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试卷生物和生物圈单元测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乘坐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5号”飞船成功飞向太空,你认为杨利伟携带的维持生命的基本物质是( )</p><p>A. 食物、氧气、水 B. 食物、氧气、水、保暖衣服</p><p>C. 食物、氧气、水、香烟 D. 食物、饮料、啤酒</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动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太空没有氧气、温度变化极大,辐射非常强,因此杨利伟必须携带的维持生命的基本物质是食物、氧气、水、保暖衣服。</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大的是</p><p>A. 温带草原 B. 热带雨林 C. 北方针叶林 D. 南方阔叶林</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少很.缺乏高大的植物,动植物种类虽然比森林生态系统少,但依然是非常丰富的.草原在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A错误;热带雨林:雨量充沛,终年高温多雨,土壤肥沃,丰富的热量和充足的水分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因此热带雨林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十分丰富,营养结构最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最强,B错误;湿地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地区,雨水充沛,动植物种类繁多,但和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相比,动植物种类要少,C错误;城市中以人为主,人占主导地位,生物的种类较少,自动调节能力都比森林生态系统差,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p><p> ①草 ②煮熟的鱼 ③珊瑚 ④钟乳石 ⑤冬眠的蛇 ⑥恐龙化石 ⑦蘑菇 ⑧家鸽</p><p>A. ①⑤⑦⑧ B. ①③④⑧ C. ②③④⑥ D. ②⑤⑥⑦</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熟的鱼、珊瑚、钟乳石、恐龙化石都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草、冬眠的蛇、蘑菇、家鸽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一个池塘被农药DDT污染,在池塘中有一条食物链:浮游植物→水蚤→鱼→鱼鹰,则体内DDT含量最多的生物是( )</p><p>A. 浮游植物 B. 水蚤 C. 鱼 D. 鱼鹰</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此题考查生物富集作用,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营养级越高生物(越靠近食物链的末端),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所以鱼鹰的体内DDT含量最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一个池塘里,鲫鱼能吃水草,又能吃螺蛳等小动物,草鱼吃水草,乌鱼会吃鲫鱼、草鱼苗.下面能反应次池塘中的食物链的是( )</p><p>A. 乌鱼←鲫鱼←螺蛳 B. 水草→鲫鱼→乌鱼</p><p>C. 乌鱼←水草←草鱼 D. 水草→草鱼→鲫鱼</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根据题干的叙述,该池塘中各种生物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24/09/a2b31172/SYS201904240924479836252135_DA/SYS201904240924479836252135_DA.001.png" width="231" height="10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即该池塘中存在下列三条食物链:水草→草鱼;水草→鲫鱼→乌鱼;水草→螺蛳→鲫鱼→乌鱼.因此选项中能正确反映池塘中食物链的是水草→鲫鱼→乌鱼.</p><p>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最多的生物是( )</p><p>A. 狼 B. 禾本科植物 C. 羊 D. 老鼠</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食物链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狼、羊、老鼠、草构成的食物链有:草→羊→狼;草→鼠。</p><p>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因此在一条食物链或食物网中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禾本科植物位于第一营养级,因此最多的生物是禾本科植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对生物的生存来说,不是它生长的基本条件的是( )</p><p>A. 空间 B. 温度 C. 营养 D. 时间</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生物圈中大多数的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时间不是生物生存必须的基本条件。</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在生态系统中,如果没有分解者,那么</p><p>A. 动物和植物将会越来越繁盛 B. 动物和植物的遗体残骸就会堆积成山</p><p>C. 生态系统将会越来越大 D. 生态系统依旧能够维持</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生态系统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组成,其中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分解者的主要作用是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促进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所以如果没有了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就不会被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残骸就会堆积如山。</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蛇为变温动物(体温随着外界的温度而改变)故推测其较不适合生活于( )生活环境</p><p>A. 热带雨林 B. 亚热带森林 C. 温带草原 D. 寒带地区</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等的因素叫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p><p>蛇为变温动物,也就是体温随着外界的温度而改变,外界温度高蛇的体温高,外界温度低蛇的体温低,当环境温度过低时如寒带地区,蛇的血液会凝固而导致死亡。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哪种现象不是生命现象</p><p>A. 夏季炎热,人出汗了 B. 铁在潮湿环境中生锈了</p><p>C. 秋季植物落叶了 D. 用手触摸含羞草,展开的叶片会合拢</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人出汗了,是人体排出产生的废物,即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A正确;铁在潮湿环境中生锈了,是一种化学反应,不是生物的特征,B错误;秋季植物落叶了是植物对环境温度刺激的一种反应,即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正确;用手触摸含羞草,展开的叶片会合拢,说明含羞草对外界的刺激做出了反应,即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荒漠地区动植物种类稀少,主要是因为那儿缺少 ( )</p><p>A. 水 B. 温度 C. 阳光 D. 空气</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沙漠地区干旱缺水,而水是生物体的主要组成分,水分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决定陆生生物的分布。荒漠中水分严重缺乏导致荒漠中生物种类稀少。</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有些动物如青蛙在冬天要进行冬眠,这是( )</p><p>A. 