色是浅色的,因而灰桦尺蛾的体色是与环境颜色一致的,是一种不易被敌害发现的保护色;建工业区50年后,工厂排出的煤烟使环境颜色变深,这时,灰桦尺蛾的体色就与环境颜色形成了反差,成了易被敌害发现的体色,而黑桦尺蛾的体色这时反而成了保护色,不易被敌害发现。达尔文认为,自然条件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选择者”,具体的自然条件不同,选择者就不同,选择的结果就不同,在这里,环境的颜色成为了“选择者”,凡是具有有利变异(体色与环境颜色一致)的就被保留下来,具有不利变异(体色与环境颜色不一致)的就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因此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自然选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远离大陆、风暴频繁的海岛上,生活的昆虫多是无翅或翅膀特别发达的类型,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p><p>A. 原有类群繁衍的结果 B. 定向变异的结果</p><p>C. 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D. 基因突变的结果</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在风暴频繁的海岛上,生活的昆虫多是无翅或翅不发达的类型,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由于海岛风暴频繁,那些有翅能飞但翅膀不够强大的昆虫,常常被大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较少。而无翅或翅膀特别发达的昆虫,由于不能飞翔或飞翔能力发达,就不容易被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就多。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选择之后,岛上无翅或翅膀特别发达就成了常见类型。</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长期使用某种农药,会发现效果越来越差,这是因为有些害虫产生了抗药性。达尔文认为,抗药性产生的原因是( )</p><p>A. 害虫对农药进行选择的结果 B. 定向变异的结果</p><p>C. 遗传的结果 D. 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选择的结果</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害虫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农药时,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害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农药时,又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最终活下来的害虫大多是抗药性强的害虫。在使用同等剂量的农药时,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杀虫作用,导致农药的灭虫的效果越来越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导致桦尺蠖体色变化的动力原因是       ( )</p><p>A.环境的改变    B.体色的变异  </p><p>C.体色的遗传     D.鸟的选择</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桦尺蛾在自然条件下产生变异类型,其后代有浅色桦尺蠖和深色桦尺蠖.1850年前桦尺蠖所处的环境颜色是浅色的,因而灰桦尺蠖的体色是与环境颜色一致的,是一种不易被敌害发现的保护色,工业污染后使环境颜色变深,这时,浅色桦尺蠖的体色就与环境颜色形成了反差,成了易被敌害发现的体色,而深色桦尺蠖的体色这时反而成了保护色,不易被敌害发现,即外界环境的颜色对桦尺蠖的体色作出了选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哪项是达尔文提出的生物进化学说( )</p><p>A. 分子进化学说 B. 综合进化学说 C. 自然选择学说 D. 人工选择学说</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生物进化论最早是由达尔文提出的,达尔文在1859年发表了《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大量使用农药,反而使害虫增多,原因是()</p><p>A. 益虫被大量消灭 B. 食虫鸟大量减少 C. 使害虫产生抗药性 D. 环境污染严重</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害虫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农药时,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害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农药时,又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最终活下来的害虫大多是抗药性强的害虫.大量使用农药,反而使害虫增多,原因是使害虫产生抗药性.</p><p>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曾经作过环球航行,并著有《物种起源》一书,提出“进化论”的科学家是(  )</p><p>A. 达尔文 B. 林奈 C. 哈维 D. 拉马克</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物种起源》是他的划时代的著作,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下面关于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p><p>A.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p><p>B.环境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 </p><p>C.生存斗争只发生在生物和生物之间</p><p>D.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环境的生物才能生存和繁衍</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达尔文认为,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即过渡繁殖,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这必然导致生存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如为食物、配偶和栖息地等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生物普遍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的变异是随机产生的,是不定向的,而环境对生物的选择是定向的,在生存斗争中,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变异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具有有利变异的生物个体得以生存,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被淘汰,可以说,没有变异,就没有生物的进化.生存斗争既发生在生物和生物之间,也发生在生物和非生物之间,故选C。</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杀虫效果就会下降,用达尔文的进化观点解释,其原因是害虫在农药的诱导下产生了抗药性变。   (___)</p></div></div>
