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第九中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原始大气与空气相比较,没有的气体成分</p><p>A. 氨气 B. 氧气 C. 甲烷 D. 水蒸气</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地质学家研究表明,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以前形成的,那时候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上的环境与现在的完全不同:天空中或赤日炎炎,或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氢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虽有少量的水蒸气受到强烈的紫外线的作用,分解为氢和氧,但是氢由于太轻而浮到大气层的最高处,大部分逐渐消失在宇宙空间,而氧气很快与地面上的一些物质结合为氧化物,因此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持化学进化观点的学者认为,从有机小分子到有机大分子再到最简单的原始生命最可能发生在</p><p>A. 原始大气中 B. 原始土壤里</p><p>C. 原始陆地 D. 原始海洋中</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米勒模拟原始大气,在实验室合成了多种有机小分子。米勒的实验说明了</p><p>A. 原始大气成分能够转变为有机小分子 B. 有机小分子能够转变为有机大分子</p><p>C. 有机大分子能够转变为原始生命 D. 原始大气成分包含氧气</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米勒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米勒将水注入左下方的烧瓶内,先将玻璃仪器中的空气抽去。然后打开左方的活塞,泵入甲烷、氨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模拟还原性大气)。再将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水蒸汽和混合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并在另一容量为5升的大烧瓶中,经受火花放电(模拟雷鸣闪电)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机物,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内(图中以黑色表示)(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此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地质年代的新生代中占优势的陆地植物是</p><p>A. 苔藓植物 B. 蕨类植物 C. 裸子植物 D. 被子植物</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苔藓植物生活在潮湿的地方,通常具有茎和叶的分化,没有根,只有假根其固定作用,但茎中无导管,叶中无叶脉;蕨类植物生活在阴湿的陆地上,有了根、茎和叶,体内具有输导组织,这三种植物靠孢子繁殖,统称为孢子植物;种子植物能够产生种子,依靠种子繁殖,种子比孢子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强。种子植物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裸子植物的根、茎、叶都很发达,里面都有输导组织,所以裸子植物可以长得很高大,也能在干旱和土壤贫瘠的地方生长;被子植物具有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其种子外有果皮包被,能够保护种子和帮助种子传播,所以被子植物是在地质年代的新生代中占优势的陆地植物。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生物进化顺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p><p>A. 从简单到复杂 B. 从水生到陆生 C. 从植物到动物 D. 从低等到高等</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可以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可见从植物到动物不是进化的总体趋势。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化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p><p>A.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主要、最可靠的证据</p><p>B. 化石是指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p><p>C. 在地质年代较近的地层中不可能找到低等生物的化石</p><p>D. 通过对不同年代化石的比较,可推断出生物进化的趋势</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1)生物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p><p>(2)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p><p>(3)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p><p>解:A、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直接说明了古生物的结构或生活习性.因此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主要、最可靠的证据,A正确.</p><p>B、根据分析可知,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B正确.</p><p>C、在地质年代较近的地层中高等动物的化石多,但是也有低等生物的化石,C不正确;</p><p>D、根据分析可知,通过对不同年代化石的比较,可推断出生物进化的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D正确.</p><p>故选:C.</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农业科学家在蔬菜种植过程中发现,如果在大棚内长期使用某种农药,害虫对这种农药的抗药性会越来越强。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p><p>A. 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农药对害虫不断选择的结果</p><p>B. 害虫的抗药性是在农药的作用下产生的</p><p>C. 害虫存在遗传和变异现象为其抗药性的增强提供了前提条件</p><p>D. 害虫的抗药性变强是有利变异</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害虫的抗药性是原来就有的不是在农药的作用下产生的,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农药对害虫不断选择的结果,A正确;害虫中原来就有抗药性的个体,在使用农药的过程中淘汰了抗药性弱的个体,而抗药性强的个体活下来,因此害虫的抗药性不是在农药的作用下产生的,B错误;害虫存在遗传和变异现象,为其抗药性的增强提供了前提条件,C正确;对害虫来说抗药性变异有利于生存,因此是有利变异,D正确。