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1.2.2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同步测试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物圈中的生态系统种类丰富,作用各异。在下列生态系统中,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p><p>A. 森林生态系统  B. 河流生态系统  C. 海洋生态系统   D. 农田生态系统</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以高大的乔木为主,也有少量的灌木和草本植物,森林及其土壤像“海绵”一样可吸收大量的降水,并阻止和减轻洪水灾害,森林可以促进水分循环和影响大气环流,增加降水,起“空中水库”的作用,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哪个区域不属于生物圈的范围( )</p><p>A. 大气圈的上部 B. 大气圈的底部</p><p>C. 整个水圈 D. 岩石圈的上层</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大气圈的上部氧气极少,温度变化极大,紫外线强烈,缺水、低气压等不适合生物生存,因此不属于生物圈的范围.水圈的大部主要指的是海平面以下150米以内,150米以外的深海处也有少量的生物生存,所以整个水圈几乎都有生物存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爱护花草树木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树木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p><p>A. 非生物部分 B. 消费者 C. 生产者 D. 分解者</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生态系统由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组成。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 动物,分解者---腐生细菌、真菌。因此,树木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地球环境中最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地区是(   )</p><p>A. 沙漠     B. 热带雨林  C. 草原    D. 农田</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沙漠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和温带极端干燥少雨的地区,降水极少土壤中营养物质比较贫乏,因此生物种类和数量都较少,A错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降雨量高,气候稳定,由于阳光充足,因些整年基本上都很热,同时助长了不同种类的动植物,因此动植物种类繁多。是地球环境中最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地区,B正确;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这里年降雨量很少,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要少得多,C错误;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其主要特点是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人们种植的各种农作物是这一生态系统的主要生物。农田中的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的结构单一,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探究“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这一实验中,实验变量是( )</p><p>A. 光  B. 水分  C. 温度   D. 周围的环境</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对照实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在探究“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变量是水分(湿度)。除水分不同外,其他条件如光、温度、周围的环境都应该相同且适宜。</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家中饲养小鸡时,小鸡生活需要下列哪些条件( )</p><p>A. 食物与水</p><p>B. 食物、空间与空气</p><p>C. 食物、空间与 阳光</p><p>D. 阳光、空气、水分、适宜的温度、空间和食物</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生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是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故选D。</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_.</p><p> </p></div></div>
<div><p>【答案】生物圈</p><p>【解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或者距地面深达2-3千米的岩石圈,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包括了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以及其生活环境,是最大的生态系统。</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________关系.</p></div></div>
<div><p>【答案】 生物圈 捕食</p><p>【解析】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既有生物部分又有非生物部分,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故生物圈是地球上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其次还有竞争、合作、寄生等其他关系。</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环境中影响生物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p></div></div>
<div><p>【答案】 生活 分布</p><p>【解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温度、水、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物圈包括________的下层、________的全部和________的上层.</p></div></div>
<div><p>【答案】 大气圈; 水圈; 岩石圈</p><p>【解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图中字母A﹣G分别表示不同种类生物,据图回答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8/08/11/46f8a6a8/SYS201808081126574295221556_ST/SYS201808081126574295221556_ST.001.png" width="160" height="14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该生态系统中有多少条食物链?_____,请写出最长的一条.</p><p>(2)若大量捕杀该生态系统中的B,E的数量将如何变化?_____.</p><p>(3)若某种在生物体内很难分解的有毒物质进入了该生态系统,则该物质在哪种生物体内的浓度最高?_____,请简要说明原因:_____.</p></div></div>
<div><p>【答案】 5 G→F→E→B→A 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达到相对稳定 A 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不断在体内积累</p><p>【解析】试题分析:(1)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这是因为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相互关联,就形成了食物网;该食物网中有5条食物链,分别是:G→C→A、G→C→B→A、G→F→E→B→A、G→A→D、G→F→D→A 其中最长的一条:G→F→E→B→A。</p><p>(2)若大量捕杀该生态系统中的B,E由于天敌的减少,数量变化会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达到相对稳定.</p><p>(3)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自于生产者---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然后通过取食与被取食沿食物链流动;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不断积累,因此营养级别最高的生物,其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会最多;在该生态系统中A所处的营养级别最高,其体内的有毒物质含量会最高。</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为一个池塘的生态系统,请据图回答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3/28/10/75078420/SYS201903281004172198728234_ST/SYS201903281004172198728234_ST.001.png" width="411" height="13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看,水草、浮萍、水绵等植物是该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在该生态系统中还有一些我们看不到的微小生物,它们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___________。</p><p>(2)如果向池塘中投放一些大黑鱼(肉食性),则短期内池塘中小鱼的数量将______(填增加或减少),下列是表示该池塘中的食物链,其中正确的一条是(_____)</p><p>A.阳光→水草→虾→鱼 B.水草→虾→鱼→微生物 C.水草→虾→鱼 D.虾→小鱼→大鱼</p><p>(3)一段时间后,该池塘中各生物的数量又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p><p>(4)如果该池塘被难降解的有机磷农药污染,则农药中的有毒物质会通过__________不断积累。</p></div></div>
<div><p>【答案】 生产者 分解者 减少 C 自动调节 食物链</p><p>【解析】(1)水草、浮萍和水绵是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储存能量,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鱼、虾等各种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属于消费者;在该生态系统中还有一些我们看不到的生物他们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p><p>(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虾吃水草,鱼吃虾,由此可见食物链:水草→虾→鱼。如果有人向池塘中投放了一些大黑鱼(肉食性的鱼类),池塘中存在食物链“水中植物→虾→小鱼→大黑鱼”,短时间内池塘中的小鱼的数量会因捕食者大黑鱼增加而减少。</p><p>(3)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p><p>(4)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积累,营养级别越高,有毒物质含量越高。</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