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下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综合测评
题型:选择题※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要保护西部生态环境,当前首要采取的措施是( )</p><p>A. 开发畜牧业</p><p>B. 扩大旅游增加资金</p><p>C. 兴修水利</p><p>D. 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保护西部生态环境,就是要保护植被,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造成1998年长江中下游特大洪灾的主要原因是</p><p>A. 长江上游森林植被破坏 B. 水库蓄水量不够</p><p>C. 长江口发生热带风暴 D. 农田排水量大</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森林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森林的根在地下分布深而广,形成庞大的根系,比地上的枝叶系统还发达。可谓“根深叶茂”,“树大根深”,森林的根系可以牢牢的抓住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在林木茂盛的地区,地表径流只占总雨量的10%以下;平时一次降雨,树冠可截留15-40%的降雨量;枯枝落叶持水量可达自身干重2-4倍;每公顷森林土壤能蓄水640-680吨;5万亩森林相当于100万立方米贮量的水库。科学家们观测发现森林覆盖率30%的林地,水土流失比无林地减少60%;在风害区营造防护林带,在防护范围内风速可降低30%左右;起到防风固沙作用。因此长江中下游发生特大洪水,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损失,其主要原因是长江上游森林植被遭到破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绿色食品是指( )</p><p>A. 绿颜色的食 B. 有叶绿素的营养食品</p><p>C. 经济价值高的营养食 D. 安全、无公害的营养食品</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绿色食品是指在无污染的条件下种植、养殖、施有机肥料、不用高毒性、高残留农药、在标准环境、生产技术、卫生标准下加工生产、经权威机构认定并使用专门标志的安全、优质、无公害的营养类食品的统称。</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哪一项是沙尘暴肆虐的危害</p><p>A. 容易发生水俣病 B. 容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p><p>C. 容易发生火灾等自然灾害 D. 容易发生气候异常</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水俣病是指人或其他动物食用了含有机汞污染的鱼贝类,使有机汞侵入脑神经细胞而引起的一种综合性疾病,是世界上最典型的公害病之一,因最早发现于水俣湾而得名,A错误;<br />沙尘暴会严重影响空气质量,进而危害人体健康,沙尘会随着呼吸进入呼吸系统,引起呼吸系统的疾病。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外界的空气进入肺依次经过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最后进入肺,在肺里完成气体交换,B正确;<br />沙尘暴肆虐容易引发自然灾害,但发生火灾的机会很少,C错误;<br />沙尘暴是一种风与沙相互作用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它的形成与地球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现象、森林锐减、植被破坏、物种灭绝、气候异常等因素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进入20世纪后,几乎每年至少有一种鸟类或哺乳动物从地球上消失,造成野生动物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p><p>A. 自然灾害 B. 天敌过多 C. 生态环境被破坏 D. 动物瘟疫</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人类对环境的改造幅度已经很大且地域扩张也很厉害,导至环境变化太大,很多物种的生活地域越来越小,且不能适应环境改造所带来的新的环境,以至于死绝,而一种生物的死绝会造成原来的生物链的断裂,一方面导至更多的生物种生存受到威胁,另一方面使无天敌的生物,失去控制,还有外来物种的侵入,生态环境被破坏,生态系统会失去平衡。</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面哪种情况可能与臭氧层的破坏有关</p><p>A. 森林被大量破坏 B. 大量使用化石燃料</p><p>C. 大量使用氟利昂制冷剂 D. 大量使用农药。</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臭氧层是指大气层的平流层中臭氧浓度相对较高的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吸收短波紫外线。大多数科学家认为,人类过多地使用氯氟烃类化学物质(用CFCs表示)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故C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我国海关对进口木材,水果都进行严格的检疫其目的是:</p><p>A.防止外来物种进入到无天敌地区</p><p>B.防止进口木材,水果有严重的病虫危害</p><p>C.维护我国木材,水果的市场占有率</p><p>D.防止进口木材,水果对环境的污染</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解析:在进口的木材,水果中可能藏有生物的卵或是幼虫或是种子,它们从一个生态系统进入另一个生态系统,属于外来物种,在当地生态系统中,由于受到天敌的制约,它的数量会维持在相对的平衡状态,但当进入另一生态系统时,如果环境适宜又没有了天敌的制约,会大量的繁殖,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破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污染物中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的是</p><p>A. 沙尘暴 B. 汞、镉等有毒物质 C. 氟利昂 D. 