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二十三章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 同步测试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就生物本身来讲,生物能发展进化的关键因素在于</p><p>A.生物能过度繁殖 B.生物能产生变异</p><p>C.生物能进行生存斗争 D.自然环境能对生物进行选择</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首先变异是不定方向的,是否有利要看这种变异是否适应环境,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的材料.然后过度繁殖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动力,以生存斗争为手段,达到适者生存与不适者被淘汰的结果.生物能产生变异是进化的基础,是生物能发展进化的关键因素,故选项B正确。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长期使用某种抗菌素,发现抗菌素的效果越越差.从达尔文的进化观点来看,这是由于( )</p><p>A. 抗菌素浓度增加使病原体药性也增加 B. 抗菌素对病原体逐代选择的结果</p><p>C. 病原体由于接触抗菌素产生了抗药性 D. 抗菌素引起产生抗药性强的病原体</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滥用抗生素是出现超级细菌的原因;在抗生素刚被使用的时候,能够杀死大多数类型的细菌,这是不适者被淘汰;但少数细菌由于变异而具有抵抗抗生素的特性,不能被抗生素杀死而生存下来(这是适者生存),并将这些特性遗传给下一代,因此,下一代就有更多的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经过抗生素的长期选择,使得有些细菌已不再受抗生素的影响了,因此抗生素使用一段时间后,杀菌效果就会下降的原因是抗生素对细菌的抗药性进行了选择作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叙述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p><p>A. 自然界中的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B. 生物要为争夺有限的生存条件进行斗争</p><p>C. 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下來并繁殖后代 D. 为了适应坏境,生物会主动产生有利变异</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自然界中的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A正确;<br />生物生存的空间与食物是有限的,因此生物要为争夺有限的生存条件进行斗争,B正确;<br />具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下來并繁殖后代,C正确;<br />生物适应环境是自然环境对生物的不定向变异进行自然选择的结果,不是为了适应环境,生物会主动产生有利变异,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叙述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p><p>A. 生物一般都具有很强的生殖能力</p><p>B. 生物常常会为争夺食物和生活空间而发生生存斗争</p><p>C. 动物在生存斗争中,体型较大的个体一定获胜</p><p>D. 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源于达尔文于1859年发表的惊世骇俗的宏篇巨著《物种起源》,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达尔文认为,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效的,这必然导致生物在生活过程中生存而斗争,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生物的变异是随机产生的,产生的变异可能对生物的生存是有利的,也可能对生物的生存是不利的。不是环境的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变异,而是环境的改变对生物产生的变异进行了选择。因此体型较大的个体一定获胜的说法不正确,即C错误。</p><p>请在此填写本题解析!</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个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长翅昆虫少,无翅或残翅昆虫却很多。其原因错误的是( )</p><p>A. 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 长翅昆虫大量迁出</p><p>C. 长翅昆虫易被大风吹到海中 D. 无翅或残翅昆虫不易被大风吹到海中</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在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生活着的昆虫多是无翅或残翅的类型,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由于这些海岛上经常刮大风,那些有翅能飞但翅膀不够强大的昆虫,就常常被大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较少.而无翅或残翅的昆虫,由于不能飞翔,就不容易被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就多.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选择之后,岛上无翅的昆虫就特别多.因此选项中ACD都是正确的,B的解释是错误的.</p><p>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牡丹是我国的国花,牡丹的各色新品种是(    )</p><p>A. 自然选择的结果 B. 人工选择的结果 C. 温度改变的结果 D. 环境差异的结果</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牡丹是毛莨科,芍药属植物,为多年生落叶小灌木。花色泽艳丽,玉笑珠香,风流潇洒,富丽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牡丹是经长期人工选择培育的名贵观赏花卉,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在栽培类型中,主要根据花的颜色,可分成上百个品种。”