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学期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六单元生物与环境综合测试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p><p>A. 阳光→草→兔→狐 B. 小麦→鼠→蛇→鹰</p><p>C. 鼠→蛇→鹰→腐生细菌 D. 草籽←麻雀←鹰</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阳光是非生物部分,既不属于生产者也不属于消费者,食物链的组成未包括非生物部分,A不符合题意;</p><p>该食物链正确的表示了生产者小麦与消费者鼠、蛇、鹰它们四者的关系,B符合题意;</p><p>鼠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腐生细菌是分解者,食物链不包括分解者,C不符合题意;</p><p>食物链的箭头指向消费者,该选项把食物链的箭头方向弄反了,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今年初夏,无锡太湖发生了大面积水藻,严重危及市民的正常饮水,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p><p>A. 工业污水大量排放 B. 草履虫大量繁殖</p><p>C. 蓝藻大量繁殖 D. 水生植物过度繁殖</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赤潮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产生的,相关因素很多,但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是海洋污染,大量含有各种含氮有机物的废污水排入水中,促使水域富营养化,这是赤潮藻类能够大量繁殖的重要物质基础,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浮游藻是引发赤潮的主要生物,在全世界4000多种浮游藻中有260多种能形成赤潮,其中有70多种能产生毒素,他们分泌的毒素有些可直接导致海洋生物大量死亡,有些甚至可以通过食物链传递,造成人类食物中毒。</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天然的草原生态系统中,狼由于某种疾病而大量死亡,下列最符合较长时间内鹿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p><p>A.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56d54985/SYS201712310154138982285315_ST/SYS201712310154138982285315_ST.001.png" width="181" height="13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B.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56d54985/SYS201712310154138982285315_ST/SYS201712310154138982285315_ST.002.png" width="146" height="12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C.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56d54985/SYS201712310154138982285315_ST/SYS201712310154138982285315_ST.003.png" width="116" height="12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D.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56d54985/SYS201712310154138982285315_ST/SYS201712310154138982285315_ST.004.png" width="151" height="11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在食物链“植物→鹿→狼”中,若是狼由于某种疾病而大量死亡,鹿因缺少天敌会增多,植物(鹿的食物)随着鹿的增多而减少,后来鹿的数量随着植物(鹿的食物)的减少而减少。当鹿超过一定数量后,因食物不足而数量减少,然后趋相对于稳定。因此最符合较长时间内鹿的数量变化的曲线是D。故ABC错误,D正确。<br />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与陆生动物防止水分丢失无关的结构是( )</p><p>A. 蛇的体表有鳞</p><p>B. 鳖有甲</p><p>C. 螳螂的体表有外骨骼</p><p>D. 鸟的肺连有气囊</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陆地生活的动物体表具有角质的鳞、外骨骼或甲,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有利于适应陆地生活。蛇的体表有鳞、鳖有甲、螳螂的体表有外骨骼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鸟的肺连有气囊,为的是辅助呼吸。</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山难容二虎”这一谚语,用生物学观点可以理解为</p><p>A.虎性情孤独,不群居 </p><p>B.虎所需的生活空间很大</p><p>C.身体强壮的虎以身体弱小的虎为食 </p><p>D.虎所处的营养级高,获得的能量少,个体数量就少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在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减少,每一个营养级大约减少20%,能量的传递效率约为80%,虎食量大,以大中型食草动物为食(主要是鹿类),也会捕食其他的食肉动物,处在食物链的顶端,如食物链:草→鹿→虎,因此,虎是营养级别很高的生物,可得到的能量少,个体数量也就少,为了获得足够的食物维持生存,才有了“一山不容二虎”的现象。</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植食动物在生物圈中充当什么角色( )</p><p>A. 分解者 B. 生产者 C. 消费者 D. 自养生物</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是消费者,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们为了解决某一环境问题而采取的下列哪一行为导致了完全相反的效果( )</p><p>A. 寻求控制人口增长的方法 B. 广泛使用科学的耕种技术</p><p>C. 制造更有效的农药和杀虫剂 D. 发展垃圾处理的新技术</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控制人口数量的过快增长,可以减缓人口过快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造成的压力,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A不符合题意;<br />科学的耕作技术,可以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为人类提供丰富的粮食,间接的保护了环境,B不符合题意;<br />制造毒性更强更有效的农药,虽然能够暂时杀灭农林害虫,但剧毒农药进入环境后,会沿食物链影响到其它的生物,还可能使害虫产生抗药性,从而导致相反的结果,C符合题意;<br />垃圾是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由于排出量大,成分复杂多样因此污染环境,影响环境卫生;发展垃圾处理的新技术,可以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对一只生活在四川卧龙的大熊猫而言,环境就是(    )</p><p>A. 