环境影响生物 B. 生物适应环境</p><p>C. 生物影响环境 D. 生物躲避敌害</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在沙漠上植树必须种植耐旱树种沙棘,沙枣才能容易成活,若种植需水较多的水莲在很难成活,有些动物如青蛙在冬天要进行冬眠,变温动物体温随着环境温度而变化,冬天温度低,冬眠可以避免因温度过低而冻伤甚至冻死,因此青蛙在冬天要进行冬眠是变温动物对冬季寒冷环境的一种适应。</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海面150米以下的水层中,几乎找不到藻类植物,其主要的环境因素是( )</p><p>A. 光 B. 温度 C. 水 D. 空气</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 光在海水中的穿透性有浅到深越来越弱,最浅处光最强,有红光也有蓝紫光,有利于绿藻利用,所以是绿藻;往下一些红光穿透性不强被海水吸收,能利用起来用作光合作用的只剩蓝紫光,褐藻有利于吸收蓝紫光,是褐藻;再往下,蓝紫光也被吸收一部分,是红藻;最深处没有光,因此没有绿色植物如藻类生存。</p><p>考点: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p><p>A. 生产者和消费者 B. 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p><p>C. 食物链和食物网 D. 全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的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就是水、空气、土壤、温度、光等无机环境。</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树木具有很强的降尘能力,下列哪一项不是树木能够降尘的主要原因( )</p><p>A. 枝叶茂盛,能减少风速,使大气中携带的大粒灰尘降落地面</p><p>B. 能分泌油脂和黏性物质</p><p>C. 植物的叶表面粗糙,而且多生有茸毛</p><p>D. 树叶表面生在大量的气孔</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每一棵树都是一个氧气发生器和二氧化碳吸收器;森林能涵养水源,在水的自然循环中发挥重要的作用,1公顷森林一年能蒸发8000吨水,使林区空气湿润,降水增加,冬暖夏凉,这样它又起到了调节气候的作用;森林能防风固沙,制止水土流失。</p><p>树木具有很强的降尘能力,主要体现在枝叶茂盛,能减少风速,使大气中携带的大粒灰尘降落地面;植物的叶表面粗糙,而且多生有茸毛;能分泌油脂和黏性物质。然而气孔是由保卫细胞之间形成的小孔,被称为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不是用来降尘的。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 )</p><p>A. 李时珍 B. 司马迁 C. 达尔文 D. 袁隆平</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A、李时珍是我国古代是医药学家,著有《本草纲目》一书.不符合题意.</p><p>B、司马迁(大约公元前145年~大约公元前90年),字子长,一说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不符合题意.</p><p>C、达尔文是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在探究生物进化奥秘的过程中,具有重要贡献,他提出了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被恩格斯赞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不符合题意.</p><p>D、袁隆平,北京人,汉族,运用生物科学技术,培育出举世闻名的杂交水稻,是著名的杂技水稻之父.符合题意.</p><p>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 )</p><p>A.能快速运动  B.是由细胞构成的</p><p>C.能进行光合作用  D.能生长和繁殖</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特征有(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A、B、C三项不合题意,D生长发育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不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特征的是( )</p><p>A. 保护色 B. 警戒色 C. 捕食 D. 拟态</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否则就会被自然界淘汰,如沙漠植物:沙棘的根很长可以吸收沙漠深处的水、仙人掌的茎变为肉质储存大量水分、叶变为刺状减少水分的散失,与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相适应,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的,如北极熊的白色、绿草地中蚱蜢成绿色等,据此解答。</p><p>警戒色是指某些有恶臭和毒刺的动物和昆虫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这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可以使敌害易于识别,避免自身遭到攻击,有些动物如瓢虫鞘翅具有鲜艳的色斑,目的是威慑、警告其它动物,不要靠近我,属于警戒色;保护色动物外表颜色与周围环境相类似,如避役的体色随环境而改变,目的是为了与环境颜色一致,避免敌害发现,属于保护色;拟态指的是一个物种在进化过程中,获得与另一种成功物种相似的外表,以欺瞒捕猎者远离物种,或者是引诱猎物靠近物种有的动物形态和环境相似;以上三种都是生物对外界环境的一种适应。捕食是生物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一个生态系统中,作为食物的最终来源,对各种生物数量起决定作用的是( )</p><p>A. 生产者 B. 消费者</p><p>C. 分解者 D. 食肉动物</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由于绿色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出有机物,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为生物圈中的各种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来源,所以能决定生物的数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鱼必须生活在水里,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p><p>A. 生物依赖环境</p><p>B. 生物适应环境</p><p>C. 生物改变环境</p><p>D. 生物影响环境</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 生物的生存是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的,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即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鱼必须生活在水里,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说明生物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条件。</p><p>考点: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能运动的的物体就一定是生物。( )</p><p> </p></div></div>
<div><p>【答案】 ×</p><p>【解析】</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态系统具有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外界干扰超出了一定的范围,生态系统就可能遭到破坏。(______)</p></div></div>
<div><p>【答案】对</p><p>【解析】试题分析: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即生态平衡,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类,当人为的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例如,如果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场就很难恢复原样了,故此题说法正确。</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物的环境是指生物的生存地点。(_____)</p></div></div>
