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02:34:30

第二学期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四单元第十三章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单元综合检测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现在倡导“文明清明、绿色清明”。下列做法符合上述倡议的是(    )</p><p>A. 把垃圾放到相应地方处理    B. 放鞭炮,大量烧纸钱</p><p>C. 大声喧哗,随手扔烟蒂    D. 砍光墓地周围的树木</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把垃圾放到相关地方处理,符合环保理念,A符合题意;放鞭炮,大量烧纸钱,会造成环境污染,不符合环保理念,B不符合题意;大声喧哗,随意扔烟蒂,影响了居民的休息,形成了噪声污染,会造成环境污染,不符合环保理念,C不符合题意;砍光墓地周围树木,对环境造成了破坏,不符合环保理念,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解决环境问题的措施中不科学的是( )</p><p>A. 实施退耕还林还草    B. 广泛应用科学的耕作技术</p><p>C. 大量引进害虫的天敌    D. 发展垃圾处理的新技术</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可以维护生态系统稳定,属于科学方法,A不符合题意;</p><p>应用科学的耕作技术,可以保护土地,保护环境,属于科学方法,B不符合题意;</p><p>大量引进害虫的天敌,可能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引发新的环境危机,是不科学的方法,C符合题意;</p><p>垃圾处理的新技术可以更好的处理垃圾,变废为宝,属于科学方法,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人类活动有利于碳一氧平衡的是( )</p><p>A. 大力植树造林    B. 发展畜牧养殖业    C. 发展淡水养殖    D. 减少农药使用量</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绿色植物不断地进行着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又以气体的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的生物圈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简称碳-氧平衡。所以说是光合作用维持了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因此最有利于维持碳一氧平衡的人类活动是大力植树造林。</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我国东海多次发生赤潮,其主要原因是(   )</p><p>A.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    B. 工业和生活废水大量排入海洋</p><p>C. 森林的大量砍伐    D. 海洋石油的开采</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赤潮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产生的,相关因素很多,但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是海洋污染。大量含有各种含氮有机物的废污水排入海水中,促使海水富营养化,这是赤潮藻类能够大量繁殖的重要物质基础,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海洋浮游藻是引发赤潮的主要生物,在全世界4000多种海洋浮游藻中有260多种能形成赤潮,其中有70多种能产生毒素。他们分泌的毒素有些可直接导致海洋生物大量死亡,有些甚至可以通过食物链传递,造成人类食物中毒.我国东海多次发生赤潮,其主要原因是工业和生活废水大量排入海洋。</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就“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其实验记录如下表:该实验设计的不妥之处是(  )</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组别</p><p>项目</p></td><td style="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水质</p></td><td style="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水量</p></td><td style="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水温</p></td><td style="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蛙卵数</p></td><td style="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孵出的蝌蚪数</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A组</p></td><td style="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xa0;&#xa0;&#xa0; 河水</p></td><td style="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xa0; 500毫升</p></td><td style="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xa0;&#xa0; 22℃</p></td><td style="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30个</p></td><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xa0;&#xa0; 28只</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B组</p></td><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xa0;&#xa0; 蒸馏水</p></td><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xa0; 500毫升</p></td><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xa0;&#xa0; 10℃</p></td><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30个</p></td><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xa0;&#xa0;&#xa0; 9只</p></td></tr></table><p>&#xa0;</p><p>&#xa0;</p><p>A. 