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02:23:38

第二学期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23章生物的进化单元综合检测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原始大气中不含有下列哪种气体?(   )</p><p>A.氨气 B.氢气 C.氧气 D.甲烷</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原始大气的成分有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氮气等,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态的氧气。</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的金鱼品种是世界上最多的,形成这么多金鱼品种的原因是( )</p><p>A. 金鱼适应不同环境    B. 我国水域辽阔    C. 长期人工选择的结果    D. 繁衍后代的需要</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人工选择是在不同的饲养条件下,原始祖先产生了许多变异,人们根据各自的爱好对不同的变异个体进行选择,人工选择的方向是人们的需求和喜好,金鱼起源于我国,经过长时间培育,品种不断优化,现在世界各国的金鱼都是直接或间接由我国引种的,作为世界上最有文化内涵的观赏鱼,它在国人心中很早就奠定了其国鱼之尊贵身份,所以是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进行选择的结果,而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达尔文认为,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p><p>A. 自然选择的结果    B. 生物变异的结果</p><p>C. 环境不断变化的结果    D. 生物过度繁殖的结果</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由于生物所在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经过自然选择也就形成了生物界的多样性和适应性。</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类的进化发展大约分为四个阶段,即(  )</p><p>A. 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    B. 南方古猿、直立人、能人、智人</p><p>C. 南方古猿、直立人、智人、能人    D. 南方古猿、智人、直立人、能人</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人类的进化通常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其中南方古猿能使用天然的工具,但不能制造工具;能人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石器);直立人会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学会了用火,是人类进化最关键的一个阶段;智人已经学会了人工取火,会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A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的遗体、遗物和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化石,下列关于化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p><p>A. 在越浅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低等    B. 所有的古生物都能形成化石</p><p>C. 在越古老地层中形成的化石的生物越高等    D.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越晚近的地层分较浅,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A错误;根据化石形成的原因,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并不是所有的古生物都能形成化石,B错误;越古老的地层,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C错误;化石是研究地球上生物进化的最主要、最可靠的证据,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长颈鹿的颈很长,按照达尔文的观点,其原因是( )</p><p>A. 变异朝着有利于生殖的方向发展的结果</p><p>B. 繁衍后代的需要</p><p>C. 代代经常使用,吃高处的叶子的结果</p><p>D. 颈短的个体被淘汰,颈长的个体被保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生物界普遍存在变异,古代的长颈鹿存在着颈长和颈短、前肢长和前肢短的变异,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前肢和颈长的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前肢和颈短的个体,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当环境改变食物缺少时,就会因吃不到足够的树叶而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本身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的就会更小,经过许多代以后,前肢和颈短的长颈鹿就被淘汰了,这样,长颈鹿一代代的进化下去,就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长颈鹿。因此长颈鹿的长颈和高前肢的形成就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19世纪中叶,生活在英格兰曼彻斯特的桦尺蛾大多是浅灰色的,但一百年后,曼彻斯特变成了一个工业城市,而此时生活在此地的桦尺蛾大多数是深黑色的.桦尺蛾的这种变化是( )</p><p>A. 人工选择的结果</p><p>B. 自然选择的结果</p><p>C. 工业粉尘染黑的结果</p><p>D. 桦尺蛾只产生深色变异的结果</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桦尺蛾在自然条件下产生变异类型,其后代有浅灰色桦尺蛾和深黑色桦尺蛾。19世纪中叶,桦尺蛾所处的环境颜色是浅色的,因而浅灰桦尺蛾的体色是与环境颜色一致的,是一种不易被敌害发现的保护色;建工业区100年后,工厂排出的煤烟使环境颜色变深,这时,浅灰色桦尺蛾的体色就与环境颜色形成了反差,成了易被敌害发现的体色,而深黑色桦尺蛾的体色这时反而成了保护色,不易被敌害发现.