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01:30:49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6爱护植被,绿化祖国同步练习题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关于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说法,正确的是(    )</p><p>A. 碳—氧平衡被破坏是导致酸雨多发的重要原因</p><p>B. 大规模植树造林是减缓碳—氧平衡被破坏的根本措施</p><p>C.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与维持碳—氧平衡无关</p><p>D. 藻类植物对维持大气中碳—氧平衡贡献率最高</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而人类的工业生产和对植物的破坏是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增高的主要原因,A错误;<br />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是调节气候,有利于维持措施碳-氧平衡,B错误;<br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与维持碳-氧平衡有关,C错误;<br />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细胞内有叶绿体,全身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放出氧气,自然界中百分之九十的氧气都是藻类植物产生的,对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贡献最大的植物是藻类植物,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爱护植被、绿化祖国应从你我做起。我国的“植树节”是每年的(   )</p><p>A. 3月8日    B. 3月12日    C. 4月12日    D. 5月1日</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植树节。答题时可以从植树节设立的意义方面入手来解答此类问题。</p><p>1979年2月,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根据国务院的提议,通过了将3月12日定为我国植树节的决议,这项决议的意义在于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植树造林,加快绿化祖国和各项林业建设的步伐。将孙中山先生与世长辞之日定为我国植树节,也是为了缅怀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象征孙中山先生生前未能实现的遗愿将在新中国实现并且要实现得更好。1981年,在邓小平同志的倡议下,五届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1990年3月12日,邮电部又发行了一套4枚“绿化祖国”邮票,第一枚为“全民义务植树”。故B正确,AC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植物中,被称为地球之“肺”的是</p><p>A. 针叶林    B. 热带雨林        C草原    C. 落叶阔叶林</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中植被类的型及它们的功能,解题时可从它们的作用和功能方面入手。</p><p>A、世界上的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那里土壤肥沃,雨量充沛,生活着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热带雨林不仅为生物提供了理想的生存环境,更重要的是,它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了大量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储存在植物体内;同时,释放出大量的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因而被称为地球的“肺”,故A符合题意;</p><p>B、C、D、针叶林主要以针叶树种为主,草原中的植物以草为主,常绿阔叶林以阔叶数树种为主,植物的种类较单一,其光合作用的强度不及热带雨林,因此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的能力不及热带雨林,故BCD 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各项均是影响沙漠植物的环境因素,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p><p>A. 阳光</p><p>B. 水分</p><p>C. 温度</p><p>D. 空气</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沙漠主要的特点是干旱缺水,而水是植物的重要组成成分,水分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决定植物的分布。</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山上多植物,胜似修水库;有雨它能吞,无雨它能吐。”这条谚语形象地说明了森林对环境的作用是(     )</p><p>A. 制造氧气,净化空气    B. 过滤尘埃,杀灭细菌</p><p>C. 降低噪音,调节气候    D. 保持水土,涵养水源</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山上多植物,胜似修水库,有雨它能吞,无雨它能吐”,体现了森林对环境的影响,森林是大自然的保护神,它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在下雨时节,森林可以通过林冠和地面的残枝落叶等物截住雨滴,减轻雨滴对地面的冲击,增加雨水渗入土地的速度和土壤涵养水分的能力,减小降雨形成的地表径流,林木盘根错节的根系又能保护土壤,减少雨水对土壤的冲刷,如果土壤没有了森林的保护,便失去了涵养水分的能力,大雨一来,浊流滚滚,人们花几千年时间开垦的一层薄薄的土壤,被雨水冲刷殆尽,这些泥沙流入江河,进而淤塞水库,使其失去蓄水能力,森林涵养水源,降雨量的70%要渗流到地下,由于森林蒸腾作用巨大,散失的水分特多,森林地区空气湿度大,降水多,体现了无雨它能“吐”。</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教版生物七级上册3.6爱护植被,绿化祖国同步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