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01:48:06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7-2《我国的植物资源》同步练习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关热带雨林的说法,错误的是(  )</p><p>A. 热带雨林地区终年高温多雨</p><p>B. 热带雨林的植物种类丰富,叶片终年常绿</p><p>C. 我国的台湾、海南、云南都有热带雨林分布</p><p>D. 热带雨林的植物往往在春、夏季开花,冬季不开花</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我国主要植被类型有: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及针叶林;热带雨林分布在全年高温多雨的地区,植物种类特别丰富,终年常绿,大部分植物都很高大,解答时可以从热带雨林地区的气候特点、植物特点、种类方面来分析</p><p>热带雨林是地球上一种常见于约北纬10度、南纬10度之间热带地区的生物群系,主要分布于东南亚、澳大利亚、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非洲刚果河流域、中美洲、墨西哥和众多太平洋岛屿。热带雨林地区长年气候炎热,雨水充足,终年高温多雨,正常年雨量大约为1750毫米至2000毫米,全年每月平均气温超过18℃,季节差异极不明显,植物四季长青,全年都有植物开花,是地球上过半数动物、植物的栖息居所,动、植物种类丰富。我国在气候上属于热带地区的有台湾、广东、广西、云南四省区的南部和西藏东南部.除海南岛外,其余地区均位于20°N以北,处于热带的北缘,这些地域全年高温多雨,适于雨林植被的生长.我国的这种非典型的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台湾省南部河口、西双版纳景洪一带的河谷地区,以及西藏东南部的低山河谷地区,但以云南西双版纳和海南岛为典型,受季风热带气候的影响,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比较简单,是雨林的北部边缘类型或将之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雨林之间的“常绿季雨林”。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关我国落叶阔叶林的说法,错误的是(    )</p><p>A. 落叶阔叶林又叫夏绿林</p><p>B. 是温带地区在湿润的海洋性气候条件下生长的植被类型之一</p><p>C. 分布区一年四季分明,叶夏季茂盛而秋季完全凋落</p><p>D. 主要分布在华北和东北的大部分地区</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一个地区内生长的所有植物,叫这个地区的植被。</p><p>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有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草原和荒漠。落叶阔叶林分布区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这里的植物主要是冬季完全落叶的阔叶树。落叶阔叶林又叫夏绿林,是温带地区在湿润的海洋性气候条件下生长的植被类型之一。主要分布在华北和东北的大部分地区。由于我国落叶阔叶林主要是冬季完全落叶,故C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的最佳方案是( )</p><p>A. 封山育林,禁止砍伐</p><p>B. 允许林区人民大砍大种,先富起来</p><p>C. 营造单纯的杉木林</p><p>D. 实行有计划的合理砍伐和利用</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 森林是可再生资源,我们要保护好,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森林资源,一定要合理采伐,伐后及时更新,使木材生长量和采伐量基本平衡,甚至大于采伐量。同时要提高 木材利用率和综合利用率。单纯的杉木林中生物种类单一,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差,生态平衡易被破坏,不利于保护森林资源。</p><p>考点:保护植被的意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关于我国植物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的说法,错误的是(    )</p><p>A. 我国森林资源的绝对量可观,森林面积、森林总蓄积量、森林总面积居世界前列,但同辽阔的国土和众多的人口相比,我国却是世界上森林最少的国家之一</p><p>B. 我国森林资源的地理分布很不均衡,东北、西南、东南、华南分布多,西北、西藏中部以及长江和黄河中下游地区分布少</p><p>C. 植物资源破坏严重,表现在乱砍滥伐、毁林开荒、过度利用方面</p><p>D. 草地资源丰富,草原退化、土地沙漠化已基本得到控制</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一个地区内生长的所有植物叫做这个地区的植被;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有: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p><p>我国森林资源的绝对量可观,森林面积、森林总蓄积量、森林总面积居世界前列,但我国人口众多,森林覆盖率和人均森林面积都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是世界上森林最少的国家之一,A正确;我国森林资源的地理分布很不均衡,东北、西南、东南、华南分布多,西北、西藏中部以及长江和黄河中下游地区分布少,B正确;由于对森林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伐优留劣、乱砍滥伐、毁林开荒、过度利用等导致森林资源破坏严重,C正确;我国草原的植被状况也不容乐观,过度放牧导致草原植被破坏严重,草原退化、土地沙漠化非常严重,已对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构成了严重威胁,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植被的主要特点是(    )</p><p>A. 以森林为主    B. 以沙漠为主    C. 以荒山为主    D. 