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养马学区届九年级毕业模拟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成年人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主要存在于</p><p>A. 骨髓腔 B. 骨松质 C. 骨密质 D. 骨膜中</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红骨髓中有造血干细胞,具有造血功能。</p><p>成人的长骨的两端、短骨(如手的腕骨)、扁骨(如胸骨)和不规则骨(如椎骨,骨盆)的骨松质内终生都是红骨髓。所以成年人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主要存在于骨松质中。</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节的基本结构中,与关节的牢固性有重要关系的是</p><p>A. 关节囊 B. 关节头 C. 关节窝 D. 关节软骨</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关节的结构包括关节囊、关节面和关节腔。关节面由关节头和关节窝组成,上面覆盖着关节软骨。</p><p>关节囊由致密结缔组织组成,包绕着整个关节,将相邻的骨紧密结合在一起,与关节的牢固性有关,A正确;关节头和关节窝共同组成关节面,是关节的结构,与关节的牢固性无关,B、C错误;关节软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缓冲运动时的震荡,与骨的灵活性有关,与牢固性无关,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动物通过各种各样的行为来适应所生活的环境,从而有利于个体的生存和物种的延续,下列是某校八年级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对动物行为的有关叙述,你认为正确的是( )</p><p>A.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受遗传因素的影响</p><p>B. 动物的后天性行为与遗传因素无关</p><p>C. 蚂蚁营群体生活的行为属于繁殖行为</p><p>D. 乌贼遇敌害时喷出“墨汁”属于攻击行为</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 A、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有遗传物质决定的,因此受遗传因素的影响,A正确;B、动物的后天性行为是在遗传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学习积累的,因此也会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B错误;C、蚂蚁营群体生活的行为属于社会行为,C错误;D、乌贼遇敌害时喷出“墨汁”属于防御行为,不是攻击行为,D错误。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在紧急情况下,蜥蜴的尾巴能自动断落,断落部分还能做伸屈运动。蜥蜴的这种行为是动物的</p><p>A.社会行为 B.防御行为 </p><p>C.攻击行为 D.繁殖行为</p></div></div>
<div><p>【答案】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08年发生的“5.12汶川地震”对卧龙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部分大熊猫及时迁移到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进行喂养,这一措施属于</p><p>A. 就地保护 B. 属地保护 C. 易地保护 D. 人为保护</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如就地保护、易地保护等。就地保护,主要指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的对象主要包括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珍惜濒危动植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异地保护,是把濒危动物抓到动物园和繁育基地,在那里研究繁育保护起来,然后等数量繁育多了,再放归野外,它改变了动物的栖息地,动物容易退化,保护的数量较少。</p><p>2008年发生的“5.12汶川地震”对卧龙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部分大熊猫及时迁移到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进行喂养,这一措施则属于保护措施中的易地保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农作物→蝗虫→青蛙→蛇→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不属于消费者的是:</p><p>A. 蝗虫 B. 猫头鹰 C. 青蛙 D. 农作物</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箭头指向消费者。</p><p>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及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营养关系而形成食物链。在“农作物→蝗虫→蛙→蛇→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农作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蝗虫、蛙和蛇是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是消费者。因此在“农作物→蝗虫→青蛙→蛇→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不属于消费者的是农作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微生物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p><p>A. 细菌有单细胞个体,也有多细胞个体</p><p>B.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p><p>C. 病毒的营养方式,有的营寄生,有的营腐生</p><p>D. 真菌的繁殖方式大多是进行分裂生殖,少数进行孢子繁殖</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1)细菌的形态有球菌、杆菌、螺旋菌三种类型,都是单细胞的;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br />(2)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并在寄主细胞内进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生存,就会变成结晶体。<br />(3)真菌的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体内不含叶绿体,营养方式为异养。</p><p>细菌都是单细胞个体,没有多细胞个体,A错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寄生在宿主活细胞内进行自我复制繁殖后代,B正确;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因此病毒的营养方式都是营寄生,而没有的营腐生,C错误;真菌的繁殖方式大多是孢子生殖,而不是分裂生殖,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体的发育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这个细胞是</p><p>A. 体细胞 B. 精子 C. 卵细胞 D. 受精卵</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人体发育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这个细胞就是受精卵。</p><p>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都是生殖细胞,卵细胞和精子都不能进行细胞分裂、分化、发育等生命活动。只有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才标志着新个体的生长发育的起点。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系统,进而形成胎儿。所以人体发育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这个细胞就是受精卵。</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现象不属于变异的是( )</p><p>A.子女与父母性状的不同 B.兄弟姐妹在年龄上的不同</p><p>C.孪生兄弟的相貌不完全相同 D.