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01:29:01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了解生物圈同步练习题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人参、三七只有在密林的下层才能找到,由此可知影响人参、三七生长的主要因素是(  )</p><p>A. 土壤    B. 光照    C. 空气    D. 温度</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没有阳光,绿色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也就不能生存。光不仅影响植物的生活,还影响植物的分布。在陆生植物中,有些只有在强光下才能生长得好,如松、杉、柳、槐、玉米等;有些只有在密林下层的弱光下才能生长得好,如药用植物人参、三七等。故B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最终把生物部分的物质和能量还原到自然环境中的是( )</p><p>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不能确定</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细菌等、真菌等各种微生物通过分解作用将动植物的尸体及腐烂物质分解成无机物,释放的二氧化碳进入大气,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小明和同学们一起探索鼠妇的生活环境,他们记录了各种环境中发现的鼠妇的数量如下表。根据他们的记录,可知适合鼠妇生存的环境条件是</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6.3pt"><td style="width:104.9pt; padding-right:5.4pt; padding-left: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地点</p></td><td style="width:104.9pt; padding-right:5.4pt; padding-left: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鼠妇只数</p></td></tr><tr style="height:17.15pt"><td style="width:104.9pt; padding-right:5.4pt; padding-left: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水泥路上</p></td><td style="width:104.9pt; padding-right:5.4pt; padding-left: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0</p></td></tr><tr style="height:16.3pt"><td style="width:104.9pt; padding-right:5.4pt; padding-left: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水槽边的石头下</p></td><td style="width:104.9pt; padding-right:5.4pt; padding-left: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32</p></td></tr><tr style="height:17.15pt"><td style="width:104.9pt; padding-right:5.4pt; padding-left: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种花的湿花盆底下</p></td><td style="width:104.9pt; padding-right:5.4pt; padding-left: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20</p></td></tr><tr style="height:17.15pt"><td style="width:104.9pt; padding-right:5.4pt; padding-left: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干草地中</p></td><td style="width:104.9pt; padding-right:5.4pt; padding-left: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4</p></td></tr></table><p>A.阳光充足    B.阴暗潮湿    C.空气新鲜    D.高温干燥</p></div></div>
<div><p>【答案】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p><p>A.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p><p>B. 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p><p>C. 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p><p>D. 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A、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A正确;<br />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B正确;<br />C、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C正确;<br />C、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低,D错误。<br />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在一个由水稻、蝗虫和青蛙组成的封闭的生态系统中,若青蛙被大量捕杀,能表示蝗虫数量变化的曲线图是(如图):(   )</p><p>A.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3/fad65da2/SYS201712302304187961117792_ST/SYS201712302304187961117792_ST.001.png" width="151" height="14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B.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3/fad65da2/SYS201712302304187961117792_ST/SYS201712302304187961117792_ST.002.png" width="131" height="13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C.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3/fad65da2/SYS201712302304187961117792_ST/SYS201712302304187961117792_ST.003.png" width="124" height="13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D.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3/fad65da2/SYS201712302304187961117792_ST/SYS201712302304187961117792_ST.004.png" width="127" height="13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在上面的生态系统中,水稻是植物,属于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蝗虫是以水稻为食,属于初级消费者;青蛙是以蝗虫为食,属于次级消费者。所以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为:水稻→蝗虫→青蛙.食物链中的各种生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只要某一物种的数量发生变化,就会牵动整条食物链,从而进一步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如青蛙的数量减少,蝗虫在短时间内就会因天敌减少而数量急剧增加,而蝗虫的数量增加又导致水稻的数量减少,蝗虫获取不到足够的食物,数量就会减少,所以将青蛙杀绝,蝗虫的数量变化为先增加再减少。</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直接说明了( )</p><p>A.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B. 人为因素对生物的影响</p><p>C.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D. 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悲.”,雀吃粮食属于捕食关系,兔吃草,没有草,兔子会饿死,狐也会因食物缺乏而死亡,体现了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的捕食关系,体现了生物对生物的影响。