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乐陵市实验中学--学年第二学期初二备考: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环境问题是全球问题.下列污染原因和结果不相符的是( )</p><p>A. 排放氟利昂等→臭氧层破坏 B. 大量砍伐森林→土地沙漠化</p><p>C. 外来物种入侵→本地物种灭绝 D. 大量使用农药→形成酸雨</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环境污染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三种重大问题之一,已影响到人类的生产、生活、身体健康以及人类社会发展,学习时要注意污染的来源、危害、防治措施、变害为利的新工艺和新方法等知识,并且要密切联系实际,关注相关生活情景和热点新闻。</p><p>氟利昂制冷剂等排放物能破坏臭氧层,污染原因和结果相符,故A正确;乱砍滥伐森林,开垦草原,使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水土流失,还会引起沙尘暴,使土地沙漠化,污染原因和结果相符,故B正确;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危害本地生物,如水葫芦疯长使水生生物大量死亡甚至绝迹,破坏水域生态系统,污染原因和结果相符,故C正确;大量使用农药形成土壤和水污染;大气污染,燃煤排放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气体,二氧化硫形成酸雨,对生物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污染原因和结果不相符,故D错误。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 </p><p>A.森林古猿 B.北京人 C.东非人 D.长臂猿</p><p> </p></div></div>
<div><p>【答案】A </p><p>【解析】</p><p>试题分析: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进化为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因此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p><p>A. 首次提出“人猿同祖”理论的博物学家是达尔文</p><p>B. 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劳动是一个重要因素</p><p>C. 古人类化石“露西”是在北美洲发现的,“露西”生活在340万年前</p><p>D. 早期人类首先学会人工取火,接着逐渐学会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英国博物学家赫X黎用比较解剖学,胚胎学,古生物学等方面的知识,详细阐述了动物和人类的关系,论定了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首次提出了人猿同祖论,A错误;由于使用工具、制造工具使人类的大脑更发达,在劳动交往过程中产生了语言。恩格斯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因此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劳动(使用工具、制造工具)是一个重要因素,B正确;1974年11月,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科学家多纳尔德•约翰森等研究人员,来到号称“非洲屋脊”的埃塞俄比亚,他们在那里的哈达地区,发掘到一具不太完整的古人类化石,并详细分析了她的身体结构(骨骼的形态)特点。约翰森认为,化石的主人是一个年仅20岁的女性,“露西”生活在距今300万年以前,她已经能够独立行走。“露西”属于南方古猿阿法种,被看作是人类起源研究领域里程碑式的发现,被认为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古人类化石之一,约有320万年历史。当时为庆祝这一伟大发现播放了甲壳虫乐队的歌曲《露西在缀满钻石的天空》,因此化石被取名为“露西”。因此古人类化石“露西”是在非洲发现的,“露西”生活在300万年前,C错误;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因此早期人类首先学会使用工具,在使用过程中学会了制造工具,又经过若干万年,古人类才学会用火,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态文明建设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下列措施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是( )</p><p>A. 扩大森林、湖泊面积 B. 推进水的循环利用</p><p>C. 合理减少农药的使用 D. 捕杀农田中的青蛙</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扩大森林、湖泊面积有利于保护环境,推进水的循环利用可节约用水,合理减少农药的使用不会污染水资源,利于保护环境,这些都符合可持续发展,而农田中的青蛙属于益虫,捕食害虫,可减少农药的使用,捕杀农田中的青蛙不符合可持续发展,D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我国计划生育的主要目标是( )</p><p>A. 有效控制人口数量的迅速增长</p><p>B. 加强婴幼儿的营养和青少年的锻炼,提高人口质量</p><p>C. 进行西部开发,减缓人口密集地区的人口压力</p><p>D. 按照环境和资源的情况,控制人口盲目迁移</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p><p>人口的增长会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计划生育已被定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我国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我国计划生育的主要目标是有效控制人口数量的迅速增长。故选A。</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p><p>A. 森林古猿 B. 黑猩猩 C. 长臂猿 D. 金丝猴</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森林古猿。</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8年中国环境日主题为“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为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金华,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p><p>A. 加大空气质量检测改善环境状况</p><p>B. 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垃圾资源化</p><p>C. 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粮食产量</p><p>D. 大力开展五水共治,保护水资源</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如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易造成水的污染等。</p><p>加大空气质量检测,可以改善环境状况,故A不符合题意;垃圾分类处理既节约资源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故B不符合题意;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易造成水的污染,故C符合题意。加强水体污染治理,可以防止水的污染,保护水资源,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成语“竭泽而渔”告诫人们不能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发展,这是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体现.下列活动与此观念相符的是( )</p><p>A. 毁林开荒 B. 填湖建房 C. 张网捕鸟 D. 退耕还林</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本题考查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原则。</p><p>人类活动对生态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这种破坏又可分为二大类:一是直接破坏,如毁林开荒过度的砍伐,填湖建房、放牧、狩猎、捕捞等;二是间接地破坏,如:工业的排污,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大气变暖,海平面上升等等;而退耕还林,有利于保护植被,符合可持续发展观。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题文)下列有关生命演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p><p>A. 原始生命是地球上生物的共同祖先</p><p>B. 人类起源于古猿最直接的证据是化石</p><p>C. 人类进化的过程为:南方古猿→直立人→能人→智人</p><p>D. 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最早出现在原始海洋中的原始生命,是目前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祖先,A正确;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证据,因为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直接说明了古生物的结构或生活习性。