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02:25:26

安徽省太和一中教育联盟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目前人们普遍接受的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以下关键词能正确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内容的一组是(  )</p><p>①自然发生  ②物种不变  ③过度繁殖  ④环境污染  ⑤生存斗争  ⑥遗传、变异  ⑦适者生存</p><p>A. ①②③⑦    B. ④⑤⑥⑦    C. ①③④⑤    D. ③⑤⑥⑦</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达尔文发现,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即过度繁殖;繁殖过度引起生存斗争;一切生物都具有产生变异的特性,在生物产生的各种变异中,有的可以遗传,有的不能够遗传,有的对生物的生存有利,有的对生物的生存不利;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因此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本思想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长颈鹿的颈很长,按照达尔文的观点,其原因是( )</p><p>A. 繁衍后代的需要</p><p>B. 代代经常使用,吃高处的叶子的结果</p><p>C. 变异朝着有利于生殖的方向发展的结果</p><p>D. 短颈的个体被淘汰,颈长的个体被保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长颈鹿的颈很长,是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自然选择的结果.</p><p>解:达尔文认为:古代的长颈鹿存在着颈长和颈短、四肢长和四肢短的变异,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四肢和颈长的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四肢和颈短的个体,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当环境改变食物缺少时,就会因吃不到足够的树叶而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本身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的就会就更小,经过许多代以后,四肢和颈短的长颈鹿就被淘汰了,这样,长颈鹿一代代的进化下去,就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长颈鹿,因此长颈鹿的颈很长是自然选择的结果.</p><p>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1953年,在实验室里模拟大气成分、利用火花放电,合成了氨基酸等简单有机物的科学家是(    )</p><p>A. 达尔文    B. 米勒    C. 巴斯德    D. 列文·虎克</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在研究生命的起源中,美国学者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设计了一个实验装置,将甲烷、氨、氢、水蒸气等气体泵入一个密闭的装置内,通过火花放电,合成了氨基酸,证明了从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是有可能的这一结论。</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植物的分类单位由小到大依次是(    )</p><p>A. 门、纲、目、种、属、科    B. 种、属、科、门、纲、目</p><p>C. 种、属、科、目、纲、门    D. 科、种、属、目、纲、门</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小到大依次是种、属、科、目、纲、门、界。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所属的等级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越多;等级越大,亲缘关系越远,共同特征越少。</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下列生物分类等级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p><p>A.门         B.纲        C.科         D.种</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我们对生物进行分类。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以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也是最小的分类单位。</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我们通常说的物种指的是:</p><p>A. 一个生物    B. 一群生物    C. 数量很多的生物    D. 一种生物</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物种指的是一种生物,它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表现相似,生态分布基本相同。</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藻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p><p>A. 衣藻是一种单细胞绿藻</p><p>B. 马尾藻没有根、茎、叶的分化</p><p>C. 紫菜因含较多的藻黄素而呈红色</p><p>D. 藻类主要分布在江河、湖泊、池塘和海洋中</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衣藻是一种单细胞绿藻,A正确;<br />马尾藻没有根、茎、叶的分化,B正确;<br />紫菜的细胞内含有较多的藻红素而呈红色,属于红藻,C错误;<br />藻类植物大多数生活在水中,主要分布在江河、湖泊、池塘和海洋中,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可监测海水是否被污染的指示生物是</p><p>A. 藻类    B. 苔藓植物    C. 裸子植物    D. 被子植物</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藻类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污染物进入水体以后,一旦被藻类吸收,就会引起藻类生长代谢功能紊乱,从而改变水体中藻类的组成,通过分析藻类的数量和种类组成及变化,就可判断水质的污染性质和污染程度,A正确;苔藓植物生活在陆地的阴湿处,是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B错误;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适于生活在陆地上,不可能用来检测海域是否被污染,C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原生动物中,能使人患痢疾的是(    )</p><p>A. 腰鞭毛虫    B. 夜光虫    C. 疟原虫    D. 阿米巴变形虫</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阿米巴变形虫由于生活环境不同可分为内阿米巴和自由生活阿米巴,前者寄生于人和动物,会引发阿米巴痢疾和肝脓肿,耐格里属和棘阿米巴属主要引起脑膜脑炎、角膜炎、口腔感染和皮肤损伤等。临床上,溶组织内阿米巴引发的病例多,感染面广,危害大。</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原生生物的共同特征是(    )</p><p>A. 