<div><p>【答案】错</p><p>【解析】试题分析: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害虫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农药时,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害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农药时,又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最终活下来的害虫大多是抗药性强的害虫.在使用同等剂量的农药时,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杀虫作用,导致农药的灭虫的效果越来越差。因此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杀虫效果就会下降,用达尔文的进化观点解释,其原因是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进行自然选择的结果。故题干的说法不正确。</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恐龙的灭绝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p></div></div>
<div><p>【答案】√</p><p>【解析】</p><p>试题分析:恐龙曾经作为地球上的“霸主”达1亿多年,但是,它们却在距今6500万年前突然神秘的绝灭了。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自然界中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从而能产生大量的后代,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生物为了获取食物和空间,要进行生存斗争即生存竞争。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当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时,恐龙由于缺乏适应环境的有利变异,在自然选择中被淘汰,导致恐龙的灭绝。因此恐龙的灭绝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说法正确。</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当今的爬行动物不可能进化成鸟类和哺乳类。 ( )</p></div></div>
<div><p>【答案】√</p><p>【解析】</p><p>试题分析: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哺乳类.原始鸟类和哺乳类是原始的爬行类进化而来的.现在的爬行动物不能够进化成鸟类和哺乳类.就像现在的类人猿进化不成人一样.有两方面的原因:在内因方面,现在的爬行类在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方面同古代的爬行动物有很大的区别;在外因方面,现在的地球环境与古代爬行类向鸟类和哺乳类进化时的情况大不相同,也就是说现在的爬行类不具备向鸟类和哺乳类进化的条件.故答案为:√</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自然选择通常是十分缓慢的。 ( )</p></div></div>
<div><p>【答案】√</p><p>【解析】</p><p>试题分析:达尔文的进化论揭示自然选择的规律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自然选择是进化生物学中最核心的概念,同时也是导致生物进化的关键因素.达尔文指出,生物都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又由于生物生存的空间与食物是有限的,所以生物就会因争夺生存的空间与食物而进行生存斗争,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就叫自然选择.所以自然选择核心是指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现象.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好几代才能实现的。故答案为√</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进化是______________的结果。例如,青霉素是一种抗生素,几十年来,由于反复使用致使某些细菌对青霉素的抗药性越来越强。</p></div></div>
<div><p>【答案】自然选择</p><p>【解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例如,青霉素是一种抗生素,几十年来,由于反复使用致使某些细菌对青霉素的抗药性越来越强。</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物多样性是 的结果。</p></div></div>
<div><p>【答案】生物进化</p><p>【解析】试题分析: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巨大价值,生物多样性最直接的体现是物种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在生存斗争中通过激烈的竞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称为自然选择,生物进化是______________的结果。</p></div></div>
<div><p>【答案】 适者生存 不适者被淘汰 自然选择</p><p>【解析】英国科学家达尔文认为,自然界中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从而能产生大量的后代。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生物为了获取食物和空间,要进行生存斗争。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物的进化历程可以概括为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关于生物进化的原因,人们普遍接受的是达尔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说。</p></div></div>
<div><p>【答案】 水生到陆生 自然选择</p><p>【解析】地球上的各种生物,都是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科学家们发现,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没有化石,证明在地球形成的最初是没有生命的。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地球形成的最初是没有生命的,经历了从无生命到有生命的过程,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阐明了生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规律;1871年,他又出版《人类的起源与性的选择》一书,列举许多证据说明人类是由已经灭绝的古猿演化而来的;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目前被人们普遍接受的生物进化学说。</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科学家做过如下实验,将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分别进行标记,然后放养于不同的地点,一段时间后,将所释放的桦尺蛾尽量收回,统计其数目,结果如下表: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1/26/10/c15aca05/SYS201901261006397139416813_ST/SYS201901261006397139416813_ST.001.png" width="524" height="13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请结合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完成下列问题: </p><p>(1) 在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蛾不容易被敌害发现,并逐代通过_________得以加强数量越来越多;反之,浅色的桦尺蛾数量则减少,这就是达尔文理论中的________________。 </p><p>(2)通过上述事实说明,桦尺蛾的变异方向是_______ ,而选择是______ 的。 </p><p>(3)从表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着的桦尺蛾,保护色是不同的。根据达尔文理论,保护色的形成是(___)的结果。 </p><p>A.长期烟熏 B.长期捕食这种颜色的食物 C.长期自然选择 D.人工选择 </p><p>(4)由于真菌感染而使这片森林中所有树干的颜色都变成了灰白色。多年以后,此森林中不同颜色的蛾类最可能的变化结果是图中的(___)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1/26/10/c15aca05/SYS201901261006397139416813_ST/SYS201901261006397139416813_ST.002.png" width="488" height="12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div></div>