达尔文认为,自然条件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选择者”,具体的自然条件不同,选择者就不同,选择的结果就不同,在这里,环境的颜色成为了“选择者”,凡是具有有利变异(体色与环境颜色一致)的就被保留下来,具有不利变异(体色与环境颜色不一致)的就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因此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自然选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对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简单叙述正确的是( )</p><p>A.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p><p>B. 生物为了生存而竞争的过程</p><p>C. 有利变异不断加强巩固的过程</p><p>D. 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竞争的过程</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源于达尔文于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p><p>解:达尔文指出,生物都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又由于生物生存的空间与食物是有限的,所以生物就会因争夺生存的空间与食物而进行生存斗争.一切生物都具有产生变异的特性,在生物产生的各种变异中,有的可以遗传,有的不能够遗传,有的对生物的生存有利,有的对生物的生存不利;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因此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简单叙述的是适者生存、不适应者淘汰的过程.</p><p>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根据人的肤色和鼻形等特征将现代人划分为4个人种分别是(&#xa0;&#xa0;&#xa0; )</p><p>A. 蒙古利亚人、黄种人、黑人、白人    B. 能人、蒙古利亚人、黄种人、黑人</p><p>C. 黑人、白人、澳大利亚人、高加索人    D. 澳大利亚人、高加索人、尼格罗人、蒙古利亚人</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人类学者按肤色、发型、眼形、鼻形等外貌特征,把世界上的人类划分:蒙古利亚人、尼格罗人、高加索人、澳大利亚人4个人种。人种的形成是长期的自然和历史条件影响的结果。人种的外部差异不影响人的智力优劣。他们的脑容量、骨骼情况基本一致,因此没有优劣人种之分。</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马化石的发现和研究,证实了(&#xa0; )</p><p>A. 高等生物起源于单细胞生物    B. 马与其他生物之间有亲源关系</p><p>C. 马与其他脊椎动物有着共同的祖先    D. 生物是经过漫长的时间逐渐进化而来的</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A不符合题意;通过对马化石的发现和研究,证实了物种是经过漫长的时间逐渐进化而来的,不能充分证明马与其他生物之间有亲源关系及与其他脊椎动物有着共同的祖先,BC不符合题意;古生物学上关于各个地质年代马的化石的研究证实了马这个物种有简单到复杂的进化规律、进化历程,表明物种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D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用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分析,动物保护色的形成是(&#xa0; )</p><p>A. 环境变化的结果    B. 生存竞争的结果    C. 自然选择的结果    D. 人工选择的结果</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这种体色称为保护色,保护色的形成过程是动物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所表现的一个方面,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人工选择是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选择对人类有利的生物变异以形成新品种,C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变化过程属于生物进化的是( )</p><p>A. 恐龙蛋变成恐龙    B. 海洋变成陆地    C. 类人猿变成人    D. 蝌蚪变成青蛙</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恐龙蛋变成恐龙,是恐龙蛋的孵化过程,属于生殖现象,A不符合题意;海洋变成陆地,是自然条件的变迁,不是生物的变化,B不符合题意;类人猿变成人,是类人猿经过漫长的进化形成的结果,C符合题意;蝌蚪变成青蛙,是青蛙的变态发育,不是生物的进化,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动物进化过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p><p>A.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动物是原始海洋中的单细胞藻类</p><p>B. 山旺化石体现了生物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历程</p><p>C. 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是生物产生了可遗传的变异</p><p>D. 原始的新陈代谢和能够自我繁殖是原始生命的标志</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动物是海洋中原始的单细胞动物,单细胞藻类属于藻类,A错误;<br />山旺化石,又称山旺古生物化石,是指产于我国山东省临朐县山旺村的化石。山旺古生物化石形成于1800万年前,是中国唯一、世界罕见的在中新世保存完整、门类齐全、具有不可替代和重要科学价值的地层古生物化石遗迹。而这个时期正是生物由水生到陆生的阶段,B正确;<br />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生物产生了可遗传的变异,正是产生了可遗传的变异类型,其中更适应环境的被选择下来,C正确;<br />结合生物的化学进化论我们可知原始生命的标志是原始的新陈代谢和能够自我繁殖,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原始生命起源过程的推测中,相对合理的是</p><p>A.高温雷电→简单有机物→原始生命</p><p>B.原始大气成分→无机物→原始生命</p><p>C.高温雷电→无机物→复杂有机物→原始生命</p><p>D.原始大气成分→简单有机物→复杂有机物→原始生命</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在地球形成的最初是没有生命的,在地球上生命发生之前,经历了由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的化学进化过程。米勒用实验验证了这一步。