牡丹品种繁多,色泽亦多,以黄、绿、肉红、深红、银红为上品,尤其黄、绿为贵。牡丹花大而香,故又有“国色天香”之称。<br />所以牡丹品种多样性的形成是长期人工选择的结果。而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我国的狗品种很多,形成这么多狗的原因是( )</p><p>A. 适应环境的结果 B. 我国水域辽阔 C. 自然选择的结果 D. 人工选择的结果</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我国的狗品种很多,形成这么多狗的原因是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进行人工选择的结果。而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18世纪的英国曼切斯特地区山清水秀,这里的桦尺蛾大多是浅色的,少数是深色的.100年以后,工业污染把树皮熏成了黑褐色,深色的桦尺蛾成了常见类型,浅色的却成了少数.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p><p>A. 黑烟将桦尺蛾熏成了深颜色 B. 浅色桦尺蛾迁出,深色桦尺蛾迁入</p><p>C. 浅色桦尺蛾变成了深色桦尺蛾 D. 自然选择</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深色的桦尺蛾成了常见类型,浅色的却成了少数。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自然选择,不是黑烟将桦尺蛾熏成了深颜色,A错误;<br />深色的桦尺蛾成了常见类型,浅色的却成了少数。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自然选择,不是浅色桦尺蛾迁出,深色桦尺蛾迁,B错误;<br />深色的桦尺蛾成了常见类型,浅色的却成了少数。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自然选择,不是浅色桦尺蛾变成了深色桦尺蛾,C错误;<br />深色的桦尺蛾成了常见类型,浅色的却成了少数。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自然选择,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决定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是(    )</p><p>A. 过度繁殖 B. 适者生存 C. 遗传和变异 D. 生存斗争</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生物在繁衍的过程中,会不断地产生变异,其中的许多变异是能够遗传的,这些不断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生物在生存过程中,既要与自然环境进行斗争,又要与其他生物进行斗争。自然选择使不断变化的生物适应于不断变化的环境。因此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的材料,是生物进化的内因。然后过度繁殖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动力,以生存斗争为手段,达到适者生存与不适者被淘汰的结果。</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蚊蝇等害虫对DDT产生抗药性的主要原因是( )。</p><p>A. 害虫对DDT进行选择的结果</p><p>B. 害虫本身对DDT具有抵抗能力</p><p>C. 遗传变异的结果</p><p>D. DDT对害虫抗药性的变异进行选择的结果</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蚊蝇等害虫对DDT抗药性的产生机制是这样的:蚊蝇等害虫在繁殖后代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变异,这些变异中包含对DDT具有抗药 性的变异,DDT对蚊蝇的变异进行了选择,具有抗药性的变异个体生存下来并产生后代,不具有抗药性变异的个体则被淘汰,这样,一代代选择并积累下去,就产 生了蚊蝇等害虫对DDT的抗药性。</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人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经过不断地选择和培育,形成许多生物新品种。这个过程叫做______________。</p><p> </p></div></div>
<div><p>【答案】人工选择</p><p>【解析】自然选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自然选择,自然选择的结果是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人工选择: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人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爱好,不断选择和培育生物新品种的过程,时间短。</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根据问题填空:</p><p>(1)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________ .</p><p>(2)________是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p><p>(3)科学家发现了一些中间过度类型的化石,这些化石揭示了不同生物之间的进化关系.始祖鸟化石和古鸟化石证实,鸟类起源于古代的________ .</p><p>(4)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________ ,用________ 呼吸;成体可水陆两栖,用________呼吸.</p></div></div>