<div><p>【答案】错</p><p>【解析】</p><p>试题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因素,非生物因素如:温度、光、空气、水等,而阳光、空气、水、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等,这些都属于环境,故题干的叙述是错误的。</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细菌类生物不借助任何工具,可以生活在生物圈的任何圈层。 (______)</p></div></div>
<div><p>【答案】对</p><p>【解析】</p><p>细菌外面有荚膜保护,遇到不良环境时看可以形成芽孢来度过不良环境。</p><p>有些细菌(多为杆菌)在一定条件下,细胞质高度浓缩脱水所形成的一种抗逆性很强的球形或椭圆形的休眠体。芽孢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抗性强,对高温、紫外线、干燥、电离辐射和很多有毒的化学物质,都有很强的抵抗性,在寒冷的极地,也发现了大量的藻青菌等细菌群落,海底温泉喷涌出高达350摄氏度的水流。海底热泉水从地下带上来许多硫酸盐,硫酸盐在高温高压下变成了有臭鸡蛋味的硫化氢,一些以硫化氢为营养的细菌以极快的速度繁衍,甚至在22000米的平流层中还发现有细菌和真菌,生物分布的最深记录是生存在地下2500~3000米处石油中的石油细菌,世界大洋最深处超过11000米,发现了硫化菌,表明细菌是生物圈中分布最广泛的生物。细菌不需要借助任何工具就可以到达生物圈的任何圈层。故本题说法正确。</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所有的生物都能进行呼吸作用,且都需要吸入氧气。 (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错</p><p>【解析】</p><p>生物的呼吸有好氧性呼吸和厌氧性呼吸,呼吸作用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p><p>有氧呼吸是指植物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把某些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放出二氧化碳并形成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无氧呼吸,一般是指细胞在无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有机物分解成不彻底氧化的产物如酒精、乳酸等,同时释放较少能量.无氧呼吸是细胞呼吸的一种方式。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进行呼吸时都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但是有些细菌和真菌还要求某种特定的生活条件,例如有的需要氧气如霉菌,有的在有氧的条件下生命活动会受到抑制如破伤风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等;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的条件下分解有机物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故本题说法错误。</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这描述了生物的遗传现象( )</p><p> </p></div></div>
<div><p>【答案】×</p><p>【解析】试题分析:“一猪生九崽,连母十个样”体现了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性状上的差异性,因此“一猪生九崽,连母十个样”这句话描述了生物的变异现象,而不是遗传现象。</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常见的是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______)</p></div></div>
<div><p>【答案】对</p><p>【解析】</p><p>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解答时可以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方面来切入。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p><p>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由于相互争夺食物、配偶、巢穴等,因此会发生竞争关系;但是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也有合作关系如蜜蜂、蚂蚁、狒狒、猕猴等。因,此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既有竞争关系又有合作互助关系。故本题说法正确。</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物圈包括地球的全部。 (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错</p><p>【解析】</p><p>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p><p>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地球内部温度很高,没有生物生存。故本题说法错误。</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食物链的开始总是_________,即食物链是从_________开始的,食物链不包括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植物生产者分解者</p><p>【解析】</p><p>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p><p>食物链表示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食物联系,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它能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并将光能变成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这些有机物不仅为生产者自身提供了营养物质和能量,而且也为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和能量。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有以植物为食的草食性动物,以动物为食的肉食性动物以及既能以植物为食也能以动物为食的杂食性动物。食物链不包括分解者,即不包括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因此,食物链的开始总是植物,即食物链是从生产者开始的,食物链不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因素有_________,非生物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农作物(或:水稻、杂草、昆虫等)阳光、空气、土壤等</p><p>【解析】</p><p>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一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p><p>农田生态系统是指一定农田范围内,作物和其他生物及其环境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即一定范围内农田构成的生态系统。在农田生态系统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人类,生物以农作物为主。所以,其生物因素有:人、农作物、杂草、农田中的各种害虫等等;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等。</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从结构上来看,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_______构成的。</p></div></div>
<div><p>【答案】细胞</p><p>【解析】</p><p>试题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它们的结构基本相似,一般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其他四类生物如动物、植物、细菌、真菌都是由细胞构成的。</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__________就是沿着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流动的。</p><p> </p></div></div>