米勒实验模拟了原始大气的成分,在火花放电的情况下最终产生了多种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某个经常刮大风的岛上,有许多无翅或残翅的昆虫,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p><p>A、昆虫出现无翅或残翅是生物变异的现象</p><p>B、无翅或残翅昆虫数量的增加是自然选择的结果</p><p>C、与正常翅相比,无翅或残翅都是不利的变异</p><p>D、无翅或残翅这种性状可以遗传给后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昆虫不同个体之间有正常翅、无翅或残翅的区别,这是生物之间的变异现象,正确;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正常翅不适应经常刮大风的环境,是不利变异,个体容易被淘汰,无翅或残翅的个体适于在经常刮大风的环境中生存,是有利变异,这种变异是可以遗传给后代的,无翅或残翅的昆虫个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长期演变形成许多无翅或残翅的个体,这种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现象称为自然选择,正确;无翅或残翅的个体适于在经常刮大风的环境中生存,是有利变异,错误;无翅或残翅的昆虫个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遗传给后代,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p><p>A. 化石是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p><p>B. 古代的爬行动物进化为鸟类,鸟类再进化为哺乳类</p><p>C. 过去发现的生物化石都是低等的化石,现在发现的生物化石都是高等的化石</p><p>D. 地球上的生物一般具有很强的生殖能力</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但不是唯一的证据,故A错误。<br />脊椎动物的进化顺序是:古代的鱼类进化成两栖类,两栖类进化为爬行类,古代的爬行动物进化为鸟类和哺乳类,故B错误。<br />在越古老的地层发现的化石,其构成化石的生物越低等,越晚近的地层中发现的化石,其构成的生物越高等,但是也有低等生物的化石,故C错误。<br />自然界中各种生物一般都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从而能产生大量的后代。故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关于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正确的是(  )</p><p>A.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B. 鱼类→爬行类→两栖类→鸟类→哺乳类</p><p>C.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09/10/9272417c/SYS201904091029315850238925_ST/SYS201904091029315850238925_ST.001.png" width="57" height="3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D. 鱼类→爬行类→两栖类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09/10/9272417c/SYS201904091029315850238925_ST/SYS201904091029315850238925_ST.001.png" width="57" height="3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如图生物进化树<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09/10/9272417c/SYS201904091029315850238925_DA/SYS201904091029315850238925_DA.001.png" width="292" height="28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可见,动物进化的历程是由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而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C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化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p><p>A.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主要、最可靠的证据</p><p>B. 化石是指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p><p>C. 在地质年代较近的地层中不可能找到低等生物的化石</p><p>D. 通过对不同年代化石的比较,可推断出生物进化的趋势</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1)生物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p><p>(2)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p><p>(3)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p><p>解:A、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直接说明了古生物的结构或生活习性.因此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主要、最可靠的证据,A正确.</p><p>B、根据分析可知,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B正确.</p><p>C、在地质年代较近的地层中高等动物的化石多,但是也有低等生物的化石,C不正确;</p><p>D、根据分析可知,通过对不同年代化石的比较,可推断出生物进化的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D正确.</p><p>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 )</p><p>A. 数量越多    B. 种类越丰富</p><p>C. 越简单、越低等    D. 越复杂、越高等</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化石在地层中的出现是有一定顺序的,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生物种类越少,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生物种类越多,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另外,科学家还发现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是没有化石的,说明地球上最初是没有生命的。