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    B. 水量过多    C. 水温太高    D. 水中没有水草</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所以在设置对照组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即除了水质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从表中可以看出,该实验变量除了水质外,还有水温,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p><p>A. 宣传环境保护的法规法纪</p><p>B. 爱护花草树木,退耕还林还草</p><p>C. 对废水、废气进行净化处理后排放</p><p>D. 就地焚烧垃圾和农作物的秸秆</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宣传环境保护的法规法纪有利于环境的改善,利于环境的保护,A正确;退耕还林还草可以提高地球植被的面积,大力植树造林可以改善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制止水土流失,有利于环境的改善,B正确;处理工业废水、废气不会对河流和大气造成污染,有利于环境的保护,C正确;对垃圾和农作物的秸秆进行焚烧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粉尘,造成二次污染,不利于环境的保护,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增加导致温室效应,下列做法无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是( )</p><p>A. 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    B. 倡导节能减排,少开车多步行</p><p>C. 积极植树种草,增大绿化面积    D. 及时清理垃圾,维护环境卫生</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一是利用二氧化碳,二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开发风能、太阳能源等新型能源,可减少煤炭的使用量,有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A不符合题意倡导节能减排,少开车多步行,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B不符合题意;植树种草,扩大绿化面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可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C不符合题意;及时清理垃圾,维护环境卫生,有利于改善环境,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如果将垃圾焚烧,会直接生成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气中;如果将垃圾掩埋,腐生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垃圾中的有机物,生成二氧化碳、无机盐等,二氧化碳也会排放到大气中.因此,该做法不能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D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曾经发生在日本的水俣病和痛痛病分别是下列哪种金属污染造成的?(  )</p><p>A. 汞和银    B. 汞和镉    C. 银和镉    D. 铜和镉</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汞、镉的化合物毒性很强,进入动物和人体内的汞、镉很少能排出,会引发各种疾病,如日本于20世纪50年代发生的水俣病就是当地居民长期食用富含汞的鱼虾造成的,痛痛病就是患者长期食用用含镉污水灌溉的水稻造成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能构成生物圈的是(   )</p><p>A. 地球及生物    B. 湖泊中的所有生物</p><p>C. 地球上的所有的人类    D. 森林中的所有的树木</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对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xa0;&#xa0;&#xa0;&#xa0;&#xa0; (&#xa0;&#xa0;&#xa0;&#xa0; )</p><p>A. 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B. 多使用一次性筷子</p><p>C. 杜绝污染物的随意排放    D. 对自然资源要合理开发,重视新能源开发</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通过分类投放、分类收集,把有用物资,如纸张、塑料、橡胶、玻璃、瓶罐、金属以及废旧家用电器等从垃圾中分离出来重新回收、利用,变废为宝。既提高垃圾资源利用水平,又可减少垃圾处置量,它是实现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A正确;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这样会耗费很多木材,不能节约能源,B错误;污染物的随意排放,会给造成空气、水、土壤等造成不同层次的污染,从而影响了人类及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不利于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因此杜绝污染物的随意排放,C正确;对自然资源要合理开发,重视新能源开发。相对于传统能源,新能源普遍具有污染少、储量大的特点,对于解决当今世界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资源(特别是化石能源)枯竭问题具有重要意义,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不属于酸雨的危害的是(   )</p><p>A. 使土壤中的养分发生化学变化    B. 使河流、湖泊、水源酸化</p><p>C. 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叶    D. 使土壤中汞、银、镉含量增高</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使得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增加,这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酸雨不仅能杀死水中生物,破坏水体生态平衡,而且伤害植物,破坏土壤肥力,同时还能腐蚀建筑材料、金属结构和文物,对人体的健康也会带来影响。</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解决环境问题的措施中不科学的是( )</p><p>A. 实施退耕还林还草    B. 提倡少使用农药和化肥</p><p>C. 