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蒙阴县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表示人体的结构层次,正确的是 ( )</p><p>A. 组织→细胞→器官→系统→人体 B. 细胞→器官→组织→系统→人体</p><p>C.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D. 器官→组织→细胞→系统→人体</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人体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人体的主要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等;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器官;再由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形成系统,人体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运动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这八个系统就构成了完整的人体。因此,体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国槐和侧柏是北京市的市树,月季和菊花是北京市的市花。其中属于裸子植物的是( )</p><p>A. 国槐 B. 侧柏 C. 月季 D. 菊花</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都结种子,同属于种子植物,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的根本区别是种子外面有无果皮包被着,裸子植物的胚珠外面无子房壁发育成果皮,种子裸露,仅仅被一鳞片覆盖起来,如侧柏、苏铁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人类生殖发育知识的叙述中,错误的是</p><p>A. 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是胎盘和脐带</p><p>B. 正常情况下,人体受精卵形成部位是输卵管</p><p>C. 男、女主要生殖器官分别是睾丸、卵巢</p><p>D. 男性的输精管结扎后,仍具有男性的第二性征,并能产生精子</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男性的生殖系统包括精囊,输精管,睾丸,阴茎等;女性的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人类受精的过程及胚胎发育过程如图:</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49e9e05f/SYS201712310112060106383320_DA/SYS201712310112060106383320_DA.001.png" width="477" height="9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结构是胎盘,A错误;据分析可见:受精的场所的输卵管,B正确;男性产生生殖细胞﹣﹣精子的器官是睾丸,同时睾丸也可以分泌雄性激素,又属于内分泌器官;女性产生生殖细胞﹣﹣卵细胞的器官是卵巢,同时卵巢也可以分泌雌性激素,又属于内分泌器官.C正确;男子的第二性征是由睾丸分泌的雄性激素控制的,因此结扎后仍具有男性特征,并能产生精子,D正确。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环境污染、过度采伐等会导致地球生物多样性锐减,保护生物多样性刻不容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p><p>A.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p><p>B.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p><p>C.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p><p>D. 生物的种类越丰富,生态系统越稳定</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故A错误;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生物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故B正确;</p><p>C、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故C正确;生物的种类越丰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量就越强,生态系统往往就越稳定,故正确。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某地的同一地层中,找到了几种生物的化石。对于这几种生物,下列推论最合理的是( )</p><p>A. 它们的亲缘关系相近 B. 它们的身体结构相似</p><p>C. 它们的食物种类相似 D. 它们的生存年代相近</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种类少、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形成晚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种类多、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所以同一地层中的化石年代相近。故选D。</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学校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们参观了省农科院的一个人工生态系统,此生态系统中由农作物、杂草、虫、鸡、牛、人组成的食物网如图所示 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e9959286/SYS201712310108576845530024_ST/SYS201712310108576845530024_ST.001.png" width="257" height="16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在该食物网中共包含 _____条食物链,其中属于三级消费者的生物是__________。在该食物网中,碳主要以_____的形式沿食物链传递</p><p>(2)在该人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杂草、农作物属于_____二者在生态系统中的关系是____。沼气池中的甲烷细菌属 于_________</p><p>(3)农作物的秸秆可以作为牛的饲料,牛的粪便可以作为沼气池的原料等事实说明,该人工生态系统实现了能量的_______利用,从而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效率,又避免了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该人工生态系统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人,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p><p> </p></div></div>
<div><p>【答案】 7 人 有机物 生产者 竞争 分解者 多级 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p><p>【解析】(1)在确定食物网的食物链时,先确定生产者,再确定最终消费者,然后数一数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途径,就是食物链的条数,本食物网中一共有7条。在食物链中直接以植物为食为一级消费者,接着是次级消费者,然后是三级消费者。属于三级消费者的为人。在该食物网中,碳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沿食物链传递。</p><p>(2)在该人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杂草、农作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二者在生态系统中的关系是竞争。沼气池中的甲烷细菌属于分解者。</p><p>(3)农作物的秸秆可以作为牛的饲料,牛的粪便可以作为沼气池的原料等事实说明,该人工生态系统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效率,又避免了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该人工生态系统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人,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弱的原因是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我们剧烈运动时,呼吸频率加快,呼吸深度加深,同时有机物的消耗增加,补充糖类食物是恢复体力的最有效方法。淀粉是人体的主要糖类来源,它进入体内被组织细胞利用需经一系列的生理过程。图一是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装置,图二是某人在一次呼吸时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三是淀粉的消化终产物进入血液和组织细胞的过程及部分相关代谢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0/10/4c3ddc53/SYS201904101029543001782730_ST/SYS201904101029543001782730_ST.001.png" width="434" height="26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现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三份,两份处理为碎屑,一份保持馒头块,设计了图一中的三组实验,具体做法如下:</p><p>①组试管加入馒头碎屑与2毫升清水,充分搅拌;②组试管加入馒头块与2毫升唾液,不搅拌;③组试管加入馒头碎屑与2毫升唾液,充分搅拌。</p><p>若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进行探究时,应选取________实验装置。