<div><p>【答案】 自然选择学说 直立行走 爬行动物 水中 鳃 肺</p><p>【解析】(1)生物进化论最早是由达尔文提出的,达尔文在1859年发表了《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在著《物种起源》时对进化论有详细的论述。<br />(2)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林束缚,是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br />(3)1860年,在德国巴伐利亚省的石灰岩层中,发现了第一个始祖鸟化石。始祖鸟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根据以上特征,科学家认为始祖鸟是由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一个过渡类型,证实了鸟类起源于古代的爬行动物。<br />(4)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成体生活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陆地,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辅助呼吸。</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物进化的原因目前普遍被人们接受的是 提出的自然选择说。</p></div></div>
<div><p>【答案】达尔文</p><p>【解析】</p><p>试题分析:达尔文是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在探究生物进化奥秘的过程中,具有重要贡献,他提出了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被恩格斯赞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分析猎豹和羚羊的进化过程.</p><p>(1)古代的猎豹和羚羊的种群中都存在不同种类的个体,有的跑得快,有的跑得慢.这说明生物具有________ 的特性.</p><p>(2)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跑得快的猎豹能够得到食物就容易________ ;跑得慢的猎豹得不到食物,就会被自然________ .</p><p>(3)现存的猎豹和羚羊都是跑得很快的,这是________ 的结果.</p><p>(4)在生物进化中,能够遗传给下一代的有利变异必定是由________ 改变引起的,这种变异通过生殖和发育过程在子代表现出来,在有性生殖过程中________ 是这种物质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p><p>(5)综上所述,生物通过________ 使得生命在生物圈中世代相续,生生不息,而生物的________ 又使得生命不断发展,生物的________ 是生物进化的基础,是通过生殖和发育实现的.</p></div></div>
<div><p>【答案】 变异 生存 淘汰 自然选择 遗传物质(基因) 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 生殖和发育 进化 遗传和变异</p><p>【解析】(1)达尔文认为,遗传是生物的普遍特征,生物有了这个特征,物种才能稳定存在;生物界普遍存在变异,每一代都存在变异,没有两个生物个体是完全相同的,生物的变异是随机产生的;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例如古代的猎豹和羚羊的种群中都存在不同种类的个体中存在着跑得快与跑得慢的变异,这些变异是能够遗传的,并且是随机产生的。<br />(2)达尔文认为,生物的过度繁殖引起生存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如为食物、配偶和栖息地等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跑得快的猎豹能够得到食物就容易生存下去,跑得慢的猎豹得不到食物,就会被自然淘汰。<br />(3)在生存斗争中,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因此现存的猎豹和羚羊都是跑得很快的进化过程是通过自然选择实现的。</p><p>(4)(5)在生物进化中,能够遗传给下一代的有利变异必定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遗传的变异,“这种变异通过生殖和发育过程在子代表现出来”。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因此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是通过生殖和发育实现的。</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凯行尔韦尔在1956年做了一项实验,他将黑色和浅色的桦尺蛾分别进行标记,然后放养于不同的地点,一段时间后,将所释放的桦尺蛾尽量收回,统计其数目,结果如下表:</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6.5pt"><td rowspan="2" style="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 </p></td><td style="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黑色树林</p></td><td style="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浅色树林</p></td><td style="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right:5.03pt; padding-left:5.03pt; vertical-align:top"><p> </p></td><td style="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right:5.03pt; padding-left:5.03pt; vertical-align:top"><p> </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黑色蛾</p></td><td style="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浅色蛾</p></td><td style="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黑色色蛾</p></td><td style="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浅色蛾</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释放数目</p></td><td style="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154</p></td><td style="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164</p></td><td style="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472</p></td><td