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01:35:30

京改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十二章 第2节 生物的进化 同步测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农田中施用某种农药防治害虫,使用年数越长,效果越差。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p><p>A. 农药的质量越来越差</p><p>B. 农药使害虫发生了抵抗农药的变异</p><p>C. 农药选择了害虫中能抵抗农药的变异</p><p>D. 害虫会自然产生并且越来越强大</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生物进化论的核心内容。自然选择学说的中心论点是物种是可变的,而且生物具有多样性和适应性。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自然界中生物进化的原因有两方面:内因是遗传变异,外因是自然选择。</p><p>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害虫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农药时,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害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农药时,又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最终活下来的害虫大多是抗药性强的害虫。在使用同等剂量的农药时,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杀虫作用,导致农药的灭虫的效果越来越差。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面所列科学家与其成就或经典实验搭配有误的一项是</p><p>A. 爱德华兹和斯特普托——试管婴儿    B. 林奈——双名法</p><p>C. 施莱登和施旺——鹅颈瓶实验    D.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生物学是一门迅速发展的自然科学。科学活动包括观察、调查、实验、查阅文献资料、相互交流…通过科学工作者长期不懈的科学活动,生物学得到了不断的发展。</p><p>爱德华兹和斯特普托合作研究成功试管婴儿,A正确;<br />林奈是瑞典自然学者,现代生物学分类命名的奠基人。他在生物学上的成就是发明了双名制命名法,B正确;<br />巴斯德利用鹅颈瓶实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C错误;<br />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被誉为现代遗传学之父。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遗传规律、分离规律及自由组合规律,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和重要成就推动着社会不断进步。下列对应不相符的是(  )</p><p>A. 屠呦呦﹣﹣发现并提取青蒿素    B. 孟德尔﹣﹣细胞学说</p><p>C. 王应睐﹣﹣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D. 达尔文﹣﹣自然选择</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中国药学家屠呦呦研究中医药典籍,开创性地从中草药青蒿中提取青蒿素,用于治疗由单细胞动物疟疾原虫引起的传染病--疟疾,挽救了数百万计的生命,A正确;<br />孟德尔发现遗传学基本规律,B错误;<br />王应睐,生物化学家。在完成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和人工合成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的重大研究成果中,担任首席领导工作。为发展中国生化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C正确;<br />达尔文的进化论揭示自然选择的规律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生物进化总趋势的叙述,不合理的是</p><p>A. 从结构简单的生物到结构复杂的生物</p><p>B. 从水生生物到陆生生物</p><p>C. 从体型小的生物到体型大的生物</p><p>D. 从低等生物到高等生物</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从体型小的生物到体型大的生物不属于生物进化的趋势,如高等生物也有体型较小的,如蜂鸟。</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物科技的进步,离不开众多科学家的探索与付出。其中,彼称为“微生物学之父”的是(     )</p><p>A. 孟德尔    B. 巴斯徳</p><p>C. 爱德华兹    D. 袁隆平</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巴斯德是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巴斯德通过实验证明微生物只能来自微生物,而不能凭空产生。他做的一个最令人信服、然而却是十分简单的实验就是“鹅颈瓶实验”,还发现了酵母菌以及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生物进化总趋势的叙述全部正确的组合是</p><p>①从单细胞到多细胞 ②从体型小到体型大 ③从简单到复杂 ④从低等到高等 ⑤从陆生到水生</p><p>A. ①③④    B. ①③⑤    C. ②③⑤    D. ①②③</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生物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生物进化趋势是: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可见A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达尔文进化论学说的是(    )</p><p>A. 细胞学说    B. 双名法    C. 巴氏消毒法    D. 自然选择学说</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在探究生物进化奥秘的过程中,具有重要贡献,提出自然选择学说。</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生物进化总体趋势的叙述,错误的是</p><p>A. 由低等到高等    B. 由水生到陆生</p><p>C. 由简单到复杂    D. 由体型小到体型大</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生物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生物进化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p><p>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对生物进化总趋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p><p>A. 从体积小到体积大    B. 由简单到复杂</p><p>C. 由低等到高等    D. 由水生到陆生</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可以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观点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p><p>A. 为了适应污染的环境,桦尺蛾的体色由浅色变成深色</p><p>B. 昆虫的保护色和食虫鸟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p><p>C. 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去吃高处的树叶,因此颈变得很长</p><p>D. 