卧龙自然保护区的各种植物和动物 B. 阳光、空气、水分和土壤</p><p>C. 卧龙自然保护区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 D. A、B、C和自然保护区的其它熊猫</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生物的环境不仅是指生活的地点,还包括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因此影响生活在四川卧龙的大熊猫的环境因素包括阳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以及除这只大熊猫外的自然保护区的其它熊猫。</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草→鼠→蛇→鹰的食物链中,数量最少的生物是</p><p>A、草    B、鼠    C、蛇    D、鹰</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消费者指各种动物,此食物链中的草是生产者,鼠、蛇、鹰都属于消费者,鼠以草为食,属于初级消费者,蛇以鼠为食,属于次级消费者,鹰则属于三级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的特点是逐级递减的,因而鹰体内的能量最少,其数量也最少。</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为了保护棕头鸥等珍贵鸟类及其生存环境,我国建立的自然保护区是:</p><p>A. 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 B. 东北长白山自然保护区</p><p>C. 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 D. 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相应的建立了一些自然保护区。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主要是为了保护斑头雁、棕头鸥等鸟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一个由水稻、蝗虫、青蛙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如果将青蛙杀光,蝗虫的数量变化可以用下列曲线图中的哪一个来表示?( )</p><p>A.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b56268d5/SYS201712310120441974388975_ST/SYS201712310120441974388975_ST.001.png" width="103" height="9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B.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b56268d5/SYS201712310120441974388975_ST/SYS201712310120441974388975_ST.002.png" width="103" height="9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C.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b56268d5/SYS201712310120441974388975_ST/SYS201712310120441974388975_ST.003.png" width="103" height="9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D.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b56268d5/SYS201712310120441974388975_ST/SYS201712310120441974388975_ST.004.png" width="104" height="9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在上面的生态系统中,水稻是植物,属于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螟虫是以水稻为食,属于初级消费者;青蛙是以螟虫为食,属于次级消费者.所以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为:水稻→螟虫→青蛙,食物链中的各种生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只要某一物种的数量发生变化,就会牵动整条食物链,从而进一步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如青蛙的数量减少,螟虫在短时间内就会因天敌减少而数量急剧增加,而螟虫的数量增加又导致水稻的数量减少,螟虫获取不到足够的食物,数量就会减少,所以将青蛙杀绝,螟虫的数量变化为先增加再减少。</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构成人工生态系统的第一要素是人,下列不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是( )</p><p>A. 城市生态系统 B. 农业生态系统 C. 鱼塘生态系统 D. 草原生态系统</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城市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其主要特点是人的作用非常关键,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居民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是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和改造而建设起来的特殊的人工生态系统;其主要的特征是:以人为核心,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很少,消费者主要是人类,A不符合题意;<br />农业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同野生植物相比,农作物抵抗旱、涝、病虫害的能力较差。因此,需要在栽培和管理中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所以,在此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一旦人的作用消失,农田生态系统就会很快退化,占优势地位的作物被杂草和其他植物所代替,B不符合题意;<br />鱼塘生态系统,生物种类较少,群落的结构也不复杂,主要以鱼为主,在管理中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所以,在此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一旦人的作用消失,鱼塘生态系统就会很快退化,C不符合题意;<br />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这里年降雨量很少。 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要少得多,群落的结构也不如前者复杂。在不同的季节或年份,降雨量很不均匀,因此,种群和群落的结构也常常发生剧烈变化,主要依靠自然调节能力维持的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D符合题意。</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根据如图的食物网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2/25/10/2f9c81a1/SYS201902251004166871288135_ST/SYS201902251004166871288135_ST.001.png" width="219" height="17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中属于生产者的是________;</p><p>(2)该食物网中有________条食物链.</p><p>(3)写出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p><p>(4)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体内有机物和能量含量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 .</p><p>(5)蛇的用途很多,如果人们大量的捕捉蛇,该生态系统在短期内________的数量会增加,而使得________的数量也增加;相反的________的数量会减少.但如果捕捉不是太多,经过较长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会由于具有一定的________,而达到一种新的稳定状态.</p></div></div>