因此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是化石证据,所以人类起源于古猿最直接的证据是化石,B正确;人类进化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C错误;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发布了《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报告指出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 中国已于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75岁以上老人比例逐年增多。如图中,最可能为我国社会人口情况的曲线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25/09/750cae59/SYS201904250923276158765241_ST/SYS201904250923276158765241_ST.001.png" width="175" height="12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①</p><p>B. ②</p><p>C. ③</p><p>D. 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水产提高,人口死亡率降低,人口增长速度大大加快</p><p>解答时可以从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方面来切入。人口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p><p>报告指出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 中国已于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75岁以上老人比例逐年增多。ABC选项过80岁的为无。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从我做起践行低碳生活。下列行为不属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p><p>A. 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公交车出行</p><p>B. 使用一次性木筷,既方便又卫生</p><p>C. 禁止焚烧秸秆,利用秸秆生产沼气</p><p>D. 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发电</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公交车出行,保护环境,能够为国家节约一部分不可再生能源,提高环境质量,是一种可再生能源,符合“低碳”生活方式,A正确;<br />使用一次性筷子、餐盒和少用纸巾等,不但要增加制造中的能量消耗。同时从原料上,还要多伐棵树,不利于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不符合“低碳”生活方式,B错误;<br />禁止焚烧秸秆,利用秸秆生产沼气,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故符合“低碳”生活方式,C正确;<br />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可节省大量的能源,少燃煤,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故符合“低碳”生活方式,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人是生物圈中普通一员”的理念应牢牢铭刻在我们心中,并践行在我们行动中.以下观点错误的是( )</p><p>A. 强调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p><p>B. 围湖造田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更能改善环境</p><p>C. 人类社会应该高速发展,但不能以耕地减少为代价</p><p>D. 生物圈是人类的家园,也是所有生物生存的栖息地</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生物圈为人类和其它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生物圈是人类和其它生物生存的共同家园,我们要好好保护它。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p><p>强调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保护生物圈的行为,故A正确;围海造田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更能改善环境,是破坏了生物圈,故B错误;人类社会应该高速发展,但不能以耕地减少为了代价,是为了保护生物圈,故C正确;生物圈是人类的繁荣家园,也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我们要爱护它,故D正确。故选B。</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日本地震福岛核电站发生泄漏,核反应堆冷却水被排入海洋.半个月后,在我国黑龙江省东北部检测到放射性碘.放射性碘与普通碘一样会被人体吸收,过量吸收后可能会引发甲状腺疾病.较大剂量的核辐射一方面损伤甚至杀死人体的细胞,直接导致人体发生疾病,严重的引起死亡,另一方面可能损伤人体的DNA,引起癌症或生育出有缺陷的后代.</p><p>(1)核反应堆冷却水排入海洋,对海洋造成辐射污染,一段时间后,该区域污染程度最高的生物是______</p><p>A.小鱼   B.海藻   C.扇贝  D.大鱼</p><p>(2)一般情况下,人体会清除损伤的细胞,以维持健康,这是依靠人体的______ 功能来实现的.</p><p>(3)碘是人体合成______ 激素的重要成分.</p><p>(4)口服药碘片可以防辐射,但孕妇不宜服用,为了补充碘,可适量食用______</p><p>A.蔬菜    B.水果    C.海带    D.肉类</p><p>(5)辐射引起细胞癌变的实质是______</p><p>A.DNA分子的改变      </p><p>B.细胞膜被破坏</p><p>C.引发病毒感染       </p><p>D.食物中混有不安全的化学致癌物</p><p>(6)核辐射可能导致受害者生育有缺陷的后代,这种情况损伤的是______细胞的DNA.</p></div></div>
<div><p>【答案】D 免疫甲状腺CA生殖</p><p>【解析】</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地球上碳循环图解,请据图回答问题: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25/09/750cae59/SYS201904250923280703458042_ST/SYS201904250923280703458042_ST.001.png" width="306" height="27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大气中的碳元素进入生物成分体内,主要是通过绿色植物的___________实现的。</p><p>(2)碳在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是以___________的形式进行的。碳元素在生物之间的传递,主要靠_________和__________,传递形式为___________。</p><p>(3)物质循环的特点:反复循环和___________性。</p><p>(4)大气中CO2的来源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各种生物的___________作用及工厂、汽车等的排放。</p></div></div>
<div><p>【答案】光合作用二氧化碳食物链食物网有机物全球性呼吸</p><p>【解析】</p><p>植物利用二氧化碳作原料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二氧化碳进入有机(生物)环境,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和动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使碳元素由生物体进入无机环境。碳元素在生物体内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能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传递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物质循环的特点:反复循环和全球性。</p><p>(1)光合作用能够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因此,大气中的碳元素进入生物成分体内,主要是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实现的。</p><p>(2)大气中的碳元素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体内,然后又通过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和燃烧,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入大气中,然后又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体内,这样周而复始,形成了碳循环。因此,碳在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的。碳元素在生物之间的传递,主要靠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之间形成吃与被吃的关系,传递形式为有机物,通过捕食在生物之间传递。</p><p>(3)物质循环的特点:反复循环和全球性,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在全球进行反复循环。</p><p>(4)据图可知,大气中CO2的来源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及工厂、汽车等的排放。要维持好大气的碳氧平衡势在必行,最有效的措施就是植树造林。</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