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01:27:50

安徽省长丰县造甲中学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提分卷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疾病中,不属于遗传病的是 ( )</p><p>A. 肝炎    B. 白化病    C. 色盲    D. 血友病</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包括染色体畸变以及在染色体水平上看不见的基因突变而导致的疾病,统称为遗传病,如白化病、色盲、血友病等都属于常见的遗传病,感冒属于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遗传和变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p><p>A.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B. 遗传普遍存在,变异偶尔发生</p><p>C. 遗传和变异不可能出现在同一生物上    D. 变异指的是亲子间的差异性</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具有普遍性,A正确.</p><p>没有生物的变异生物就不会进化,没有生物的遗传生物的变异就得不到延续和发展,所以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具有普遍性,B错误;</p><p>子女和父母有相同的性状也有不同的性状,因此遗传和变异会同时出现在同一生物体上,C错误;</p><p>变异是指生物的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不同个体之间在某些性状上表现出的差异,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说明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着</p><p>A.生殖和发育现象               B.进化现象</p><p>C.超自然现象                     D.遗传和变异现象</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子会打洞”反映的是亲子代间的具有相同的性状,是生物的遗传现象,是通过生殖细胞将控制性状的基因传给下一代而实现的。“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体现了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因此“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说明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着变异现象。</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哪种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p><p>A.由于水肥充足,玉米长得穗大粒多            </p><p>B.安康羊的短腿性状</p><p>C.人类的白化病    </p><p>D.普通甜椒的种子卫星搭载后播下,经选择培育成的太空椒</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人类的白化病、安康羊的短腿性状、普通甜椒的种子卫星搭载后播下,经选择培育成的太空椒,都是遗传物质变化引起的变异,可以遗传给后代,是遗传的变异;由于水肥充足,玉米长得穗大粒多,是环境条件变化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不能遗传给后代,是不遗传的变异。故选A。</p><p>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地球上最初的生命生活在</p><p>A. 陆地    B. 天空</p><p>C. 原始海洋    D. 原始大气</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要根据化石及某些生物的特征,分析生物的起源与进化,最常用的科学方法</p><p>A.比较法和科学推测      B.模拟实验</p><p>C.调查法和观察法        D.设置对照实验</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科学探究的方法多种多样,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比较法等等。而根据化石以及某些</p><p>生物的特征,分析生物的起源和进化,常用的方法是比较法和科学推测法。</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有关生物进化的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p><p>A. 由简单到复杂    B. 由低级到高级</p><p>C. 个体由小到大    D. 由水生到陆生</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C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自然选择学说是由哪个科学家提出的</p><p>A. 巴斯德    B. 达尔文    C. 孟德尔    D. 牛顿</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达尔文于1859 年发表《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该学说与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细胞学说等一道被誉为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巴斯德是法国微生物学家,被誉为微生物学之父,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牛顿是英国物理学家。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p><p>A.番茄的红果和黄果       B.鸡的玫瑰冠和单冠</p><p>C.人的 A、B、AB、O 血型      D.兔的黑毛和直毛</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番茄的红果和黄果、鸡的玫瑰冠和单冠、人的A、B、AB、O血型,都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ABC正确;兔的黑毛和直毛是两种性状,不是相对性状,D不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用达尔文的进化学说解释,长颈鹿颈长的原因是(  )</p><p>A. 长时间伸长脖子    B. 遗传变异</p><p>C. 自然选择    D. 人工选择</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生物界普遍存在变异,古代的长颈鹿存在着颈长和颈短、前肢长和前肢短的变异,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前肢和颈长的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前肢和颈短的个体,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当环境改变食物缺少时,就会因吃不到足够的树叶而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本身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的就会更小,经过许多代以后,前肢和颈短的长颈鹿就被淘汰了,这样,长颈鹿一代代的进化下去,就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长颈鹿。因此长颈鹿的长颈和高前肢的形成就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以下属于特异性免疫作用的是</p><p>A. 唾液、眼泪和杀菌物质</p><p>B. 胃液中的盐酸和杀菌物质</p><p>C. 白细胞和吞噬细胞</p><p>D. 被狗咬后注射狂犬疫苗</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唾液、眼泪和杀菌物质、胃液中的盐酸、白细胞和吞噬细胞都是非特异性免疫;被狗咬后注射狂犬疫苗获得的免疫是通过产生抗体来消灭狂犬病毒,是特异性免疫。</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已知生物体的性状都由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所控制。一对夫妇,丈夫有耳垂,基因组成是AA,妻子无耳垂,基因组成是aa。