<div><p>【答案】 草 5 草→鼠→蛇→鹰 草 草 鼠 鹰、狐 兔 自动调节能力</p><p>【解析】(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植物是生产者,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是消费者,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动物植物死后的遗体遗物被细菌、真菌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无机盐等,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又被植物体利用。它们是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因此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草。<br />(2)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可以用食物链来表示,分析可知,该生态系统中有5条食物链。如下:草→鼠→蛇→鹰,草→鼠→狐,草→鼠→鹰,草→兔→狐,草→兔→鹰。<br />(3)该生态系统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草→鼠→蛇→鹰。<br />(4)在食物链中植物的数量最多,食肉动物数量最少,植食动物的数量大于食肉动物数量,而小于植物的数量。因此该生态系统中草的数量最多。有机物和能量会沿着食物链逐级传递,且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因此体内有机物和能量含量最多的生物是草。<br />(5)生态系统中当大大增加或减少某一种生物的数量时,会影响其他生物的数量,如人们大量的捕捉蛇,因为蛇是鼠的天敌,因此该生态系统在短期内鼠的数量会增加,而鼠又是狐和鹰的食物,因此狐和鹰的数量也增加;而鹰和狐是兔的天敌,因此兔的数量会减少。但如果捕捉不是太多,经过较长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会由于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而达到一种新的稳定状态。</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它具有三个特点:“________ ”、“_________”和“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 天然基因库 天然实验室 活的博物馆</p><p>【解析】自然保护区不仅保护了珍稀野生动物,还保护了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自然保护区的作用有: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研究自然生态系统的场所;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便于进行连续、系统的长期观测以及珍稀物种的繁殖、驯化的研究等;是宣传教育的“活的自然博物馆”,可以向人们进行普及生物学知识和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等。自然保护区还能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环境和保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表是研究小组对某湖泊生态系统中A、B、C、D、E五种生物消化道内食物成分的分析,如图是该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2/f936fd23/SYS201712302255265133955995_ST/SYS201712302255265133955995_ST.001.png" width="481" height="11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根据表中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试写出最长的一条食物链:(用字母和箭头表示)。</p><p>(2)在该湖泊生态系统中,河蚌(B)和小鱼(D)的关系是 。</p><p>(3)如图中的 表示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若②表示生物在夜晚进行的某一生理过程,则②是 。</p><p>(4)若该生态系统被某种杀虫剂污染,试推测表中体内含杀虫剂最多的生物是 (填字母)。</p><p> </p></div></div>
<div><p>【答案】(1)C→E→D→A;</p><p>(2)捕食;</p><p>(3)小球藻;呼吸作用;</p><p>(4)A</p><p>【解析】</p><p>试题分析:(1)由消化道内食物成分组成,可写出食物网如图所示:</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2/f936fd23/SYS201712302255265133955995_DA/SYS201712302255265133955995_DA.001.png" width="170" height="4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C→E→D→A。</p><p>(2)河蚌(B)可以捕食水蚤,同时小鱼也捕食水蚤,因此两者均可以小球藻为食,属于捕食关系。</p><p>(3)在生态系统中,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小球藻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p><p>由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示意图中箭头方向可知:过程②绿色植物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到大气中,是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p><p>(4)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营养级越高生物(越靠近食物链的 末端),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富集)。食物链:“C→E→D→A”,甲的营养级最高,因此该食物链中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A。