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01:57:12

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均属于绿藻的是</p><p>A. 紫菜、石莼    B. 石莼、海带    C. 衣藻、海带    D. 石莼、衣藻</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一般分为蓝藻门、眼虫藻门、金藻门、甲藻门、绿藻门、褐藻门、红藻门等。其中,石莼、衣藻属于绿藻,而海带、紫菜属于褐藻,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p><p>A. 生物进化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    B. 生物由陆生向水生进化</p><p>C. 鸟类由两栖类进化而来的    D. 自然选择学说是由孟德尔出来的</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生物由水生向陆生进化,始祖鸟的化石说明了鸟类是由爬行类进化而来,自然选择学说是由达尔文提出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公园里各种植物的标牌采用双名法来表示该种植物的国际通用名称,双名法正确的表示方法是</p><p>A. 种名+属名    B. 属名+种名    C. 种名+科名    D. 科名+种名</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林奈是瑞典自然学者,现代生物学分类命名的奠基人,他在生物学上的成就是发明了双名制命名法,即植物的常用名由两部分组成,前者为属名,要求用名词;后者为种名,要求用形容词,B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生代陆地上繁盛的动植物分别是 ( )</p><p>A. 两栖类、蕨类    B. 鱼类、藻类</p><p>C. 哺乳类、被子植物    D. 爬行类、裸子植物</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地球的发展历史划分为五个地质年代: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从距今七千多万年前开始,地球又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新生代。新生代分为第三纪和第四纪两个地质历史阶段。新生代是高级种子植物--被子植物时代。中生代末期出现的木兰科、杨柳科、桦树、月桂等被子植物,在新生代有很大发展。被子植物是真正的绿色开花植物,它的繁盛,将地球装扮得五彩缤纷,芳香四溢。除了双子叶植物外,单子叶植物也出现了,它们是今天粮食作物、甘蔗和竹类等 植物的祖先。新生代是鸟类、哺乳类动物繁荣昌盛的时代,它们分别占据了空中和陆地,在浩翰的海洋里也生活着鲸、海豹、海牛等哺乳动物。因此新生代占优势的陆地动物和植物分别是哺乳动物、鸟类和被子植物。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1859年英国伟大的自然学家达尔文发表了( )</p><p>A. 《本草纲目》    B. 用进废退学说</p><p>C. 细胞学说    D. 《物种起源》</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1859年你,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生发表,他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开始于(    )</p><p>A、绿色植物         B、食草动物     C、食肉动物         D、人类</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从绿色植物固定太阳能开始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原鸡每年产卵只有8-12个,而现在的许多种产蛋鸡每年可产卵200-300个,这种进化的原因是(  )</p><p>A. 自然选择    B. 人工选择    C. 生存环境不同    D. 食物不同</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经过若干年的选择,使选择的性状积累加强,最后形成不同的新品种;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原鸡每年产卵只有8--12个,现在每年产卵200--300个,产卵数量大增,这不是生存环境不同和食物不同的结果,这是人工选择的结果。</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60年代用DDT来杀灭稻螟的效果好,但到了80年代效果却不好,其原因是(  )</p><p>A、80年代的DDT质量差</p><p>B、稻螟长期污染 DDT,体表产生了保护膜 </p><p>C、选择作用使种群中抗DDT的稻螟的比例增大</p><p>D、长期使用DDT,使稻螟体类产生抗体</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20世纪60年代DDT杀灭稻螟的效果很好,到了80年代DDT杀灭稻螟的效果不好,其原因是选择作用使得种群中抗DDT的稻螟比例增大。</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发现,北京猿人是</p><p>A. 南方古猿    B. 能人    C. 直立人    D. 智人</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人类进化的历程通常可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其中南方古猿能使用天然工具,但不能使用制造工具,是已经发现的最早的原始人类;能人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石器);直立人会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学会了用火,是人类进化最关键的一个阶段;智人已经学会人工取火,会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能进行狩猎和捕鱼。1929年发现了北京人头盖骨化石,以及人工制作的工具和用火遗迹,说明他们能够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学会了用火,故北京猿人属于直立人,C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如果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关系,在某一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图示,在一段时间内,若乙的数量增加,则不会引起(&#xa0;&#xa0;&#xa0; )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3/11/1d4f1be9/SYS201904131134220887480680_ST/SYS201904131134220887480680_ST.001.png" width="133" height="11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甲的数量不变,丙的数量下降,丁的数量增加</p><p>B. 甲的数量下降,丙的数量不变,丁的数量不变</p><p>C. 甲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下降</p><p>D. 甲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丁的数量增加</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在食物链“丙→丁→乙→甲”中若乙的数量增加,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下降,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生物的分类单位中,它包含的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最多,亲缘关系最密切的单位是(   )</p><p>A. 