以草原为主</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一个地区内生长的所有植物叫做这个地区的植被;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有: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p><p>在我国的植被中,森林占了主体;虽然我国的森林资源尽管植物种类丰富,但我国仍然是一个少林国家,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大大低于全世界的平均水平,人均森林面积只有0.128公顷,只占世界人均水平的1/5,A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关于森林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p><p>①森林是地球的“肺” </p><p>②森林能防止水土流失 </p><p>③森林是动物的栖息地             </p><p>④为人类提供木材 </p><p>⑤美化了人类的生存环境 </p><p>⑥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p><p>A. ①②⑥</p><p>B. ①③⑤</p><p>C. ②④⑥</p><p>D. ①②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覆盖在大地上的郁郁葱葱的森林,是自然界拥有的一笔巨大而又最可珍贵的“绿色财富”;森林不愧是“地球之肺”,每一棵树都是一个氧气发生器和二氧化碳吸收器;森林能涵养水源,在水的自然循环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森林能防风固沙,制止水土流失。④为人类提供木材、⑤美化了人类生存的环境、⑥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等不是森林对自然界的作用,而是森林对人类的益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许多树木对大气粉尘污染起阻滞过滤作用,其原因是(    )</p><p>①枝叶茂盛,减小风速②叶片有茸毛,分泌黏性物质③分泌抗生素④吸收有毒气体⑤蒙尘植物经雨水冲洗后,又能迅速恢复阻挡尘埃的能力</p><p>A. ①④    B. ③④    C. ①②⑤    D. ②③⑤</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森林是“地球之肺”,每一棵树都是一个氧气发生器和二氧化碳吸收器;森林能涵养水源,增加大气湿度和降雨量,森林能够改良气候,降低空气温度,在水的自然循环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森林能防风固沙,控制水土流。</p><p>许多树木对大气粉尘污染起阻滞过滤作用,经研究,森林中的植物,如杉、松、桉、杨、圆柏、橡树等能分泌出一种带有芳香味的单萜烯、倍半萜烯和双萜类气体,能杀死空气中的白喉、伤寒、结核、痢疾、霍乱等病菌。据调查,在干燥无林处,每立方米空气中,含有400万个病菌,而在林荫道处只含60万个,在森林中则只有几十个了;有的植物的叶片上有茸毛,能分泌黏性物质,能粘住粉尘;蒙尘植物经雨水冲洗后,又能迅速恢复阻挡尘埃的能力。此外树木的枝叶茂盛,减小风速,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可见C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是两项重要的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xa0;&#xa0;&#xa0; )</p><p>A. 开展生态旅游    B. 发展畜牧业    C. 增加木材产量    D. 改善生态环境</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的根本目的。可以从“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的原因、根本目的等方面来解答。</p><p>我国西部地区自然环境先天不足,生态脆弱,受到人为破坏以后,原始植被很难恢复,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与沙漠化。目前水土流失与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大,不但严重地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也危及全国环境建设。为此,国家决定在不适于发展农业的地区,如黄土高原区、西部山区的坡度大于25度以上的坡耕地,一律要退耕还草、还林。林区以及广大草原地区,已经开垦的农田,必须退耕,适于发展林业的植树,适于发展牧业的种草,使那里生态环境得到恢复。鼓励居民改善自己居住地的生态环境,为发展经济创造环境条件。这一举措是通过改变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类型与方式,初步达到了保护生态和提高农牧民生产与生活水平的双重目的。最根本的目的是改善大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维护大西北地区的生态平衡。<br />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据报道,进入20世纪后,几乎每年都至少有一种鸟类或哺乳类动物从地球上消失。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绝灭的主要原因是(  )</p><p>A. 自然灾害</p><p>B. 天敌过多</p><p>C.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p><p>D. 物种退化</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p><p>人类对环境的改造幅度已经很大且地域扩张也很厉害,导致环境变化太大,很多物种的生活地域越来越小,且不能适应环境改造所带来的新的环境,以至于灭绝,如乱砍滥伐、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开发(围湖造田、垦荒、湿地开发等)、使生存环境被破坏与改变,不再适和生物生存,导致野生生物的濒危或面临灭绝。因此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p><p>故选:C。</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行为是在直接或间接地破坏森林?