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 每周一测-学易试卷君之每日一题君下学期七年级生物人教版(课堂同步系列二)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们常把眼睛比喻成心灵的窗户。右图是眼球结构示意图,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2/02/10/94d3aac7/SYS201902021006472626570078_ST/SYS201902021006472626570078_ST.001.png" width="204" height="13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1是虹膜,可以调节晶状体使人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p><p>B. 2是晶状体,像一个凸透镜,对光线起折射作用</p><p>C. 3是角膜,俗称白眼球,有保护作用</p><p>D. 6是视网膜,能接受光线刺激产生视觉</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图中:1虹膜,2晶状体,3角膜,4巩膜,5脉络膜,6视网膜,7玻璃体。</p><p>1虹膜,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A错误。<br />2是晶状体似凸透镜,对光线起折射作用,B正确;<br />3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里面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白色、坚韧,有保护作用是巩膜,C错误;<br />6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但不能产生视觉,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面能正确表示人体听觉形成过程的是( )</p><p>A. 外界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细胞)→听觉神经→大脑的听觉中枢</p><p>B. 外界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耳蜗(听觉细胞)→听小骨→听觉神经→大脑的听觉中枢</p><p>C. 外界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听觉神经→耳蜗(听觉细胞)→大脑的听觉中枢</p><p>D. 外界声波→耳廓、外耳道→听小骨→鼓膜→耳蜗(听觉细胞)→听觉神经→大脑的听觉中枢</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可见听觉的形成途径是:外界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细胞)→听觉神经→大脑的听觉中枢。</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听觉的形成过程中,振动刺激产生兴奋的部位和听觉形成的部位分别在( )。</p><p>A. 鼓膜和大脑皮层 B. 听神经和耳蜗 C. 耳蜗和大脑皮层 D. 鼓膜和耳蜗</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听觉的形成过程中,耳廓能收集声波,声波通过外耳道到达鼓膜,鼓膜的作用是将声波转换成振动,三块听小骨将振动传导到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接受振动刺激,产生兴奋,再经听神经传导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而形成听觉。所以在听觉的形成过程中,振动刺激产生兴奋的部位和听觉形成的部位分别在耳蜗和大脑皮层。</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我们坐在车上,及时闭上眼睛,也能够准确辨别行驶速度的变化和是否在上下坡,接受这种刺激的感受器位于</p><p>A. 鼓室和半规管 B. 前庭和耳蜗</p><p>C. 前庭和半规管 D. 耳蜗和半规管</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鼓室内有空气维持鼓膜两侧的气压平衡;半规管、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前者引起旋转感觉,后者引起位置感觉和变速感觉。前庭及半规管过敏的人,在直线变速及旋转变速运动时,传入冲动引起中枢有关部位过强的反应,导致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这就是有些人晕船、晕车的原因;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感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因此旅客坐车时,即使闭上眼睛也能准确判断汽车行使速度的变化和是否在上下坡行驶,接受这种刺激的感受器位于前庭和半规管。</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足球守门员注视由远处向他飞来的足球时,其眼球的变化是</p><p>A. 睫状体逐渐收缩,晶状体曲度逐渐变大</p><p>B. 睫状体逐渐舒张。晶状体曲度逐渐变大</p><p>C. 睫状体逐渐收缩,晶状体曲度逐渐变小</p><p>D. 睫状体逐渐舒张,晶状体曲度逐渐变小</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人体能看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是通过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曲度完成的。人视近物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曲度变大;视远物时,正好相反。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司机对信号灯的关注是行车安全的重要环节.下列有关视觉形成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p><p>A. 如果信号灯过暗,司机眼睛的瞳孔将变小</p><p>B. 要看清远处的交通标志,需要调节晶状体的曲度</p><p>C. 信号灯形成的物象和视觉形成的部位分别是视网膜和视觉中枢</p><p>D. 信号灯的光线进入眼球的顺序是:角膜→虹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虹膜中央有瞳孔,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光线强,瞳孔变小;光线弱,瞳孔变大。因此信号灯过暗,司机的瞳孔由小变大,A错误;<br />看近处要调节,看远处不需要调节,是本身的曲度,B错误;</p><p>形成信号图象和视觉的部位分别是视网膜和视觉中枢,C正确;</p><p>信号灯光线进入眼球的顺序是: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王老师在改作业时自言自语道:“老了,作业本上的字都看不清了,放远点就好了。”由此可知,能解释王老师视力障碍的模型和所需佩戴眼镜的镜片分别是图中的</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1/04/17/a21aee14/SYS201901041722085495529969_ST/SYS201901041722085495529969_ST.001.png" width="247" height="7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甲和丙 B. 甲和丁</p><p>C. 乙和丙 D. 乙和丁</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由题意“作业本上的字都看不清了,放远点就好了”可知,王老师患了远视眼。<br />乙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方,所以乙图表示了远视眼的成像情况,也是老花眼成像情况;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的会聚点前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会聚一下,因此佩戴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来矫正。<br />丙透镜中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丁透镜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br />由此可知,能解释王老师视力障碍的模型和所需佩戴眼镜的镜片分别是图中的乙和丁。</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当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往往乘客张开口或咀嚼口香糖,主要是为了保护( )</p><p>A. 