个体微小、多为单细胞    B. 细胞中有真正的细胞核</p><p>C. 少数是多细胞生物    D. 以上三项都正确</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原生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多为单细胞的生物,A正确;<br />原生生物属于最简单的真核生物,有真正的细胞核,B正确;<br />原生生物多数为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但都没有组织的分化,C正确;</p><p>故D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一些大树的树于基部生长了许多绿色绒毯状的东西,这种“绿色绒毯”可能是</p><p>A.大树自身的绒状树叶B.藻类C.苔藓植物  D.真菌</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苔藓植物没有真正的根,只有假根,只起到固着作用,一般具有茎和叶,但茎、叶内无输导组织,所以植株比较矮小,苔藓植物多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如阴湿的地面和背阴的墙壁和树干上,常密集的生长着苔藓植物,它们就像毛茸茸的绿毯,常见的苔藓植物有墙藓、葫芦藓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地钱和卷柏的主要区别是( )</p><p>A.地钱以孢子繁殖,卷柏以种子繁殖</p><p>B.地钱生长在干燥环境中,卷柏生长在潮湿处</p><p>C.地钱没有完善的输导组织,卷柏有根茎叶的分化</p><p>D.地钱是自养生物,卷柏是异养生物</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地钱属于苔藓植物,卷柏属于蕨类植物,都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其生殖离不开水,适合生活在阴湿处,细胞内有叶绿体,都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属于自养。</p><p>地钱属于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内部无输导组织.卷柏属于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内部有输导组织。</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有一类植物靠孢子繁殖,只有茎、叶的分化,对二氧化硫特别敏感,可以作为检测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指示植物,这类植物是(    )</p><p>A. 被子植物    B. 苔藓植物    C. 蕨类植物    D. 裸子植物</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苔藓植物靠孢子繁殖,只有茎、叶的分化,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很容易从背腹两面侵入叶细胞,使苔藓植物的生存受到威胁。因此人们通常把当做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葫芦藓的根状物被称为假根,这是因为</p><p>A.它只能吸收水分而不能吸收无机盐</p><p>B.它只能吸收无机盐而不能吸收水分</p><p>C.它主要起固着作用,而没有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功能</p><p>D.它既无固着作用,也无吸收作用</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苔藓植物无根,地下部分只起到固着作用,几乎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因此称为假根,所以苔藓植物一般都长的矮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与苔藓植物相比,蕨类植物更适应陆地生活,原因是(    )。</p><p>A. 有根、茎、叶,体内有输导组织</p><p>B. 用孢子繁殖</p><p>C. 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p><p>D. 植株矮小,茎和叶内没有输导组织</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据此答题.</p><p>解:A、苔藓植物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没有真正的根,因此无法支持很高的地上部分,虽然有了茎和叶,但茎、叶内无输导组织,不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其利用,所以苔藓植物比较矮小.蕨类植物也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根能吸收大量的水和无机盐,并且体内有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植物生长利用,因此蕨类植物一般长的比较高大.更适于陆地生活.符合题意.</p><p>B、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不结种子,都用孢子繁殖后代,不符合题意.</p><p>C、D、由A可知,不符合题意.</p><p>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被称为“裸子植物故乡”的国家是(  )</p><p>A.巴西   B.日本   C.中国   D.哥伦比亚</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中国裸子植物资源十分丰富,近800种.我国是裸子植物种类最多,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据此解答.</p><p>解: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中国裸子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现代裸子植物分属于5纲,9目,12科,71属,近800种.我国是裸子植物种类最多,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有5纲,八目,11科,41属,236种.其中引种栽培1科,7属,51种.有不少是第三纪孑遗植物,或称“活化石”植物.占世界已知种数的26.7%,居全世界的首位,因此,中国素有“裸子植物故乡”的美称.</p><p>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p><p>A. 单子叶植物的叶脉多为网状脉,双子叶植物的叶脉多为平行脉</p><p>B. 单子叶植物的花瓣是3的倍数,双子叶植物的花瓣是5的倍数</p><p>C. 单子叶植物的叶脉多为平行脉,双子叶植物的叶脉多为网状脉</p><p>D. 单子叶植物的花瓣是5的倍数,双子叶植物的花瓣是3的倍数</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大多数单子叶植物的叶脉为平行脉,而双子叶植物的叶脉一般是网状脉,A错误,C正确;</p><p>单子叶植物花瓣为3或3的倍数,双子叶植物花瓣为4、5或4、5的倍数,B、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我们所说的“米猪肉”其实是指</p><p>A. 含有米粒的猪肉    B. 含有猪肉绦虫卵的猪肉</p><p>C. 含有猪肉绦虫成虫的猪肉    D. 含有猪肉绦虫幼虫的猪肉</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猪肉绦虫的幼虫寄生在猪的体内,寄生的部位为运动较多的肌肉,以股内侧肌多见,这样的猪肉俗称“米猪肉”;人吃了这样的猪肉就会得猪肉绦虫病,在人体内生长为成虫。</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营自由生活的扁形动物是(    )</p><p>A. 真涡虫    B. 猪带绦虫</p><p>C. 水螅    D. 