那么他们的精子、卵细胞和子女的基因组成依次是( )</p><p>A. AA、aa、Aaaa    B. AA、aa、Aa</p><p>C. A、a、Aa    D. A、aa、Aaa</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一对夫妇,丈夫有耳垂,基因组成是AA,妻子无耳垂,基因组成是aa。其遗传图解如图:<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2/15/10/87bcbb3a/SYS201902151008207116125337_DA/SYS201902151008207116125337_DA.001.png" width="194" height="17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从遗传图解看出,精子、卵细胞和子女的基因组成依次是A、a、A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   )</p><p>A.23对           B.23条          C.46条          D.46对</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成单存在。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因此人的精子或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23条。故A、C、D错误, B正确,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一只母牛一次产了五只小牛,这五只小牛在毛色上不完全相同,这种现象属于生物的(   )</p><p>A.遗传         B.适应          C.进化         D.变异</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该题考查的是生物的变异,生物体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存在着差异的现象叫做变异。</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p><p>A. 迁地保护    B. 建立自然保护区</p><p>C. 克隆    D. 法制管理</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外,人们还把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又叫迁地保护.此外还建立了种质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另外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此外对破坏者还采取法制教育和处罚等,等等措施对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利用培育出高产的杂交水稻新品种 。  (  )</p><p>A. 基因的多样性    B.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p><p>C. DNA的多样性    D. 染色体的多样性</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我国科学家袁隆平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水稻杂交,培育出了高产的杂交水稻,表明生物遗传的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基因库。</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p><p>A. 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p><p>B.变异都是可遗传的</p><p>C. 变异都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   </p><p>D. 变异对生物的生存都是有利的</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按照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去年,我省部分地区发生了比较严重的手足口病疫情,病人大多为5岁以下的儿童。以下事实中,与该病疫情的大范围传播无关的是(   ) </p><p>A.病原体为多种肠道病毒      B.可通过食物、飞沫和接触等传播</p><p>C.儿童对该病的抵抗力较弱    D.大多数患者通过治疗即可恢复健康</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此题考查了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预防以及免疫的类型,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传染病,是由肠道病毒这种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手足口病可通过食物、飞沫和接触等传播,传染性很强,容易造成大范围的传播,多数患者通过治疗即可恢复健康与大范围传播无直接关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1958年,我国著名医学家余贺,利用噬菌体成功地防止了绿脓杆菌对烧伤病人的感染,成为我国微生物学界的一段佳话。下列关于噬菌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p><p>A. 噬菌体寄生在绿脓杆菌内    B. 噬菌体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p><p>C. 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    D. 噬菌体是一种病毒</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噬菌体寄生在绿脓杆菌体内,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失去生命活动,A正确;病毒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通常只能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们,B错误;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C正确;根据寄生的细胞不同,可以将病毒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噬菌体,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右图是关于遗传知识的概念图,图中代码1、2、3、4依次为</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7/10/d515ecd8/SYS201904171036501927789868_ST/SYS201904171036501927789868_ST.001.png" width="198" height="12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染色体、双螺旋结构、遗传信息、基因 B.染色体、双螺旋结构、基因、遗传信息</p><p>C.细胞核、染色体、基因、遗传信息     D.细胞核、基因、染色体、遗传信息</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DNA存在于染色体上,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上面储存有遗传信息,DNA具有双螺旋结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DNA片段。</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细胞色素C是一种蛋白质,约有110个氨基酸。用氨基酸序列测定法分析各种生物的细胞色素C中的氨基酸与人的差别个数如下表:</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3/390681ce/SYS201712302306332599126408_ST/SYS201712302306332599126408_ST.001.png" width="591" height="17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haracter; -aw-rel-vpos:line;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各种生物与人的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最远的是        。</p><p>&#xa0;</p></div></div>
