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桑植县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生物能够表现出非生物所不具有的生命现象.下列古诗描述的现象中,不包含生命现象的是( )</p><p>A.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B.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p><p>C.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A正确;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体现了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B正确;花落知多少,体现了生物的新陈代谢现象;C正确;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自然现象,不是生命现象,D错误。</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为了了解市民对生“二胎”的看法,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p><p>A. 调查法 B. 实验法 C. 资料分析法 D. 观察法</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调查法是为了获得某一方面的数据或信息而采取的实地考察的方法;实验法指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对实验对象进行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资料收集法是针对某一问题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资料,并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寻找问题答案的方法;观察法是科学探究常用的基本方法,是对实验对象用肉眼或一些辅助仪器进行的观测。为了解各年龄段市民对生“二胎”的看法,该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方法应属于调查法。</p><p>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影响其味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p><p>A. 土壤 B. 水分 C. 温度 D. 湿度</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非生物因素温度对植物的分布有着重要影响,橘在南方生长得得很好,在北方生长不好,主要是南方、北方温度不同造成的,橘是热带水果适宜生长在高温的南方,北方温度低不适宜橘子的生长,故淮南的橘子移种到淮北,就结不出甜美多汁的果实,主要是温度不同造成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三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关系是( )</p><p>A. 捕食 B. 竞争 C. 合作 D. 寄生</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螳螂吃蝉、黄雀吃螳螂都是为了获取食物,因此属于捕食关系,所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三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关系是捕食关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人喜欢用一种水晶样的玻璃球作装饰。该球密封,内装有水、两三条小鱼(或虾),底部有珊瑚、沙子,并生长着一些水藻、小鱼(或虾)。该玻璃球构成一个</p><p>A. 生物圈 B. 生态系统 C. 食物链 D. 环境因素</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态球中的生产者有藻类、水草;消费者是小鱼;分解者是细菌、真菌等,生态球中的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和水,等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水晶球样的生态球是一个生态系统。</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姚明、陈龙等明星以广告的形式,告诫人们不要捕杀鲨鱼、老虎等野生动物.人类大量捕杀野生动物后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p><p>A. 破坏食物链,导致生态平衡被破坏</p><p>B. 破坏了野生动物的繁殖</p><p>C. 这些动物减少后,影响人们的饮食文化</p><p>D. 让人们不能获得丰富的营养物质</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动物在生态系统中主要作为消费者构成食物链,人类大量捕杀野生动物,就会破坏食物链,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导致生态平衡被破坏,如食物链草→鼠→蛇→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大量杀鼠后会使蛇缺少食物而饿死,引起鹰的数量发生巨大变化,当这种变化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打破平衡,破坏生态平衡的稳定性,使生态系统崩溃。</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p><p>A. 光线较暗时用大光圈,并用凹面镜对光</p><p>B. 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后,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增多</p><p>C. 观察时一般用左眼,同时要求右眼睁开</p><p>D. 欲将物像从视野左上方移到中央,装片应向左上方移动</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是倒立的放大的像.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光线的强弱由光圈和反光镜控制.当光线较强时,用小光圈和平面镜;当光线较弱时,用大光圈和凹面镜,故A正确;低倍物镜换用高倍物镜后,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减少,视野变暗,故B错误;观察物像一般用左眼,同时要求右眼睁开,故C正确;将物像从视野左上方移到中央,装片应向左上方移动,故D正确。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显微镜使用过程中遇到下列现象,相关解释不合理的是</p><p>A. 