</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某湖泊生态系统食物网和部分生物间的能量(单位100KJ/m2/年);流动情况调查结果(A,B,C,D,E,F,G分别表示不同的生物)分析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8/08/11/f7e672b6/SYS201808081127333409404554_ST/SYS201808081127333409404554_ST.001.png" width="326" height="9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湖拍至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除图中所示生物外,还应有 ________和________。 </p><p>(2)A属于________,太阳能通过A的________进人该食物网。 </p><p>(3)该食物网有________条食物链;最短的一条食物链是________ </p><p>(4)该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从A→B→C→D的能量变化可以看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 非生物成分 分解者 生产者 光合作用 4 A→F→G G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p><p>【解析】试题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3)物质、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p><p>(1)食物网由食物链组成,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因此湖泊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除图中所示生物外,还应有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2)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因此A属于生产者;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太阳能通过A的光合作用进人该食物网;(3)图中食物链有:A→B→C→G、A→B→D→E→G、A→F→E→G、A→F→G,因此该食物网有4条食物链;营养级越少食物链越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是A→F→G;(4)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逐级积累,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图中营养级最高的是G,因此该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G;从A-B-C变化可以看出其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2/25/10/2f9c81a1/SYS201902251004171425880935_ST/SYS201902251004171425880935_ST.001.png" width="230" height="15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在此图中,一种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不包括的是________者. </p><p>(2)该生态系统中有________条食物链,写出最长的一条食链:________. </p><p>(3)图中蛇与鼠是捕食关系,而狐与鹰之间是________关系. </p><p>(4)如果因某种原因导致农药在该食物网中不断积累,则体内积累农药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 </p><p>(5)在该生态系统中,如果人类大量地捕杀鹰、狐和蛇,则鼠和________的数量会增加,造成植被减少,结果导致生态系统被破坏.因此动物在维持________中起着重要作用.</p></div></div>
<div><p>【答案】 分解者 5 青草→鼠→蛇→鹰 竞争 鹰 兔 物质循环</p><p>【解析】(1)在此图中,草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因此一种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不包括的是分解者。<br />(2)图中食物链有: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因此该生态系统中有5条食物链。<br />(3)图中蛇与鼠是捕食关系,狐与鹰都吃兔、鼠,因此狐与鹰之间是竞争关系。<br />(4)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并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图中营养级最高的是鹰,因此如果因某种原因导致农药在该食物网中不断积累,则体内积累农药最多的生物是鹰。<br />(5)在该生态系统中,如果人类大量地捕杀鹰、狐和蛇,则鼠和兔的数量会增加,造成植被减少,结果导致生态系统被破坏。因此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自然界的物质循环是须臾不止的.图为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示意图,请据图作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6/20/22/12d3e9e8/SYS201806202242456586977016_ST/SYS201806202242456586977016_ST.001.png" width="330" height="24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中的真菌、细菌的生活方式是腐生,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者.生物遗体被细菌、真菌分解成的_____、_____和_____ 等物质能重新被绿色植物利用.</p><p>(2)图中细菌、真菌和动物等生活所需要的有机物归根到底来自绿色植物的_____ (填生理过程).因此,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的_____者.</p><p>(3)从图中可以看出,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的_____起着重要作用.</p></div></div>
<div><p>【答案】 分解 二氧化碳 水 无机盐 光合作用 生产 物质循环</p><p>【解析】试题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真菌、细菌的生活方式是腐生,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生物遗体被细菌、真菌分解成的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 等物质能重新被绿色植物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就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利用光合成有机物和产生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将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使植物体内有机物中的碳又回到大气中。因此,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细菌、真菌,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营养方式是异养。可把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细菌和真菌可作为分解者参与自然界的物质循环。</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