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7.3 我国的绿色生态工程 同步测试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关于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说法,正确的是( )</p><p>A. 碳—氧平衡被破坏是导致酸雨多发的重要原因</p><p>B. 大规模植树造林是减缓碳—氧平衡被破坏的根本措施</p><p>C.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与维持碳—氧平衡无关</p><p>D. 藻类植物对维持大气中碳—氧平衡贡献率最高</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而人类的工业生产和对植物的破坏是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增高的主要原因,A错误;<br />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是调节气候,有利于维持措施碳-氧平衡,B错误;<br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与维持碳-氧平衡有关,C错误;<br />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细胞内有叶绿体,全身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放出氧气,自然界中百分之九十的氧气都是藻类植物产生的,对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贡献最大的植物是藻类植物,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环保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下列做法中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p><p>A. 植树造林 B. 宣传环境保护的法规法纪</p><p>C. 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D. 对工业废水、废气进行处理</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宣传环境保护的法规法纪、对工业废水、废气进行处理、植树造林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使生态环境遭受破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专家估计,一棵树的生态价值是其木材价值的9倍。下列对树的生态价值的叙述,错误的是( )</p><p>A. 绿色植物是生产者</p><p>B. 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p><p>C. 引起地球温室效应</p><p>D. 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保持水土</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燃烧过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而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不但维持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还减少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减弱了温室效应。同时绿色植物还能通过蒸腾作用,把根吸收的水分,绝大多数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到大气中,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绿色植物还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作用。可见C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于1984年和1985年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这是为了( )</p><p>A. 对森林和草原实行依法治理 B. 力求使我国对植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尽快走上可持续发展</p><p>C. 对森林和草原实行科学化管理 D. A、B、C都正确</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针对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国家制定并颁布了《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等法规,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p><p>针对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国家于1984年和1985年相继制定并颁布了《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等法规,对森林和草原实行依法治理和科学化管理,力求使我国对植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尽快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p><p>故D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对森林的保护措施,正确的是 ( )</p><p>A. 为了保护森林,不能砍伐树木</p><p>B. 为了保护森林,要合理开发和利用森林资源</p><p>C. 为了保护森林资源,要多种树少种草</p><p>D. 为了保护森林资源,要多种草少种树</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森林是可再生资源,我们要保护好,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森林资源,一定要合理采伐,伐后及时更新,使木材生长量和采伐量基本平衡,甚至大于采伐量,同时要提高木材利用率和综合利用率,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要保持相对的稳定,不能单纯的加大某一种生物的数量,否则不利于保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因此花、草、树木都重要,其数量和比例要相对稳定,才利于生态平衡,才利于保护森林。</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各项中不可能造成一些动植物灭绝或面临濒危的一项是( )</p><p>A.动植物的繁殖过于缓慢 B.人们在草原上过度放牧</p><p>C.人们对森林乱砍滥伐 D.人们对动物乱捕滥杀</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动植物的繁殖过于缓慢不是造成一些动植物灭绝或面临濒危的原因,A不正确;人们在草原上过度放牧、人们对森林乱砍滥伐、人们对动物乱捕滥杀,都能造成一些动植物灭绝或面临濒危,BC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我国在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地区建造的“绿色长城”工程,其目的是( )</p><p>A.绿化造林,调节气候</p><p>B.防风固沙,防止沙漠化</p><p>C.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p><p>D.以上三项都对</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三北防护林又称修造绿色万里长城活动,1979年国家决定在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风沙危害、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工程,即带、片、网相结合的“绿色万里长城”.</p><p>解: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指在中国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和东北)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中国政府为改善生态环境,于1978年决定把这项工程列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项目,是我国的第一大植树造林工程.邓小平同志为“三北”防护林工程题名为“绿色长城”.目前已累计造林两千多万公顷,相当于全球人工造林面积的7%.