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01:28:36

福建省石狮市自然门学校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期中拉练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不属于自然发生论观点的是</p><p>A. 腐肉生蛆    B. 腐草化萤</p><p>C. 母羊诞下小羊羔    D. 植物是由彗星的尾哪成的</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自然发生论与神创论差不多同样的古老,人们根据自己双眼对许多表面现象的观察,如腐肉会产生蛆等,得出了低等生物是由非生命物质自然产生的.这叫做自然发生论或自生论.像腐肉生蛆、腐草化萤、植物是由彗星的尾形成的都属于自然发生论。</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生物进化的历史长河中,中生代最具代表性的植物和动物类群分别是</p><p>A. 蕨类植物和两栖动物    B. 蕨类植物和爬行动物</p><p>C. 被子植物和哺乳动物    D. 裸子植物和爬行动物</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中生代从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开始,到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为止.自老至新中生代包括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p><p>中生代时,爬行动物(恐龙类、色龙类、翼龙类等)空前繁盛,故有爬行动物时代之称,或称恐龙时代.中生代的哺乳动物虽然分化成很多不同的类群,但所有这些哺乳动物都是些体型非常小的动物.中生代时裸子植物空前繁盛,有的高达数十米,到了中生代末期被子植物才逐渐繁盛.今天的煤炭石油绝大部分是中生代时期的裸子植物埋藏在地下形成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鲸和鱼属于不同的动物 ,但是它们的体形却很相似 。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p><p>A. 有共同的祖先    B. 适应环境的结果</p><p>C. 进化的水平相同    D. 自然界的偶然巧合</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缓慢、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p><p>鱼和鲸是不同的动物,鱼用鳃呼吸,鲸鱼用肺呼吸.都生活在水中,都是适应环境的,但是生活环境相同,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鱼和鲸都与水生环境相适应,因此都有相似的外部形态。所以,鱼和鲸是两种不同类群的生物,但两者有着相似的外部形态,这是由于相同环境自然选择的结果,更好地适应环境。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生物分类的说法错误的是(  )</p><p>A. 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属”</p><p>B. 最小的分类单位是“种”,最大的分类单位是“界”</p><p>C. 分类单位等级越大,所包含的共同特征越少</p><p>D. 分类单位等级越小,亲缘关系越近</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p><p>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生物分类等级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最大的分类单位是界。分类等级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等级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亲缘关系就越近。种是最小的最基本的分类单位,一种生物就是一个物种,同种的生物共同特征最多,亲缘关系最近。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原生生物的说法错误的是</p><p>A. 原生生物个体微小,多数为单细胞生物    B. 原生生物对人类都是有益的</p><p>C. 自然界中的原生生物大约有11万种    D. 原生生物的细胞中有真正的细胞核</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原生生物,是细胞内具有细胞核和有膜的细胞器。包括简单的真核生物(即具有真正的细胞核),多为单细胞生物,亦有部份是多细胞的,但不具组织分化。这个界别是真核生物中最低等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藻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p><p>A. 多数藻类生活在江、河、湖、池和海洋中</p><p>B. 多数藻类的结构都具有根、茎、叶的分化</p><p>C. 许多藻类可作为人类的食物和医药的原料</p><p>D. 有些藻类可作为检测水域污染的指示生物</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藻类植物多种多样,有单细胞的,如衣藻,整个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内有杯状的叶绿体,也有多细胞的,如水绵、海带、紫菜、裙带菜、石花菜等,它们虽然由多细胞构成,但结构很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植物在地球上出现的先后次序是( )</p><p>①藻类  ②苔藓类  ③被子植物  ④裸子植物  ⑤蕨类.</p><p>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⑤③④</p><p>C. ①②⑤④③    D. ①②③⑤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历程,植物的进化历程.</p><p>解;生物进化的历程是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而植物的进化历程是①藻类植物→②苔藓植物→⑤蕨类植物→④裸子植物→③被子植物.综上所述A、B、D选项不正确,只有C选项正确.</p><p>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比较错误的是</p><p>A. 苔藓植物没有真正的根,假根没有吸收功能    B. 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p><p>C. 蕨类植物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    D. 