style="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496</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再捕回率</p></td><td style="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58%</p></td><td style="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25%</p></td><td style="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6%</p></td><td style="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42%</p></td></tr></table><p> </p><p>请结合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p><p>(1)桦尺蛾的体色有深浅之分,这是一种________(填“遗传”或“变异”)现象. </p><p>(2)桦尺蛾的个体发育要经过卵、幼虫、________ 、成虫四个阶段,我们把这种发育过程叫做________ . </p><p>(3)黑色蛾在黑色树干,浅色蛾在浅色树干能较好存活下去的原因是   ________         </p><p>A. 因为它们的体色与环境颜色相近,不易被食虫鸟所发现,所以得以生存下来</p><p>B. 在黑色树干上,没有浅色蛾需要的食物</p><p>C. 桦尺蛾聪明地随时变换体色</p><p>D. 黑色蛾、浅色蛾没有天敌</p><p>(4)从表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着的桦尺蛾,保护色是不同的.依据达尔文的进化论,保护色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长期________ 的结果. </p><p>(5)如果严格禁止污染,工厂的排烟量大大减少.请你预测,桦尺蛾的类型将产生怎样的变化?________  </p><p>(6)桦尺蛾的幼虫对桦树的危害很大.用________ 方法控制这种林业害虫,既经济又环保.</p></div></div>
<div><p>【答案】 变异 蛹 完全变态发育 A 自然选择 浅色桦尺蛾的数量将会增多 生物防治</p><p>【解析】(1)桦尺蛾的体色有深浅之分,体现了子代个体之间性状上的差异,因此这是一种变异现象。<br />(2)桦尺蛾的个体发育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我们把这种发育类型叫做完全变态发育。<br />(3)黑色蛾在黑色树干,浅色蛾在浅色树干能较好存活下去是因为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颜色相似,从而不易被敌害发现,利于其避敌和捕食,这种体色叫做保护色;这是生物适应环境的一种表现。故A正确。<br />(4)从表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着的桦尺蛾,保护色是不同的.根据达尔文理论,保护色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r />(5)如果严格禁止污染物排放,工厂的排烟量大大减少,工业区的环境颜色会变浅,这样浅色桦尺娥的体色就会与环境颜色一致,从而不易被敌害发现而容易生存下去,因此浅色桦尺蛾的数量将会增多。<br />(6)生物防治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防治农作物的病虫害。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节省农药经费,是农药等非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所不能比的。因此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桦尺蛾这种林业害虫,既经济又环保。</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现在家养的鸡的品种,品种很多,但是它们的祖先却是同一种野生鸡﹣﹣原鸡.试根据图示运用生物进化观点解释其形成过程.</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2/25/10/2f9c81a1/SYS201902251004354771313902_ST/SYS201902251004354771313902_ST.001.png" width="267" height="19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在不同的饲养条件下,原鸡产生了许多________ ,如有些产蛋多些,有些长肉多些,而且这些变异都是________ , 能够逐代________ . </p><p>(2)人们根据各自的喜好,对不同的变异鸡进行________ .例如,有的人需要产蛋多的鸡,就杀死了产蛋少的鸡,留下产蛋多的鸡来繁殖后代,这样逐代________ 下去,鸡的_________这一性状会逐代积累并得到加强,就培育出产蛋多的良种鸡,如北京白鸡. </p><p>(3)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品种的鸡是通过________ 形成的,对具有________ 的鸡进行选择淘汰的结果.</p></div></div>
<div><p>【答案】 变异 不定向的 遗传 选择 人工选择 产蛋多 人工选择 不同功能</p><p>【解析】(1)由图可知,鸡的新品种的形成是由于原鸡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产生了许多变异个体,如有些产蛋多些,有些长肉多些,而且这些变异都是不定向的,并能遗传下去。<br />(2)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人类根据各自的喜好和需求,对不同的变异进行了选择,对具有不同变异的鸡逐渐选择,并在繁殖后代的过程中,通过遗传使这些被选择下来的性状不断地积累加强,就逐渐地形成了现代品种多样的家鸡。例如,有的人需要产蛋多的鸡,就杀死了产蛋少的鸡,留下产蛋多的鸡来繁殖后代,这样逐代人工选择下去,鸡的产蛋多这一性状会逐代积累并得到加强,就培育出产蛋多的良种鸡,如北京白鸡。<br />(3)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品种的鸡是通过人工选择形成的,对具有不同功能的鸡进行选择淘汰的结果。因此家鸡的这种形成过程叫做人工选择。自然选择的选择者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环境不是人。</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