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眼球内折射光线的主要结构是( )</p><p>A.晶状体 B.房水 C.玻璃体 D.瞳孔</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人眼相当于一部微型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蜡烛相当与物体,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图是人眼瞳孔不同状态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2/02/10/94d3aac7/SYS201902021006417597875383_ST/SYS201902021006417597875383_ST.001.png" width="174" height="11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黑色部分表示瞳孔,是位于虹膜中央的小孔</p><p>B. 光线从瞳孔进入,透过晶状体,在视网膜上产生视觉</p><p>C. 瞳孔状态由图乙变化到图甲,说明光线在增强</p><p>D. 光线从瞳孔进入,透过晶状体,晶状体对光线具有折射作用</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在眼球的结构中,瞳孔位于虹膜中央的小孔,是光线进出的通道,图示黑色部分表示瞳孔,A正确;<br />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B错误;<br />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瞳孔是变小的,以避免过强的光线刺伤了眼睛,据此可知瞳孔状态由右图变化到左图,说明光线在增强,C正确;</p><p>光线从瞳孔进入,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等结构都对光线有折射作用,但具有折射作用的主要结构是晶状体。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眼球的( )</p><p>A. 角膜→晶状体→玻璃体→瞳孔→视网膜</p><p>B. 晶状体→玻璃体→角膜→瞳孔→视网膜</p><p>C. 视网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角膜</p><p>D. 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象,物象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p><p>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象,物象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即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眼或耳的说法,正确的是( )</p><p>A. 视觉感受器位于角膜 B. 近视眼可配戴凸透镜加以矫正</p><p>C. 听觉形成于耳蜗 D. 遇到巨大声响时,应张口或闭嘴堵耳,避免损伤鼓膜</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视觉感受器位于视网膜,故A错误;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读书、玩游戏机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近视眼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远视眼,需要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故B错误;人的听觉感受器位于耳蜗内,耳蜗内含有听觉感受器,受振动刺激能产生神经冲动,故C错误;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耳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故D正确。 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听觉形成的基本过程是( )</p><p>①听小骨 ②外耳道 ③耳蜗 ④鼓膜 ⑤大脑皮层听觉中枢 ⑥咽鼓管</p><p>A. ②④①③⑤ B. ②①④③⑤ C. ④②①③⑤ D. ②④①⑥③⑤</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声波被耳郭收集→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形成听觉。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有的人乘车、乘船时晕车晕船,你知道这与以下哪个结构有关?</p><p>A. 外耳道 B. 耳蜗 C. 前庭与半规管 D. 听小骨和鼓室</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耳的结构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耳廓收集并引导声波传至外耳道,外耳道引导声波传至鼓膜,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鼓膜可以把声波的振动转为机械性振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半规管和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前者引起旋转感觉,后者引起位置感觉和变速感觉,前庭及半规管过敏的人,会在直线变速及旋转变速运动时,传入冲动引起中枢有关部位过强的反应,导致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这就是通常说的晕车、晕船,在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可以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面有关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的叙述,正确的是</p><p>A.耳蜗能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情况,主要功能是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p><p>B.近视是由于晶状体过度变凸,造成折射的物像落到视网膜的后方</p><p>C.鼻部有炎症时,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外耳道感染</p><p>D.视觉和听觉都要在大脑的一定区域才能产生</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A、耳蜗内具有感受声音的感受器,主要功能是接受声波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将信息传递进大脑皮层听觉中枢,产生听觉;</p><p>B、眼睛内的晶状体透明、有弹性,起着调节作用,当晶状体负担过重,导致眼球前后径过长,致使远处物体折射所形成的物像落在了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p><p>C、鼻部炎症需要及时治疗,但鼻部炎症不会引起外耳道感染,可能会引起中耳发炎。因为中耳通过咽鼓管与咽相连,咽部与鼻腔相连。</p><p>D、视觉在大脑的视觉中枢形成,听觉在大脑的听觉中枢形成,故选项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小明同学对神经系统的知识做了如下总结,你不赞同的是( )</p><p>A. 调节心跳、血压等生命活动的神经中枢在脑干</p><p>B. 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p><p>C. 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脑发出的神经组成</p><p>D. 长的突起外表套上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p><p> </p></div></div>
