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1.1.2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同步测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为配合垃圾分类工作,清华附中对每天产生垃圾的种类和数量进行摸底,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p><p>A. 推测法 B. 调查法</p><p>C. 比较法 D. 模型制作</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推测是根据已知的事物,通过思维活动,对未知事物的真相提出一定的看法,比较法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联系的某种事物,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模型制作是按照一定比例,制作生物的模型,调查法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为配合垃圾分类工作,清华附中对每天产生垃圾的种类和数量进行摸底,采用的科学方法是调查法。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调查校园的植物种类时,做法错误的是</p><p>A. 需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 B. 需要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p><p>C. 调查过程只记录自己喜欢的生物 D. 要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就是调查法。它的目的可以是全面把握当前的状况,也可以是为了揭示存在的问题,弄清前因后果,为进一步的研究或决策提供观点和论据。调查首先要明确调查的目的,要如实做好记录,活动时要注意安全,调查时观察要仔细。如果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所以调查过程中不能只记录自己喜欢的生物。因此C项做法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时,对调查对象的选取,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p><p>A.只能选一个对象</p><p>B.只能选部分对象</p><p>C.只能选全部对象</p><p>D.可以选一个对象、部分对象或全部对象</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调查时对调查对象的选取要根据所要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可以选一个对象、部分对象或全部对象.</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4年5月份南方遭到持续的暴雨袭击,5月21日统计广东已造成七死四伤,为掌握持续暴雨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情况,应采取的方法是( )</p><p>A.模拟实验 B.实验法 C.调查法 D.观察法</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A、模拟实验: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A错误;</p><p>B、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B错误;</p><p>C、调查法:一般是在自然的过程中进行的,通过访问、座谈、问卷、测验和查阅书面材料等方式去搜集反映研究对象的材料.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个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为掌握旱暴雨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应采用的方法是调查法.C正确;</p><p>D、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D错误;</p><p>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今年4月底以来,我省多地出现强降雨,为掌握洪灾对粮食生产造成的损失,应采用的方法是( )</p><p>A. 调查法 B. 观察法 C. 实验法 D. 分析法</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p><p>调查一般是在自然的过程中进行的,通过访问、座谈、问卷、测验和查阅书面材料等方式去搜集反映研究对象的材料,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个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为掌握洪灾对粮食生产造成的损失,应采用的方法是调查法,故A正确;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故B错误; 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叫模拟实验,故C错误;分析法不属于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不可能由于洪灾对粮食生产造成的损失进行逐项分析,故D错误。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当调查的范围较大,不能逐个调查时,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 )</p><p>A.例子 B.代表 C.样品 D.样本</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调查法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调查校园里的生物过程中.下面四位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p><p>A. 李华发现一只毛毛虫,觉得太恶心了,不记录</p><p>B. 王强抓到一只不认识的鸟,于是把它带回家探究后当食物</p><p>C. 陈明的调查记录中有菊花,后来他发现其他同学都没有,就把它删掉</p><p>D. 张平在校园内发现一只蟋蟀,它很快就蹦到校园外面去,但他同样记录下来</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调查是一项科学工作.对你所看到的生物,不管你是否喜欢它,都要认真观察,如实记录,不能仅凭个人好恶取舍,A错误;不要伤害动植物和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特别是要保护珍稀物种,B错误;沿着事先设计好的路线边调查边记录,注意记录不同的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的名称、数量以及生活环境的特点,不能因为其他同学都没有,就把它删掉,C错误;调查过程中要如实做好记录,D正确。</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5月,苏州某中学八(2)班的学生开展了一项调查,他们随机调查了本校八年级10个班共100名学生在去年不同季节流感的发病情况。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27/09/c3049bb9/SYS201904270921147996389265_ST/SYS201904270921147996389265_ST.001.png" width="414" height="11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请回答下列问题:</p><p>(l)该项调查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2)上述调查是通过__________方法确定调查对象的。</p><p>(3)2016春季,该校九年级男生中流感的发病率为_________。</p><p>(4)分析表中数据,你认为去年该校九年级学生流感发病有何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研究中学生流感发病率与季节(和性别)的关系随机抽样15.4%春、冬季发病率较高;(男女生发病率没有明显差异)</p><p>【解析】</p><p>本题考查调查的方法,传染病流行的环节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传染病能在人群流行必须同时具备的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p><p>(1)从题干信息“随机调查了本校八年级10个班共100名学生在去年不同季节流感的发病情况,可以看出只对部分学生进行调查,属于抽样调查。从表中信息可以看出,该调查的目的是研究中学生流感发病率与季节(和性别)的关系。</p><p>(2)普查就是对需要调查的对象进行逐个调查;抽样调查是从需要调查对象的总体中,抽取若干个个体即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的情况推断总体的特征的一种调查方法。因此上述调查属于抽样调查,确定调查对象需要做到随机取样,确保调查结果的结构的准确性。</p><p>(3)2016年春季,该校七年级男生中流感的发病率约为8÷52×100%=15.4%。</p><p>(4)分析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春、冬季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夏、秋季节。因此,春、冬季发病率较高;(男女生发病率没有明显差异)。</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