故选C。</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材料分析题:同源器官是指起源相同、结构和部位相似而形态和功能不同的器官。鸟的翼、蝙蝠的翼手、鯨的鳍、狗的前肢和人的上肢,从外形和功能来看,这些器官很不相同,但是比较它们的内部结构,却基本一致,都是由肱骨、桡骨、尺骨、腕骨、掌骨和指骨组成,排列的方式也基本一致,都是同源器官。请分析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p><p>(1)同源器官的存在证明:凡是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都是由________进化而来的。    </p><p>(2)这些同源器官的内部结构相似,但形态、功能却相差甚远。这是因为在进化过程中________逐渐进化来的。    </p><p>(3)除了化石,比较解剖学、分子生物学的证据,你还知道哪些证据可以证明生物的进化?</p><p>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  (1)共同的原始祖先  (2)适应不同的环境、行使不同的功能  (3)胚胎学证据,遗传学证据  </p><p>【解析】试题分析:同源器官指不同生物的某些器官在基本结构、各部分和生物体的相互关系以及胚胎发育的过程彼此相同,但在外形上有时并不相似,功能上也有差别,如鸟的翼和蝴蝶的翅。</p><p>(1)同源器官的存在证明:凡是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的;(2)这些同源器官的内部结构相似,但形态、功能却相差甚远,这是因为在进化过程中适应不同的环境、行使不同的功能逐渐进化来的;(3)除了化石,比较解剖学、分子生物学的证据,可以证明生物进化的证据还有胚胎学证据、遗传学证据。</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植物进化历程的图解,请根据如图分析回答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3/02/10/b2378b4f/SYS201903021003469258269154_ST/SYS201903021003469258269154_ST.001.png" width="267" height="13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原始生命形成后,由于营养方式的不同,一部分进化为不能自养的原始单细胞动物,另一部分转化成具有叶绿体的植物的类群A_________________ .</p><p>(2)最早登陆的植物类群是B___和C___ , 但是,B和C的生殖方式离不开水,后来,一部分C进化成原始的__________ , 包括D________和E_____________;D和E脱离了水的控制,更加适应了陆地生活.</p><p>(3)从上述植物进化的历程来看,生物进化的趋势是:由_______ , 由______________ , 由______________ , 由________________ .</p></div></div>
<div><p>【答案】  藻类植物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种子植物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简单到复杂  低等到高等  水生到陆  单细胞到多细胞</p><p>【解析】(1)原始生命形成以后,由于营养方式的不同,一部分进化为不能自养的原始单细胞动物,另一部分进化成为具有叶绿体的A原始藻类植物。<br />(2)如图所示:植物进化的历程为:生活在海洋中的A原始藻类,经过极其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成为适应陆地生活的B原始的苔藓植物和C蕨类植物,使原来的不毛之地开始披上了绿装。但是,它们的生殖还都需要有水的环境,后来,一部分C原始的蕨类植物进化成为原始的种子植物,包括D原始的裸子植物和E被子植物,由于花粉管的出现它们的生殖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更加适应陆地生活。<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3/02/10/b2378b4f/SYS201903021003469258269154_DA/SYS201903021003469258269154_DA.001.png" width="217" height="27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xa0;</p><p>(3)生物通过对不同类群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殖方式以及生活环境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发现生物进化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规律。</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请分析米勒设计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p><p>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09/10/9272417c/SYS201904091029318872813028_ST/SYS201904091029318872813028_ST.001.png" width="275" height="24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中A处的气体模拟的是________,该混合气体中绝不会含有________.    </p><p>(2)经过一周后,对C装置中的产物进行分析,发现有________生成.    </p><p>(3)冷凝器装置模拟了________过程.    </p><p>(4)烧瓶内的正负电极火花放电模拟了________现象.</p></div></div>
<div><p>【答案】  原始大气  氧气  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  降水  闪电</p><p>【解析】试题分析: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p><p>(1)米勒在图中所示的A装置中泵入了甲烷、氨、氢、水蒸气等气体,用来模拟原始大气的成分和原始地球的条件,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比,原始大气没有氧气;(2)图中C装置里是反应后的产物(含有有机物)含有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3)球型空间下部连通的冷凝管让反应后的产物和水蒸汽冷却形成液体,又流回底部的烧瓶,即模拟降雨的过程;(4)米勒通过两个电极放电产生电火花,模拟原始天空的闪电,以激发密封装置中的不同气体发生化学反应。</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第二学期苏科版七级下册生物第23章生物的进化单元综合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