界    B. 门    C. 科    D. 种</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生物所属的等级越大,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远,共同特征越少;生物所属的等级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越多。在A、B、C、D中等级最小的是D种。因此包含生物的共同特征最多的是D种。</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采用双名法统一动植物命名的科学家是(   )</p><p> A、李时珍    B、亚里士多德    C、林奈     D、虎克</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林奈是瑞典自然学者,现代生物学分类命名的奠基人.他在生物学上的成就是发明了双名制命名法,即植物的常用名由两部分组成,前者为属名,要求用名词;后者为种名,要求用形容词。</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生态学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弱的是(    )</p><p>A、热带雨林   B、温带阔叶林  C、人工混交林   D、人工纯种林</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生态系统的类型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其中D营养结构最简单,自动(自我)调节能力最弱。</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            依次流动的。</p></div></div>
<div><p>【答案】食物链和食物网</p><p>【解析】</p><p>试题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能量在沿食物链的传递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地球上的生物是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发展变化的,其总的进化趋势是:</p><p>从      到       ,从      到       ,从水生到陆生。</p></div></div>
<div><p>【答案】简答;复杂;低等;高等.</p><p>【解析】试题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遗体;遗物;生活痕迹</p><p>【解析】</p><p>化石是指经过自然界的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遗物、遗迹.极核化石的形成过程进行解答。</p><p>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自然选择是通过_____实现的,生物的_____、_____是自然选择的结果。</p></div></div>
<div><p>【答案】生存竞争 适应性</p><p>【解析】</p><p>试题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竞争实现的,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自然选的结果。</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根据人类的特征,将现代人种划分为_____________人、__________人、__________人、___________人。中国汉族人属于___________人。</p></div></div>
<div><p>【答案】  蒙古利亚人  高加索人  尼格罗人  澳大利亚人  蒙古利亚人</p><p>【解析】人类学者按肤色、发型、眼形、鼻形等外貌特征,把世界上的人类划分:蒙古利亚人、尼格罗人、高加索人、澳大利亚人4个人种。中国汉族人属于蒙古利亚人,人种的形成是长期的自然和历史条件影响的结果。</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祖先都是          。</p></div></div>
<div><p>【答案】森林古猿</p><p>【解析】</p><p>试题分析: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科学家以生物            和          为依据,将生物加以分类。</p></div></div>
<div><p>【答案】形态结构;生理功能</p><p>【解析】</p><p>试题生物分类的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学家将生物分为五个“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和_________界。根据植物进化系统树可知,植物进化依次是藻类植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  动物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种子植物</p><p>【解析】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即生物在形态结构特征、营养方式等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将生物分为若干类,如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和动物界五大类群。根据植物进化系统树可知,植物的进化历程: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可以发现生物进化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规律。</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科学家根据动物的身体里是否具有_________,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脊椎动物可分为鱼类、两栖类、__________类、鸟类和_________类。</p></div></div>
<div><p>【答案】  脊椎  爬行  哺乳</p><p>【解析】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脊椎动物可分为鸟类、鱼类、哺乳类、两栖类、爬行类。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无脊椎动物包括腔肠动物、扁形动、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食物链   食物网</p><p>【解析】</p><p>试题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等生产者可以利用光能将无机物合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消费者本身不能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生产者与消费者由于食物关系便形成食物链。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存在着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彼此交织在一起,形成了食物网。通过食物链或食物网,生产者体内的能量和营养物质便流动到消费者体内。因此,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基础。</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态系统经过长期的发展过程,逐步形成了________与__________物质、能量之间、以及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之间相对稳定平衡的状态,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p></div></div>