血吸虫</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扁形动物中营自由生活的种类很少,大多数营寄生生活。如华枝睾吸虫、血吸虫、猪肉绦虫。涡虫无体腔,有口无肛门属于扁形动物,消化能力不足,营自由生活。水螅属于腔肠动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动物不是环节动物的是(    )</p><p>A. 沙蚕    B. 水蛭    C. 猪带绦虫    D. 蚯蚓</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细长,由许多环状体节构成,真体腔,有刚毛或疣足,如沙蚕、蚯蚓、水蛭等。猪肉绦虫属于扁形动物,可见C符合题意。</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几种动物中,哪一种不属于线形动物(  )</p><p>A. 蛲虫    B. 蛔虫    C. 钩虫    D. 血吸虫</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蛲虫、蛔虫、钩虫的身体细长,体壁有三胚层,有口有肛门,属于线形动物;血吸虫的身体背腹扁平,两侧对称,有口无肛门,属于扁形动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身体分节是节肢动物的一个特点,下列不属于节肢动物的是</p><p>A. 虾    B. 蟹    C. 臭虫    D. 蚯蚓</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节肢动物的特征是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虾、蟹和臭虫都有以上特征,而蚯蚓的身体分节不分部,也无外骨骼等为环节动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节肢动物中,属于昆虫的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3/e00f0062/SYS201712302317131277611608_ST/SYS201712302317131277611608_ST.001.png" width="366" height="8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A    B. B    C. C    D. D</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蜘蛛、虾、蜈蚣、蝗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都属于节肢动物;蝗虫的身体可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两对翅膀和三对足,体外有外骨骼,属于昆虫。</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能用来防治有害生物的昆虫是(    )</p><p>A. 蜜蜂    B. 土鳖    C. 赤眼蜂    D. 家蚕</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以虫治虫”是防治农业害虫的方法。赤眼蜂是松毛虫的天敌,赤眼蜂常常把卵产在松毛虫的卵块内,消耗卵块内的营养物质,导致松毛虫的卵死亡。</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如常见的蝗虫,它具有</p><p>A. 鳞片    B. 甲    C. 外骨骼    D. 贝壳</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昆虫的体表有外骨骼,可以起到保护和支撑体内柔软器官的作用,也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以适应陆地气候相对干燥的环境。</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绝大多数节肢动物能适应陆地生活,其形态结构特点是(    )</p><p>①有分节的附肢,运动灵活  ②灵敏的感觉器官  ③有外骨骼,防止水分蒸发  ④发达的脑</p><p>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节肢动物的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足和触角也分节,运动灵活,①正确;</p><p>绝大多数节肢动物有发达的脑、灵敏的感觉器官和独特的呼吸器官,②④正确;</p><p>节肢动物有外骨骼,防止水分蒸发,③正确。</p><p>故A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蝗虫是同学们熟悉的昆虫。下列有关蝗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p><p>A. 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B. 在分类上属于节肢动物</p><p>C. 具有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外骨骼    D. 有3对翅,适于飞行</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br />蝗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均分节,符合节肢动物的特征,属于节肢动物,A、B正确。<br />蝗虫的体表有外骨骼,具有保护和支持体内柔软器官的作用以及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的作用,适于陆地生活,C正确;</p><p>蝗虫有两对翅和三对足都着生在胸部,是蝗虫的运动器官,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甲蝗虫的头部浸入水中,同时将乙蝗虫的胸部和腹部浸入水中,结果是(   )</p><p>A.甲先死</p><p>B.乙先死</p><p>C.同时死</p><p>D.不一定</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 蝗虫的呼吸器官是气管,但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是气门,位于胸腹部,所以蝗虫甲的头部深深浸入水中,呼吸正常进行,不会窒息而死,而蝗虫乙胸、腹部全部浸没在水中,只露出头部,无法进行呼吸而先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四种水生动物中,属于鱼类的是(&#xa0;&#xa0;&#xa0; )</p><p>A.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3/19/10/2d8e2ab0/SYS201903191004086272925928_ST/SYS201903191004086272925928_ST.001.png" width="81" height="8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xa0;    B.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3/19/10/2d8e2ab0/SYS201903191004086272925928_ST/SYS201903191004086272925928_ST.002.png" width="65" height="8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C.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3/19/10/2d8e2ab0/SYS201903191004086272925928_ST/SYS201903191004086272925928_ST.003.png" width="84" height="10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D.