</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xa0; )</p><p>A. 海洋生态系统由海洋生物组成    B. 森林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p><p>C. 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绿色水库”    D.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其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p><p>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海洋生态系统由海洋生物和它们生活的环境组成,A错误;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蓄洪抗旱、净化水源的作用,被称为“地球之肾”,B错误;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C错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其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一个生态系统无论大小,都是由(   )。</p><p>A.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B.动物和植物组成</p><p>C.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         D.所有生物组成</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的源泉,为各种生物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和必要的生存环境,如阳光、空气、土壤、水分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生态系统的各成分缺一不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被称为是“地球之肾”的生态系统是</p><p>A. 草原生态系统    B. 淡水生态系统</p><p>C. 海洋生态系统    D. 湿地生态系统</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此题考查的是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功能,是道基础题目,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丰富和生产力较高的生态系统,湿地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调节气候、分解净化环境,起到“排毒”、“解毒”的功能,因此被人们喻为“地球之肾”。</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p><p>A.天鹅湖               B.天鹅湖的所有植物</p><p>C.天鹅湖的所有动物     D.天鹅湖的所有生物</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的整体,</p><p>A、天鹅湖既包括了微山湖中生物生存的环境,也包括了微山湖里所有的生物,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因此是生态系统,</p><p>B、天鹅湖的所有植物:只包括植物,没有动物和细菌真菌,也没有环境,因此不是生态系统,</p><p>C、天鹅湖的所有动物:只有动物,没有植物和细菌真菌,也没有环境,因此不是生态系统,D、天鹅湖的所有生物:只有生物,没有环境,把生物与环境分割开了,也不是生态系统。</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那项是由于食物链受到破坏而造成水稻减产</p><p>A、连续干旱</p><p>B、大量捕杀青蛙使害虫大量繁殖</p><p>C、酸雨的危害    </p><p>D、农药使用不当</p></div></div>
<div><p>【答案】 B</p><p>【解析】</p><p>试题 在题干的B选项中的生态系统中,水稻为植物属于生产者,而害虫和青蛙为动物属于消费者,它们之间存有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一条食物链,即:水稻→害虫→青蛙,如果大量捕捉青蛙,以至稻田里害虫大量繁殖,破坏了食物链,导致生态平衡失调,使害虫增加,水稻减产。而连续干旱是因为缺水导致产量低的,农药使用不 当和酸雨的危害等造成农作物减产,与食物链无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范围及其定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p><p>A. 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和    B. 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p><p>C. 地球上所有生物能够生活的地方    D.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所生活的环境</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p><p>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地球上所有生物仅指生物部分,故A错误;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故B错误;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地球上所有生物能够生活的地方仅指环境部分,故C错误;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故D正确。 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一个池塘里,鲫鱼能吃水草,又能吃螺蛳等小动物,草鱼吃水草,乌鱼会吃鲫鱼、草鱼苗.下面能反应次池塘中的食物链的是( )</p><p>A. 乌鱼←鲫鱼←螺蛳    B. 水草→鲫鱼→乌鱼</p><p>C. 乌鱼←水草←草鱼    D. 水草→草鱼→鲫鱼</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根据题干的叙述,该池塘中各种生物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24/09/a2b31172/SYS201904240924479836252135_DA/SYS201904240924479836252135_DA.001.png" width="231" height="10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即该池塘中存在下列三条食物链:水草→草鱼;水草→鲫鱼→乌鱼;水草→螺蛳→鲫鱼→乌鱼.因此选项中能正确反映池塘中食物链的是水草→鲫鱼→乌鱼.</p><p>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下列哪项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p><p>A. 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厚    B. 森林可保持水土</p><p>C.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D. 蚯蚓疏松土壤</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厚,有利于保持体温,减少热量的散失,适应寒冷的环境,A正确;森林可以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属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错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指很长很长的堤坝,因为小小蚁虫的啃噬,最后也会被摧毁的,体现的也是生物带给环境的改变,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C错误;蚯蚓能疏松土壤,表明生物能影响环境,不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p><p>A. 生物的生存是依赖于一定的环境的</p><p>B. 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p><p>C. 生物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p><p>D. 生物与环境是有关系的,生物的生存是受环境主宰的</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环境影响生物如沙漠干旱缺水植物稀少,南橘北枳;生物必须适应环境,如寒带生物北极熊耐寒才能生存,河马不耐寒就无法生存;生物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表明生物对环境有影响。</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对于一只生活在田野的蝗虫来说,它的环境是指(  )</p><p>A. 除这只蝗虫外的其他蝗虫、其他生物和非生物</p><p>B. 田野中的植物和蛇、蛙等动物</p><p>C. 阳光、空气、水分、温度、土壤等非生物</p><p>D. 除蝗虫外的其他生物和非生物</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根据环境的概念可知:生物的环境不仅是指生活的地点,还包括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因此影响蝗虫生存的环境因素包括阳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和田野中的植物和蛇、蛙等动物以及田野里的其他蝗虫。</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有竞争关系的生物是</p><p>A、珊瑚和藻类      B、鹰和老鼠       C、牛和羊       D、兔子和草</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水稻与杂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竞争关系,珊瑚和藻类是共生关系,鹰和老鼠是捕食关系,牛和羊是竞争关系,兔子和草是捕食关系。</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物以各种方式适应环境,同时,也      和      着环境.</p></div></div>