将三支试管同时放入37 ℃温水中,5至10分钟后取出,滴加碘液、摇匀,发现________组试管不变蓝,这是因为________。 </p><p>(2)图三中,淀粉的消化终产物经过程①________进入血液,来自过程②的氧透过________进入血液,最终氧和葡萄糖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组织细胞的________中,进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 </p><p>(3)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随血液循环到达肺,通过图三中过程③排出体外。此过程对应图二中曲线________段,此时肋间肌和膈肌处于________状态。 </p><p>(4)细胞生命活动产生的尿素等废物主要由肾脏形成尿液排出体外。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180升,而实际每天排尿约1.5升,这是因为图三中________。如果一个人的尿液中出现了大分子蛋白质,则发生病变的结构可能是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 ②③ ③号试管中加入的是唾液,唾液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麦芽糖遇碘不变蓝色 吸收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线粒体 BC 舒张 ⑤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肾小球</p><p>【解析】“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步骤是:以唾液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37℃水浴→滴加碘液→观察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图三表示了人体通过呼吸系统从外界获得的氧气和通过消化系统获得的营养物质通过血液循环的运输,被组织细胞利用;组织细胞利用氧气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通过血液循环被运走。①表示吸收、②表示氧气、③表示二氧化碳、④表示肾小球的过滤作用、⑤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p><p>(1)若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进行探究时,应选取②③实验装置。③号试管中加入的是唾液,唾液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麦芽糖遇碘不变蓝色,因此③号试管内滴加碘液后出现的现象是不变蓝色;②号试管中的淀粉与唾液淀粉酶的接触面积小,没有被完全消化,因此滴加碘液后也变蓝色。①号试管内加入的是清水,清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淀粉没有被消化,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br />(2)淀粉最终被分解成葡萄糖,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经过过程①吸收进入循环系统,随着血液运往全身各处。气体②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的线粒体里,参与分解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p><p>(3)图二中:纵坐标表示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横坐标表示呼吸时间;BC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正值,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过程;呼气时膈肌舒张,膈肌顶部上升,肋间肌舒张,肋骨下移。</p><p>(4)由分析知道:尿液的主要成分是水,还有少量的无机盐和含氮废物等。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有l50L,而排出的尿液只有1.5L,这是由于图三中⑤肾小管具有重吸收作用。如果一个人的尿液中出现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则最有可能发生病变的是图中的肾小球,其通透性过大。</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女排姑娘们努力拼搏振奋人心,小王同学观察女排比赛聚精会神。如图是观赛的有关神经结构,请据图回 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e9959286/SYS201712310108561766103108_ST/SYS201712310108561766103108_ST.001.png" width="236" height="15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p><p>(1)小王能够 看到电视里朱婷高高跃起,主要是[ ]___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刺激,产生了神经冲动,最终在大脑皮层的_______形成视觉</p><p>(2)小王因为看得 太专注,当他习惯性的去拿桌 上的零食时,突然手被打了小王立即缩手,就反射类型来说,这属于_____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________里。小王感觉到手被击打,说明脊髓具有 __________功能。</p><p>(3)小王再次伸手,手又被打了一下,但是小王却没有缩手,说明脊髓里的神经中枢受 _______的控制。</p><p>(4)小王发现排球运动员的动作特别协调,身体平衡性很好,说明这 些运动员的______(填字母)特别发达。各种运动都是以一定的结 构作为基础的,运动员扣球时前臂挥动有力,在前臂挥动中______(结构)起着支点的作用。</p><p> </p></div></div>
<div><p>【答案】 ⑤视网膜 视觉中枢 非条件反射 灰质 传导 大脑 g 肘关节</p><p>【解析】(1)⑤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物像的形成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视觉神经将视觉信息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p><p>(2)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的组成是a感受器→b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d传出神经→e效应器。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灰质内,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因此该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br />(3)在正常情况下,脊髓里的神经中枢是受大脑控制的。小王再次伸手,手又被打了一下,但是小王却没有缩手,说明脊髓里的神经中枢受大脑的控制。</p><p>(4)小脑支配运动,所以小王发现排球运动员的动作特别协调,身体平衡性很好,说明这 些运动员的g小脑特别发达。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可见,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今年上半年以来,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病例,该病能从禽类传染给人,哺乳动物之间可通过飞沫传播。请回答:</p><p>(1)分析可知,H7N9禽流感具有传染性和__________等特点。</p><p>(2)从传染病流行的环节看,携带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类属于____________;与人体细胞相比该病病原体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3)人类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禽流感,从免疫学角度看“疫苗”属于____________;接种疫苗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4)为验证一种新药对H7N9禽流感的疗效,感染动物甲注射了新药,给另外一种感染动物乙注射等剂量的常规药剂。写出你对该实验的改进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 流行性 传染源 无细跑结构 抗原 保护易感人群 将同种、相同生理特征的H7N9禽流感感染动物若干,均分成两组实验</p><p>【解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传染的一种疾病。传染病具有传染病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特点。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称为病原体。</p><p>(1)传染病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病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特点。H7N9禽流感可通过飞沫传播,属于呼吸道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br />(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携带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类属于传染源。H7N9禽流感病毒无细胞结构,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核酸)组成的。<br />(3)注射的疫苗是抗原,可以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来看,接种疫苗属于保护易感者。<br />(4)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实验的改进:取同种、相同生理特征H7N9禽流感感染的小动物若干只,平均分为两组,编号为甲组、乙组。</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