几位同学围着使用一台显微镜,视野时亮时暗-------有同学挡住光线</p><p>B. 观察时正确使用粗准焦螺旋,找不到物象--------没有使用细准焦螺旋</p><p>C. 物象位于视野右上方时,向左下方移动装片观察不到物象--物象不在视野内</p><p>D. 对光时,低倍物镜已对准通光孔和大光圈,看不到明亮的视野----反光镜没有对准光源</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许多人围着显微镜,外面的光线被挡,进入反光镜的光线减少,可能视野会变暗,A正确;观察时正确使用粗准焦螺旋,找不到物像原因不是因为没有使用 细准焦螺旋,B错误;物像位于视野右上方时,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像才可移动向视野中央,向左下方移动装片,观察不到物象--物像已不在视野范围内,C正确;对光时,低倍物镜已对准通光孔和大光圈,看不到 明亮视野--反光镜没有对准光源,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果在载玻片上依次写上bdpq 四个字母,那么在显微镜的视野中从左往右依次可以看到的是( )</p><p>A. bdpq B. bdqp C. pqbd D. qpdb</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bdpq”四个字母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从左往右依次是“bdpq”。</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制作临时装片的几个步骤,其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2/17/b0a1fd07/SYS201904121752282507507772_ST/SYS201904121752282507507772_ST.001.png" width="463" height="9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①②③④ B. ③④②① C. ④③②① D. ②③④①</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步骤,制作临时装片的顺序可用下列动词记“擦,滴,撕,放,展,盖,染,吸”,擦是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滴是滴加清水,撕是撕取洋葱表皮,放是将洋葱表皮放入水中,展是将洋葱表皮展开,盖是盖上盖玻片,染是进行染色,吸是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和染液,记住了这几个动词的顺序就记住了制作临时装片的顺序.</p><p>解:对照分析中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步骤:“擦,滴,撕,放,展,盖,染,吸”,四个步骤的正确顺序应是④滴清水,③取材,②展平,①盖上盖玻片.</p><p>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经过碘液染色之后的口腔上皮细胞,变化最明显的细胞结构是</p><p>A. 细胞壁 B. 细胞膜 C. 细胞核 D. 细胞质</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染色是指用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在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才能染色完全。染色时用稀碘液,呈弱碱性,因为细胞核中有容易被碱性染料染上颜色的染色体,故细胞核染色最深。</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观察、比较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结构时,可知前者比后者多</p><p>A. 线粒体、叶绿体、液泡 B. 细胞壁、叶绿体、液泡</p><p>C. 细胞壁、液泡 D. 细胞壁、叶绿体</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植物细胞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和线粒体,动物细胞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通过比较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结构,可知前者比后者多细胞壁 叶绿体 液泡。</p><p>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你也许喜欢香甜的荔枝,也许更爱酸酸的柠檬,你不但欣赏水果的美味和缤纷色彩,你还一定知道这些酸味或甜味以及有颜色的物质存在于水果细胞的( )</p><p>A. 细胞壁 B. 细胞核 C. 液泡 D. 细胞质</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细胞壁是植物细胞最外层透明的薄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A错误。<br />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生命活动控制中心,B错误。<br />液泡中含有细胞液,有各种味道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如各种蔬果汁中含各种有味道的物质以及丰富的营养物质,就是来自于细胞中液泡的细胞液,C正确。<br />细胞质是生命活动的场所内有细胞器如线粒体和叶绿体,还有水,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新鲜红苋菜的叶片呈红色。将其浸泡在凉水里,凉水不会变成红色;将其浸泡在沸水里,沸水会变成红色。这是因为沸水破坏了红苋菜细胞的</p><p>A.细胞膜 B.叶绿体 C.细胞质 D.细胞核</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细胞膜有保护、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当苋菜浸泡在冷水中,细胞膜维持正常状态,冷水不变色,把苋菜放在沸水中煮沸,因为沸水损伤了菠菜细胞的细胞膜,细胞质里的叶绿素使水会变成红色,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人受精卵完成一次分裂的过程中,1个细胞核中遗传物质含量的变化曲线是( )</p><p>A.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16e41988/SYS201712310111064206910563_ST/SYS201712310111064206910563_ST.001.png" width="70" height="6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B.