<div><p>【答案】影响;改变</p><p>【解析】</p><p>试题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对环境的应响.解答时可以从生物影响环境的实例方面来切入.</p><p>解: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影响着生物,生物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等.</p><p>故答案为:影响;改变.</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     ,消费者是     ,分解者是     .</p></div></div>
<div><p>【答案】绿色植物;各种动物;细菌;真菌</p><p>【解析】</p><p>试题分析:</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30/09/662f0444/SYS201904300925564774260837_DA/SYS201904300925564774260837_DA.001.jpeg" width="408" height="20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而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p><p>考点: 生态系统的组成。</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直接说明了                     因素对生物的 影响。</p><p>&#xa0;</p></div></div>
<div><p>【答案】生物</p><p>【解析】</p><p>试题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悲”,体现了生物对生物的影响。雀吃粮食属于捕食关系;兔吃草,没有草,兔子会饿死,狐也会因食物缺乏而死亡,体现了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的捕食关系。因此,“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直接说明了生物因素对生物的 影响。</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是________  , 生活在这里的生物关系复杂,如七星瓢虫与蚜虫的________关系,稻田里的杂草与水稻争夺阳光、养料的________关系,蚂蚁成员之间共同搬运食物的________关系…这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p></div></div>
<div><p>【答案】岩石圈捕食竞争合作</p><p>【解析】</p><p>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br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p><p>岩石圈是地球表面的固体部分,它的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岩石圈也是人类的“立足点”,生活在这里的生物关系复杂,如七星瓢虫与蚜虫之间属于捕食关系;稻田里的杂草与水稻争夺水、无机盐、阳光、生存空间等属于竞争关系;蚂蚁共同搬运食物,需许多要蚂蚁彼此合作、密切配合才能完成,因此属于合作关系。</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地球上所有的__________与其__________的总和就叫生物圈。</p></div></div>
<div><p>【答案】所有的生物、环境</p><p>【解析】</p><p>试题生物圈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生物圈是人类和其它生物生存的共同家园,我们要好好保护它。</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共有一个家,这就是________。它包括________的大部、________的表面和________的底部。</p></div></div>
<div><p>【答案】生物圈    水圈    岩石圈    大气圈    </p><p>【解析】</p><p>试题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p></div>

    题型:连线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将左右用线连起来</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30/09/662f0444/SYS201904300925570980725075_ST/SYS201904300925570980725075_ST.001.png" width="205" height="7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div></div>
<div><p>【答案】<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30/09/662f0444/SYS201904300925570980725075_DA/SYS201904300925570980725075_DA.001.png" width="178" height="7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解析】</p><p>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p><p>生态系统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所以杂草是植物,属于生产者;木耳是真菌,属于分解者;大熊猫是动物,属于消费者。</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如图为某个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结构图,请据图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30/09/662f0444/SYS201904300925572501420848_ST/SYS201904300925572501420848_ST.001.png" width="187" height="15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该食物网由________&#xa0;条食物链组成.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________ 。    </p><p>(2)该生态系统中草属于________&#xa0;,兔和狐属于________&#xa0;,还有肉眼看不到的细菌和真菌属于________ 。    </p><p>(3)如果该生态系统被有毒物质污染,那么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________ 。</p></div></div>