二氧化碳</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沙尘暴”是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人体的,对人体的呼吸系统造成危害,不是通过食物链进入,A不符合题意;</p><p>“汞、镉等有毒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B符合题意;</p><p>“氟利昂”是一种制冷剂,它对大气层中的臭氧层有极大的危害,C不符合题意;</p><p>二氧化碳是通过呼吸进入人体,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与我国的大气污染有关的燃料主要是</p><p>A. 天然气 B. 煤 C. 石油 D. 稻草。</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在燃烧时会向空气中排放大量废气造成大气污染,同时产生的固体废渣也会污染环境。故使用天然气、石油、稻草比使用煤对大气污染少。煤的成分复杂,含有碳、氢、氧、硫、氮等元素,燃烧时会产生污染大气的二氧化硫等气体,是我国大气污染主要原因。</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电池的发明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是其中的重金属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很大,下列物质中不是电池中重金属的是</p><p>A. 汞 B. 镉 C. 银 D. 铁</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电池中含有汞、镉等多种重金属,不含有铁,当电池外壳锈蚀后,会污染环境,因此我们电池应分类回收,不能扔入普通垃圾筒。</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很多树木对大气粉尘有很好的阻滞、过滤作用,其原因是</p><p>①森林枝叶茂密,能减缓风速</p><p>②有些树木叶面上有茸毛或能分泌油性、黏性的物质</p><p>③能吸收各种有毒气体</p><p>④能分泌抗生素</p><p>⑤蒙尘的树叶经过雨水冲刷后,能很快恢复以阻滞尘埃</p><p>A. ①③⑤ B. ①②④ C. ②④⑤ D. ①②⑤</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森林能防风固沙,制止水土流失,狂风吹来,它用树身树冠挡住去路,降低风速;树叶上面的绒毛、分泌的粘液和油脂等,对尘粒有很强的吸附和过滤作用,每公顷 森林每年能吸附50~80吨粉尘,城市绿化地带空气的含尘量一般要比非绿化地带少一半以上;蒙尘的树叶经雨水冲刷后,能很快恢复以阻滞尘埃。</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p><p>A、只要我们国家减少了空气污染,我国就不会有酸雨的危害</p><p>B、1998年长江中下游特大洪灾的主要原因是长江上游森林植被的破坏</p><p>C、为了保护环境,应该提倡垃圾分类回收        </p><p>D、如果土壤和水环境遭到了污染,位于食物链顶端的人类受到的危害最严重</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空气污染的来源主要是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和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废气,而酸雨的形成是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硫增加造成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行为都是人们为了解决某些环境问题采取的措施,哪一项措施最容易导致相反的效果( )</p><p>A. 制造效力更大的杀虫剂和农药</p><p>B. 寻求更好的控制人口的办法</p><p>C. 利用秸秆生产沼气,解决农村燃料短缺问题</p><p>D. 建设核电站,解决燃煤发电产生废气的问题</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长期使用高效杀虫剂和农药不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还容易使害虫形成强的抗药性,因此A措施易导致相反的效果,符合题意;人口的增多以及人类的活动已经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要寻求更好的控制人口的办法,以减少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故B措施不会造成相反的效果,不符合题意;利用秸秆生产沼气,即减少了燃烧秸秆造成的污染,又解决农村燃料短缺问题,故C措施不会导致相反的效果,不符合题意;燃煤发电会放出大量的浓烟污染环境,建设核电站,就可解决燃煤发电产生废气的问题,因此D措施不易形成相反的效果,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p><p>A. 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应该停止工业的发展</p><p>B. 经济比较落后的时候,应该采取“先发展,后治理”的措施</p><p>C. 必须采取一定的环保措施,以减少或避免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p><p>D. 随着科学的进步,环境污染的问题自然会解决</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环境污染与人类的经济活动是分不开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也不能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因此,不能因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就限制工业发展,也不能对工业发展中的污染问题视而不见;更不能把污染问题寄希望于未来的科学进步,应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采用一定的环保措施,以避免和解决发展中的环境污染问题。故C符合题意。</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p><p>(1)不注意环境保护是导致沙尘暴产生的重要原因。(___)</p><p>(2)要想吃得好,就吃蛙、蛇、鸟。(___)</p><p>(3)太湖的水质已恶化,不可能再恢复,只有顺其发展。(___)</p><p>(4)生物入侵已成为危害和威胁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问题。(___)</p><p>(5)水中氮、磷、钾等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越多,对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越有利。(___)</p></div></div>