它们都靠孢子生殖</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苔藓植物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没有真正的根,因此无法支持很高的地上部分,虽然有了茎和叶,但茎、叶内无输导组织,不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其利用。蕨类植物也生活在阴湿处,结构比苔藓植物高等复杂一些,因为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根能吸收大量的水和无机盐,并且体内有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植物生长利用,蕨类植物也有机械组织,能支撑地上部分,据此解答。</p><p>苔藓植物有了茎和叶,没有真正的根,假根没有吸收功能,故A正确;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并且体内有输导组织,故B正确;苔藓植物的叶片只有一层细胞,有害物质可以从被覆两面侵蚀细胞,所以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故C错误;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靠孢子生殖,故D正确。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松树与桃树相比,最主要的不同之处是 (    )</p><p>A.松树的果实内有种子            B.松树的胚珠外面有子房壁保护着</p><p>C.松树比较高大                  D.松树的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 松树是裸子植物,着生在雌球花上的胚珠是裸露的,没有子房壁包被,由胚珠发育成的种子也是裸露的,松树的球果不是果实;桃树是被子植物,其胚珠外面有子房壁包被,在完成传粉和受精作用后,胚珠发育的种子外面有由子房壁发育成的果皮包被.因此松树没有果实,种子裸露在外。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关于软体动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p><p>A. 软体动物身体柔软</p><p>B. 河蚌、田螺是软体动物</p><p>C. 软体动物全部都有贝壳保护</p><p>D. 大多数生活离不开水,也有生活在陆地上的</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软体动物身体柔软,体外外套膜,A正确;河蚌、田螺身体柔软,体外外套膜,属于软体动物,B正确;软体动物一般具有贝壳.但并不是都有贝壳,如乌贼的贝壳退化,C错误;大多数生活离不开水,如河蚌;也有生活在陆地上的,如蜗牛,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将活鱼从水中取出,不久便会死亡的直接原因是(    )</p><p>A .体表干燥   B. 无法呼吸    C. 身体内缺水   D. 血液循环停止</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鱼的鳃盖相互交替地张开和紧闭表示鱼在进行呼吸作用,鳃是鱼呼吸器官,鳃主要由鳃丝、鳃耙和鳃弓组成,主要部分是鳃丝,鳃丝里密布毛细血管,溶解在水中的氧气渗透入鳃丝的毛细血管里,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渗出毛细血管排到水中,随鳃盖后缘的鳃孔排出体外。鱼吸收的氧气必须溶解于水的氧气才能吸收,而将鱼离开了水则很快死亡,得不到氧气,不利于呼吸。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动物类群中,体表被有鳞片且生殖方式是体外受精的是</p><p>①鱼类    ②两栖类:③爬行类  ④鸟类</p><p>A.①③B.①C.②④  D.②</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鱼类体表被有鳞片,雌雄异体,体外受精,体外发育;两栖动物是雌雄异体,体外受精.体外发育;爬行类是雌雄异体,体内受精,体外发育;鸟类是雌雄异体,体内受精,体外发育.</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与人类血缘关系最近的是</p><p>A. 鳗鱼    B. 鹰    C. 蝙蝠    D. 黒猩猩</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人类在生物分类上的分类地位是动物界,脊柱动物门,哺乳纲、灵长目、人科,人属、人种。所以,人类与与哺乳类动物具有最近的亲缘关系。</p><p>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哺乳动物比鸟类更能适应环境,主要是因为</p><p>A. 哺乳动物体温恒定    B. 心脏四腔,输送氧气能力强</p><p>C. 哺乳动物在体型上比较大    D. 大脑和感觉器官高度发达</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哺乳动物一般具有胎生哺乳,体表被毛覆盖有保温作用,体腔内有膈,牙齿分为门齿、臼齿、犬齿,心脏四腔,用肺呼吸,体温恒定、大脑和感觉器官发达等特征。</p><p>鸟类和哺乳类都能保持体温恒定,有利于对环境的适应,故A不符合题意;鸟类和哺乳类的心脏都是四腔,且呼吸旺盛,故B不符合题意;鸟类和哺乳动物中既有体型大的动物,也有体型小的动物,故C不符合题意;鸟类虽然不如哺乳类的大脑发达,但感觉却很灵敏,哺乳动物更好的适应复杂多变化的环境,故D符合题意。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管理不善的小麦地里杂草丛生,会影响小麦产量,这主要是因为</p><p>A. 杂草寄生在小麦上,影响小麦生长</p><p>B. 杂草使小麦的品质受到影响</p><p>C. 杂草和小麦竞争相同有限资源的结果</p><p>D. 杂草与小麦共生的结果</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小麦地里杂草丛生,小麦和杂草之间,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竞争关系,杂草使小麦得到的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减少,因此会影响玉米的产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p><p>A. 卧龙山公园里的所有生物    B. 涪江中的鱼类和水</p><p>C. 我们的学校    D. 