<div><p>【答案】 能量 食物链 食物网</p><p>【解析】在一个生态系统中,一种动物往往有多种食物,同时一种植物或动物又为多种动物所捕食,这样不同的食物链便彼此交错,构成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城市生态系统中 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消费者是 ,而不是野生动物。</p><p> </p></div></div>
<div><p>【答案】人类;人类。</p><p>【解析】</p><p>试题分析:在城市生态系统中人类起重要支配作用,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相对少,消费者主要是人类而不是野生动物。</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物圈是指地球所有 和与其 的总和.它的范围包括 、 和 .</p><p> </p></div></div>
<div><p>【答案】生物;生存的环境;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所有生物共有的家园,分析解答.</p><p>解: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是最大的生态系统.</p><p>故答案为:生物;生存的环境;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面这段文字节选自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阅读后回答问题</p><p>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 蟋蟀们在这里弹琴。</p><p>⑴请列举出文中所描述的生物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⑵请说明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⑶在百草园中影响蟋蟀生存的因素有生物因素和_______因素,后者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与生物之间常见的关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⑷蟋蟀要生存就不能离开草丛和土地,这说明生物必须依赖___________而生存。</p></div></div>
<div><p>【答案】菜、皂荚树、桑树、蝉、黄蜂、云雀、油蛉、蟋蟀它们都具有生物的一些基本特征,比如能够生长、繁殖、都需要营养等等非生物阳光、空 气、水、温度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捕食关系、寄生关系环境</p><p>【解析】</p><p>生物具有如下生命现象区别于非生物:①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②生物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③生物体对外界刺激都能发生一定的反应;④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⑤生物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⑥生物都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生态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可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等,生物因素是指影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p><p>(1)文中所描述的皂荚树、桑椹、菜、蝉、黄蜂、菜花、叫天子(云雀)、草、油蛉、蟋蟀等都是生物,具有生命的特征。</p><p>(2)通过(1)中的生物,它们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并且具备了: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都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等生物的基本特征。</p><p>(3)生态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可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等。生物因素是指影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因此,在百草园中影响蟋蟀生存的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后者包括阳光、空 气、水、温度等生物与生物之间常见的关系包括竞争关系、合作关系、捕食关系、寄生关系。</p><p>(4)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因此,蟋蟀要生存就不能离开草丛和土地,这说明生物必须依赖环境而生存。</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表表示几种不同生物体内一种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DDT的含量,生物A-D代表的是藻类植物、以藻类植物为食的小动物、以小动物为食的鱼类和较大型肉食性鱼类。</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52.9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生物种类</p></td><td style="width:31.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生物A</p></td><td style="width:46.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生物B</p></td><td style="width:38.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生物C</p></td><td style="width:24.4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生物D</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52.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DDT的积累</p></td><td style="width:31.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10ppm</p></td><td style="width:46.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0.015ppm</p></td><td style="width:38.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5ppm</p></td><td style="width:24.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25ppm</p></td></tr></table><p> </p><p>⑴分别写出A-D代表的生物名称: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⑵用A-D表示,写出这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⑶从⑵中可以看出,DDT通过__________而积累,因而营养级别越高,DDT的积累量也越多。</p></div></div>
<div><p>【答案】以小动物为食的鱼类藻类植物藻类植物为食的小动物较大型肉食性鱼类B→C→A→D食物链</p><p>【解析】</p><p>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毒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有毒物质DDT会沿着食物链传递并逐渐富集积累,在一条食物链中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p><p>(1)由表格中的数据显示这四种生物体内DDT的含量的顺序为:B<C<A<D,根据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不易排出和分解,随着食物链逐级递增,可以判断出四种生物的名称:A以小动物为食的鱼类 、B藻类植物, C以藻类植物为食的小动物, D较大型肉食性鱼类。</p><p>(2)由(1)可以判断:生物B体内的DDT的含量最少为食物链的起点,而生物D体内的DDT的含量最多为食物链的终点,所以用A-D表示写出该食物链为:B→C→A→D。 </p><p>(3)由(1)和(2)可以知道有毒物质是随着食物链逐级积累,营养级别越高有毒物质就越高。因此,从⑵中可以看出,DDT通过食物链而积累,因而营养级别越高,DDT的积累量也越多。</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