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身体就产生了白色变异</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是污染的环境对桦尺蛾的体色进行了选择,而不是为了适应污染的环境,桦尺蛾的体色变成了灰色,A错误;</p><p>昆虫的保护色和食虫鸟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B正确;</p><p>是环境对长颈鹿的颈的长短进行了选择,颈和前肢很长是适者生存,而不是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C错误;</p><p>冰天雪地的环境对北极熊的体色进行了选择,白色与环境相适应是适者生存,而不是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身体就产生了白色变异,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化石记录显示:形成越早的地层中,化石生物的特点是(  )</p><p>A. 结构越简单,种类越多    B. 结构越复杂,种类越多</p><p>C. 结构越复杂,种类越少    D. 结构越简单,种类越少</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植物由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 &#xa0;&#xa0;&#xa0;&#xa0;)</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5/10/7f096808/SYS201904151037130219459739_ST/SYS201904151037130219459739_ST.001.png" width="349" height="7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①②③④    B. ④③②①    C. ①③②④    D. ④②③①</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图中:①是藻类植物,②是蕨类植物,③是苔藓植物,④是被子植物。</p><p>下列植物由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被子植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图表示脊椎动物进化的大致过程,图中①、②和③依次代表(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22/09/cdd3d718/SYS201904220923072655749743_ST/SYS201904220923072655749743_ST.001.png" width="118" height="11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鸟类、爬行类、两栖类    B. 爬行类、两栖类、鸟类</p><p>C. 两栖类、爬行类、鸟类    D. 鸟类、两栖类、爬行类</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无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单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p><p>生物进化系统树如图:</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22/09/cdd3d718/SYS201904220923072655749743_DA/SYS201904220923072655749743_DA.001.png" width="209" height="23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由图可知,题干中的:①两栖类、②爬行类、③鸟类。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进化是-个漫长的过程,下列不符合生物进化总体趋势的是</p><p>A. 体内无脊柱→体内有脊柱    B. 种子裸露→种子外有果皮</p><p>C. 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    D. 身体分节→身体不分节</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p><p>体内无脊柱→体内有脊柱,种子裸露→种子外有果皮,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都能体现生物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的进化趋势,ABC正确;</p><p>身体分节→身体不分节,只是环节动物与节肢动物的不同之处,不符合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18世纪的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山清水秀,这里的桦尺蠖大多数是浅色的,少数是深色的。100年以后,工业污染把树皮熏成了黑褐色,深色的桦尺蠖成了常见类型,浅色的却成了少数。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p><p>A. 黑烟将桦尺蠖熏成了深色</p><p>B. 浅色桦尺蠖迁出,深色的桦尺蠖迁入</p><p>C. 浅色桦尺蠖变成深色的桦尺蠖</p><p>D. 环境对桦尺蠖体色选择的结果</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p><p>桦尺蛾在自然条件下产生变异类型,其后代有浅色桦尺蠖和深色桦尺蠖。1850年前桦尺蠖所处的环境颜色是浅色的,因而灰桦尺蠖的体色是与环境颜色一致的,是一种不易被敌害发现的保护色;工业污染后使环境颜色变深,这时,浅色桦尺蠖的体色就与环境颜色形成了反差,成了易被敌害发现的体色,而深色桦尺蠖的体色这时反而成了保护色,不易被敌害发现。达尔文认为,自然条件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选择者”,具体的自然条件不同,选择者就不同,选择的结果就不同,在这里,环境的颜色成为了“选择者”,凡是具有有利变异(体色与环境颜色一致)的就被保留下来,具有不利变异(体色与环境颜色不一致)的就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因此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自然选择,即外界环境的颜色对桦尺蠖的体色作出了选择。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经常刮大风的某海岛上,无翅、残翅昆虫比有翅昆虫多,这是</p><p>A. 人工选择的结果    B. 遗传变异的结果</p><p>C. 自然选择的结果    D. 长期没使用的结果</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在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生活着的昆虫多是无翅或残翅的类型,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由于这些海岛上经常刮大风,那些有翅能飞但翅膀不够强大的昆虫,就常常被大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较少,是不适者被淘汰。而无翅或残翅的昆虫,由于不能飞翔,就不容易被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就多,是适者生存。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选择之后,岛上无翅或残翅的昆虫就特别多,少数能飞行的昆虫翅异常发达。这种两极分化现象产生的原因是自然选择的结果。</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面有关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p><p>A. 生物有很强的繁殖能力</p><p>B. 生物之间为获得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p><p>C. 生物为适应环境而产生有利变异</p><p>D. 