兄弟姐妹在身高上的差异</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p><p>解:选项中,“子女与父母性状的不同”是亲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属于生物的变异现象;“孪生兄弟的相貌不完全相同”、“兄弟姐妹在身高上的差异”是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是生物的变异现象;“兄弟姐妹在年龄上的不同”不是生物的性状,不属于变异现象.</p><p>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面生物的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p><p>A. 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B. 猫的蓝眼和黑眼</p><p>C. 狐狸的长毛和卷毛 D. 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p><p>豌豆的高茎和矮茎,是豌豆的茎的高矮不同,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A错误;猫的蓝眼和黑眼,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B错误;狐狸的长毛和卷毛,是狐狸毛的长度和是否卷曲,是两种性状,不是相对性状,C正确;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根据生命的化学起源学说,原始生命的“摇篮”是</p><p>A. 原始大气 B. 原始地球 C. 原始海洋 D. 原始森林</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p><p>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人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p><p>A. 长臂猿 B. 大猩猩 C. 黑猩猩 D. 森林古猿</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科学家们给生物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是</p><p>A. 生物性状差异程度和亲缘关系的远近 B. 不同的生物具有不同的生活环境</p><p>C. 不同的生物具有不同的形态结构 D. 不同的生物具有不同的运动方式</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自然界中的生物多种多样,我们要对其进行分类,比较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p><p>为了了解生物的多样性,更好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需要对生物进行分类,它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学家主要根据生物体的相似程度(或生物性状差异的程度)和亲缘关系的远近以及进化关系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植物界最高等的类群是</p><p>A. 孢子植物 B. 被子植物 C. 裸子植物 D. 蕨类植物</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绿色植物根据形态、结构和生殖方式的不同分为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又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被子植物又称为绿色开花植物。</p><p>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生殖离不开水,是最低等的植物类群,A、D错误;被子植物也叫绿色开花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被子植物在繁殖的过程中能受到更好的保护,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是植物界中最具高等的一个类群,B正确;裸子植物有种子,适于在干旱的陆地上生活,无花,种子外面无果皮包被着,裸露,不能形成果实,C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哪项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 )</p><p>A. 农田生态系统 B. 海洋生态系统 C. 草原生态系统 D. 生物圈</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 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伴随着物质循环,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各项中叙述不正确的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21/09/a2f036f8/SYS201904210923472058278375_ST/SYS201904210923472058278375_ST.001.jpeg" width="185" height="13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①表示动物体内能量流向植物</p><p>B. ③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p><p>C. ④表示动物的呼吸作用</p><p>D. ⑤表示微生物的分解作用</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能量在食物网中流动遵循的规律:从绿色植物开始,流向植食性动物,再流向肉食性动物,所以能量是从植物流向动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有两类:</p><p>A. 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 B. 城市因素和农村因素</p><p>C. 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D. 地震因素和洪水因素</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p><p>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有两类,一类是自然因素,另一类是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主要原因。</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酿制米酒的酒药中不含有的微生物是</p><p>A. 曲霉 B. 毛霉 C. 酵母菌 D. 乳酸菌</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的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p><p>米酒酿制离不开酒药的作用,在酿制过程中,酒药中的曲霉和毛霉把淀粉转化为葡萄糖,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酵母菌代谢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所以酿制米酒的酒药中不含有的微生物是乳酸菌。</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体的运动是以 为杠杆、 为支点、骨倍肌收缩为动力而形成的.</p><p> </p></div></div>
<div><p>【答案】骨;关节</p><p>【解析】</p><p>试题分析: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动物体在内外刺激下产生的活动表现叫做动物的行为,动物行为受到___________和激素的调节,受_____________的控制。</p></div></div>
<div><p>【答案】神经系统遗传物质(或DNA、基因)</p><p>【解析】</p><p>动物行为是指生物进行的从外部可察觉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p><p>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他们个体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行为。不仅包括身体的运动,还包括静止的姿势、体色的改变或身体标志的显示、发声,以及气味的释放等。动物行为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受遗传物质的控制,是一种本能。</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蝗虫的变态发育过程只经历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叫做__________ 变态;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要经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叫做__________变态。</p></div></div>