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3/19/10/2d8e2ab0/SYS201903191004086272925928_ST/SYS201903191004086272925928_ST.004.png" width="58" height="10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海蜇属于腔肠动物,不是鱼类,A不符合题意;<br />虾生活在水中,属节肢动物甲壳类,不属于鱼类,B不符合题意;<br />乌贼身体柔软,有外套膜,有足为软体动物,C不符合题意。<br />海马生活在水中,有鳍,用鳃呼吸,在水中成直立状前进,属于鱼类,D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蜥蜴、蛇等爬行动物的体表有角质鳞片,这些结构不仅保护了身体。还能够(    )</p><p>A. 保持体温    B. 呼吸    C. 自由运动    D. 减少体内水分蒸发</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蜥蜴和蛇等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由于陆地环境相对比较干燥,它们体表具有角质的鳞片或甲,这些结构不仅保护了身体,还能够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有利于适应陆地生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被称为“爬行动物的时代”的是(    )</p><p>A. 古生代    B. 中生代    C. 太古代    D. 侏罗纪</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中生代从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开始,到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为止。自老至新中生代包括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br />在中生代(2亿多年前到7500万年前)时,爬行动物(恐龙类、色龙类、翼龙类等)空前繁盛,所以,中生代有“爬行动物的时代”之称,或称恐龙时代。</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哪些特点说明家鸽的外形与飞行生活相适应?(    )</p><p>A. 全身被覆羽毛    B. 前肢特化成翼,生有几排大型正羽</p><p>C. 体型呈流线型    D. 以上三项都是</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多数鸟类营飞行生活,其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如全身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适于飞行;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可见D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哺乳动物适应能力强,在生存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原因是其具有高度发达的(    )</p><p>A. 大脑和感觉器官    B. 小脑和运动器官</p><p>C. 大脑和运动器官    D. 小脑和感觉器官</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哺乳动物是恒温动物;大脑和感觉器官高度发达,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特别强,在生存竞争中占据了优势地位。</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体温能保持恒定的动物称为恒温动物,体温恒定扩大了动物的活动空间,下列生物中属于恒温动物的是(  )</p><p>A. 海葵、珊瑚虫    B. 白鲨、中华鲟    C. 大鲵、扬子鳄    D. 蓝鲸、白鳍豚</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海葵、珊瑚虫是腔肠动物,白鲨、中华鲟是鱼类,大鲵是两栖类、扬子鳄是爬行类,都属于变温动物;蓝鲸、白鳍豚都是哺乳动物,都属于恒温动物,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p><p>A. 生物成分可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p><p>B. 生产者最为重要,消费者和分解者可有可无</p><p>C. 非生物成分对生物成分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p><p>D. 非生物成分是指生物以外的一切非生命的物质和能量</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根据获得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A正确;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所以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命世界和无机界的两个重要环节。B错误;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和土壤等。他们为生物提供能量、营养和生存空间。故非生物成分对生物成分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C正确;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和土壤等。他们为生物提供能量、营养和生存空间,非生物成分是指生物以外的一切非生命的物质和能量,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在一个由水稻、蝗虫和青蛙组成的封闭的生态系统中,若青蛙被大量捕杀,能表示蝗虫数量变化的曲线图是(如图):(   )</p><p>A.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3/fad65da2/SYS201712302304187961117792_ST/SYS201712302304187961117792_ST.001.png" width="151" height="14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B.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3/fad65da2/SYS201712302304187961117792_ST/SYS201712302304187961117792_ST.002.png" width="131" height="13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C.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3/fad65da2/SYS201712302304187961117792_ST/SYS201712302304187961117792_ST.003.png" width="124" height="13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D.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3/fad65da2/SYS201712302304187961117792_ST/SYS201712302304187961117792_ST.004.png" width="127" height="13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在上面的生态系统中,水稻是植物,属于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蝗虫是以水稻为食,属于初级消费者;青蛙是以蝗虫为食,属于次级消费者。所以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为:水稻→蝗虫→青蛙.