大量引进害虫的天敌    D. 发展垃圾处理的新技术</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可以维护生态系统稳定,属于科学方法,A错误;少使用农药和化肥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属于科学方法,B错误;大量引进害虫的天敌,可能超过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引发新的环境危机,是不科学的方法,C正确;垃圾处理的新技术可以更好的处理垃圾,变废为宝,属于科学方法,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哪项是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  )</p><p>A. 把收集的固体废弃物倾倒到江河    B. 通过净化装置,减少煤、石油等燃料中污染物的排放</p><p>C. 禁止使用煤、石油等燃料    D. 撤销所有火力发电厂,发展水电站</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酸雨是工业高度发展而出现的副产物。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后,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酸雨对生物有极大的危害,被称为“空中死神”。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的是通过安装净化装置,减少煤、石油等燃料中的污染物排放,并做好回收和利用污染物的工作。</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某人的尿量比正常情况下增加数倍,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 )</p><p>A. 肾小球    B. 肾小管    C. 肾小囊    D. 输尿管</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若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出现问题,原尿中大部分水不能重吸收回血液,尿液中的水分就会大大增加,尿量就会大大增加。</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为了眼前的利益,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远远大于其他生物。下列不属于人类活动对生物圈造成破坏影响的是</p><p>A. 互赠“电子”贺卡    B. 温室效应增强</p><p>C. 毁林栽茶    D. 酸雨</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互赠“电子”贺卡,以节约木材,进而保护森林,不属于人类活动对生物圈造成破坏影响,A正确;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温室效应加剧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燃烧过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属于人类活动对生物圈造成破坏影响,B错误;毁林造田地等会破坏森林、减少植被,焚烧橡胶,污染大气,不利于保护环境,破坏了生物圈,C错误;人类活动要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对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如:人们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通过燃烧化石燃料释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已引起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变暖,属于人类活动对生物圈造成破坏影响,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植物资源”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下列哪种行为是我们不应该做的(   )</p><p>A. 积极参加植树种草活动</p><p>B. 积极宣传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p><p>C. 规劝他人的毁林踏草行为</p><p>D. 讲究个人卫生,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 参加植树种草活动,能保护植物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应该做的,A不符合题意;宣传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也起到了保护植物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是我们应该做的,B不符合题意;毁林踏草行为是破坏植物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行为,规劝他们起到了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植物资源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C不符合题意;讲究个人卫生,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虽然讲究了个人的卫生,但破坏了大量的树木,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植物资源”是我们不应该做的,D符合题意。</p><p>考点:保护生物圈的意义。</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近年来,由于全球的温室效应,有些地区台风暴雨不断,有些地区则更加干旱;在2009年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上,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的碳排放量将比2005年下降40%﹣﹣45%;“低碳”已成为每一个人的责任.(“低碳”是指在生产、生活中直接或间接降低能量的消耗,从而减少碳的排放.)如图是某物质循环过程示意图,请结合上述内容,回答问题.</p><p>(1)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_____.从图中可以看出,它在大气中的来源是多方面的,但它在生物圈中被消耗的主要途径是被植物_____吸收进行.</p><p>(2)图中的为生物的某一生理过程,完成该过程的生物主要是_____;a和b两类动物在生态系统中作为_____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p><p>(3)上海世博会期间,“低碳”元素不断体现,“空气树”、“无石化能源汽车”等成为游客谈论的焦点.节能减排,创造“低碳”的生活方式已成为“地球人”的共识.“低碳”实质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符合“低碳”要求的是_____</p><p>A.焚烧处理农作物的秸秆 B.坐的士替代坐公交上学C.利用风能、地热能发电 D.过节时燃放大量烟花</p><p>(4)“低碳”生活要从我做起,(如骑自行车代替开车上班),在你的生活中,你可以为“低碳”做哪两件事情?,_____.</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1/04/17/02015dfa/SYS201901041715547827691984_ST/SYS201901041715547827691984_ST.001.png" width="260" height="23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div></div>