不适应环境的生物将被淘汰</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达尔文认为,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力,即过度繁殖,A正确;<br />生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和食物是有限的,因此任何一种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必须为生存而斗争,即生存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B正确;<br />不是环境的改变使生物产生有利变异,而是环境的改变对生物产生的变异进行了选择,C错误;<br />在激烈的生存斗争中,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关于在没有被破坏的地层中化石的分布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p><p>A. 在古老地层中可以找到低等生物的化石</p><p>B. 在极古老的地层中也可找到高等生物的化石</p><p>C. 在晚近地层中可以找到高等生物的化石</p><p>D. 在晚近的地层中也可找到低等生物的化石</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证据,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据此解答。</p><p>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不可能找到高等生物的化石;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也可找到低等生物化石。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另外,科学家还发现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是没有化石的,说明地球上最初是没有生命的。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种昆虫有正常翅和残翅两种类型,自其1900年迁徙到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有人抽样统计了自1900年到1960年两种翅型昆虫的数量变化,如图。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23/09/4aad1602/SYS201904230922157967713626_ST/SYS201904230922157967713626_ST.001.png" width="232" height="11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此种昆虫的正常翅和残翅都可以遗传给后代</p><p>B. 正常翅昆虫数量减少,是其繁殖能力减弱导致的</p><p>C. 在该岛上,容易生存的是残翅昆虫</p><p>D. 不同翅型昆虫的数量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源于达尔文于1859 年发表的惊世骇俗的宏篇巨著《物种起源》,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p><p>在生物的进化过程中,生物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变异,环境对这些变异起选择作用:具有适应环境变异的个体能够生存下来,否则就被淘汰。</p><p>昆虫的正常翅和残翅都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可以遗传给后代,故A正确;由于这些海岛上经常刮大风,那些有翅能飞但翅膀不够强大的昆虫,就常常被大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较少,是不适者被淘汰。并不是繁殖能力减弱导致的,故B错误;无翅或残翅的昆虫,由于不能飞翔,就不容易被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就多,是适者生存,故C正确;在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生活着的昆虫多是无翅或残翅的类型,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故D正确。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认识,正确确的是</p><p>A. 化石是进化的唯一证据    B. 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p><p>C. 变异性状都有利于生存    D. 生物体型由小向大进化</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但不是唯一证据,A错误;</p><p>B、生物进化过程中,会出现生存斗争,结果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B正确;</p><p>C、生物的变异是不定项的,有的有利于生物的生存,称为有利变异,有的不利于生物生存,称为不利变异,C错误;</p><p>D、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故D错误。</p><p>故选B.</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生物进化树”的一部分,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23/09/4aad1602/SYS201904230922161551309246_ST/SYS201904230922161551309246_ST.001.png" width="179" height="20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中A代表_____动物,B代表_____动物。</p><p>(2)由图分析可知,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是:由简单到_____,由低等到_____,由_____到陆生。</p></div></div>
<div><p>【答案】哺乳类两栖类复杂高等水生</p><p>【解析】</p><p>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动物的进化历程是由无脊椎动物进化到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的鸟类和原始的哺乳类。</p><p>(1)动物的进化历程是由无脊椎动物进化到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的鸟类和原始的哺乳类。据图中的进化树分析,A代表哺乳类动物,B代表两栖类动物。</p><p>(2)由图可知:从进化树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为一块种植玉米的害虫成灾区先后使用两种杀虫剂处理的实验结果曲线图,分析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23/09/4aad1602/SYS201904230922164264130608_ST/SYS201904230922164264130608_ST.001.png" width="237" height="12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由图可知看出:两种类型的杀虫剂在使用 1~2(或 3)年内效果较好,随着使用年限变长,杀虫剂的效果均_____(填“变好”、“变差”或“不变”)。</p><p>(2)用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来解释:害虫在繁殖产生后代的过程中本身存在_____现象,一些害虫被杀虫剂消灭,一些害虫能抵御杀虫剂。而抵御杀虫剂等恶劣环境的基因得到了遗传,这样经过反复逐代积累,适应环境(有杀虫剂)的害虫越来越多,抗药性不断增强。因此,害虫的这种抗药性其实是因为杀虫剂对害虫进行长期的(选填“不定向选择”或“定向选择”)_____作用。</p></div></div>