一块农田里的所有非生物</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卧龙山公园里的所有生物,只包括了生物部分,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A错误;涪江中的鱼类和水,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部分动物和部分环境,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其它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B错误;我们的学校,既包括了学校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C正确;一块农田里的所有非生物,只有非生物部分,没有生物部分,不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不是一个生态系统,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在一定条件下,生态系统能够维持相对稳定平衡的状态,这是因为</p><p>A.生物的繁殖能力是巨大的</p><p>B.生物界存在生存竞争</p><p>C.生物界存在自然选择</p><p>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假如某种生物数量大量减少,其他生物的数量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例如,在“草→鼠→蛇→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如果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其后一段时间内猫头鹰的数量会减少,鼠的数量会增加;然后,猫头鹰的减少,鼠的增多,又会使蛇的数量逐渐增多.从而使整个生态系统处于一个动态的平衡状态.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自动调节能力低,物质能量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逐级递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草原生态系统中狼的数量变化曲线最可能是</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草原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所谓稳定,指的是物种和数量的相对稳定,只有D图中的狼的数量是相对稳定的状态。</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哪项符合健康家居的标准</p><p>A. 豪华装修    B. 尽量使用清洁能源</p><p>C. 室内大量种植观赏性植物    D. 饲养宠物</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一些装饰材料、化纤地毯、涂料等会不同程度地释放出甲醛气体,而使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超标,成为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A错误;尽量使用清洁能源,有利于环保,符合健康家居的标准,B正确;室内大量种植观赏性植物,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与人争夺氧气,C错误;宠物身上有寄生虫,尤其是孕妇更不能接触猫狗等动物,容易造成胎儿畸形,容易造成细菌、真菌、病毒等生物污染,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到塑料袋,使用塑料袋后最好的处理方式是( )</p><p>A. 包装生活垃圾    B. 不处理就扔掉</p><p>C. 打结后再扔掉    D. 经回收再利用</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白色污染是人们对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污染环境的现象,塑料购物袋是日常生活中的易耗品,我国每年都要消耗大量的塑料购物袋,塑料购物袋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由于过量使用及回收处理不到位等原因,也造成了严重的能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特别是超薄塑料购物袋容易破损,大多被随意丢弃,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国家实施“限塑令”是为了限制和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遏制“白色污染”,所以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到塑料袋,使用塑料袋后最好的处理方式是经回收再利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人口增长的说法,错误的是</p><p>A. 近年来,我国及世界的人口增长速度越来越快</p><p>B. 人口倍增期越短,说明人口增长的速度越快</p><p>C. 降低出生率是控制人口的唯一选择</p><p>D. 我国属于低生育率国家,所以可以放弃计划生育政策</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近年来,我国及世界的人口增长速度越来越快;A正确;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不均匀,人口倍增期越短,说明人口增长的速度越快;B正确;生育的胎数越少,即越少生,100年后其后代的人数越少;生育越晚,即越晚育,100年后其后代的人数也越少,这让我们切身体会到晚育、少生是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措施;C正确;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以后,我国官方宣布已进入低生育率阶段,计生主管部门曾宣布我国妇女的生育率为1.8,但如果放弃计划生育政策,人的思想观念没有改变,短时间内就会人口剧增,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关于沼气发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p><p>A. 沼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p><p>B. 沼气发酵是发展生态农业的有效措施</p><p>C. 沼气会污染环境,应当减少使用</p><p>D. 沼气发酵过程中,需要通入氧气</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人粪尿的无害化处理.甲烷菌是一种厌氧菌,无氧时可以发酵分解有机物产生甲烷.甲烷气体(沼气),可用于照明、取暖等,是一种清洁的能源。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故A错误;生产沼气的原理是:沼气池里的人粪尿、禽畜粪尿和农作物秸秆中含有很多有机物,可以被甲烷细菌利用,在无氧的条件下通过呼吸作用(或发酵;或无氧呼吸),把其中的有机物分解,产生可燃性的甲烷气体(沼气),可用于照明、取暖等,是一种清洁的能源.还可以利用呼吸作用释放能量形成的高温杀死人粪尿中的各种病菌和虫卵,从而达到无害的目的,故B正确;沼气可用于照明、取暖等,是一种清洁的能源,故C错误;甲烷菌是一种厌氧菌,无氧时可以发酵分解有机物产生甲烷,故D错误。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转基因技术的是( )</p><p>A. 将抑制乙烯(一种催熟物质)合成的基因转入番茄DNA中</p><p>B. 利用某些微生物生产谷氨酸</p><p>C. 利用组织培养的方法繁殖蝴蝶兰</p><p>D. 将番茄和马铃薯细胞融合,繁殖出新植株</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将抑制乙烯(一种催熟物质)合成的基因转入番茄DNA中,是利用了转基因技术;利用某些微生物生产谷氨酸是利用了微生物发酵技术获得的;利用组织培养的方法繁殖蝴蝶兰是利用了组织培养技术获得的;将番茄和马铃薯细胞融合,繁殖出新植株是利用了细胞工程技术获得的。</p></div>