食物链中的各种生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只要某一物种的数量发生变化,就会牵动整条食物链,从而进一步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如青蛙的数量减少,蝗虫在短时间内就会因天敌减少而数量急剧增加,而蝗虫的数量增加又导致水稻的数量减少,蝗虫获取不到足够的食物,数量就会减少,所以将青蛙杀绝,蝗虫的数量变化为先增加再减少。</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对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p><p>A.物质在循环    B.组成成分相对稳定    C.能量在流动    D.生物个体数量不变</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的一种现象,生态平衡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生物的种类数量不是不变、而是相对稳定,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调节能力就小,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是(    )</p><p>A. 恒定的    B. 有限的    C. 无限的    D. 不受环境影响的</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即生态平衡。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例如,如果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场就很难恢复原样了。</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万物生长靠太阳”,你学过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后,会怎样更深刻的理解这句话?</p><p>A. 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太阳光</p><p>B. 所有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能量归根结底都来自太阳光</p><p>C. 动物的生长和生存离不开太阳光</p><p>D. 所有生物体内的有机物都来自太阳光</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太阳能就变成了化学能,输入到了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随着植食性动物的捕食活动,能量从第一营养级流入了第二营养级。当植食性动物被其它动物捕食后,能量再次被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减少,因此草、兔、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是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的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都最终来自太阳。所以说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太阳能,即“万物生长靠太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生态系统中,当食物链逐级传递时,能量流动是(     )</p><p>A. 每一环节都将大部分能量向下传递,自己只将10%~20%的能量用于呼吸</p><p>B. 每一环节都将一部分能量用于维持自己的生命活动。只能向下传递10%~20%</p><p>C. 越向食物链的后端,储存的能量越少</p><p>D. 食物链越长,能量传递越快</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传递(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入分解者)和散失(各生物的呼吸作用散失)的过程。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来源于上一营养级,各营养级的能量有三个去向:①该生物呼吸作用散失;②流入下一营养级;③流入分解者。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所以,营养级越高,储能越少,个体数量越少。因此,在生态系统中,对生物的个体数量起决定作用的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这就决定了:大多数食物链一般只有3-4个营养级。一般地说:输入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流入下一营养级,例如:第一营养级:草,固定的太阳能为1000千焦,则第三营养级最多能获得多少千焦?(40千焦);由此可以得出:能量的流动是沿食物链逐级递减的,单向的,不循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没有碳,就没有生命”,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在人体细胞的组成成分中,有许多含碳元素的物质(如糖类)。从物质循环的角度看,人体内的碳元素直接来自 (  )</p><p>A. 大气中二氧化碳中的碳    B. 燃料中的碳</p><p>C. 生物遗体中的碳    D. 食物中的碳</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人的食物直接或间接的来自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而光合作用的进行需要吸收大气的二氧化碳,因此人体中的碳元素究其根源来自大气中的二氧化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基础是(    )</p><p>A. 生产者和分解者    B. 食物链和食物网</p><p>C. 物质和能量    D. 空气和水</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态系统中贮存于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生物与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结构,称为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的营养关系是非常复杂的。由于一种生物常以多种生物为食,而同一种生物又常常被多种消费者取食,所以食物链相互交错,这样多条食物链相连就形成了食物网。所以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一条食物链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    )</p><p>A. 相互利用    B. 吃与被吃    C. 相互竞争    D. 互惠互利</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植物属于生产者,动物属于消费者,而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即捕食关系,就表示食物链,(表示方法:生产者→消费者),多种食物链交织在一起就形成食物网。</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p><p>A.生物圈        B.太平洋        C.一片森林         D.一片农田</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既有生物部分又有非生物部分,是地球上是最大的生态系统。</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动物中,属于软体动物的是</p><p>A. 乌贼    B. 龙虾    C. 熊猫    D. 中华鲟</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蚯蚓的叙述,错误的是(    )</p><p>A. 属于环节动物    B. 体表有外骨骼</p><p>C. 能处理有机废物,提高土壤肥力    D. 