<div><p>【答案】  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  细菌、真菌  消费者  C  节约纸张;随手关灯;节约用水;不焚烧垃圾;尽量使用手帕而不使用纸巾;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等</p><p>【解析】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图中的C过程是动植物的遗体遗物被细菌、真菌分解,形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无机物的过程。</p><p>(1)温室效应加剧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燃烧过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二氧化碳被消耗的主要途径是被植物吸收进行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贮存能量,并放出氧气,有利于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是自动的“空气净化器”。<br />(2)图中的C过程是动植物的遗体遗物被细菌、真菌分解,形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无机物,再返回环境中被植物体利用,可见细菌、真菌等作为分解者促进了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而a和b两类动物则是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作为消费者也促进了物质循环。<br />(3)“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如节约用电(如随手关灯、关电脑…)、骑自行车、乘公交车、建议父母建造沼气池和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等。因此选项中“C利用风能、地热能发电”符合符合低碳要求。<br />(4)“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节约纸张;随手关灯;节约用水;不焚烧垃圾;尽量使用手帕而不使用纸巾;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等。</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已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现有超市、商店、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袋的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p><p>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p><p>(1)政府“限塑”的真正目的是________  。&#xa0;    </p><p>(2)有人设想,生产一种新型材料用于制作购物袋来代替现行的塑料袋。你认为这种新材料应具备什么特点?请提出你的设想。____</p><p>(3)有人用焚烧的办法处理塑料袋,这种做法好不好?为什么?________</p><p>(4)你认为目前该采取什么办法处理土壤中的塑料袋?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  减少环境污染  ①在短时间内降解(分解),②对土壤不造成污染,③能充分利用农田废弃物(如秸杆等),④分解后能促进植物的生长等  焚烧处理塑料袋的做法是不好的,因为塑料焚烧时,不但产生大量黑烟,而且会产生二恶英--迄今为止毒性最大的一类物质。二恶英进入土壤中,至少需15个月才能逐渐分解,它会危害植物及农作物;二恶英对动物的肝脏及脑有严重的损害作用。焚烧垃圾排放出的二恶英对环境的污染,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一个极敏感的问题,因此焚烧处理塑料袋会造成大气污染  回收利用,可由政府出面加强管理,强制回收利用</p><p>【解析】(1)塑料不易降解,影响环境的美观并污染环境,所含成分有潜在危害,因塑料用做包装材料多为白色,所以叫白色污染,政府“限塑”的真正目的是减少环境污染。<br />(2)这种新型购物袋应具有下列特点:①在短时间内降解(分解),②对土壤不造成污染,③能充分利用农田废弃物(如秸杆等),④分解后能促进植物的生长等。<br />(3)焚烧处理塑料袋的做法是不好的,因为塑料焚烧时,不但产生大量黑烟,而且会产生二恶英--迄今为止毒性最大的一类物质。二恶英进入土壤中,至少需15个月才能逐渐分解,它会危害植物及农作物;二恶英对动物的肝脏及脑有严重的损害作用。焚烧垃圾排放出的二恶英对环境的污染,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一个极敏感的问题。因此焚烧处理塑料袋会造成大气污染。<br />(4)废旧塑料通常以填埋或焚烧的方式处理,焚烧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造成二次污染,填埋会占用较大空间。因此,废塑料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回收利用,可由政府出面加强管理,强制回收利用。</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已经成为酸雨多发区,酸雨污染的范围和程度已经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某兴趣小组就酸雨对植物的生长是否有影响进行了探究.</p><p>【制订计划并实施】</p><p>a.在甲、乙两个条件完全相同的花盆内各播10粒绿豆种子,置于相同的条件下,等它们长成幼苗后开始做实验;</p><p>b.用食醋和清水配制供实验用的模拟酸雨;</p><p>c.向甲花盆里的绿豆幼苗定期喷洒“模拟酸雨”,同时向乙花盆里的绿豆幼苗喷洒与“模拟酸雨”等量的清水</p><p>【实验结果】</p><p>几天后,甲花盆里的绿豆幼苗全部死亡,乙花盆里的绿豆幼苗生长正常.</p><p>请回答下列问题:    </p><p>(1)该兴趣小组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    </p><p>(2)你认为该兴趣小组设置的对照组是________.    </p><p>(3)实验中的变量是________.    </p><p>(4)根据该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  酸雨对植物的生长有影响吗  乙花盆里的绿豆幼苗喷洒与“模拟酸雨”等量的清水  模拟酸雨  酸雨对植物的生长有影响</p><p>【解析】试题分析:</p><p>(1)、该兴趣小组设置的实验是研究酸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因此,提出的问题是酸雨对植物的生长有影响吗?或者酸雨对植物的生长是否有影响?</p><p>(2)、这个实验中对照组是乙组,实验组是甲组。</p><p>(3)、实验变量是酸雨;</p><p>(4)、从实验结果得出结论:酸雨会影响植物的生长。</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近年某地再现镉含量超标大米的报道.为探究镉的危害,某班的学生进行了如下实验:</p><p>该同学提出的问题:重金属元素镉对人类有多大的危害呢?    </p><p>(1)实验过程:</p><p>①取32只体重为30g,生理状态、健康状况基本相同的小鼠随机平均分成4组,雌雄各半,并编号A、B、C、D。</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06/13/c6d2dd2a/SYS201904061326016732588677_ST/SYS201904061326016732588677_ST.001.png" width="371" height="23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②用生理盐水配制不同浓度的镉溶液,然后分别用配制的溶液对小鼠进行灌胃实验,其结果如表。</p><p>③实验结论:</p><p>根据表中数据分析,随镉含量的增加,小鼠的死亡率________。说明镉含量越高,对人体的危害________。    </p><p>(2)请根据上述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p><p>①该同学设置A组的目的是________,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    </p><p>(3)为了控制单一变量,32只小鼠灌胃前后的生活条件须________&#xa0;(填相同或不同).    </p><p>(4)该实验设计分4组进行,每组样品都选用8只小鼠,主要是为了减少误差,避免出现________&#xa0;    </p><p>(5)“浪费粮食是可耻的”,于是该同学用“镉大米”喂鸡,但镉通过食物链最终不断在人体内________&#xa0;,仍然会对人体造成危害.</p></div></div>
<div><p>【答案】  升高  越大  形成对照实验  只含不同浓度镉的生理盐水  相同  偶然性  富集</p><p>【解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是: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且只能以所研究的条件为变量,其它条件应相同。这样便于排除其他条件干扰实验。</p><p>(1)①取32只体重为30g,生理状态、健康状况基本相同的小鼠随机平均分成4组,雌雄各半,并编号A、B、C、D。<br />②实验结论:根据表中数据分析,随镉含量的增加,小鼠的死亡率升高,说明镉含量越高,对人体的危害越大。</p><p>(2)实验中取32只体重为30g,生理状态、健康状况基本相同的小鼠随机平均分成4组,雌雄各半,用生理盐水配制不同浓度的镉溶液,然后分别用配制的溶液对小鼠进行灌胃实验。因此4组唯一不同的量是只含不同浓度镉的生理盐水,其他条件相同。所以该同学设置A组的目的是形成对照试验,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只含不同浓度镉的生理盐水。<br />(3)为了控制单一变量,32只小鼠灌胃前后的生活条件须相同。<br />(4)该实验设计分4组进行,每组样品都选用8只小鼠,主要是为了减少误差,避免出现偶然性。<br />(5)有些有毒物质如镉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且不易分解、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等特点,所以,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逐级积累。于是该同学用‘镉大米’喂鸡,但镉通过食物链(水稻→鸡→人)最终不断在人体内富集,仍然会对人体造成危害。</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果为某市在近20年期间,对城市空气二氧化碳浓度进行研究的统计图,请认真分析,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10/09/10/7edf3bb1/SYS201810091007198375663792_ST/SYS201810091007198375663792_ST.001.png" width="256" height="21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仔细观察如图,说说在这20年里,二氧化碳浓度变化趋势_____,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既能使太阳光顺畅地透射到大地,又能截留和吸收地表放散出的热量,起着温室上的玻璃一样的作用,这就是_____.</p><p>(2)根据研究表明,每年冬季的二氧化碳浓度要高于夏季,解释其中的原理_____.</p><p>(3)为了有效减缓温室效应,请你为政府机构进言献策_____.</p></div></div>
<div><p>【答案】  二氧化碳浓度增大  温室效应  夏季,绿  植树造林、开发新能源、减少煤、石油等燃料的燃烧等</p><p>【解析】由于二氧化碳的增多产生了温室效应;要缓解“温室效应”就要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p><p>(1)由于经济的发展,煤、石油、天然气大量燃烧;城市建筑增加、植被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逐年增加;如图:在研究初期,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是328ppm,其后第20年,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364ppm,可见二氧化碳浓度增大,二氧化碳等气体就像温室中的玻璃顶棚一样既能使太阳光顺畅地透射到大地,又能截留和吸收地表放散出的热量,这就势必导致大气温度升高,全球气候变暖,造成温室效应。<br />(2)夏季,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旺盛,消耗二氧化碳较多,冬季,绿色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致使每年冬季的二氧化碳浓度要高于夏季。<br />(3)为了有效减缓温室效应,可以植树造林、开发新能源、减少煤、石油等燃料的燃烧等。增加城市绿化面积降低二氧化碳的浓度,在“寸土寸金”的条件下,建造楼顶花园、空中花园,种植爬山虎等绿化楼体。</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第二学期苏教版七级下册生物第四单元第十三章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单元综合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