<div><p>【答案】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p><p>A. 神经元 B. 反射弧 C. 神经纤维 D. 神经中枢</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元的功能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和传导兴奋。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人因车祸造成脊髓在胸处折断,出现大小便失禁,这是由于( )</p><p>A. 泌尿系统受到严重损伤</p><p>B. 脊髓排尿中枢被破坏</p><p>C. 脊髓排尿中枢的传出神经纤维被破坏</p><p>D. 脊髓中联系大脑的传导束被破坏</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脊髓包括灰质和白质两部分,灰质在中央,呈蝶形,在脊髓的灰质里,有许多低级的神经中枢,可以完成一些基本的反射活动,例如排尿反射、排便反射等,脊髓里的神经中枢是受大脑控制的;白质在灰质的周围,白质内的神经纤维在脊髓的各部分之间、以及脊髓与脑之间,起着联系作用。脊髓具有反射和传导功能。</p><p>脊髓横断的病人,脊髓白质里的神经纤维被切断,失去了与大脑皮层的联系,因而脊髓灰质里的低级的神经中枢(例如排便、排尿中枢)的活动就失去了大脑皮层的控制,但这些中枢的反射活动仍然会进行,故会出现大小便失禁现象。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植物人”是指具有呼吸和心跳,而没有其他活动的病人,这种病人的脑没有受到损伤的部分是( )</p><p>A. 大脑 B. 中脑</p><p>C. 脑干 D. 小脑</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大脑由左右两个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称为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可以划分为若干个功能区,如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以及人类特有的语言中枢等,脑干中有许多能够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呼吸中枢、心血管运动中枢等,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协调运动,维持身体的平衡,由此看出“植物人”是指具有呼吸和心跳,而没有其他活动能力的病人,他脑中没有损伤的部位最可能是脑干。</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神经系统由什么组成?</p><p>A.脑、脊髓 B.脑、脑神经、脊神经</p><p>C.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 D.神经中枢、周围神经系统</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可见神经系统的组成是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反射中,属于人类特有的是( )</p><p>A. 吃梅子时分泌唾液 B. 谈论梅子时分泌唾液</p><p>C. 手碰到火迅速缩回 D. 看见梅子时分泌唾液</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简单的,不学就会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条件反射是出生后通过学习获得的,复杂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有特有的语言中枢,因此人类特有的反射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特征建立的条件反射。</p><p>吃梅子时分泌唾液、手碰到火迅速缩回、是非条件反射,人和动物都有,故A、C不符合题意;谈论梅子时分泌唾液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形成的人类特有的反射,故B符合题意;看见梅子时分泌唾液属于条件反射,由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的、人和动物都具有的反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反射活动的是( )</p><p>A. 触摸含羞草,它的叶片会下垂</p><p>B. 将食盐投放到草履虫培养液中,它会避开</p><p>C. 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小腿就会突然跳起</p><p>D. 植物根系会向水分和养分多的方向生长</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草履虫、植物都没有神经系统,因此将食盐放在草履虫附近,它会避开食盐、触动含羞草,其叶片会合扰下垂、植物根系大多分布在养分充足的地方,都不属于反射,都是应激性;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小腿就会突然跳起是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的刺激做出有规律的反应活动,都属于反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p><p>A. 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分泌的</p><p>B. 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主要是通过激素调节来实现的</p><p>C. 成年人的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出现巨人症</p><p>D. 糖尿病人可以通过口服胰岛素来治疗</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分泌的,是对身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含量极少,作用很大;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共同维持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p><p>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分泌的,是对身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是激素的概念,故A正确;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是相辅相承的两个方面,激素的分泌受神经系统的调控,激素反过来又影响神经调节,二者不可替代,故B错误;成年人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甲亢,故C错误;患糖尿病的人,可以用注射胰岛素制剂来治疗。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口服会被人体消化,因此只能注射,故D错误。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各项中,属于传染病三个基本环节中传染源的是</p><p>A.携带有病菌的苍蝇 B.结膜炎患者用过的毛巾</p><p>C.艾滋病病毒携带者 D.