<br />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动物中不属于类人猿的是</p><p>A. 长臂猿 B. 猴 C. 猩猩 D. 黑猩猩</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人和类人猿是近亲,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类人猿没有尾巴、颊囊和屁股上的胼胝,常见的四种类人猿是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故猴不属于类人猿。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关于人类的出现,下列叙述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p><p>A. 人类具有动物的基本特征,所以人与动物没有根本区别</p><p>B. 语言是人与动物的唯一本质区别</p><p>C. 从猿到人的进化中,劳动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p><p>D. 人类起源于类人猿</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人类具有动物的基本特征,但人和动物具有本质的区别:人会制造工具,动物不会制造工具,A错误;人类具有动物的基本特征,但是人和动物也有根本的区别,如人类具有语言思想意识,能制造工具,进行创造性劳动,故不是唯一本质区别,B错误;在地面生活的古猿,因为没有尖牙利爪进行攻击和获取食物,也不能快速奔跑逃避敌害,因而只能使用折断的树枝、破碎的石块等来增强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的能力.在这样的条件下,古猿只能用后肢行走,而将上肢解放出来使用天然工具。所以,劳动在从猿进化为人的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C正确;古猿原来是过着树栖生活,后来,随着环境的变化,大片的森林变成了稀树草原,使古猿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适应环境的古猿继续过着树栖生活,另一部分古猿被迫从树上到了地面,改营地面生活,最终进化为人类,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科学家发现的最早的原始人类化石在 ( )</p><p>A.亚洲 B.非洲 C.欧洲 D.澳洲</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在东非大裂谷地带,古人类学家发现了许多早期古人类化石,其中有距今300万年前的少女露西的骨骼化石,是目前最早的原始人类化石。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生物分类的等级单位中,最大和最小的分类单位分别是</p><p>A. 目、界 B. 纲、种 C. 界、种 D. 界、属</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最基本(最小)的分类单位是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远,生物的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如果在分类单位上增加“亚科”那么该单位所处的位置应该是</p><p>A.门与纲之间 B.纲与目之间</p><p>C.目与科之间 D.科与属之间</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亚纲”这一分类单位,比纲小,比目大,因此分类地位应处于纲与目之间。</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用双名法书写生物名称时,种名应该</p><p>A. 大写 B. 小写 C. 第一个字母大写 D. 大小写均可</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瑞典著名的植物学家林奈在《自然系统》这本书中正式提出科学的生物命名法--双名法,按照双名法,每个物种的科学名称(即学名)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属名,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部分是种加词,第一个字母小写;种加词后面还应有命名者的姓名,有时命名者的姓名可以省略。双名法的生物学名部分均为拉丁文,并为斜体字;命名者姓名部分为正体。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大气中氧气的最重要来源</p><p>A. 藻类的光合作用 B. 苔藓植物的光合作用</p><p>C. 蕨类植物的光合作用 D. 森林的光合作用</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藻类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陆地上,种类多种多样,有单细胞的,如衣藻、硅藻等,有多细胞的,如水绵、海带、紫菜、裙带菜等,藻类植物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叶绿体,全身都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是空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构成我国北方森林的主要植物的是</p><p>A. 苔藓植物 B. 蕨类植物 C. 裸子植物 D. 被子植物</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现在的地球森林,主要是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两者中被子植物数量要比裸子植物多,分布更广,被子植物有286000种,裸子植物只有720种,被子植物要复杂于裸子植物,属于高等植物。但是,裸子植物在有些地区保持着区域性的优势,如北温带与北寒带交界附近的针叶林,它们都是松、柏、杉之类的裸子植物。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无脊椎动物最为显著的特征是</p><p>A. 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 体积都很微小</p><p>C. 身体里都没有脊椎骨 D. 对刺激的反应灵敏</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所以,它们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不是无脊椎动物最为显著的特征,A错误;<br />病毒、细菌等微生物它们的体积也都很微小,因此,它们的体积都很微小不是无脊椎动物最为显著的特征,B错误;<br />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C正确;<br />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动物和植物都能对外界刺激能做出反应,如含羞草的叶受到刺激会合拢,因此,它们对刺激的反应都很灵敏不是无脊椎动物最为显著的特征,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动物中属于恒温动物的是</p><p>A. 鱼类 B. 两栖类 C. 爬行类 D. 