    题型:连线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将下列植物名称与它们所属的类群用线连接起</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3/13/10/69e37d2f/SYS201903131004252508260166_ST/SYS201903131004252508260166_ST.001.png" width="370" height="15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div></div>
<div><p>【答案】C;D;E;A;B</p><p>【解析】紫菜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属于藻类植物等;</p><p>地钱无根,有茎、叶的分化属于苔藓植物;</p><p>满江红属于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有较发达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p><p>铁树种子外面没有果皮包被种子是裸露属于裸子植物;</p><p>小麦种子有果皮包被属于被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环境的定向选择作用决定着生物进化的       。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         的结果。</p></div></div>
<div><p>【答案】方向     自然选择</p><p>【解析】</p><p>试题分析:自然界中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从而能产生大量的后代.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生物为了获取食物和空间,要进行生存斗争.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环境的定向选择作用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地球上现存的动物按有无脊椎骨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类。</p></div></div>
<div><p>【答案】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p><p>【解析】</p><p>自然界中的动物多种多样,我们要对动物进行分类,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明确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分类依据是体内有无脊柱。</p><p>动物的种类多种多样,目前已知的大约有150多万种。我们要对动物进行分类时,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脊椎动物的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因此,地球上现存的动物按有无脊椎骨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类 。</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是最早利用发酵技术酿酒的国家。”在发酵过程中,曲霉和毛霉先把淀粉转化为       ,然后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通过         的代谢产生酒精。</p></div></div>
<div><p>【答案】葡萄糖    酵母菌</p><p>【解析】</p><p>试题酿酒一定要加入酒曲,酒曲中的微生物主要是酵母菌和霉菌,其中霉菌主要起到糖化的作用,把米中的淀粉转化成葡萄糖,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再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p><p>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25/09/16dec871/SYS201904250924111891667624_ST/SYS201904250924111891667624_ST.001.png" width="148" height="11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该系统中的消费者有:____________。</p><p>(2)请写出图中所包含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在这条食物链中生物个体数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p><p>(3)若该图是一个实验区的草坪,为了防止鸟儿偷吃草籽,有人用网罩在草坪上,结果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子吃光了,试解释萆叶被虫子吃光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虫、鸟草→虫→鸟草切断了正常的食物链,使虫子失去天敌而大量繁殖</p><p>【解析】</p><p>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生态系统中的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随着摄食,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也进入动物体内,因此动物是生态系统的消费者;细菌真菌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促进物质循环。</p><p>(1)动物是生态系统的消费者,该系统中的消费者有虫、鸟。