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01:34:07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第18章第3节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同步练习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中国是外来物种入侵最严重国家之一,入侵物种达到529种。遂宁境内的河流中就有被喻为“紫色恶魔”的凤眼莲,俗称“水葫芦”,以及严重影响水稻生长的福寿螺。这些外来有害生物流入我国境内,可能出现的结果是(&#xa0;&#xa0;&#xa0; )</p><p>①引起传染病流行传播 ②丰富当地生物多样性 ③威胁当地生物多样性④破坏当地生态系统 ⑤增加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p><p>A. ①②⑤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③⑤</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p><p>①境外有害生物(虫卵、微生物等外来物种)可能携带者某些病菌,所以有可能引起传染病流行传播,①正确;<br />②③若有害生物流入境内适宜的环境中,由于有害生物适应当地环境,又没有天敌控制,因此有害生物就会大量繁殖,数量剧增,与境内的其它生物争夺阳光、温度、水分等,引起各种生物数量减少,威胁当地生物多样性,②错误,③正确;<br />④若有害生物流入境内适宜的环境中,由于有害生物适应当地环境,又没有天敌控制,因此有害生物就会大量繁殖,数量剧增,破坏当地生态系统平衡,④正确;<br />⑤境外有害生物由于刚刚进入境内,没有天敌,数量激增,造成生态失衡,破坏了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⑤错误。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射洪县政府着眼于“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工作目标,在全县范围内全面推行镇村组“河长制”管理措施,切实改善境内河道生态环境质量。下列关于“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xa0;&#xa0;&#xa0; )</p><p>A. 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没有关系</p><p>B.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生态系统具有的保持和恢复其结构与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p><p>C.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平衡的基础</p><p>D. 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生态系统保持其结构与功能的稳定状态</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生态平衡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生物的种类数量不是绝对不变,而是相对、持续的稳定。在自然状态下,生态系统是稳定的,是具有自动调节能力的,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与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数量和种类越多,调节能力越强;反之,调节能力越差。</p><p>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因此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生态系统保持或恢复生态平衡的能力,A错误,B正确;</p><p>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平衡的基础,C正确;</p><p>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变化是有规律的,是在一定范围内的动态的平衡,在自然状态下,生态系统是稳定的,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很多古诗诗句都能描述出当时的自然景观,从以下诗句的描述中可以看出生态环境稳定性最差的是(&#xa0;&#xa0;&#xa0; )</p><p>A.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p><p>B.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p><p>C.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荫长</p><p>D.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百鹭上青天</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环境越稳定。</p><p>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体现了草原生态系统中有花、有草、有马的生物景象,因此生态环境稳定性较强。A不符合题意;<br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体现了沙漠生态系统中降水较少、土壤的营养物质比较贫乏,因此生物种类和数量都较少,群落结构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差,因此生态环境稳定性最差,故B符合题意;<br />四月南风吹大麦一片金黄,枣花未落梧桐叶子已抽长,体现了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其稳定性较好,C不符合题意;<br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体现了田园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较多,生态环境较好,生态环境稳定性较强。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们不恰当地干预自然生态系统,如盲目围湖造田、开垦草原和造单纯林,其共同特点是</p><p>A. 降低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p><p>B. 使原有的生态系统得以保持</p><p>C. 更加促进了生态系统的平衡</p><p>D. 丰富了生态系统的食物链</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叫生态平衡,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而这种能力受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所限制,人类活动只有尊重生态规律,才不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当人为的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p><p>一般来说,当没有外来因素干扰时,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能使本生态系统内的物种保持一定的平衡。但是任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如果外来干扰超出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从而降低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因此,盲目围湖造田和造单纯林造成生物的种类少,降低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与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相比,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p><p>A. 生物的种类多,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p><p>B. 生物的种类少,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p><p>C. 生物的种类少,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强</p><p>D. 生物的种类多,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弱</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热带雨林生态系统,降雨量高,气候稳定,由于阳光充足,因些整年基本上都很热,同时助长了不同种类的植物。因此动植物种类繁多。是地球环境中最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地区,因此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最强,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少,群落的结构也不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较差;所以与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相比,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生物的种类多,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A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叙述中,正确的是</p><p>A. 食物链是指一定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所形成的联系</p><p>B. 食物网是指不同种类的多条食物链平行连接起来形成的简单结构</p><p>C.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它与能量流动无关</p><p>D. 食物链和食物网破坏不会影响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联合S环境规划署将每年的6月5日设定为世界环境日,旨在提高人们对环境问题&#xa0;的认识,提高环境保护的行动能力。今年中国的环境日主题为“践行绿色生活”,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下列人类活动不利于&#xa0;改善环境的是</p><p>A. 人大力开发森林资源,提供更多的木材,用于城市建设</p><p>B. 发展生态农业,提高生物废弃物的利用效率</p><p>C. 雄广生物防治,减少杀虫剂的使用</p><p>D. 尽量乘坐公交车出行,多步行多骑车少开车,减少尾气</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大力开发森林资源,提供更多的木材,容易破坏生态平衡,故A错误;生态农业设计的指导原则是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提高能量利用率,故B正确; 推广生物防治,减少杀虫剂的施用,减少环境污染,故C正确;尽量乘坐公交车,减少尾气排放,倡导低碳生活,故D正确。故选A。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有关下列各图的说法错误的是(&#xa0;&#xa0;&#xa0;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5/10/6b3d8fbf/SYS201904151039111364578030_ST/SYS201904151039111364578030_ST.001.png" width="531" height="14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种子萌发时,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图1中的③</p><p>B. 图2中蝗虫体表的外骨骼具有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是蝗虫适应陆地生活的特征之一.</p><p>C. 图3中的各数据是在同一时刻测得的,由数据分析可判断出该器官是肺</p><p>D. 图4是一个生态系统,生态瓶中的小鱼能够长久地存活下去</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图中①是叶、②茎、③是根。种子萌发时首先是胚根突破种皮发育成图1中的③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A正确;<br />外骨骼的主要作用是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散失。外骨骼图2中蝗虫体表的有外骨骼,外骨骼具有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是蝗虫适应陆地生活的特征之一。B正确;<br />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肺泡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中,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内,因此血液中的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因此肺动脉内的氧气少,肺静脉内的氧气多;二氧化碳相反。