鼓膜 B. 咽鼓管 C. 耳蜗 D. 听小骨</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在短时间内,飞机的高度发生巨大的变化,外界气压也发生巨大变化,而鼓膜内的气压不变,因此容易击穿鼓膜。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嚼口香糖或将口微微张开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的气压保持平衡。所以当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往往乘客张开口或咀嚼口香糖,主要是为了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防止击穿鼓膜。</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矿难发生后,救援队若是白天从矿井中抬出被救人员,都用毛巾遮住被救人员的眼睛,这是为了( )</p><p>A. 让被救人员好好闭目养神休息</p><p>B. 不让被救人员的瞳孔受到刺激放大</p><p>C. 避免强光损伤被救人员的视网膜</p><p>D. 避免强光损伤被救人员的晶状体</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虹膜中央有瞳孔,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光线的多少。光线强,瞳孔变小,进入眼球内的光线减少;光线弱,瞳孔变大,进入眼球内的光线增多。矿难中长时间处于黑暗中的矿工,瞳孔最大,进入眼球内的光线多。被救助上井后,外界光线强,瞳孔来不及缩小,进入眼球内的光线过多过强,会严重伤害眼睛,严重时会引起视网膜脱落,而失明。因此被救助上井后,通常被蒙上眼睛以保护视网膜免受强光的伤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战胜对手,重新登上里约奥运会的冠军领奖台,比赛的激烈竞争至今让人记忆犹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p><p>A. 比赛时运动员根据来球方向判断出落球点并迅速移动到相应位置,属于复杂反射</p><p>B. 比赛时运动员身体能够保持平衡主要受小脑的调节</p><p>C. 观众的加油声在运动员的耳蜗处形成听觉</p><p>D. 当排球越来越近时,运动员的瞳孔变化是缩小</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比赛时运动员根据来球方向判断出落球点并迅速移动到相应位置,这属于复杂反射,A正确;比赛时运动员身体能够保持平衡主要受小脑的调节,B正确;观众的加油声在运动员的大脑皮层处形成听觉而不是耳蜗,C错误;当排球越来越近时,此时运动员的瞳孔变化是缩小,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组成的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是( )</p><p>A. 脑神经和脊神经共同组成了神经中枢</p><p>B.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小脑、脑干三部分</p><p>C.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脊神经</p><p>D. 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周末,小明爸爸开车带全家去大梅沙游玩,车子开到半路突然看到前面有一人影,于是小明爸爸紧急刹车,像这种反应是遇神经系统来调节控制的,那么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p><p>A. 脊髓 B. 大脑 C. 神经元 D. 反射弧</p></div></div>
<div><p>【答案】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神经元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p><p>A. 神经元是神经细胞</p><p>B.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p><p>C. 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的功能</p><p>D. 神经元细胞体上的树突就是神经末梢</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AB正确;<br />神经元的功能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而且能传导兴奋,C正确;</p><p>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D错误。<br />故选D。</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预防近视,珍爱双眼,注意用眼卫生,青少年要从我做起。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06/13/24e57ca6/SYS201904061320373609299849_ST/SYS201904061320373609299849_ST.001.png" width="230" height="15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若长时间近距离看书会使[ ]________平滑肌长时间处于收缩状态,致使晶状体的曲度________造成的。远处物体形成的像落在视网膜________方,称近视眼,可配带________镜纠正。</p><p>(2)课间休息,进行远眺,是预防近视的有效措施,在由近及远的远眺过程中,图中结构[ ]________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p><p>(3)你能看到远处的物体,是因为它的物像落在[ ]________上,产生的神经冲动通过________的传导在________形成视觉。</p><p>(4)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夜晚看书时突然停电,瞬间眼前一片乌黑,什么都看不到;片刻后才逐渐看见周围的物体。这种变化是因为眼球的[ ]________变大。而瞳孔的大小由________调节,光线由强变弱时瞳孔的变化是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 2 晶状体 过大(变凸) 前 凹透 2晶状体 曲度由大变小 8视网膜 视觉神经 大脑皮层(视觉中枢) 3瞳孔 虹膜 由小变大</p><p>【解析】观图可知:1是角膜,2是晶状体,3是瞳孔,4是虹膜,5是睫状体,6是巩膜,7是脉络膜,8是视网膜,9是玻璃体。</p><p>(1)看近处物体时,必须通过睫状肌的收缩作用,使晶状体(双凸透镜状)的凸度增加,使近处的物体像能够落在视网膜上,才能看的清楚。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眼球壁的最内层)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近视眼的成因图:<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06/13/24e57ca6/SYS201904061320373609299849_DA/SYS201904061320373609299849_DA.001.png" width="80" height="5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近视眼的矫正图:<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06/13/24e57ca6/SYS201904061320373609299849_DA/SYS201904061320373609299849_DA.002.png" width="166" height="8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2)正常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通过晶状体的调节作用,都能使远近不同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汇聚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视近物时,晶状体的曲度大;视远物时,晶状体的曲度小。定时远眺是预防近视眼的有效措施,在这由近及远的过程中,物体离眼由近及远,因此晶状体的曲度由大变小,睫状肌由收缩变为舒张。<br />(3)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br />(4)夜晚看书时突然停电,瞬间眼前一片乌黑,什么都看不到。这时人体的3瞳孔会慢慢放大,使更多的光线进入眼内,然后才能看清物体。<br /> </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