<div><p>【答案】  生物  非生物  生物  生物</p><p>【解析】生态系统经过长期的发展过程,逐步形成了生物与非生物物质、能量之间、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相对稳定平衡的状态,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种平衡是动态的、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永久的。 </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材料分析题: </p><p>桦尺蛾是一种夜间活动的蛾子,白天栖息在树干上,它有淡色和黑色两种。淡色的和树干颜色相似, </p><p>不易被鸟类发现。在未受到工业污染的地区,桦尺蛾是淡色的;工业污染严重的地区,树干变成黑色, </p><p>此处见到的桦尺蛾多是黑色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p><p>(1)桦尺蛾的体色在遗传学上叫做 ___。 </p><p>(2)工业污染之后,桦尺蛾较深的体色对其本身来说是一种 __;在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蛾所占比例大,这说明生物对环境具有 ___。</p><p>(3)根据达尔文的观点,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数量变化是 __的结果。</p><p>(4)如果严格禁止污染,工厂的排烟量大大减少。请你预测桦尺蛾的类型将产生怎样的变化? __。</p></div></div>
<div><p>【答案】  性状  保护  适应性  自然选择  增加</p><p>【解析】试题分析:(1)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桦尺蛾的体色就是一种性状。</p><p>(2)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颜色相似,从而不易被敌害发现, 利于其避敌和捕食,这种体色叫做保护色;工业污染之后,桦尺蛾较深的体色对其本身来说是一种保护色;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在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蛾的 回收率比较高,这说明深色桦尺蛾对工业污染区的环境的颜色是适应的。</p><p>(3)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因此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数量的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p><p>(4)如果严格禁止污染物排放,工厂的排烟量大大减少,工业区的环境颜色会变浅,这样浅色桦尺娥的体色就会与环境颜色一致,从而不易被敌害发现而容易生存下去,因此浅色桦尺蛾的数量将会增多。</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是南极食物网简图,根据图回答以下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3/11/1d4f1be9/SYS201904131134242476794759_ST/SYS201904131134242476794759_ST.001.png" width="219" height="24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___________关系而形成的链条式联系,叫做食物链。在此食物网中有多条食物链,请写出最长的一条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2)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物质和能量与生物成分紧密联系,彼此作用,构成统一整体。因此,要构成南极海洋生态系统,上图中还缺少一种重要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_____,例如________________等生物。</p><p>(3)能量流动和________________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当能量顺着食物链逐级传递时,由于每个环节的生物都要利用一部分能量来维持自己的生命活动,因此,能量在传递过程中是逐级______________的。</p><p>(4)根据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规律可知,图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____,数量最少的是___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  食物(捕食和被食)  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大鱼→企鹅→虎鲸  分解者  腐生的细菌、真菌  物质循环  递减  浮游植物  虎鲸</p><p>【解析】试题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p><p>(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即捕食关系,图中的食物链有5条,分别是:浮游植物→小鱼→海豹→虎鲸;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大鱼→海豹→虎鲸;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大鱼→企鹅→虎鲸;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须鲸→虎鲸;浮游植物→磷虾→须鲸→虎鲸,其中最长的食物链是: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大鱼→企鹅→虎鲸。</p><p>(2)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土壤、空气、温度;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消费者是指各种动物。因此,要构成南极海洋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一种重要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例如腐生的细菌、真菌等生物。</p><p>(3)能量流动和物质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当能量顺着食物链逐级传递时,由于每个环节的生物都要利用一部分能量来维持自己的生命活动,因此,能量在沿食物链传递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p><p>(4)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即能量往下一级传递只是传递上一级能量的10%~20%,动物的营养级越高,所获得的能量就越少,因此图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浮游植物,数量最少的生物是虎鲸。</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八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