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蚯蚓身体呈长圆筒形,褐色稍淡,细长约由100多个体节组成。前段稍尖,后端稍圆,在前端有一个分节不明显的环带.身体是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构成,(同律分节),属环节动物;蚯蚓能分解土壤中的腐烂有机物(有机质),获取能量维持生存;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蚯蚓能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蚯蚓是变温动物。</p><p>故A、C、D正确, B错误,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体的结构与其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下面叙述错误的是(    )</p><p>A. 鱼有鳍,适于水中生活</p><p>B. 鸟类有发达的胸肌,适于飞翔生活</p><p>C. 鲸用腮呼吸,适应水中生活</p><p>D. 骆驼刺有发达的根系以适应沙漠缺水的环境</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鱼的身体长有胸鳍、背鳍、腹鳍和尾鳍是鱼在水中的运动器官,鱼类生活在水中,是与水生环境相适应的,A正确;<br />鸟类的胸肌特别发达,可以有力地带动翅膀扇动,提供强大的动力,适于空中飞翔,B正确;<br />鲸用肺呼吸,鲸的繁殖方式是胎生哺乳。所以鲸不是鱼类而是哺乳类,C错误;<br />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刺,根比地上部分长许多。是因为荒漠干旱缺水,根比地上部分长许多,可以吸收到荒漠深处的水分,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D正确。</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鱼缸里的水如果长期不换水会变绿,是因为水中有大量的苔藓植物生长。(_____)</p><p>&#xa0;</p></div></div>
<div><p>【答案】错</p><p>【解析】鱼缸里的水如果长期不换会变绿,是因为水中有大量藻类植物生长。</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在分类学的描述中,按照分类等级被归类为动物界、灵长目、哺乳纲、脊椎动物门、人科、人属。(______)</p></div></div>
<div><p>【答案】错</p><p>【解析】生物分类等级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人”在分类学的描述中,按分类等级被归类为: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灵长目、人科、人属、人种。题干说法错误。</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被子植物是植物界中等级最高、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类群。(______)</p></div></div>
<div><p>【答案】对</p><p>【解析】被子植物又叫绿色开花植物,主要特征是:胚珠外有子房壁包被,种子有果皮包被;受精过程不需要水,具有双受精现象;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组成。有果实使得被子植物在繁殖的过程中能受到更好的保护,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适于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其次有些果实的表面有翅或毛,适于随风传播;有些果实颜色鲜艳,有香甜的浆液或果肉,能诱使动物来吃,利于播种。因此被子植物是植物界中最高等的一个类群,其种类最多,分布最广。在地球上的30多万种植物中,被子植物就占20多万种。题干说法正确。</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根据始祖鸟化石可以判断,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的两类生物是鸟类与哺乳动物。(______)</p></div></div>
<div><p>【答案】对</p><p>【解析】1860年,在德国巴伐利亚省的石灰岩层中,发现了第一个始祖鸟化石。始祖鸟的身体大小如乌鸦,它保留了爬行类的许多特征,例如嘴里有牙齿,而不是形成现代鸟类那样的角质喙;指端有爪等;但是另一方面,始祖鸟又具有鸟类的一些特征,如已经具有羽毛,在一些骨骼形态上也表现出一些鸟类特征或过渡特征,如它的第三掌骨已经与腕骨愈合,总之,它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根据以上特征,科学家认为始祖鸟是由古代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一个过渡类型,鸟类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题干说法正确。</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原生动物整个身体只有一个细胞构成,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并不重要. ______ .</p></div></div>
<div><p>【答案】错</p><p>【解析】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能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对维持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原生动物是动物的一员,同样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草履虫能吞食细菌,净化污水。可题干说法错误。</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美洲的灰松鼠引入英国后,当地原有的普通松鼠几乎全部被灰松鼠替代,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共生。(______)</p></div></div>
<div><p>【答案】错</p><p>【解析】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共生关系等。美洲的灰松鼠引入英国后,当地原有的普通松鼠几乎全部被灰松鼠所替代,这是同种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当地原有的普通松鼠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得不到足够的食物,因此数量减少。题干说法错误。</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森林生态系统与草原生态系统相比较,森林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______)</p></div></div>
<div><p>【答案】对</p><p>【解析】草原的生态分布在比较干旱的地区,其生物成分以草本植物为主,缺少高大的乔木,动物种类比较少,大多是草食肉食性动物,鸟类种类比较少,植物大多为草和很少种类的植被;而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不仅有种类繁多的植被而且还有多式多样的动物,森林生态系统由于成分繁多,结构复杂。所以森林生态系统与草原生态系统相比较,森林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题干说法正确。</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______)</p></div></div>
