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01:42:57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同步练习题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为保护环境而提倡的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下列各项属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p><p>①骑自行车或者步行上学  ②农田秸秆焚烧处理  ③少开空调、少吹风扇</p><p>④电脑始终处于开机状态   ⑤少看电视,多户外运动</p><p>A. ①②③⑤    B. ②④⑤    C. ①②③    D. ①③⑤</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所谓低碳生活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实施。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活动对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起了重要作用的是( )</p><p>A. 植物的呼吸作用    B. 焚烧秸秆</p><p>C. 植物的光合作用    D. 火力发电</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为生物圈中的生物提供营养物质、能量和氧气;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能够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所以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增加导致温室效应,下列做法无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是( )</p><p>A. 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    B. 倡导节能减排,少开车多步行</p><p>C. 积极植树种草,增大绿化面积    D. 及时清理垃圾,维护环境卫生</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一是利用二氧化碳,二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开发风能、太阳能源等新型能源,可减少煤炭的使用量,有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A不符合题意倡导节能减排,少开车多步行,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B不符合题意;植树种草,扩大绿化面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可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C不符合题意;及时清理垃圾,维护环境卫生,有利于改善环境,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如果将垃圾焚烧,会直接生成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气中;如果将垃圾掩埋,腐生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垃圾中的有机物,生成二氧化碳、无机盐等,二氧化碳也会排放到大气中.因此,该做法不能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D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叙述与可持续发展观点相悖的一项是</p><p>A. 当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矛盾时,首先保护当代人的利益</p><p>B. 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p><p>C. 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p><p>D. 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要保护环境</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A.当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矛盾时,应以经济发展为重,会造成环境、生态的破坏,违背可持续发展观点,故A正确;B.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不以耗竭资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方式求得发展,不违背可持续发展观点,故B错误;C.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使再生性资源能保持其再生能力,非再生性资源不至于过渡消耗并得到补充确保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不以“掠夺”的方式促进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不违背可持续发展观点,故C错误;D.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要保护环境,不剥夺或破坏后代人合理享有同等发展与消费的权利不违背可持续发展观点,故D错误。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做法中,不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是( )</p><p>A. 合理使用燃料,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p><p>B. 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增加绿化面积</p><p>C. 倡导“使用一次性木筷”和“互赠贺卡”</p><p>D. 对草原实施轮封、轮牧并控制载蓄量</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合理使用燃料,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A错误;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增加绿化面积,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B错误;倡导“使用一次性木筷”和“互赠贺卡”,不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C正确;对草原实施轮牧并并控制放牧数量,有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绿化祖国,从我做起.”每年的3月12日是我国(  )</p><p>A.劳动节   B.国庆节 C.泼水节   D.植树节</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植树节”是一些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以宣传森林效益,并动员群众参加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或植树月,总称植树节.通过这种活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感情,提高人们对森林功用的认识,促进国土绿化,达到爱林护林和扩大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p><p>解:1979年2月,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根据国务院的提议,通过了将3月12日定为我国植树节的决议,这项决议的意义在于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植树造林,加快绿化祖国和各项林业建设的步伐.