________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直接破坏森林的行为有对森林乱砍滥伐、纵火、毁林造田、毁林开矿等,不过,一般人没有这种行为。大部分人日常生活中对森林的破坏是间接的,如使用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纸杯、纸手帕、纸贺卡和浪费纸张、铅笔等,以及过度装修房屋等</p><p>【解析】</p><p>森林的主要作用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防风固沙等。我们要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不做有损环境的事情;积极宣传环保的重要性,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p><p>森林是“地球之肺”,每一棵树都是一个氧气发生器和二氧化碳吸收器;森林能涵养水源,增加大气湿度和降雨量,森林能够改良气候,降低空气温度,在水的自然循环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森林能防风固沙,控制水土流。直接破坏森林的行为有对森林乱砍滥伐、纵火、毁林造田、毁林开矿等,不过,一般人没有这种行为,大部分人日常生活中对森林的破坏是间接的,如使用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纸杯、纸手帕、纸贺卡和浪费纸张、铅笔等,以及过度装修房屋等。</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p><p>1998年4月15日一16日,我国西北、华北、华东等地出现了罕见的沙尘暴天气,突发性的灾害几乎袭击了大半个中国。就我国而言,已有33.4万平方千米土地受到沙漠化威胁,其中已经沙漠化的有17.6万平方千米。据统计,沙漠及沙漠化的土地已占我国土地面积的13.3%,而且还在一天天扩大。</p><p>请分析原因以及应采取哪些措施进行防治?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土地沙漠化和形成沙尘暴主要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如过度放牧、开荒造田、工业污染等,使植被遭受破坏。客观因素方面主要是天气变暖、降水减少等防治措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保护天然林等政策,以及控制牲畜量,可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防止土地沙漠化及沙尘暴的形成</p><p>【解析】</p><p>沙尘暴是一种风与沙相互作用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它的形成与地球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现象、森林锐减、植被破坏、物种灭绝、气候异常等因素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p><p>人口膨胀导致的过度开发自然资源、过量砍伐森林、过度开垦土地是沙尘暴频发的主要原因。在我国西北地区,植被覆盖率本来就不高,贫穷的西北人民还想靠过度放牧、挖甘草、搂发菜、开矿发财,这些掠夺性的破坏行为更加剧了这一地区的沙尘暴灾害。裸露的土地很容易被大风卷起形成沙尘暴甚至强沙尘暴,人口膨胀导致的过度开发自然资源、过量砍伐森林、过度开垦土地、过度放牧是沙尘暴频发的主要原因。防治措施:造防护林,保护草原,实行退耕还林还草、保护天然林等政策,以及控制牲畜量,可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防止土地沙漠化及沙尘暴的形成。</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4000年前,曾有过一个经济繁荣、显赫一时的文明古国——巴比伦王国,该国森林繁多,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优越,但由于人口剧增,森林被砍,耕地扩大,结果造成水土流失,河道阻塞,连年洪水成灾,终于使土壤沙漠化、盐碱化,致使该国变成一片废墟。根据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p><p>(1)该国的生态平衡被破坏,是由于失去了森林的哪些主要作用?_____________</p><p>(2)造成生态平衡被破坏的直接原因是(______)</p><p>A.自然因素B.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限C.人口剧增D.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p><p>(3)这个历史事实给我们什么启发?_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防风固沙等D过度砍伐和开垦破坏了生态环境,造成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和盐碱化。因此必须对森林合理砍伐,保护生态平衡</p><p>【解析】</p><p>森林的主要作用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防风固沙等。</p><p>(1)森林能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根系可以固沙,减弱噪音,利人健康;森林有过滤和吸收作用,减少空气中的灰尘.绿化树木可以减少空气中的细菌;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增加大气的湿度,增加了降水,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从而能调节气候。如果该国的生态平衡被破坏,是由于失去了森林的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防风固沙等作用。</p><p>(2)人口剧增,森林被砍,耕地扩大,结果造成水土流失,是导致生态平衡被破坏的直接原因,D正确。</p><p>(3)这个历史事实告诉我们:过度砍伐和开垦破坏了生态环境,造成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和盐碱化,因此必须对森林合理砍伐,保护生态平衡。</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师大版七级生物上册7-2《我国的植物资源》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