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16e41988/SYS201712310111064206910563_ST/SYS201712310111064206910563_ST.002.png" width="67" height="6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C.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16e41988/SYS201712310111064206910563_ST/SYS201712310111064206910563_ST.003.png" width="70" height="7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D.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16e41988/SYS201712310111064206910563_ST/SYS201712310111064206910563_ST.004.png" width="70" height="7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 </p></div></div>
<div><p>【答案】A</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2/17/b0a1fd07/SYS201904121752290184197601_ST/SYS201904121752290184197601_ST.001.png" width="208" height="11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这个食物网由_____条食物链组成.</p><p>(2)从图中可知,蛇和鹰的关系是_____.</p><p>(3)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来看,图中未体现出来的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p><p>(4)用“>”表示出“草→兔→狐”这条食物链中各营养级有机物总量的大小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 五 捕食和竞争 分解者 非生生部分 草>兔>狐</p><p>【解析】(1)该食物网中有5条食物链: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br />(2)在此生态系统中,鹰吃蛇,是捕食关系;蛇和鹰都吃鼠,是竞争关系。因此鹰和蛇是捕食和竞争的关系。<br />(3)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中草是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有鼠、兔等动物,所以图中未体现出来的是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br />(4)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会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能量是从固定在生产者体内的太阳能开始。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一般地说,再输入到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因此草的数量最多,狐的数量较少,“草→兔→狐”这条食物链中各营养级有机物总量的大小关系是:草>兔>狐。</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图1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图2是该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2/17/b0a1fd07/SYS201904121752292306567630_ST/SYS201904121752292306567630_ST.001.png" width="369" height="10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此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是图1中的_____.所代表的生物成分是_____,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p><p>(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输入、传递和散失的过程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____________.</p><p>(3)若图2表示图1中A、B、C三种生物某一时间的相对数量关系,则甲对应的是图1中的_____(填字母).若乙大量减少,则一段时间内甲的数量变化是_____.</p></div></div>
<div><p>【答案】 生产者 分解者 逐级递减 B 先增加后减少</p><p>【解析】图1中A能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是生产者;B、C是消费者;D是分解者。<br />图2中丙的数量最多,营养级别最低,位于食物链的起始端,甲次之,位于食物链的第二位,乙数量最少,位于最后。</p><p>(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A生产者、B、C消费者和D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分。<br />(2)生态系统中能量输入、传递和散失的过程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br />(3)在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沿食物链流动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营养级别越高得到的能量就越少,生物的数量就越少,反之生物的数量就越多,图2中丙的数量最多,营养级别最低,位于食物链的起始端,甲次之,位于食物链的第二位,乙数量最少,位于最后。所以甲对应的是图1中的B,若乙大量减少,则一段时间内甲的数量变化是先增加后减少。</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为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2/17/b0a1fd07/SYS201904121752294768213326_ST/SYS201904121752294768213326_ST.001.png" width="139" height="17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填写结构名称:_____, _______.</p><p>(2)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 ]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p><p>(3)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要在玻片中央滴一滴______________;目的是:____</p></div></div>