<div><p>【答案】不完全变态完全变态</p><p>【解析】</p><p>(1)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幼虫与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br />(2)昆虫的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相似,只是大小、翅膀有无、生殖器官等发育成度不同。</p><p>蝗虫的发育过程为: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且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别不大,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家蚕的发育过程为: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并且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显著不同,属于完全变态发育。</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无性生殖是指不经过 的结合,由 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p><p> </p></div></div>
<div><p>【答案】两性生殖细胞;亲本</p><p>【解析】</p><p>试题分析:无性生殖指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亲本直接产生子代的生殖方式。</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遗传病是由_______________改变而引起的疾病。致病基因可随________在家族中传递。</p></div></div>
<div><p>【答案】 遗传物质 配子</p><p>【解析】遗传病是由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是指完全或部分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疾病,致病基因可通过配子在家族中传递,常为先天性的,也可后天发病。如:白化病、血友病、色盲、先天性智力障碍。我国婚姻法已明确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原因是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机率大。</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1859年达尔文发表巨著《物种起源》,提出了以___________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论。环境的定向选择作用决定着生物进化的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自然选择 方向</p><p>【解析】</p><p>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生物进化论的奠基人。在探究生物进化奥秘的过程中,具有重要贡献,他提出了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被恩格斯赞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p><p>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在1859年出版了巨著《物种起源》这一划时代的著作,提出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论。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环境的定向选择作用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自然界中已命名记录的动物约有200多万种,根据它们的身体里有没有脊椎骨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两大类。</p></div></div>
<div><p>【答案】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p><p>【解析】</p><p>自然界中的动物多种多样,我们要对动物进行分类,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p><p>动物的种类多种多样,目前已知的大约有200多万种,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脊椎动物的体内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 .它又分为 和 .</p><p> </p></div></div>
<div><p>【答案】生态因素;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p><p>【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态因素的概念、组成.解答时可以从生态因素的概念来切入.</p><p>解: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等的因素.常直接作用于个体生存和繁殖、群体结构和功能等.亦称环境因子、生态因子.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p><p>故答案为:生态因素;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____________依次流动的,在传递的过程中表现出的特点是逐级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食物链 递减</p><p>【解析】</p><p>在生态系统中,物质是不断循环的,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而且流动是单向的、不循环的,最终在环境中消失。</p><p>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特点是周而复始的,能量的流动是沿食物链逐级递减的,单向的,不循环。</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每个生态系统都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能力,来克服系统内部的变化和外来干扰因素的影响,维持相对_______________的状态。</p></div></div>
<div><p>【答案】自我调节 稳定和平衡</p><p>【解析】</p><p>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p><p>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其有一定的自动(我)调节能力。它可以通过生态系统内部的自我调节,克服系统内部的变化和外来干扰因素的影响,维持相对稳定和平衡的状态。</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下图是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生物,请据图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22/09/a03f6218/SYS201904220925038836616783_ST/SYS201904220925038836616783_ST.001.png" width="137" height="20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中的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_;各种动物直接或者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在生态系统中被称____________;土壤中存在的大量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则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_。</p><p>(2)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上述的生物成分以外,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p><p>(3)如果为了防止食草籽的鸟啄食草籽,人们把草地用网子罩起来,不让鸟飞进去,那么可能会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后果。</p></div></div>