<div><p>【答案】 对 错 错 错 错</p><p>【解析】(1)根据“沙尘暴”的形成原因,可知“沙尘暴”是人们过度砍伐树木,植被遭到破坏,形成干旱的沙漠,大风吹起细沙,漫天飘着细沙。由于森林的过度砍伐、草场大面积开垦,造成了土地出现沙漠化,形成沙尘暴,使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严重影响了人的身体健康。题干说法正确。</p><p>(2)蛙、蛇、鸟是野生动物,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我们应该保护这些动物,维护生态环境的稳定,而不能吃它们; 毒蛇也是一个物种,我们要保护生物多样性,不能见毒蛇就打死它。题干说法错误。</p><p>(3)生活、工业污水的大量排放和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会引起水污染,造成蓝藻的大量繁殖,所以太湖流域蓝藻爆发,水质严重恶化,甚至一度影响居民生活用水。<br />日常生活中,人们水污染途径有: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农业废水的任意排放,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化肥和农药的任意使用,所以防治方法是:工业废水、农业废水、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再排放,合理地使用化肥和农药。因此太湖的水质虽已恶化,但可恢复,不能顺其发展。题干说法错误。</p><p>(4)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有:栖息地的丧失、人类的滥砍乱伐、滥捕乱杀、外来物种的入侵、环境污染等。其中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的丧失和破坏。题干说法错误。</p><p>(5)水中氮、磷、钾等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越多,导致水溶液的浓度过大,影响生物体对水的吸收;严重时还会造成藻类植物大量繁殖形成赤潮或水华,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题干说法错误。</p></div>
题型:连线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将下列问题和治理方法用线连接起来。</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7/10/7843a9fc/SYS201904171034329570325858_ST/SYS201904171034329570325858_ST.001.png" width="254" height="14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div></div>
<div><p>【答案】<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7/10/7843a9fc/SYS201904171034329570325858_DA/SYS201904171034329570325858_DA.001.png" width="260" height="14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解析】植树造林可防止森林减少,使水土得到保持、能防风固沙、防止土地沙漠化;</p><p>防治草原退化的主要措施是退耕还草,开发利用草原;</p><p>为了防治废水污染,特别是工业废水,应该将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以免造成水体污染;</p><p>汽车尾气的排放产生多种有害物质,主要污染物是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开发新能源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p><p>含磷洗涤剂的使用是造成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通常含磷洗涤剂中含有三聚磷酸钠,现在提倡使用无磷洗涤剂。</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目前,我国渔业水域生态环境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据20世纪90年代对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29条江河的不完全统计,有2.5×104千米河段的水质达不到渔业水质标准,2 800千米长的河段鱼类基本绝迹。全国有82%的江、河、湖泊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死鱼现象严重,死鱼最多的年份甚至达到每年5×107千克。</p><p>从资料上看,造成鱼类数量减少、种类灭绝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由此可见,保护渔业资源不仅要禁止乱捕滥捞,而且还要保护它们的_____。</p></div></div>
<div><p>【答案】 水域生态环境的污染 栖息环境</p><p>【解析】我国水域生态环境面临的形式十分严峻,有25000km河段的水质达不到渔业水质的标准,2800km长的河段鱼类基本绝迹。全国有82%的江河、湖泊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死鱼的现象严重,死鱼最多的年份甚至达到50000000条。主要原因是工业废水、废渣、生活污水等流入江河,使江河的水质恶化、含有有毒物质、水体缺氧等,不再适宜鱼虾生活,严重的致使大量鱼虾死亡,几乎成为“死河”,因此属于工业污染及生活污染等水域环境污染威胁了鱼类的生存。由此可见,保护渔业资源不仅要禁止乱捕滥捞,而且还要保护它们的栖息环境。</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1845年,一种狐狸被引入澳大利亚。此前,澳大利亚的动植物自成一体,没有豺狼虎豹等大型肉食性动物。因无天敌,狐狸大量地繁殖起来,不仅数量猛增,而且十分悍勇。无奈,澳大利亚政府又于2000年7月1日宣布了一条对狐狸的格杀令。</p><p>(1)上述生物“移民”到一个新的环境,繁殖速度为什么会这样快? ___</p><p>(2)分析生物“移民”对移入地的利弊影响。___</p></div></div>
<div><p>【答案】 没有天敌 利能解决移入地一些短期的、眼前的问题弊可能会导致移入地生态平衡失调</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