<div><p>【答案】 目镜 反光镜 4物镜 防止物镜的镜头压坏装片,甚至损坏镜头 生理盐水 防止细胞破裂(或保持细胞正常形态)</p><p>【解析】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名称如图为:1目镜、2镜筒、3转换器、4物镜、5载物台、6通光孔、7遮光器、8压片夹、9反光镜、10粗准焦螺旋、11细准焦螺旋、12镜臂、13镜柱。</p><p>(1)如图所示:1是目镜,由二、三片透镜组成,安装在镜筒上端,其作用是把物镜放大的物体实像进一步放大。在目镜上方刻有5×、10×、20×等为放大倍数。</p><p>9反光镜,一个可以转动的圆镜,叫做反光镜。反光镜具两面,一面为平面镜,能反光;一面为凹面镜,其用途是收集光线。<br />(2)当镜筒下降的时候,如果只注视目镜或其它部位,我们看到不物镜的位置,就容易让物镜压碎了玻片标本,所以在镜筒下降时我们要注视物镜目的是防止物镜的镜头压坏装片,甚至损坏镜头。<br />(3)口腔上皮细胞没有细胞壁,若放在清水中会吸水涨破,生理盐水的浓度和人体的口腔上皮细胞的浓度相同,放在生理盐水中是为了维持口腔上皮细胞正常的生理状态。</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立体结构,请据图回答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2/17/b0a1fd07/SYS201904121752297441181947_ST/SYS201904121752297441181947_ST.001.png" width="228" height="9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如图,代表动物细胞的是_____图.</p><p>(2)甲图中①所示结构是_____,其中的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p><p>(3)甲图中⑥所示结构是_____,对细胞起保护和支持作用.</p><p>(4)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时,看到的被碘液染色最明显的细胞结构[ ]_____.</p></div></div>
<div><p>【答案】 乙 液泡 细胞壁 ②细胞核</p><p>【解析】图中:①是液泡、②是细胞核、③是细胞质、④是线粒体、⑤是细胞膜、⑥是细胞壁</p><p>(1)由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可知:①是液泡、②是细胞核、③是细胞质、④是线粒体、⑤是细胞膜、⑥是细胞壁,甲图与乙图相比,相同点是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不同点是甲图还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乙图没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因此,甲图是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乙图是动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br />(2)①液泡中含有细胞液,有各种味道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如各种蔬果汁中含各种有味道的物质以及丰富的营养物质;<br />(3)对细胞起保护和支持作用是⑥细胞壁;</p><p>(4)染色时用稀碘液,成弱碱性,因为细胞核中有容易被碱性染料染上颜色的染色体,故②细胞核染色最深。</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黄粉虫,又叫面包虫,常常聚集在粮堆里或其它食物的下方.小明为探究“湿度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做了如下实验:</p><p>① 用硬纸板制成一个长方形的纸盒(上方没有盖),盒内放上一层塑料膜.将纸盒分成长度 相等的两部分,以横轴中线为界,一半盖上一层湿土,另一半放上一层干土,使两边平整.</p><p>② 把纸盒静置桌上,并将抓来的10只黄粉虫放入纸盒中,两侧的中央放同样数目的黄粉虫,静止2分钟.观察和记录5分钟内两种环境中黄粉虫的数量,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p><p>(1)小明把纸盒一端放入湿土形成潮湿环境,另一端放入干土的目的是_____.</p><p>(2)这个实验的变量是什么?_____.</p><p>(3)小明观察发现潮湿处的黄粉虫数目多,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p><p>(4)如果在纸盒中放1只黄粉虫能否得出准确的结论?请说出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p><p>(5)实验结束后,应怎样处理黄粉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 进行对照 土壤湿度 黄粉虫喜欢在潮湿的环境中 不能;因为一只黄粉虫数量太少,偶然性太大 把黄粉虫放回到适宜它生长的自然环境中</p><p>【解析】(1)将纸盒分成长度相等的两部分,以横轴中线为界,一半盖上一层湿土,另一半放上一层干土,使两边平整,目的是设置唯一的变量湿度的对照组进行对照。<br />(2)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由于该实验探究“黄粉虫的生活是否受土壤湿度的影响”,所以实验的变量应该是土壤湿度。<br />(3)观察和记录5分钟内两种环境中黄粉虫的数量,发现潮湿处的黄粉虫数目多,能得出的结论是既移向黑暗一端的鼠妇多(或鼠妇全部移向黑暗的一端);因此结论是黄粉虫喜欢在潮湿的环境中。<br />(4)如果在纸盒中放1只黄粉虫不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所用鼠妇的数量要多,因为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偶然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实验出现误差。如果采集的鼠妇生病、或受其它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都会导致实验结论出错,所以为了避免偶然性,实验中应尽可能多选几只鼠妇,尽可能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影响。<br />(5)要养成爱护动物的好习惯,保护动物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这样对于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非常有利,所以给他一个建议:把黄粉虫放回到适宜它生长的自然环境中。</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