将孙中山先生与世长辞之日定为我国植树节,也是为了缅怀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象征孙中山先生生前未能实现的遗愿将在新中国实现并且要实现得更好.1981年,在邓小平同志的倡议下,五届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1990年3月12日,邮电部又发行了一套4枚“绿化祖国”邮票,第一枚为“全民义务植树”.</p><p>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农业生产措施中,应用了光合作用原理的是(  )</p><p>A. 移栽树苗时,根部带有一小块土坨</p><p>B. 播种玉米时,应做到合理密植</p><p>C. 早春播种后,使用塑料薄膜覆盖地表</p><p>D. 移栽树苗时,剪去树苗的部分树叶</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移栽秧苗时,根部带有一小块土坨,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秧苗的幼根和根毛受损,防止秧苗出现萎蔫现象而且有利于根系吸收水分,A不符合题意;<br />播种玉米时,要合理密植,因为合理密植是让最多的叶面接受光的照射,这样就能最大限度的使用光能合成能量,也能减少因为过度密植使得一些叶片无法接受光照而浪费能量,B符合题意;<br />早春温度还较低,使用透光塑料薄膜覆盖地表,可以保持土壤的温度和湿度,使种子能够正常萌发,C不符合题意;<br />为了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可在移栽植物时,去掉部分枝叶,以减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植物的成活,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不属于我国面临的植被问题的是(  )</p><p>A.植树造林、绿化荒山</p><p>B.我国森林覆盖率低,仅为16.55%</p><p>C.我国长期对森林资源的利用不够合理,森林生态系统呈现衰退趋势</p><p>D.我国由于过度放牧,草场退化、沙化严重,是世界土地沙漠化比较严重的国家</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p><p>一个地区内生长的所有植物叫做这个地区的植被;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有: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人类因社会发展而大量砍伐森林、过度放牧、破坏植被,影响环境.</p><p>解: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有:①森林面积人均占有量少,是一个少林国家;②对森林资源的利用不合理,伐优留劣,甚至乱砍滥伐,使森林生态系统呈现衰退的趋势;③过度放牧使许多草场退化、沙化,生态化境遭到破坏.因此,植树造林、绿化荒山保护植被能够减少水土流失.</p><p>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关于我国植被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p><p>A. 草原沙漠化严重    B. 我国植被中,草原占据了主体</p><p>C. 人均森林面积少    D. 森林生态系统呈现衰退的趋势</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有以下几种: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在我国的植被中,森林占据了主体.全国林业用地面积为26329.5万公顷,森林面积15894.1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124.9亿立方米,森林蓄积量112.7亿立方米,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仍居世界前列;我国的森林资源尽管植物种类丰富,但我国仍然是一个少林国家,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大大低于全世界的平均水平,人均森林面积只有0.128公顷,只占世界人均水平的1/5;乱砍滥伐导致我国森林草原严重破坏,导致生物栖息地丧失,草原沙化严重,破坏生态平衡。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p><p>A.我国的人均森林面积位居世界前列</p><p>B.我国的植被中,森林占据了主体</p><p>C.我国是土地沙漠化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p><p>D.植物造林有利于改善环境</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及面临的主要问题.解答时可以从植被的概念和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方面来切入.</p><p>解:A、在我国的植被中,森林占了主体;我国的森林资源尽管植物种类丰富,但我国仍然是一个少林国家,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大大低于全世界的平均水平,人均森林面积只有0.128公顷,只占世界人均水平的1/5.</p><p>B、一个地区内生长的所有植物叫做这个地区的植被.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有以下几种: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在我国的植被中,森林占据了主体.全国林业用地面积为26329.5万公顷,森林面积15894.1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124.9亿立方米,森林蓄积量112.7亿立方米,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仍居世界前列,我国的森林资源虽然植物种类丰富,但是我国却是一个少林国家.就拿森林覆盖率来说,圭亚那是97%,芬兰是69%,日本是68%,美国是33%,我国仅仅只有16.55%,大大低于全世界27%的平均水平.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森林面积只有0.128公顷,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5.</p><p>C、我国是土地沙漠化较严重的国家之一,土地沙漠化造成的城市沙尘暴日益严重.沙尘暴是一种风与沙相互作用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它的形成与地球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现象、森林锐减、植被破坏、物种灭绝、气候异常等因素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其中,人口膨胀导致的过度开发自然资源、过量砍伐森林、过度开垦土地是沙尘暴频发的主要原因.由于城市化加剧,工程建设形成大量粉,也能造成沙尘暴天气.沙尘暴作为一种高强度风沙灾害,并不是在所有有风的地方都能发生,只有哪些气候干旱、植被稀疏的地区,才有可能发生沙尘暴.在我国西北地区,森林覆盖率本来就不高,贫穷的西北人民还想靠挖甘草、搂发菜、开矿发财,这些掠夺性的破坏行为更加剧了这一地区的沙尘暴灾害.裸露的土地很容易被大风卷起形成沙尘暴甚至强沙尘暴.</p><p>D、陆地表面分布着由许多植物组成的各种植物群落,如森林、草原、灌丛、荒漠、草甸、沼泽等,总称为该地区的植被.分为自然植被和人工(栽培)植被.植物增加空气中的氧含量,净化空气,防风固沙等</p><p>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我国植被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p><p>A. 