<div><p>【答案】 遗传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不定向 定向 C D</p><p>【解析】在生存竞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就容易被淘汰,即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在生存竞争过程中,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而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生物进化的原因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由于真菌感染而使森林中所有树干的颜色都变成了灰白色,那么这时灰色和白色的蛾类停息在树干上,与周围环境一致,不容易被天敌发现而生存下来,而深色的,目标显著,容易被天敌发现,而不易生存下来。</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表示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对长颈鹿进化历程的解释,据图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1/26/10/c15aca05/SYS201901261006398902545374_ST/SYS201901261006398902545374_ST.001.png" width="552" height="13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1所示的长颈鹿个体颈的长短不同,有的长,有的短,这种个体之间性状上的差异称为 ,这些差异是可 的。</p><p>(2)图2所示的现象叫做 。</p><p>(3)食物在决定长颈鹿个体生存和淘汰的过程中起到了 作用。</p><p>(4)由上可知,生物只有通过 ,才能够不断进化。</p></div></div>
<div><p>【答案】(1) 变异 , 遗传 。(2) 生存斗争 。</p><p>(3) 选择 。(4) 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p><p>【解析】</p><p>试题分析:古代的长颈鹿有的颈长些,有的颈短些,这是生物的变异现象,这些变异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因此这些性状是可以遗传的,在食物不足的情况下,颈长些的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这是适者生存,四肢和颈短的个体,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本身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的就会就更小,甚至死亡,这是不适者被淘汰,经过许多代后颈短些的长颈鹿就被淘汰了,达尔文认为,在激烈的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自然界中的生物,经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生物的进化是在遗传、变异的基础上进行自然选择的结果。</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经常感冒注射青霉素,如果反复使用,致使细菌对青霉素的抗药性越来越强,疗效越来越弱,开发新的青霉素也对付不了一些病毒,为什么?请思考回答: </p><p>(1)青霉素使用之前,感冒病毒对各种药物的抗药性存在着差异,是因为生物存在_______________。 </p><p>(2)青霉素使用对感冒病毒起了_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感冒病毒与环境之间的_______________实现的。由于青霉素的反复使用,就会使抗药性强这一性状逐代积累而保留下来。 </p><p>(3)上述过程中,_______________生存,_______________被淘汰的现象,叫___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 变异 选择 生存斗争 适者  不适者 自然选择</p><p>【解析】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br />(1)青霉素使用之前,病菌对各种药物的抗药性存在着差异,是因为生物存在变异。<br />(2)在青霉素刚被使用的时候,能够杀死大多数类型的细菌。但少数细菌由于变异而具有抵抗青霉素的特性,不能被青霉素杀死而生存下来,并将这些特性遗传给下一代。因此,下一代就有更多的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经过青霉素的长期选择,使得有的细菌已不再受其的影响了,细菌抗药性的产生是青霉素对细菌的变异进行选择的结果。青霉素的使用对细菌起了自然选择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细菌与青霉素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br />(3)患者使用青霉素后,体内的大多数细菌被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极少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并繁殖后代,这叫做适者生存。这种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现象,叫自然选择。</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生活着一种桦尺蠖,l9世纪中期,由于树干上长满地衣,桦尺蠖多数是浅色的,少数是深色的,到20世纪中期,由于工厂排出的煤烟杀死了地衣,并将树干熏成黑褐色,深色桦尺蠖成了常见种,浅色桦尺蠖成了少数。如图表示这两个时期两种桦尺蠖所占的比例,据此回答: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1/26/10/c15aca05/SYS201901261006401573576754_ST/SYS201901261006401573576754_ST.001.png" width="298" height="18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中深色的柱形表示________色桦尺蠖的比例变化情况。 </p><p>(2)19世纪中期,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多数是浅色的,少数是深色的,这些深色的桦尺蠖是浅色桦尺蠖在自然条件下的________类型。 </p><p>(3)在相同的自然条件下,不同桦尺蠖的体色是由________决定的。 </p><p>(4)按照达尔文的观点,l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曼彻斯特地区桦尺蠖体色的变化是________的结果。 </p><p>(5)假设控制浅色的基因用A表示,控制深色的基因用a表示,如果两只基因组成 均为Aa的桦尺蠖交配,产生的后代中可能的基因组成有________种。</p></div></div>
