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01:44:50

浙江省湖州市中考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传染病中,病原体是病毒且主要是通过性接触传播的是</p><p>A. 艾滋病    B.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p><p>C. 肺结核    D. 疟疾</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艾滋病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三个: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A正确;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属于呼吸道传染病,是由细菌引起的,B错误;肺结核属于呼吸道传染病,是由细菌引起的,C错误;疟疾属于消化道传染病,是由细菌引起的,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人体针对病原体的抵抗中,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p><p>A. 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p><p>B. 皮肤的角质层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p><p>C. 鼻黏膜分泌黏液消灭病原体</p><p>D. 吞噬细胞从血管进入组织吞噬和消化病原体</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属于特异性免疫,A正确;皮肤的角质层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鼻黏膜分泌黏液消灭病原体、吞噬细胞从血管进入组织吞噬和消化病原体都是生来就有的,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免疫,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C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体的摄食与呼吸的最终目的主要是为细胞提供</p><p>A. 氧气    B. 二氧化碳</p><p>C. 营养物质    D. 能量</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呼吸作用在氧的参与下分解生物体内的有机物,释放出能量,产生二氧化碳,满足组织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需求,同时一部分能量以热的形式散失出来,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可见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减少的。在一个池塘生态系统的下列生物群体中,构成一个“级”的是</p><p>A. 所有的鱼类    B. 所有的动物</p><p>C. 所有的生物    D. 所有直接以生产者为食的动物</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由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链状结构。食物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叫一个营养级,每条食物链的起点的第一营养级是生产者(绿色植物),箭头指向的初级消费者是第二营养级(植食性动物),箭头指向的次级消费者是第三营养级(食肉动物),直到最高级消费者。因此所有直接以生产者为食的动物都是次级消费者,D正确。</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科学研究小组分别选择绿藻和蓝藻在不同pH缓冲液中进行实验。左图是光照装置示意图,右图是实验结果示意图。</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9/10/025144ec/SYS201904191041400543763793_ST/SYS201904191041400543763793_ST.001.png" width="423" height="13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p><p>(2)实验产生的气泡中含有的气体主要是氧气,其中绿藻产生氧气的场所是____(填细胞质中某一结构名称),在该场所中,光能转变为____能。</p><p>(3)从上图分析,在绿藻和蓝藻中,____对pH变化适应性较强。</p></div></div>
<div><p>【答案】  不同pH缓冲液中对绿藻和蓝藻光合作用的影响  叶绿体  化学  绿藻</p><p>【解析】试题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植物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的过程。</p><p>(1)据图可见: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pH缓冲液中对绿藻和蓝藻光合作用的影响。</p><p>(2)光合作用指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的过程。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水<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9/10/025144ec/SYS201904191041400543763793_DA/SYS201904191041400543763793_DA.001.png" width="47" height="4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有机物+氧气,因此,实验产生的气泡中含有的气体主要是氧气,其中绿藻产生氧气的场所是叶绿体,光能转变为化学能。</p><p>(3)据柱状图可见:绿藻在不同pH缓冲液中产生氧气的变化幅度不大,而蓝藻在不同pH缓冲液中产生氧气的变化幅度较大,由此可见:绿藻对不同pH缓冲液的适应性较强。</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智能机器人的诞生,为科学技术发展史揭开了崭新的一页。在我国的“探月”计划中,将由智能机器人完成着陆巡视勘察,以及月面取样返回工作。</p><p>典型的智能机器人包括4个部分:传感系统、计算机中央处理器和数据库、机器人本体传动装置和对外通讯系统。智能机器人的主要工作系统是仿照人体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设计</p><p>(1)勘察月球时,月球表面最引“人”注目的是______,即月坑。</p><p>(2)机器人中的“计算机中央处理器和数据库”相当于人体反射弧中的______。</p></div></div>