我国植物种类很少</p><p>B. 我国森林覆盖率低,低于全世界的平均水平</p><p>C. 我国长期对森林资源的利用不合理</p><p>D. 我国由于过度放牧,草场退化、沙化严重</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我国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A错误;我国的森林资源尽管植物种类丰富,但我国是一个少林的国家,人均森林面积只有0.125公顷,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5,我国森林覆盖率大大低于低于全世界27%的平均水平,B正确;我国人均森林覆盖率低,又加上长期以来对森林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伐优留劣、乱砍滥伐,使森林生态系统呈退化趋势,C正确;我国的草原植被由于过度放牧已使许多草场退化、沙化,沙化的面积在逐年扩大,土地沙漠化已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构成了极大的威胁,D正确。</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我国的植树节是每年的12月3号. (_____)</p></div></div>
<div><p>【答案】错</p><p>【解析】</p><p>1979年2月,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通过活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感情,提高人们对森林功用的认识,促进国土绿化,达到爱林护林和扩大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p><p>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定把3月12日定为我国的植树节。把这一天定为植树节,一是为了纪念一贯重视和倡导植树造林的孙中山先生(3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另外,3月12日刚好是惊蛰之后,春分之前,对全国来说,这时候植树是最适宜的。因此,我国的植树节是每年的3月12号,而不是12月3号。题干说法错误。</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的森林资源比较丰富,森林面积居世界第五位,而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居第119位 . (_____)</p></div></div>
<div><p>【答案】对</p><p>【解析】</p><p>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森林资源的特点.解答时可以从森林资源面积、人均占有量方面来切入。</p><p>我国森林资源面积蓄积数量大,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小,资源分布极不均衡。1995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世界森林资源1990年评估报告”,中国森林面积居第五位;林木总蓄积列第八位。按人均占有量分析,全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0.114公顷,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0.64公顷的17.8%,居世界第119位,人均占有森林蓄积为8.622立方米,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71.8立方米的12%。题干说法正确。</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植树造林就是为了获取大量的木材. (_____)</p></div></div>
<div><p>【答案】错</p><p>【解析】</p><p>试题植树造林能净化空气,保持水土,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增加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使空气保持湿润,使气温降低,让雨水充沛;植物的光合作用能释放氧气,促进碳氧平衡.这些均是植树造林的目的,而并非只是为了获以木材.故题干的说法错误.</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学校绿化时应尽量减少地面裸露面积. (_____)</p></div></div>
<div><p>【答案】对</p><p>【解析】</p><p>绿色植物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从光合作用的意义、蒸腾作用等方面来分析。</p><p>绿色植物能不断地进行着光合作用,消耗着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又以气体形式进入大气,促进了碳-氧平衡,增加了氧气含量,使得空气清新;绿色植物也能进行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环境的温度,调节气候;绿色植物还能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同时还能美化校园。因此我们要扩大绿化面积,学校绿化时应尽量减少地面裸露面积。题干说法正确。</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大力进行植树造林,有利于保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稳定. (_____)</p></div></div>
<div><p>【答案】对</p><p>【解析】</p><p>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p><p>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碳-氧的相对平衡,因此大力植树造林,可以保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稳定。题干说法正确。</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学校是我们生活和学习的地方,美丽的校园需要有良好的绿化.但是,绿化都要花费很多人力和物力,如果绿化管理跟不上,那么所花费的人力物力就会付诸东流.若让我们学生参与到绿化管理之中,会减少这种浪费,又可锻炼我们的绿化管理能力.让我们来参与吧!请你写一个参与绿化和管理的方案.(提示:方案要包括:绿化场地、绿化面积、绿化树种、花种、草种、参与人员、管理措施等)</p></div></div>
<div><p>【答案】校园绿化和管理的方案:绿化场地:1主入口区、2文化中心区、3体育运动区、4其他地方.绿化面积:1000平方米.绿化树种:梧桐、白蜡、杨树、紫叶李等.花种:月季、冬青、紫薇等.草种:狗牙根.参与人员:学校后勤人员.管理措施:1、学校加大校园环境资金投入.2、抓好学校路边树、周边树、花坛景点以及成片林管理.3、把环境生态教育纳入学生课堂,增强师生爱绿护绿意识;定期组织学生参与绿化活动,建立班级绿化责任区</p><p>【解析】校园绿化和管理的方案:<br />绿化场地:1主入口区、2文化中心区、3体育运动区、4其他地方。<br />绿化面积:1000平方米。<br />绿化树种:梧桐、白蜡、杨树、紫叶李等。<br />花种:月季、冬青、紫薇等。<br />草种:狗牙根。<br />参与人员:学校后勤人员。<br />管理措施:1、学校加大校园环境资金投入。<br />2、抓好学校路边树、周边树、花坛景点以及成片林管理。<br />3、把环境生态教育纳入学生课堂,增强师生爱绿护绿意识;定期组织学生参与绿化活动,建立班级绿化责任区。<br />&#xa0;</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教版生物七级上册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同步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