<div><p>【答案】对</p><p>【解析】一个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就是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太阳能。</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组成生物体的物质在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往返循环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______)</p></div></div>
<div><p>【答案】错</p><p>【解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往返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从无机环境开始,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又回到无机环境中,完成一个循环过程。如:二氧化碳和水的循环等。题干说法错误。</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只有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植物对生态系统没有影响。(______)</p></div></div>
<div><p>【答案】错</p><p>【解析】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以及环境各因子之间,不停地在进行着能量的流动与物质的循环,因此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都起着重要作用。题干说法错误。</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为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3/19/10/2d8e2ab0/SYS201903191004125648216313_ST/SYS201903191004125648216313_ST.001.png" width="308" height="17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根本来源是          。</p><p>(2)在该生态系统中,各种动物属于          ;没有画出的细菌和真菌属于          ,真菌和细菌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p><p>(3)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是通过生物之间的          关系建立起来的。</p><p>(4)有些昆虫的体色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与周围环境基本保持一致,这说明生物能够          环境。</p><p>(5)如果人们在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这是因为生态系统的          能力是有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草原就很难恢复原样了。</p></div></div>
<div><p>【答案】</p><p>(1)太阳能;</p><p>(2)消费者;分解者;</p><p>(3)捕食;</p><p>(4)适应;</p><p>(5)自我调节</p><p>【解析】</p><p>试题分析:。(1)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根本来源是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2)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图中的青草属于生产者;兔、鼠、鹰等动物都属 于消费者.而图中为表示出来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在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中,细菌、真菌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3)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是通过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建立起来的;(4)有些昆虫的体色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与周围环境基本保持一致,这说明生物能够适应环境;(5)如果人们在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原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这是因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草原就很难恢复原样了。</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仔细观察下面4种不同植物的叶片,请根据叶片的特征,编制一份检索表。</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3/19/10/2d8e2ab0/SYS201903191004127499921949_ST/SYS201903191004127499921949_ST.001.png" width="285" height="9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叶是单叶</p><p>2叶脉是网状脉_________</p><p>2叶脉是平行脉_________</p><p>1叶是复叶</p><p>2羽状________</p><p>2掌状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  桑  玉米  月季  人参</p><p>【解析】题中的几种植物中桑、玉米属于单叶,桑的叶脉是网状脉,玉米的叶脉是平行脉;人参、月季属于复叶,月季是羽状复叶,人参是掌状复叶。据此,检索表可编制如下:<br />1叶是单叶:2叶脉是 网状脉--桑<br />2叶脉是 平行脉--玉米<br />1叶是复叶:2羽状复叶----------月季<br />2掌状复叶------------人参</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据图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2/12/10/7635645a/SYS201902121006332076477829_ST/SYS201902121006332076477829_ST.001.png" width="371" height="16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蝗虫的身体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p><p>(2)蝗虫的体表覆盖坚硬的__________,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有发达的脑、灵敏的__________和独特的__________,从而完全适应陆上生活。</p><p>(3)蝗虫有发达的运动器官,包括三对_____________,两对_____________,都生于胸部。</p></div></div>
<div><p>【答案】  头  胸  腹  外骨骼  感觉器官  呼吸器官  足  翅</p><p>【解析】(1)蝗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生有触角和口器以及单复眼,胸部是蝗虫的运动中心,蝗虫的腹部是蝗虫呼吸、生殖中心。<br />(2)蝗虫的体表覆盖坚硬的外骨骼,具有防止水分散失和保护内部柔软器官的作用。有发达的脑、灵敏的感觉器官和独特的呼吸器官,从而完全适应陆上生活。<br />(3)蝗虫的运动器官是两对翅和三对足都着生在胸部。</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安徽省太和一中教育联盟八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