<div><p>【答案】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成分害虫大量繁殖,草地被破坏</p><p>【解析】</p><p>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p><p>(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图中的农作物属于生产者,各种动物直接或者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昆虫、鹰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腐生的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br />(2)分析图可知,图中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土壤中微生物等分解者,没有非生物部分,因此若要组成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增加的成分是非生物部分。<br />(3)在草原上,昆虫吃草,有的鸟吃草籽,有的鸟吃昆虫,有的鸟既吃草籽又吃昆虫。存在:草→鸟,草→昆虫→鸟的食物链。农作物被网子罩起来以后,鸟飞不进去了,吃草的昆虫失去了鸟的控制,就猖獗起来,从而破坏了食物链。如果为了防止食草籽的鸟啄食草籽,人们把草地用网子罩起来,不让鸟飞进去,那么可能会出现害虫大量繁殖,草地被破坏的后果。</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如图表示人的生殖发育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根据图回答: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22/09/a03f6218/SYS201904220925041588585404_ST/SYS201904220925041588585404_ST.001.png" width="191" height="17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中的a、b分别表示父母的体细胞,它们的染色体数均为____________。</p><p>(2)图中的A表示父母分别产生生殖细胞c、d的过程,它们的染色体均为___________,比a、b减少___________。</p><p>(3)B过程为受精作用,形成的e细胞是受精卵,它的染色体数为_________。</p><p>(4)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人类上下代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_______________的。</p></div></div>
<div><p>【答案】23对23条一半23对相同的</p><p>【解析】</p><p>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基因也随着染色体的分离而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通过受精作用形成的受精卵的染色体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p><p>(1)正常人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3对,并有一定的形态和结构。因此a、b分别表示父母的体细胞,它们的染色体数均为46条(23对)。<br />(2)A表示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生殖细胞c叫做精子,生殖细胞d叫卵细胞。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因此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比体细胞中的少一半。正常人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3对,因此生殖细胞c、d的染色体均为23条,比a、b减少一半。<br />(3)B过程叫受精,形成的e细胞叫受精卵,受精卵的染色体数又恢复到父母的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即46条(23对)。<br />(4)由上述可以看出,人类上下代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相同的。</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人类中,双眼皮是由显性基因A控制,单眼皮是由隐性基因a控制。下面是某家系的遗传图解,请据图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22/09/a03f6218/SYS201904220925042939281176_ST/SYS201904220925042939281176_ST.001.png" width="372" height="34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 (1)受精卵的基因中,双眼皮的基因组合有________种可能,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p><p>(2)这对父母所生的子女是双眼皮的可能性是__________,是单眼皮的可能性是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2 AAAa75% 25%</p><p>【解析】</p><p>生物的某一性状一般由一对基因控制,相对性状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是显性基因,一般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是隐性基因,一般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当控制生物某一性状的基因均为隐性时,表现为隐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某一性状的基因有显性基因时,生物就表现为显性性状。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p><p>(1)从图解中可以看出受精卵的基因组成有AA、Aa、aa共3种。双眼皮的基因组合有两种可能,分别是AA和Aa,单眼皮的基因组合是aa。<br />(2)从图解中可以看出生一个双眼皮的孩子可能性为75%,生一个单眼皮的孩子可能性为25%。</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取四株大小相同且叶数相同的植物嫩枝,在有光照的正常条件下,依下图所示的方法进行处理:</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22/09/a03f6218/SYS201904220925045371826872_ST/SYS201904220925045371826872_ST.001.png" width="422" height="21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22/09/a03f6218/SYS201904220925045371826872_ST/SYS201904220925045371826872_ST.002.png" width="214" height="15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实验开始时,先将各个装置的重量调整至80g,其后每隔4h记录各个装置的重量变化。实验结果用上图表示: </p><p>(1)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植物的__________作用进行的部位,对照组是________组。</p><p>(2)曲线Ⅱ和曲线Ⅲ分别代表_______组和________组装置实验结果。</p><p>(3)比较分析上述实验结果,我们可以推断叶片下表面气孔的相对数量比上表面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蒸腾 A B A 多 </p><p>【解析】</p><p>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而水蒸气是通过气孔散失的。</p><p>(1)该实验是探究蒸腾作用进行的部位,水蒸气是通过叶片的气孔进出植物体的。其中A是对照组。<br />(2)装置A由于叶子未处理,所以能正常进行蒸腾作用,试管内的水减少的比较快;装置B中叶子的下表皮被用凡士林涂抹,所以下表皮无法进行蒸腾作用,而上表皮照样可以进行,所以试管内的水减少的比较慢;而装置C中叶子的上、下表皮都用凡士林涂抹,和装置D没有叶子一样,所以植物无法进行蒸腾作用,试管内的水不减少。由以上分析可以知道:曲线Ⅰ代表的是装置C、D内水的变化情况;曲线Ⅱ代表的是装置B内水的变化情况;曲线Ⅲ代表的是装置A内水的变化情况。<br />(3)通过A与C、D组实验结果的对照分析,在相同时间内,装置A水的变化比较快,接近10克;装置B内的水分变化比较慢,不到3克,说明通过叶片上表皮散失的水分较少。所以通过A与B两组实验结果的对照分析,可以推断叶片下表面气孔的相对数量比上表面多。</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