<div><p>【答案】 浅 变异 基因 自然选择 AA Aa aa三种</p><p>【解析】试题分析:</p><p>(1)华尺蛾在自然条件下产生变异类型,其后代有浅色桦尺蠖和深色桦尺蠖。l9世纪中期,由于桦尺蠖所处的环境颜色是浅色的,因而浅色桦尺蠖的体色是与环 境颜色一致的,是一种不易被敌害发现的保护色;到20世纪中期,由于工业污染后使环境颜色变深,这时,浅色桦尺蠖的体色就与环境颜色形成了反差,成了易被 敌害发现的体色,而深色桦尺蠖的体色这时反而成了保护色,不易被敌害发现。因此图中深色的柱形表示浅色桦尺蠖的比例减少变化情况。</p><p>(2)生物体的 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桦尺蛾的体色有深浅之分,这是生物的变异现象;因 此,19世纪中期,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多数是浅色的,少数是深色的,这些深色的桦尺蠖是浅色桦尺蠖在自然条件下的变异类型。</p><p>(3)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因此桦尺蠖的体色是由基因控制的。</p><p>(4)19 世纪中期,该地区原植物的树干多呈浅色,浅色的桦尺蛾不容易被敌害发现而生存下来,这是适者生存,黑色桦尺蠖容易被敌害发现而吃掉,是不适者被淘汰;20 世纪中期,煤烟将树干熏成了黑色。深色桦尺蛾就不容易被发现而生存下来是适者生存,而浅色桦尺蛾容易被敌害发现而吃掉,是不适者被淘汰。因此桦尺蠖的两种 体色比例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p><p>(5)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把控制性状的基因 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时,显示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显示显性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 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显示隐性性状。假设控制浅色的基因用A表示,控制深色的基因用a表示,如果两只基因组成均为Aa的桦尺蠖交配,产生的后代中可能的基 因组成有3种。即AA、Aa、aa.如图所示:。</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1/26/10/c15aca05/SYS201901261006401573576754_DA/SYS201901261006401573576754_DA.001.png" width="386" height="24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考点: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 。</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科学家做过如下实验,将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分别进行标记,然后放养于不同的地点,一段时间后,将所释放的桦尺蛾尽量收回,统计其数目,结果如下表: </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6.5pt"><td rowspan="2" style="width:58.9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1/26/10/c15aca05/SYS201901261006403135128240_ST/SYS201901261006403135128240_ST.001.png" width="153" height="5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131.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工业污染区 </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157.2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非工业区 </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70.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深色蛾 </p></td><td style="width:49.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浅色蛾 </p></td><td style="width:51.4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深色蛾 </p></td><td style="width:94.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浅色蛾 </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58.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释放数目 </p></td><td style="width:70.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154只 </p></td><td style="width:49.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164只 </p></td><td style="width:51.4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472 </p></td><td style="width:94.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496 </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58.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再回收率 </p></td><td style="width:70.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58% </p></td><td style="width:49.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25% </p></td><td style="width:51.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6% </p></td><td style="width:94.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42% </p></td></tr></table><p> </p><p>(1)桦尺蛾有深浅不同的体色,说明生物界中存在着_______________现象。 </p><p>(2)在非工业区,_____________桦尺蛾不易被鸟类发现捕食;而在工业污染的地区_____________桦尺蛾不易被鸟类发现捕食。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着的桦尺蛾,保护色是不同的。所以,具有普遍变异性的生物是否生存是由____________决定的,只有适应环境具备___________变异的个体才能在生存斗争中保留下来。由于生物有______________的特性,所以它们的后代基本也具有相同性状。 </p><p>(3)达尔文把这种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 变异 浅色 深色 环境 有利 遗传 自然选择</p><p>【解析】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在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蛾更容易生存,而在非工业区,浅色桦尺蛾更容易生存。这说明生物的体色与环境的颜色一致时即具有保护色的生物更容易生存。</p><p>(1)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桦尺蛾的体色有深浅之分,这是生物的变异现象。<br />(2)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颜色相似,从而不易被敌害发现,利于其避敌和捕食,这种体色叫做保护色。在非工业区,浅色桦尺蛾不易被鸟类发现捕食;而在工业污染的地区,桦尺蛾较深的体色对其本身来说是一种保护色,不易被鸟类发现捕食。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所以,具有普遍变异性的生物是否生存是由环境决定的,只有适应环境具备有利变异的个体才能在生存斗争中保留下来。由于生物有遗传的特性,所以它们的后代基本也具有相同性状。<br />(3)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