鸟类</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鸟类和哺乳动物,它们的体表大都被毛,循环路线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内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所以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为恒温动物;而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它们的体温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都属于变温动物。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哪项是我国珍稀的爬行动物</p><p>A. 娃娃鱼 B. 扬子鳄 C. 白鳍豚 D. 大熊猫</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大鲵又称娃娃鱼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它的叫声很像幼儿哭声,因此人们又叫它“娃娃鱼”。A不符合题意。</p><p>扬子鳄或称作鼍,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鳄鱼,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现在生存数量非常稀少、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在扬子鳄身上,至今还可以找到早先恐龙类爬行动物的许多特征。所以,人们称扬子鳄为中生代的“活化石”。我国已经把扬子鳄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严禁捕杀。B符合题意。<br />大熊猫一般称作“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哺乳动物之一,数量十分稀少,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体色为黑白相间,被誉为“中国国宝”。C不符合题意。<br />白鳍豚是世界最濒危的12种野生动物之一,为中国长江所独有的水生哺乳类。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蚯蚓和蝗虫的共同特征是</p><p>A. 体表有外骨骼 B. 身体分节 C. 体表有贝壳 D. 足分节</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蚯蚓属于环节动物,蝗虫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环节动物的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因此蝗虫和蚯蚓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分节。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我们所说的“米猪肉”其实是指</p><p>A. 含有米粒的猪肉 B. 含有猪肉绦虫卵的猪肉</p><p>C. 含有猪肉绦虫成虫的猪肉 D. 含有猪肉绦虫幼虫的猪肉</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猪肉绦虫的幼虫寄生在猪的体内,寄生的部位为运动较多的肌肉,以股内侧肌多见,这样的猪肉俗称“米猪肉”;人吃了这样的猪肉就会得猪肉绦虫病,在人体内生长为成虫。</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动物不属于原生动物的是</p><p>A. 阿米巴变形虫 B. 蛔虫 C. 疟原虫 D. 夜光虫</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阿米巴变形虫、疟原虫、夜光虫等都属于原生动物,一种海生单细胞生物。身体呈球果状,直径约40~50微米,有明显的纵沟和横沟,横沟上部称上锥或上壳,下部称下锥或下壳,ACD不符合题意;<br />蛔虫是线形动物,身体通常呈长圆柱形,两端尖细,有原体腔,前端为口,后端为肛门。不是原生动物,B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哪些特点说明家鸽的外形与飞行生活相适应?</p><p>A. 全身被覆羽毛 B. 前肢特化为翼, C. 体型呈流线型 D. 以上三项都是</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鸟类营飞行生活,其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如家鸽前肢变成翼,有大型的正羽,排成扇形,适于飞行;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食量大,直肠很短,粪便可以随时排出体外,能减轻体重;有龙骨突,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家鸽的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故选D。</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星期天,王冰同学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动物园,动物园里的动物可真多,有蝴蝶、海豹、热带鱼、水母、鸵鸟等等,看得王冰眼花缭乱,你能帮他给这些动物分类吗?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2/12/10/7635645a/SYS201902121006322328684946_ST/SYS201902121006322328684946_ST.001.png" width="347" height="11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______ B:_____ C:______ D:_______ E:______</p></div></div>
<div><p>【答案】 水母 蝴蝶 热带鱼 鸵鸟 海豹</p><p>【解析】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把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题中的海豹、热带鱼、鸵鸟属于脊椎动物,蝴蝶和水母属于无脊椎动物。其中热带鱼是鱼类,鸵鸟属于鸟类,海豹属于哺乳动物,蝴蝶是节肢动物,水母是腔肠动物。</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p></div></div>
<div><p>【答案】错</p><p>【解析】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证据,因为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直接说明了古生物的结构或生活习性。因此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是化石证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故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主要的证据是化石。</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不同的植物类群之间,没有任何亲缘关系。(_____)</p></div></div>