已完全康复的“非典”患者</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为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其他人所经过的途径或各种生物媒介,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群,A 和B是传播途径,C是传染源,D是健康人,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庭喜欢养狗,这为狂犬病传播带来隐患。专家提醒,如果被狗咬伤,应在24小时内注射狂犬疫苗。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p><p>A. 从传染病角度来看,狂犬病病毒属于病原体,携带狂犬病病毒的狗属于传染源</p><p>B. 狂犬病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寄主的活细胞里,可在多种动物间传播</p><p>C. 从免疫角度看,人注射的狂犬疫苗属于抗体,由此获得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p><p>D. 将患有狂犬病的狗杀死、深埋,这一做法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控制传染源</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p><p>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从传染病的角度来看,狂犬病病毒属于病原体。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看,携带狂犬病病毒的狗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动物,携带狂犬病病毒的狗属于传染源,故A正确;狂犬病病毒结构简单,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寄主的活细胞里,可在多种动物间传播,故B正确;注射到人体内的狂犬病疫苗能刺激人体淋巴细胞产生抵抗狂犬病毒的抗体,从免疫的角度看,注射到人体内的狂犬病疫苗属于抗原。通过注射狂犬病疫苗获得的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特定病原体(狂犬病毒)有免疫功能,属于特异性免疫,故C错误;将患有狂犬病的狗杀死、深埋,这一做法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控制传染源,故D正确。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科学家屠呦呦成功研制出治疗疟疾的青蒿素,荣获诺贝尔奖。从预防传染病来看,对疟疾患者及时治疗属于( )</p><p>A. 控制传染源 B. 切断传播途径 C. 保护易感人群 D. 消灭病原体</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传染病流行需同时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者。“疟疾患者”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传染源,因此“对疟疾患者进行了及时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小明体检时,发现体内没有乙肝抗体,遵照医嘱及时注射了乙肝疫苗。其注射的乙肝疫苗和产生的免疫分别属于</p><p>A. 抗原 非特异性免疫 B. 抗原 特异性免疫</p><p>C. 抗体 非特异性免疫 D. 抗体 特异性免疫</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疫苗是由减毒的或杀死的病原体制成的,是抗原,注射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抗体能够消灭抗原,这种免疫是人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后天获得),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是特异性免疫。</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是</p><p>A. 皮肤和消化道、呼吸道等管道的黏膜</p><p>B. 人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p><p>C. 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p><p>D. 抗体消灭抗原</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皮肤和呼吸道、消化道黏膜属于第一道防线,A正确;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属于第二道防线,B错误;血液的吞噬细胞属于第二道防线,C错误;免疫细胞产生的抗体属于第三道防线,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免疫和传染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p><p>A. 免疫总是对人体有益,而且人的免疫能力越强越好</p><p>B. 皮肤的屏障作用和体液的杀菌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p><p>C. 移植外来器官时,被移植的器官属于抗原</p><p>D. 接种疫苗从预防传染病措施的角度分析,属于保护易感人群</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p><p>免疫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非己”成分,能够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清除自身产生的损伤细胞核肿瘤细胞,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当防御感染的功能过强是容易出现过敏反应。当人体某些器官损坏,需要移植外界器官时,由于免疫的存在,不容易移植成活,这种情况下,免疫不是有益的,故A错误;皮肤的屏障作用是第一道防线、体液的杀菌作用是第二道防线,是人人都有,生来就有的,不是后天获得的,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是非特异性免疫,故B正确;移植到人体内植入器官的组织细胞相当于抗原,人体的免疫系统,会识别出非己成分,从而产生排斥反应,产生相应的抗体,来杀死或抑制异体器官的组织细胞的成活。因此植入外来的器官相当于抗原,故C正确;疫苗进入人体后能刺激免疫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避免相应传染病的感染,因此接种疫苗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易感人群,故D正确。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常言说:是药三分毒。下列关于安全用药的说法错误的是:( )</p><p>A. 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在使用之前,都应该仔细阅读说明书</p><p>B. 非处方药适于消费者可以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伤小病</p><p>C. 上一次未用完的药,下次患病时可以接着吃</p><p>D. 非处方药也不可以随意吃</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助理医师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处方药的使用要遵医嘱,非处方药的使用要认真阅读说明书,按说明书服用。