<div><p>【答案】变差 变异定向选择</p><p>【解析】</p><p>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p><p>(1)从图中可以看到,使用某种杀虫剂消灭害虫,开始使用的一至三年效果较好,后来随着年限延长,杀虫剂效果越来越差。开始使用某种杀虫剂,对某种害虫效果显著,但随着杀虫剂的继续使用,对该种害虫的效果越来越差,即该种害虫表现出越来越强的抗药性,而实验证明,在未使用农药前,某些害虫个体已具有这种抗药性,后来随着年限延长,害虫的抗药性不断积累加强,表现出杀虫剂效果越来越差。因此,由图可知看出:两种类型的杀虫剂在使用 1~2(或 3)年内效果较好,随着使用年限变长,杀虫剂的效果均变差。</p><p>(2)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害虫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农药时,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害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杀虫剂时,又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最终活下来的害虫大多是抗药性强的。在使用同等剂量的杀虫剂时,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杀虫作用,导致杀虫剂的灭虫的效果越来越差。因此,用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来解释:害虫在繁殖产生后代的过程中本身存在变异现象,一些害虫被杀虫剂消灭,一些害虫能抵御杀虫剂。而抵御杀虫剂等恶劣环境的基因得到了遗传,这样经过反复逐代积累,适应环境(有杀虫剂)的害虫越来越多,抗药性不断增强。因此,害虫的这种抗药性其实是因为杀虫剂对害虫进行长期的定向选择作用。</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 “进化树”表示动物进化的大致历程及各动物类群之间的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p><p>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3/11/faa62125/SYS201904131132194571116943_ST/SYS201904131132194571116943_ST.001.png" width="156" height="19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生物学家通过对化石研究发现:大多数无脊椎动物出现在6亿年前,最早的鱼类大约出现在5.3亿年前,大约3.2亿年前才出现了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类群[   ]_______。家鸽和蝙蝠都能翱翔在天空中,与蝙蝠相比, 家鸽能进行_________ ,保证了飞行时氧气的充分供应。蝙蝠的生殖发育特点是________。 </p><p>(2) 生物圈中种类和数量最多的动物类群是[  ]_______。</p><p>(3)请写出乙、丙代表的动物类群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p><p>(4)身体细长、两侧对称、无附肢、能蠕动的动物类群包括__________(填图中标号)</p><p>(5)恐龙是古代的爬行动物,其灭绝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D爬行动物双重呼吸胎生哺乳B节肢动物软体动物两栖动物甲、丁、A没有出现适应环境变化的有利变异</p><p>【解析】</p><p>(1)生物学家通过对化石研究发现:大多数无脊椎动物出现在6亿年前,最早的鱼类大约出现在5.3亿年前,大约3.2亿年前才出现了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类群爬行动物。家鸽和蝙蝠都能翱翔在天空中,与蝙蝠相比,家鸽能进行双重呼吸,保证了飞行时氧气的充分供应。蝙蝠的生殖发育特点是胎生哺乳。<br />(2)生物圈中种类和数量最多的动物类群是B节肢动物。<br />(3)分析图可知,乙、丙代表的动物类群分别是:软体动物、两栖动物。<br />(4)身体细长、两侧对称、无附肢、能蠕动的动物类群包括甲、丁、A。<br />(5)恐龙是古代的爬行动物,其灭绝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出现适应环境变化的有利变异。</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所示斑马生活在稀树草原上.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分析解释斑马的进化过程.</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23/09/4aad1602/SYS201904230922167577450560_ST/SYS201904230922167577450560_ST.001.png" width="229" height="13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斑马群中存在着不同体色的个体,说明生物具有_____的特征,这种特征一般是_____的,_____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p><p>(2)随着环境的不断改变,体色为黑白相间、跑得快的斑马因与环境相适应,不易被敌害发现而在_____中获胜得以生存、繁衍.这样,环境对斑马起了_____作用,而这种作用是_____的,它决定着生物进化的_____.</p><p>(3)上述过程表明,自然选择的动力是_____;自然选择的结果是_____.</p></div></div>
<div><p>【答案】变异不定向的可遗传的变异生存斗争选择定向方向生存斗争适者生存</p><p>【解析】</p><p>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要点:大量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其中,“大量繁殖少量存在”和“遗传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的客观事实,而“生存斗争”和“适者生存”是达尔文根据前面的事实所作出的两个科学推论。</p><p>(1)达尔文认为,生物的过度繁殖引起生存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如为食物、配偶和栖息地等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斑马中具有跑得快而凶猛的变异的斑马能获得食物并生存下去,这是食物和环境对狼的奔跑速度的定向选择的结果,而这种作用是定向的,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因此,斑马群中存在着不同体色的个体,说明生物具有变异的特征,这种特征一般是不定向的,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p><p>(2)通过(1)小题的分析可知,随着环境的不断改变,体色为黑白相间、跑得快的斑马因与环境相适应,不易被敌害发现而在生存斗争中获胜得以生存、繁衍,这样,环境对斑马起了选择作用,而这种作用是定向的,它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p><p>(3)任何一种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必须为生存而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如为食物、配偶和栖息地等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由于生存斗争,导致生物大量死亡,结果只有少量个体生存下来,所以说是过度繁殖引起了生存斗争。在生存斗争中,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斑马的进化过程是通过自然选择实现的。因此,上述过程表明,自然选择的动力是生存斗争;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者生存。</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京改版八级上册生物第十二章 第2节 生物的进化 同步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