<div><p>【答案】5草→鼠→蛇→鹰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鹰</p><p>【解析】</p><p>(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br />(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br />(3)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不易分解和排出,随着食物链和食物网逐级积累。</p><p>(1)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据此可以判断图中的食物链有:①草→兔→鹰;②草→兔→狐;③草→鼠→狐;④草→鼠→鹰;⑤草→鼠→蛇→鹰,共5条。其中最长的食物链是草→鼠→蛇→鹰。<br />(2)生态系统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图中草属于生产者,兔和狐等所有的动物属于消费者,还有肉眼看不到的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br />(3)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逐渐积累,所以生物的营养级别越高体内的有毒物质就越高,故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鹰。</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为一个池塘的生态系统,请据图回答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3/28/10/75078420/SYS201903281004172198728234_ST/SYS201903281004172198728234_ST.001.png" width="411" height="13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看,水草、浮萍、水绵等植物是该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在该生态系统中还有一些我们看不到的微小生物,它们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___________。</p><p>(2)如果向池塘中投放一些大黑鱼(肉食性),则短期内池塘中小鱼的数量将______(填增加或减少),下列是表示该池塘中的食物链,其中正确的一条是(_____)</p><p>A.阳光→水草→虾→鱼     B.水草→虾→鱼→微生物     C.水草→虾→鱼          D.虾→小鱼→大鱼</p><p>(3)一段时间后,该池塘中各生物的数量又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p><p>(4)如果该池塘被难降解的有机磷农药污染,则农药中的有毒物质会通过__________不断积累。</p></div></div>
<div><p>【答案】  生产者  分解者  减少  C  自动调节  食物链</p><p>【解析】(1)水草、浮萍和水绵是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储存能量,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鱼、虾等各种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属于消费者;在该生态系统中还有一些我们看不到的生物他们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p><p>(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虾吃水草,鱼吃虾,由此可见食物链:水草→虾→鱼。如果有人向池塘中投放了一些大黑鱼(肉食性的鱼类),池塘中存在食物链“水中植物→虾→小鱼→大黑鱼”,短时间内池塘中的小鱼的数量会因捕食者大黑鱼增加而减少。</p><p>(3)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p><p>(4)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积累,营养级别越高,有毒物质含量越高。</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为草原生态系统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共7分)</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7/10/d515ecd8/SYS201904171036226499564751_ST/SYS201904171036226499564751_ST.001.jpeg" width="154" height="18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中生产者是       。</p><p>(2)鼠、兔、蛇、狐、鹰都是动物,统称为      者。</p><p>(3)图中有    条食物链。</p><p>(4)如果狐大量减少,那么鼠和兔将会           。</p><p>(5)如果受到DDT污染,体内DDT含量最高的生物是         。</p><p>(6)写出其中一条食物链:(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1)草 (2)消费 (3)5 (4)急剧增加 (5)分解</p><p>(6)狐、鹰     (7)五任一条即可</p><p>【解析】</p><p>(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而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br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br />(3)物质能量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并逐级递减;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不易分解和排出,随着食物链和食物网逐级积累。<br />(4)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p><p>(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消费者指各种动物,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等。图中的草是生产者。<br />(2)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图中的鼠、兔、蛇、狐、鹰都是动物,统称为消费者。<br />(3)图中的食物链有: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共5条。<br />(4)如果大量的捕杀狐,兔和鼠会因为失去天敌的控制而数量增加。<br />(5)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br />(6)重金属或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其浓度随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所以,体内农药含量最多的生物应是生态系统中的最高营养级。如果受到DDT污染,体内DDT含量最高的生物是鹰。</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草原上生活着鹿、兔、狼等生物,雄鹿有角、雌鹿无角.通常情况下这种鹿的雌雄个体分群活动(生殖季节除外),即有角的雄性在一起活动,没有角的雌鹿在一起活动.有人提出“鹿角效应”假说解释这种同性聚群现象即: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p><p>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p><p>(1)在草原上,兔和鹿的关系是________,根据材料中提供的信息,写出一条完整的食物链________。    </p><p>(2)某同学用狗(能将抛入流水池中的漂浮物叼回来)、项圈和棍棒做了如下三组模拟实验,以检验“鹿角效应”假说是否成立:</p><p>①甲组同时向流水池中抛出两个相同项圈;</p><p>②乙组同时向流水池中抛出两个相同棍棒;</p><p>③丙组同时向流水池中抛出一个项圈和一个棍棒。</p><p>记录每次抛出后狗叼回第一个漂浮物的时间。若丙组平均时间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他两组,则实验结果支持该假说,本实验中项圈或棍棒模拟的是该草原上的________。    </p><p>(3)上述实验中,测试时要求甲、乙、丙3组抛出项圈或棍棒的距离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p></div></div>
<div><p>【答案】竞争草→鹿→狼(或草→兔→狼)小于雄鹿或雌鹿相同</p><p>【解析】</p><p>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p><p>(1)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合作关系)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兔和鼠相互竞争食物,属于竞争关系。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根据材料中提供的信息,食物链有草→鹿→狼(或草→兔→狼)。<br />(2)根据“鹿角效应”的假说认为,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由此,在模拟实验中,甲组同时向流水池中抛出2个相同的项圈(猎物相同)──符合假说,猎物不易被捕食;乙组同时抛出2个相同的棍棒(猎物相同)──符合假说,猎物不易被捕食;丙组则同时抛出1个项圈和1个棍棒(猎物不相同)──不符合假说,猎物容易被捕食。若丙组平均时间小于其他两组,则实验结果支持该假说,本实验中项圈或棍棒模拟的是该草原上的雌鹿或雄鹿。    </p><p>(3)对照实验遵循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猎物的相同还是不同。而无关变量“距离长短”必须控制,故甲、乙、丙三组抛出项圈或棍棒的距离应当相同。</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教版生物七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了解生物圈同步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