</p><p>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在使用之前,都应该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故A正确;非处方药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购买,适于消费者可以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伤小病如感冒、咳嗽、消化不良、头痛、发热等,故B正确;上次服用剩下的药物,下次患同样的病时要看药品是否过了有效期,如果没过,可以服用,如果过了有效期,就不能服用,故C错误;是药都有三分毒,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所以非处方药也不可以随意服用,故D正确。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们看到的橘子皮上的“霉”实际上是</p><p>A. 一个细菌 B. 一个霉菌</p><p>C. 细菌的菌落 D. 真菌的菌落</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在发霉的橘子皮上,生长的是霉菌,霉菌较小,单个的肉眼不能看到,肉眼能看见的是一个个的菌落,菌落是指一个细菌或真菌在适宜的培养基上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细菌或真菌集团),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长期存放变质的玉米、大豆等谷物中会产生黄曲霉,黄曲霉分泌出的黄曲霉素就存在于这些“不良”食品中,有关黄曲霉叙述不正确的是( )</p><p>A. 构成该菌落的黄曲霉是一种真菌</p><p>B. 菌落较大,呈绒毛状</p><p>C. 菌落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p><p>D. 黄曲霉通过产生孢子繁殖后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细菌是单细胞的,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真菌有的是单细胞的,如酵母菌,有的是多细胞的,如曲霉等,其细胞结构为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内不含叶绿体。</p><p>黄曲霉菌属于真菌,用孢子繁殖后代。真菌菌落特点:较大,呈绒毛状、絮状蛛网状,有红、绿、黄、褐、黑等颜色。细菌菌落特点:较小,表面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白色。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细菌、真菌和病毒的描述,正确的是( )</p><p>A. 都进行分裂生殖 B. 都有成形的细胞核</p><p>C. 都是单细胞生物 D. 营养方式都是异养</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细菌和真菌都没有叶绿体,必须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营养方式是异养有寄生也有腐生,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p><p>细菌的繁殖方式主要是分裂生殖,而真菌的繁殖方式主要是孢子生殖,酵母菌可以进行出芽生殖,故A错误;细菌是单细胞的,细菌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细菌细胞无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的集中区,故B错误;细菌都只由一个细胞构成,而真菌大多是多细胞生物,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生物,故C错误;真菌和细菌的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只能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营养方式都有异养,故D正确。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细菌和真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p><p>A. 细菌和真菌是生物圈中广泛分布的生物</p><p>B. 每个细菌都能独立生活</p><p>C. 细菌和真菌细胞与动植物细胞一样,都有成形的细胞核</p><p>D. 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真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真菌和细菌在细胞结构上的明显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p><p>在土壤中、水里、空气中乃至我们的身体上,都可以找到细菌和真菌,可以说细菌和真菌是生物圈中广泛分布的生物,故A正确;每个细菌都是单细胞个体,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每个细菌都能独立生活,故B正确;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真菌细胞与动植物细胞一样,有成形的细胞核,故C错误;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进入生态循环,真菌和细菌是在生态系统中扮演分解者,故D正确。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各项食品的制作过程中,运用了微生物发酵技术的是( )</p><p>①酸奶、米酒</p><p>②火腿肠、口香糖</p><p>③方便面、炸薯条</p><p>④酱油、食醋</p><p>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②</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药品等的制作和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制酱、制醋、制腐乳、制酒等都是我国传统的发酵产品。发酵技术在食品的制作以及药品的生产中的作用的知识在考试中经常考到,注意掌握,最好能应用于我们实际的生产和生活中。</p><p>①制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要用到乳酸菌,正确;②火腿肠一般用真空包装法,这样做的目的是脱去肉中的水分,抑制细菌或真菌繁殖;口香糖又叫泡泡糖,是以天然的树胶或甘油树脂为基础,加入糖浆、薄荷等调和压制而成,都与发酵无关,错误;③方便面、炸薯条与发酵无关,错误;④酱油要用到霉菌,是发酵技术,食醋用到醋酸杆菌,是发酵技术,正确。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p><p>A. 病毒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生活</p><p>B.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p><p>C. 病毒可以利用寄生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p><p>D. 病毒一旦侵入人体,就会使人患病</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病毒是一类结构十分简单的微生物,没有细胞结构,身体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寄生在活细胞中生活。