</p><p>(2)图中所包含的食物链是:草→虫→鸟;物质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因此图中生物个体数量最多的是草,生物个体数量最少的是鸟。 </p><p>(3)若该图是一个实验区的草坪,为了防止鸟儿偷吃草籽,有人用网罩在草坪上,虫子会因失去天敌而大量繁殖,结果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子吃光了。</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下图是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结构简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25/09/16dec871/SYS201904250924113723861987_ST/SYS201904250924113723861987_ST.001.png" width="96" height="8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中的“甲、乙、丙”分别代表________。</p><p>A.甲代表生产者,乙代表消费者,丙代表分解者</p><p>B.甲代表生产者,乙代表分解者,丙代表消费者</p><p>C.甲代表分解者,乙代表消费者,丙代表生产者</p><p>(2)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是通过甲的__________进入生物体的。 </p><p>(3)生物体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项生命活动可以使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得到补充。    </p><p>(4)组成生物体的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______________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p><p>(5)低碳生活意味着低成本、低消耗的生活方式,是值得提倡的。从低碳生活的角度看,我们应该多吃______食物。</p><p>A.甲    B.乙    C.丙    D.丁</p></div></div>
<div><p>【答案】A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分解作用往返循环A</p><p>【解析】</p><p>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生物之间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通过熟记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即可解答。</p><p>(1)图中甲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所以是生产者;图中的乙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所以是消费者;丙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促进了物质的循环,所以是分解者。故选A。</p><p>(2)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过程,因此,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是通过生产者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体的。</p><p>(3)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在线粒体里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返回无机环境中,并释放能量;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因此,生物体的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两项生命活动可以使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得到补充。    </p><p>(4)通过(3)分析可知,组成生物体的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往返循环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p><p>(5)低碳生活意味着低成本、低消耗的生活方式,是值得提倡的.从低碳生活的角度看,我们应该多吃绿色植物。故选A。</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自制酸奶的活动中,甲乙两同学的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分析这两个制作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25/09/16dec871/SYS201904250924116045184759_ST/SYS201904250924116045184759_ST.001.png" width="492" height="13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实验过程中需要清洗烧杯等实验器材,并对牛奶煮开处理,其目的是___________。</p><p>(2)冷却后,加入酸奶是为了____________。 </p><p>(3)你推测甲、乙两组试验中的玻璃瓶在30℃的条件下放置4-6小时后最有可能制成酸奶的是__________,这是因为酸奶的制作需要在_________的条件下进行。</p></div></div>
<div><p>【答案】消毒杀菌加入乳酸菌甲无氧</p><p>【解析】</p><p>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实验变量的不同引起的,就应当使两种环境中除实验变量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甲和乙的变量是空气。</p><p>(1)制作酸奶时,对材料进行煮沸处理,高温可以消毒杀菌,防止杂菌的污染。  </p><p>(2)购买的酸奶中有乳酸菌,加入一些购买的酸奶相当于接种了乳酸菌,使乳酸菌生长、繁殖、发酵产生乳酸。因此,冷却后,加入酸奶是为了加入乳酸菌。</p><p>(3)乳酸菌是一种厌氧菌,在无氧的条件下才能发酵产生乳酸,因此发酵时要加盖密封,目的是为乳酸菌提供一个少氧的环境,有利于乳酸菌的发酵。所以4-6小时后最有可能制成酸奶的是甲,因为甲密封,这是因为酸奶的制作需要在无氧的条件下进行。</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建省石狮市自然门学校北师大版八级下册生物期中拉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