其目的是绿化造林,调节气候;防风固沙,防止沙漠化;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这一工程的实施,使沙漠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从根本上得改善.</p><p>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市某地的一块荒地在城建过程中被改造成另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改造前后的一些变化如表所示,据此作出的判断,错误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27/09/c3049bb9/SYS201904270921380155993115_ST/SYS201904270921380155993115_ST.001.jpeg" width="554" height="7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改造目的是为市民提供生活物质</p><p>B. 改造后该区域的植物多样性增加</p><p>C. 改造后该区域的小气候得到改善</p><p>D. 改造后增加了该区域的湿地面积</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从表中看出,改造后的生态系统水生植物较多,应是增加了湿地面积,从而使植物多样性加大,气候条件得到改善,其目的并不是为了提供生产、生活物质.</p><p>解:A、改造的目的是告诉气候条件,不是为了给人们提供丰富的生产和生活物质,A错误;</p><p>B、改造前物种的种类是20种,改造后是30种,改造后该区域的植物多样性增加,B正确;</p><p>C、植被覆盖率增加到25%,可该区域的小气候环境得到改善,C正确;</p><p>D、改造前优势物种是陆生植物,而改造后优势物种是水生植物,改造增加了该区域的湿地面积,D正确.</p><p>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森林的叙述中,错误的是()</p><p>A. 森林占据了广大的地区,导致耕地减少,因此森林越多不一定就越好</p><p>B. 森林是各种动物生活的理想居所,破坏了森林,就破坏了动物的家</p><p>C. 我们所使用的木材、石油及煤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于森林</p><p>D. 森林能美化我们居住的环境,促进我们的身心健康</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森林的作用.解答时可以从森林的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净化空气、蒸腾作用方面来切入.</p><p>解:在林木茂盛的地区,地表径流只占总雨量的10%以下;平时一次降雨,树冠可截留15﹣40%的降雨量;枯枝落叶持水量可达自身干重2﹣4倍;每公顷森林土壤能蓄水640﹣680吨;5万亩森林相当于100万立方米贮量的水库,因此森林能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绿色植物依靠光合作用维持生长,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人类维持生命的氧气,因此.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大多数陆生植物的根在地下分布深而广,形成庞大的根系,比地上的枝叶系统还发达.可谓“根深叶茂”,“树大根深”,森林的根系可以牢牢的抓住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在风害区营造防护林带,在防护范围内风速可降低30%</p><p>左右;根系可以固沙.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增加大气的湿度,增加了降水,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从而能调节气候.森林占据了广大的地区,导致耕地减少,因此森林越多不一定就越好,是错误的.</p><p>故选:A.</p><p>考点:绿色植物为所有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保护植被的意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西部大开发中,我国政府大力推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p><p>A. 改善生态环境 B. 发展旅游业 C. 发展畜牧业 D. 增加林木产量</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是重要内容,根本的目的是改善大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维护大西北地区的生态平衡.</p><p>解:我国西部地区自然环境先天不足,生态脆弱,受到人为破坏以后,原始植被很难恢复,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与沙漠化.为此,国家决定在不适于发展农业的地区,如黄土高原区、西部山区的坡度大于25度以上的坡耕地,一律要退耕还草、还林.林区以及广大草原地区,已经开垦的农田,必须退耕,适于发展林业的植树,适于发展牧业的种草,使那里生态环境得到恢复.鼓励居民改善自己居住地的生态环境,为发展经济创造环境条件.我国政府大力推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最根本的目的是改善大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维护大西北地区的生态平衡.</p><p>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城市大规模植树种草,达不到的作用是( )</p><p>A. 吸收有毒气体 B. 减少空气中的颗粒物</p><p>C. 降低水的污染 D. 减少空气中的病菌</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草能够吸收有毒气体、减少空气中的颗粒物,降低水污染.</p><p>解:A、植树种草能吸收有毒气体,A正确;</p><p>B、植树种草能减少空气中的颗粒物,B正确;</p><p>C、植树种草不能减少水的污染,C错误;</p><p>D、些树草能分泌特殊物质杀菌,有的能吸收有毒气体,树草都能吸附灰尘颗粒物,植树种草不能减少空气中的病菌,D正确.</p><p>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在保护海南生态环境建设中,下列做法不科学的是 </p><p>A.加强水资源管理 B.建立自然保护区 </p><p> C.加强海防林建设 D.封山育林和禁止砍伐</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的最佳方案是( )</p><p>A. 封山育林,禁止砍伐</p><p>B. 允许林区人民大砍大种,先富起来</p><p>C. 营造单纯的杉木林</p><p>D. 实行有计划的合理砍伐和利用</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 森林是可再生资源,我们要保护好,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森林资源,一定要合理采伐,伐后及时更新,使木材生长量和采伐量基本平衡,甚至大于采伐量。同时要提高 木材利用率和综合利用率。单纯的杉木林中生物种类单一,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差,生态平衡易被破坏,不利于保护森林资源。</p><p>考点:保护植被的意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垃圾的说法正确的是</p><p>A. 部分垃圾能够化害为利回归土壤</p><p>B. 垃圾占据了大量土地,但不会对水、大气产生影响</p><p>C. 废电池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p><p>D. 填埋处理是垃圾处理的最佳方式</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本题考查环境保护。B项通过水循环等过程,垃圾也回对水、大气、土壤造成污染;错误。C项废电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其中的重金属物质可能危害人体健康;错误。D垃圾填埋占用土地,造成土壤污染等;错误。故选A项。</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叶片只所以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因为它有一系列的结构特点与光合作用相适应,图1为叶片的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光照充足时叶肉细胞中叶绿体和线粒体内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来源和去路。