</p><p>病毒的生活方式是寄生,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故A正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故B正确;在繁殖时,利用寄主细胞内的物质把遗传物质进行复制,由一个个体变成了两个个体,所以病毒的繁殖方式是自我复制,故C正确;病毒侵入人体首先要受到第一道防线的阻挡,皮肤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的分泌物还有杀菌的作用,因此,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到一些病毒,但一般不会患病。这主要依赖于皮肤和黏膜的屏障作用,故D错误。故选D。</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遵守交通规则,文明出行”是保障人身安全的重要行为,而礼“礼让斑马线”“扎让救护车”是文明出行的标志之一,请根据如图,分析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28/09/8404d460/SYS201904280928024576676030_ST/SYS201904280928024576676030_ST.001.png" width="399" height="17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在司机看到行人通过“斑马线”主动避让的反射中,行人发出的光线,通过眼球[]_____的调节,刺激了感受器[]_____,从而将神经冲动传到了_____而产生了视觉。</p><p>(2)当听到急救车的鸣笛声后,行人、司机都会自觉的礼让救护车。此反射的类型是_____,感受器是[]_____。</p><p>(3)“礼让斑马线”“礼让救护车”是人们通过长期的生活积累形成的条件反射,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p><p>(4)请写出“礼让救护车”反射的兴奋传导过程_____(数字、文字、字母表示)。</p></div></div>
<div><p>【答案】②晶状体④视网膜视觉中枢条件反射6耳蜗大脑皮层6→与听觉有关的神经→Ⅲ听觉中枢→Ⅱ语言中枢→Ⅰ躯体运动中枢→A→B→d→c</p><p>【解析】</p><p>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视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②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p><p>(1)视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②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因此,在司机看到行人通过“斑马线”主动避让的反射中,行人发出的光线,通过眼球[②]晶状体的调节,刺激了感受器[④]视网膜,从而将神经冲动传到了视觉中枢而产生了视觉。</p><p>(2)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因此,当听到急救车的鸣笛声后,行人、司机都会自觉的礼让救护车。此反射的刺激是条件反射,感受器是耳蜗。</p><p>(3)“礼让斑马线”“礼让救护车”是人们通过长期的生活积累形成的条件反射,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p><p>(4)通过(1) 和(2)分析可知,“礼让救护车”反射的兴奋传导过程6→与听觉有关的神经→Ⅲ听觉中枢→Ⅱ语言中枢→Ⅰ躯体运动中枢→A→B→d→c。</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表示人体内血糖调节的部分过程。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28/09/8404d460/SYS201904280928026718723134_ST/SYS201904280928026718723134_ST.001.png" width="398" height="9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中所示过程中包含反射,此反射的类型属于_____,其中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p><p>(2)胰岛分泌的胰岛素通过_____运输到全身各处;与饱食状态下相比较,饥饭状态下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_____。</p><p>(3)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从反射的概念上分折,该反射的刺激来自于_____。</p><p>(4)不同的人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的分泌量都增加,这说明_____。</p><p>(5)从图中可以看出,血糖浓度保持相对稳定是_____的结果。</p></div></div>
<div><p>【答案】非条件反射下丘脑血液降低感受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胰岛素调节</p><p>【解析】</p><p>反射通常可以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类,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本质区别是否有大脑皮层的参与。没有大脑皮层参与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的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上的反射是条件反射。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下,激素通过血液循环也参与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概括地说,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激素调节的影响。例如,当你突然发现眼前有蛇时,你会感到心脏怦怦乱跳。当你的情绪激动时,你的大脑皮层会特别兴奋,并通过支配肾上腺的神经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等。这些激素能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并且使皮肤因血管扩张而显得面红耳赤。此外,新陈代谢的产物,如二氧化碳,对人体的生理功能也有调节作用。当血液里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时,会刺激神经系统的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加快,如打哈欠。</p><p>(1)没有大脑皮层参与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的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上的反射是条件反射。因此,图中所示过程中包含反射,此反射的类型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下丘脑。</p><p>(2)胰岛分泌的胰岛素通过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与饱食状态下相比较,饥饭状态下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降低。</p><p>(3)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从反射的概念上分折,该反射的刺激来自于感受器。</p><p>(4)不同的人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的分泌量都增加,这说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p><p>(5)从图中可以看出,血糖浓度保持相对稳定是胰岛素调节的结果。