<div><p>【答案】错</p><p>【解析】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即生物在形态结构特征、营养方式、以及在进化上的亲疏远近关系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把生物划分为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将生物分为植物界、动物界和其他的几个界。每个界又被分为六个更小的等级,它们由从大到小依次是门、纲、目、科、属、种。如植物界中有若干个门,每个门的所有植物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故说法错误。</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恒温动物比变温动物高等。 (_____)</p></div></div>
<div><p>【答案】对</p><p>【解析】恒温动物的机体功能可以随时最大程度发挥。动物的机体,反映能力是和体温有关系的,体温适宜的时候就会反映机敏,有力。例如变温动物:蛇。蛇在早晨的时候,由于外界温度低,身体是发僵硬的,很难出来活动,而恒温动物的活动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受外界温度的影响;<br />恒温动物的消化系统消化能力稳定,很多消化酶都能在相应的温度下得到最大程度的活性,而变温动物的消化系统则不可能在任何时候都消化良好。因此,恒温动物比变温动物高级,更容易适应生存环境,大大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更容易繁衍、生存。故说法正确。</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原生生物对人都是有益的。 (_____)</p></div></div>
<div><p>【答案】错</p><p>【解析】原生生物有的对人类有利,如草履虫能净化污水;有的对人类有害,如甲藻、硅藻等单细胞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形成赤潮。故说法错误。</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蕨类植物可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_____)</p></div></div>
<div><p>【答案】错</p><p>【解析】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但体内无输导组织,叶只有一层细胞构成,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容易从背腹两面侵入而威胁苔藓植物的生活,因此我们常把苔藓植物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故说法错误。</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地质学家把地球的发展历史划分为若干__________,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 地质年代 太古代 元古代 古生代 中生代 新生代</p><p>【解析】地球自形成以来也可以划分为5个“代”,从古到今是: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有些代还进一步划分为若干“纪”,如古生代从远到近划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中生代划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新生代划分为第三纪和第四纪。这就是地球历史时期的最粗略的划分,我们称之为“地质年代”,不同的地质年代人有不同的特征。</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据图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2/12/10/7635645a/SYS201902121006332076477829_ST/SYS201902121006332076477829_ST.001.png" width="371" height="16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蝗虫的身体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p><p>(2)蝗虫的体表覆盖坚硬的__________,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有发达的脑、灵敏的__________和独特的__________,从而完全适应陆上生活。</p><p>(3)蝗虫有发达的运动器官,包括三对_____________,两对_____________,都生于胸部。</p></div></div>
<div><p>【答案】 头 胸 腹 外骨骼 感觉器官 呼吸器官 足 翅</p><p>【解析】(1)蝗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生有触角和口器以及单复眼,胸部是蝗虫的运动中心,蝗虫的腹部是蝗虫呼吸、生殖中心。<br />(2)蝗虫的体表覆盖坚硬的外骨骼,具有防止水分散失和保护内部柔软器官的作用。有发达的脑、灵敏的感觉器官和独特的呼吸器官,从而完全适应陆上生活。<br />(3)蝗虫的运动器官是两对翅和三对足都着生在胸部。</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下图是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2/12/10/7635645a/SYS201902121006334108430725_ST/SYS201902121006334108430725_ST.001.png" width="296" height="15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中属于生产者的是_____________,属于消费者的是_________________。</p><p>(2)该食物网中有_____________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一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p><p>(3)生态系统中有四种成分,图中只体现了两种,未体现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 草 兔 5条 草鼠蛇鹰 分解者 非生物因素</p><p>【解析】(1)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能利用环境中的无机物合成贮藏能量的有机物;该食物网中只有草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贮藏能量的有机物,属于生产者;兔、鼠、蛇、狐、鹰直接或间接以草为食,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br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图中食物链有: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共有5条。营养级越多,食物链越长,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是草→鼠→蛇→鹰。</p><p>(3)该图中草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因此该图中只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两种成分,未体现的成分是分解者、非生物部分。</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