请据图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2/10/ab9949d4/SYS201904121023255632288623_ST/SYS201904121023255632288623_ST.001.png" width="347" height="18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1中①所示的结构名称是__________,内有运输__________的导管。</p><p>(2)叶绿体和线粒体是生物体内的能量转化器,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有的能量转化器是____________,请写出叶绿体内发生反应的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3)从图2中可以看出,有些气体可以直接在叶绿体和线粒体间交流,图中⑧所示的气体是__________。如果在黑暗的条件下,图2中哪些箭头所示的活动不存在或大大减弱________(填写序号)。</p><p>(4)当今,人类活动致使全球CO2含量不断增加,导致温室效应,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人类的哪些活动所致?(写出两条)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何减缓温室效应?请写出一条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 叶脉 水和无机盐 线粒体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二氧化碳 ⑤⑦⑨ 焚烧秸秆 工业废气 植树造林</p><p>【解析】(1)叶脉内有导管和筛管,导管能够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能够运输有机物。据图可知, 图1中的①所示结构的名称是叶脉, 内有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 </p><p>(2)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分解有机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线粒体,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内都没有线粒体。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分,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同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所以,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有的能量转化器是线粒体,请写出叶绿体内发生反应的反应式,其表达式为: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2/10/ab9949d4/SYS201904121023255632288623_DA/SYS201904121023255632288623_DA.001.png" width="439" height="4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3)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不断的氧化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一部分进入叶绿体参与光合作用,一部分散发出去。因此 图2中箭头⑧所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在黑暗的条件下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利用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因此⑤⑦⑨的生理活动大大减弱。</p><p>(4)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中过多排放二氧化碳造成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焚烧秸秆、工业废气,以及煤炭、石油等 燃料的大量使用、乱砍滥伐等;防止这种现象的可行措施有: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或者多植树造林等。</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今年中国确立的“世界环境日”主题。为使我们的家乡环境更加美好,政府组织人员在荒山、沙漠和城市空地上大面积植树。在绿化过程中,园林工人们用到了很多生物学知识,请你分析一下</p><p>(1)移栽时,剪掉大量的枝叶或遮上防晒网,目的是降低树木的_________作用,来提高成活率。</p><p>(2)仍保留一部分枝叶的目的是让绿叶进行光合作用,其实质是植物利用________,在叶绿体中将水和____________转化为储存能量的__________,同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p><p>(3)为了环境更美好,政府还大力提倡“低碳生活”,它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返璞归真的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低碳生活”要求在日常生活中尽力减少能量的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等,从而降低环境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你能为“低碳生活”做些什么?(至少回答2点)</p><p>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 </p></div></div>
<div><p>【答案】 蒸腾 光能 二氧化碳 有机物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的使用 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p><p>【解析】(1)叶片是植物蒸腾作用的器官,移栽时,剪掉大量的枝叶或遮上防晒网,目的是降低树木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提高成活率。</p><p>(2)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利用光能,在植物的叶绿体中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p><p>(3)“低碳生活”可以从生活的点滴做起,例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的使用、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等。</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据调查,某地因大量砍伐森林,造成林区的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大大减少,以后经过反思,决定大搞植树造林,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又逐年增加。</p><p>请你们设计一个恢复或增加林区动植物种类和数量的方案,并写出具体步骤。</p><p>(1)实施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2)实施步骤:</p><p>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第四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 </p></div></div>
<div><p>【答案】 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 禁止过度开采森林木材;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废弃物的再循环率 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废弃物的再循环率 提倡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 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p><p>【解析】据调查,</p><p>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现在有很多与绿色相关的环保名词,就是基于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而提出来的,(1)实施方案: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2)实验步骤:禁止过度开采森林木材;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废弃物的再循环率;提倡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