</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请根据下面有关艾滋病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p><p>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艾滋病病毒(Hv)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使人体发生多种难以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感染艾滋病病毒2﹣6周后才能从血液中检测出艾滋病病毒抗体,但在能测出抗体之前已具有传染性。艾滋病病毒(H1v)主要存在于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中,乳汁、伤口流出液中也含有HV</p><p>(1)从传染病的角度看,艾滋病病毒(HV)属于_____,艾滋病患者属于_____。</p><p>(2)患者血液中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是患者自身对抗艾滋病病毒而产生的_____免疫。</p><p>(3)目前没有可临床上使用的艾滋病疫苗,因此所有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到传染源的人都属于艾滋病流行环节中的_____,因此预防艾滋病的措施只能从_____方面入手。</p><p>(4)图中,除_____行为外,其余都可能传播艾滋病。</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28/09/8404d460/SYS201904280928029931143088_ST/SYS201904280928029931143088_ST.001.png" width="424" height="10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div></div>
<div><p>【答案】病原体传染源特异性易感人群切断传播途径一般接触</p><p>【解析】</p><p>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传染病要想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艾滋病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是人类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免疫缺陷,使人体免疫功能缺损的疾病,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艾滋病主要通过血液、精液、唾液、乳汁等传播。预防艾滋病,要避免不安全的性行为,禁止性乱交;严格检查血液制品;推广一次性注射器的使用;严禁共用针具注射毒品等。</p><p>(1)病原体指的是能够因其患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传染病要想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因此,从传染病的角度看,艾滋病病毒(HV)属于病原体,艾滋病患者属于传染源。</p><p>(2)患者血液中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是患者自身对抗 HIV 而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具有特异性。</p><p>(3)目前没有可临床上使用的艾滋病疫苗,因此所有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到传染源的人都属于艾滋病流行环节中的易感人群,因此预防艾滋病的措施只能从切断传播途径方面入手。</p><p>(4)艾滋病主要通过共用注射器吸毒、不安全性行为传播,输入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和血液制品或使用未消毒的、病人用过的注射器等而传播,母婴传播。因此,图中除一般接触这种行为外,其余都可能传播艾滋病。</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了解一些安全用药的常识和急救方法,对于保障自己和他人的身体健康、挽救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请根据所学的有关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28/09/8404d460/SYS201904280928034905334479_ST/SYS201904280928034905334479_ST.001.png" width="392" height="41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如果某同学患有扁桃体炎,根据如图1两种药的说明书,你给他推荐的是_____,其主要理由是_____。</p><p>(2)某人在一次交通事故中B部位受伤出血,若流出的血液呈鲜红色,从伤口喷出,则止血的最佳位置是_____处;如果血液呈暗红色缓慢而连续不断从伤口流出,则需从_____处止血,原因是_____。</p><p>(3)图3示张三和李四同学对心脏骤停的病人实施急救的图示。该技术称为心肺复苏,包括_____和_____两个过程,假如该二人在抢救过程中,如果你在旁边,你应该如何帮助。_____。</p></div></div>
<div><p>【答案】罗红霉素扁桃体炎是有细菌引起的,罗红霉素有杀菌作用CA动脉出血时颜色鲜红,血流猛急,呈喷射状。止血时一般在受伤动脉的近心端,采用指压止血法或止血带止血法进行止血。静脉出血对血色暗红,血流较缓和,一般是将受伤静脉的远心端压住而止血胸外挤压人工呼吸先打急救电话再帮忙</p><p>【解析】</p><p>动脉出血时颜色鲜红,血流速度快,呈喷射状。止血时一般在受伤动脉的近心端,采用指压止血法或止血带止血法进行止血。静脉出血对血色暗红,血流缓和,一般是将受伤静脉的远心端压住而止血。毛细血管出血时血液呈红色,慢慢渗出,血量少,一般会由于血液凝固而自然止血。处理时可先时伤口进行消毒。再用消毒纱布包扎。</p><p>(1)如果某同学患有扁桃体炎,根据如图1两种药的说明书,你给他推荐的是罗红霉素,其主要理由是扁桃体炎是有细菌引起的,罗红霉素有杀菌作用。</p><p>(2)某人在一次交通事故中B部位受伤出血,若流出的血液呈鲜红色,从伤口喷出,则止血的最佳位置是近心端C处;如果血液呈暗红色缓慢而连续不断从伤口流出,则需从远心端A处止血,原因是动脉出血时颜色鲜红,血流猛急,呈喷射状。止血时一般在受伤动脉的近心端,采用指压止血法或止血带止血法进行止血。静脉出血对血色暗红,血流较缓和,一般是将受伤静脉的远心端A处压住而止血。</p><p>(3)图3示张三和李四同学对心脏骤停的病人实施急救的图示。该技术称为心肺复苏,包括胸外挤压和人工呼吸两个过程,假如该二人在抢救过程中,如果你在旁边,应该先打急救电话再帮忙。</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部分微生物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28/09/8404d460/SYS201904280928036958381584_ST/SYS201904280928036958381584_ST.001.png" width="407" height="11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从结构上看,A不同于B、C、D三种微生物的是_____;B与C的区别是_____。</p><p>(2)从繁殖上看,B、C、D都能通过_____繁殖后代;E繁殖必需从_____中吸取营养物质。</p><p>(3)从营养方式上看,上述微生物的共同特点是_____。</p><p>(4)从分类上看,如果将上述微生物分成两类,你认为分类的依据是_____。</p><p>(5)从用途上看,图中[]_____能产生抗生素,可治疗多种细菌性疾病。</p></div></div>