<div><p>【答案】环形山 神经中枢</p><p>【解析】</p><p>试题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叫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p><p>(1)月球上,以卫星看,常会看到月球上有许多大大小小,坑坑洼洼的凹坑,即随处可见的环形山,称之为月坑,那月坑是由小行星撞击,或月球表面的火山喷发引起的。</p><p>(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在反射弧中,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是:感受器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然后神经冲动由传入神经传导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央的灰质内(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部位),能接受神经冲动,产生新的神经冲动(即做出指令),传出神经再将来自神经中枢的神经冲动传至效应器,最后由效应器接受神经冲动并作出相应的反应。机器人中的“计算机中央处理器和数据库”控制机器各部位有序配合,完成各种高难度动作,相当于人体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体生命开始于父母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融合成的受精卵,一个受精卵经过复杂的过程形成人体。</p><p>(1)在发育过程中,由于细胞____形成不同的组织,继而形成器官、系统和人体。</p><p>(2)子女像父母,是因为父母将遗传信息通过精子和卵细胞传给了子女,携带这些遗传信息的物质是____。</p><p>(3)由于神经调节和____调节,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并适应环境的变化。</p></div></div>
<div><p>【答案】  分化  DNA  激素</p><p>【解析】(1)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我们把形态、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群称之为组织。所以,在发育过程中,由于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继而形成器官、系统和人体。</p><p>(2)控制生物性状遗传的主要物质是DNA,DNA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位于细胞核内,所以子女像父母,是因为父母将遗传信息通过精子和卵细胞传给了子女,携带这些遗传信息的物质是DNA。</p><p>(3)人的调节方式主要两种: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小华学习了“生物类群”后,对生物的分类产生了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编造了一张植物分类检索表:</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9/10/025144ec/SYS201904191041405888701033_ST/SYS201904191041405888701033_ST.001.png" width="374" height="13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请回答:</p><p>(1)a和b处应分别填上____。</p><p>(2)小华在一次野外活动时,采集到甲、乙、丙3种植物,通过观察标注了它们在检索表中的位置。这3种植物中,共同特征比较多的两种植物是____。</p></div></div>
<div><p>【答案】  无根茎叶分化;有茎叶  乙和丙</p><p>【解析】试题根据植物是否用种子繁殖后代,可以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可分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可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据此解答。</p><p>(1)根据植物是否用种子繁殖后代,可以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其中藻类植物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可见a是无根茎叶分化。苔藓植物没有真正的根,因此无法支持很高的地上部分,虽然有了茎和叶,但茎、叶内无输导组织,不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其利用,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根能吸收大量的水和无机盐,并且体内有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植物生长利用,因此蕨类植物一般长的比较高大。可见b是有茎叶,甲是蕨类植物。</p><p>(2)种子植物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都能产生种子,种子外面无果皮包被的属于裸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的属于被子植物。可见图中乙是种子外面无果皮包被,是裸子植物;被子植物根据子叶数目的不同,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一般单子叶植物的根系是须根系、平行脉,一般双子叶植物的根系是直根系,网状脉,所以丙是单子叶植物。所以甲、乙、丙这3种植物中,共同特征比较多的两种植物是乙和丙。</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公元前300年,古希腊医生把心脏看成一个水泵,并且已经能够区分出动脉和静脉。他们猜想,在动脉和静脉之间存在着更为细小的血管。此后,英国学者哈维(1578~1657)用实验方法证明了血液在体内循环的事实。在哈维死后的第四年,意大利生物学家马尔比基(1628~1694)终于用显微镜发现血液确实是通过毛细血管从动脉流入静脉的。请回答:</p><p>(1)为什么把心脏看成是一个水泵?______________________</p><p>(2)毛细血管在结构和功能上有什么特点?________</p><p>(3)血液由肾动脉流入肾脏,再由肾静脉流出肾脏,是体循环中的一段路径。通过此段路径,血液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  心脏昼夜不停的跳动,推动着血液在血管内流动  管壁极薄,仅由一层细胞构成、管径极细、连接小动脉和小静脉,血流最慢;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尿素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增多,氧气减少</p><p>【解析】试题肾脏作为一个一般器官,其正常的生命活动,要进行呼吸作用,需要消耗氧气和养料,所以血液流经肾脏后氧气和养料都会减少;肾脏作为一个排泄器官,要将流经肾脏的血液中的一些代谢废物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所以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中的废物会减少。</p><p>(1)在人体内,血管和心脏构成了物质运输的管道系统。其中,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血管是血液流经的管道。心脏昼夜不停的跳动,推动着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所以,心脏是输送血液的泵,是发动机。</p><p>(2)毛细血管的管壁极薄,仅由一层细胞构成、管径极细、连接小动脉和小静脉,血流最慢,这样的结构特点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p><p>(3)尿的形成主要有两个过程,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发生了过滤作用,血液中的葡萄糖、水、无机盐、尿素、尿酸等(除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外),都能过滤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发生了重吸收作用,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而剩余的水、无机盐和没有被重吸收的尿素、尿酸等一起形成尿液。由于肾小管不重吸收尿素,尿素随尿液流出,尿素不再进入血液中,因此从肾脏流出的血液(肾静脉中的)中尿素含量减少,同时二氧化碳增多,氧气减少。</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浙江省湖州市中考生物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