故由数据分析可判断出该器官是肺。C正确;<br />图4是一个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瓶中的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少,营养成分比较简单,自我调节能力较低。因此,不能够长久地存活下去。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p><p>A. 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生物成分</p><p>B. 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自动调节能力,即使遭到严重破坏,也能较快恢复</p><p>C. 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依次流动的</p><p>D. 生态系统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对象</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在生态系统中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生产者,动物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为消费者,细菌、真菌则靠分解动植物的遗体,为分解者。理论上分析可以没有消费者,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生物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但在实际的生态系统中基本都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A正确;</p><p>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自动调节能力,但其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破坏作用超过了其调节能力,生态平衡也会被打破,B错误;</p><p>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C正确;</p><p>生态系统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对象,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图为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简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3/11/40bc76f9/SYS201904131131031254982574_ST/SYS201904131131031254982574_ST.001.png" width="180" height="14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该食物网中有5条食物链</p><p>B. 兔和鼠构成了捕食关系</p><p>C. 这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p><p>D. 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是保持不变的</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每一条食物链都应从生产者开始,图中的食物链有: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共有5条,A正确;<br />兔和鼠处于同一营养级,都以草为食物,为竞争关系,B错误;<br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图中的草属于生产者;兔、鼠、狐、蛇、鹰等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因此图中所有生物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C错误;<br />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的平衡,不是生物数量的恒定不变,如动物有迁入、有迁出,有死亡、有出生,各种生物的数量是变化的,又是相对稳定的,D错误。</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如图1表示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图2表示图1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请据图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21/09/5c842b1a/SYS201904210924172859159039_ST/SYS201904210924172859159039_ST.001.png" width="470" height="18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若图1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组成成分是____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中,当鼠和兔的数量增多时,植被会遭到破坏而食肉动物数量的增加又使鼠和兔的数量减少森林植被得以恢复,由此可以看出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能力。</p><p>(2)图2表示图1中的一条食物链,其中乙对应图1中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此生物与鹰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  (1)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自动调节;  (2)鼠;   捕食。</p><p>【解析】</p><p>(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br />(2)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不断积累,因此营养级别最高的生物,其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会最多。</p><p>(1)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因此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p><p>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br />(2)在该生态系统中鹰所处的营养级别最高,其体内有毒物质含量会最高;图2表示该生态系统有毒物质相对含量,则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丁→乙→甲→丙,对应甲图中的食物链为:草→鼠→蛇→鹰,所以图2中的乙对应的生物是鼠,鹰吃鼠属于捕食关系。</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表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食物网,请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20/10/43c50ea2/SYS201904201033558757859754_ST/SYS201904201033558757859754_ST.001.png" width="272" height="18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中食物网的生产者是________,消费者有________。</p><p>(2)草原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物部分除图中所示的成分以外,还应该有_______;非生物部分如________。</p><p>(3)在草→兔→鹰这条食物链中,一段时间内,如果兔的数量增加,鹰的数量会______,其他生物的数量也有变化,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能力。</p></div></div>
<div><p>【答案】  草  鼠、兔、蛇、鹰  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空气、阳光、水等  增多  自动调节</p><p>【解析】</p><p>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结合生态系统图示分析作答。</p><p>(1)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和水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腐生细菌、真菌。由图可知,生产者是草,消费者有食草的鼠、兔、蛇、鹰。 </p><p>(2)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有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非生物部分有空气,水等。图中草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因此“生态系统的组成,除图中所示成分外”,还应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如空气、阳光、水等。 </p><p>(3)因为在生态系统中,某种动物与其他生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当某种动物被灭杀后,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以致影响该动物所生存的整个生态系统。在该生态系统中存在:草→野兔→鹰这条食物链中,如果兔的数量骤减,鹰的数量会随着兔的增多而增多。其他生物的数量也有变化,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为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示意图,请据图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20/10/12e5e3b5/SYS201904201029380664248905_ST/SYS201904201029380664248905_ST.001.png" width="291" height="18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示的各种生物中,草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者;腐生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者;各种动物为消费者,通过______作用,促进了物质循环。</p><p>(2)该生态系统中的植物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通过______关系形成了食物链和食物网,其中鼠与食草昆虫之间的关系是______。</p><p>(3)草原上草的长势,生物种类和数量在一年四季会发生较大的波动,影响其波动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______&#xa0;和______;当草原上食物充足时,鼠的数量会增加但又不会无限制地增加,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能力。</p></div></div>
<div><p>【答案】  生产  分解  呼吸  吃与被吃  竞争  温度  水分  自动调节</p><p>【解析】(1)生产者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有机物(食物)和氧气的绿色植物。因此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草;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从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进入生态循环,真菌和细菌在生态系统中扮演分解者。各种动物为消费者,通过呼吸作用,促进了物质循环。<br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该生态系统中的植物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了食物链和食物网。鼠与食草昆虫都以草为食,二者之间形成竞争关系。<br />(3)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和、多雨,所以影响生物种类和数量波动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温度和水分;当草原上食物充足时,鼠的数量会增加但又不会无限制地增加,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苏科版八级上册生物 第18章第3节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