<div><p>【答案】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B单细胞,C多细胞孢子细菌异养有没有细胞结构C青霉</p><p>【解析】</p><p>细菌和真菌的相似之处是: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都没有叶绿体,依靠分解现成的有机物维持生活,异养方式为异养,在生态系统中扮演分解者。不同之处:细菌没有成型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而真菌有真正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细菌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而真菌的生殖方式是孢子生殖。</p><p>(1)从结构上看,A细菌不同于B酵母菌、C霉菌、D蘑菇三种微生物的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B酵母菌与C蘑菇的区别是B单细胞、C多细胞。</p><p>(2)从繁殖上看,B、C、D属于真菌,能通过孢子繁殖后代;E是细菌病毒繁殖必需从细菌中吸取营养物质。</p><p>(3)从营养方式上看,上述微生物的共同特点是异养。</p><p>(4)根据有没有细胞结构,将上述微生物分成两类,一类是ABCD,具有细胞结构,另一类是E,没有细胞结构。因此,从分类上看,如果将上述微生物分成两类,你认为分类的依据是有没有细胞结构。</p><p>(5)从用途上看,图中青霉能产生抗生素,可治疗多种细菌性疾病。</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实验小组为验证酵母菌的发酵作用及影响的因素,设计了如下表中的实验方案,在四个相同的瓶子中分别装入等量的相同物质,投拌均匀,在四个瓶口处套上相同的气球并密封,置于相同的温度下,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如下的现象。请分折回答</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30.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装置</p></td><td style="width:106.9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物质</p></td><td style="width:52.9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温度</p></td><td style="width:124.2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现象</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30.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①</p></td><td style="width:106.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水+葡萄糖+酵母菌</p></td><td style="width:52.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25℃</p></td><td style="width:124.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有气泡产生,气球胀大</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30.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②</p></td><td style="width:106.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水+葡萄糖</p></td><td style="width:52.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25℃</p></td><td style="width:124.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没有气泡产生,气球不胀大</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30.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③</p></td><td style="width:106.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水+酵母菌</p></td><td style="width:52.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25℃</p></td><td style="width:124.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没有气泡产生,气球不胀大</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30.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④</p></td><td style="width:106.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水+葡萄糖+酵母菌</p></td><td style="width:52.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0℃</p></td><td style="width:124.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没有气泡产生,气球不胀大</p></td></tr></table><p> </p><p>(1)表中可作为验证酵母菌发酵作用的一组对照实验是_____</p><p>(2)装置①中,气球胀大的原因是_____</p><p>(3)根据上述实验,推测酵母菌生存需要的条件是_____</p><p>(4)在家庭酿酒中,经过浸泡、煮熟、冷却后的糯米与酒曲混匀后放入容器后,需要在糯米的中间挖一个洞,并且需将酸酒的器皿加盖密封,置于温暖的地方</p><p>①在糯米的中间挖一个洞的目的是_____</p><p>②酸酒的器皿加盖密封的目的是_____</p></div></div>
<div><p>【答案】①和②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葡萄糖(或营养物质)为酵母菌提供充足的氧气和水提供无氧的环境</p><p>【解析】</p><p>酵母菌在温度适宜、有氧时,能把葡萄糖被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大量能量(蒸馒头、面包的原理).所以有气泡产生。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p><p>(1)①和②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酵母菌,其他条件都相同,因此探究的是酵母菌的作用。</p><p>(2)酵母菌能将有机物(糖、葡萄糖)分解,产生气体(二氧化碳),所以气球会膨胀。因此,)装置①中,气球胀大的原因是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p><p>(3)通过上述实验推断出酵母菌发酵需要的条件是需要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葡萄糖(或营养物质)。</p><p>(4)①在糯米的中间挖一个洞的目的是为酵母菌提供充足的氧气和水,使酵母菌大量繁殖。②酵母菌发酵必须提供无氧的环境。因此,酸酒的器皿加盖密封的目的是提供无氧的环境。</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