<div><p>【答案】黑猩猩;酵母菌</p><p>【解析】</p><p>试题分析:表中的数据是生物进化的证据,细胞色素C的差别越小,其亲缘关系越近;差别越大,则生物间的亲缘关系越远。通过上表数据的比较可知:人类与黑猩猩细胞色素 C的氨基酸差异数最小是0,因此与人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是黑猩猩,人类与酵母菌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异数最大是44,因此与人亲缘关系最远的生物是酵母菌。</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p><p>材料(一) “太湖美,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然而,随着大量富含氮(N)、磷(P)等元素的生活污水被排放进太湖,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湖内的蓝藻等大量繁殖,泛滥成灾,形成水华,使得太湖湖水变臭,鱼虾无法生存,很多水生生物灭绝。目前,我国水体富营养化的湖泊超过70%,近年来,政府加大治理的力度,除减少污水的排放,推行无磷洗涤剂等措施外,还大量放养以藻类为食的鲢鱼等,以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p><p>材料(二) 近几年,由于温室效应,地球的平均气温不断上升,冰川加速融化,海平面逐渐上升,一些地区的台风更加频繁,还有一些地区则更加干旱,最终导致世界各地农作物大量减产和多种生物的灭绝。目前世界各国正在积极研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措施。</p><p>(1)在材料(一)中,太湖属于淡水生态系统,它由太湖水域和__________共同组成。过度排放污水,使太湖的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____的。</p><p>(2)在材料(二)中,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______。在生物圈中,该气体的过度排放已超出自然界的自动调节能力,导致_______平衡被打破。</p><p>(3)无论水华现象还是温室效应,都是由于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所致。结合生活实际,除材料中提到,试举出两例减少或降低上述现象的做法:_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  生活在该水域的所有生物(或水域中的所有生物;水域中所有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有限  二氧化碳(或CO2)  碳—氧  保护植被;植树造林;节约用水;不乱扔垃圾;节约用纸;节约用餐;建造污水处理厂;不乱砍滥伐;骑自行车出行等</p><p>【解析】(1)通过资料(一)可知,太湖属于淡水生态系统,它是由太湖水域和生活在该水域的所有生物共同组成的,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生态平衡,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2)在资料(二)中,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温室效应加剧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燃烧过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为减少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我们还可以通过植树造林,绿化草地,不践踏草坪等等行动来保护绿色植物,使它们多吸收二氧化碳来帮助减缓温室效应,为,绿色植物不断地进行着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又以气体的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的生物圈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简称碳-氧平衡,以说是光合作用维持了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3)护植被;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大力宣传增强人们保护植被的意识;节约用水;不乱扔垃圾;建立污水处理厂;骑自行车出行等</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甲型H1N1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它主要通过飞沫、空气以及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专家建议,对甲型H1N1流感的防治要从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入手;要注意环境和个人卫生,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p><p>(1)从传染病学分析,甲型H1N1流感病毒属于______。从免疫的角度来说,它属于_______。</p><p>(2)为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我国对所有入境人员的身体状况都要进行严格检查,这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中属于______________ 。</p><p>(3)目前,科研人员正在抓紧研制甲型H1N1流感疫苗,一旦成功,人们将通过注射疫苗而产生对该病具有免疫作用的物质。这种物质叫______。这种免疫属于____________免疫。</p><p>(4)小敏接种过乙肝疫苗,她认为自己体内有抗体,不会患上甲型H1N1流感这种传染病。她的想法对吗?_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xa0;</p></div></div>
<div><p>【答案】  病原体  抗原  切断传播途径  抗体  特异性免疫  不对  抗体具有专一性(或乙肝疫苗产生的抗体只针对乙肝病毒起作用)</p><p>【解析】(1)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从传染病学分析,甲型H1N1流感病毒能使人患甲流这种传染病,属于病原体。从免疫的角度分析,流感病毒属于抗原。<br />(2)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为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病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流行不起来,所以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为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我国对所有入境人员的身体状况都要进行严格检查,这样能对有关的传染源进行及早的控制,这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中属于控制传染源。<br />(3)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制剂。人们将通过注射疫苗而产生对该病具有免疫作用的物质。这种物质叫抗体。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p><p>(4)抗体具有专一性(或乙肝疫苗产生的抗体只针对乙肝病毒起作用),所以小敏接种过乙肝疫苗,她认为自己体内有抗体,不会患上甲型H1N1流感这种传染病,是错误的。</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自1981年艾滋病发现以来,就以惊人的速度传播着。现在每天将近有1.7万人被发现感染艾滋病病毒,全球患病总人数更达数亿。病原体存在于艾滋病患者和带病毒者的血液、精液、唾液、泪液、乳汁和尿液中,主要通过静脉注射毒品,不安全性行为传播,也可以通过输入含艾滋病病毒的血液和血液制品等进行传播。根据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p><p>(1)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那么HIV是引起这种传染病的________。HIV由__________和蛋白质组成,它主要侵犯并瓦解人体的________系统,使人不能抵御病原体。</p><p>(2)目前,很多科研工作者正在研制艾滋病疫苗,以期使人们获得对艾滋病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属于________免疫。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可临床使用的艾滋病疫苗,因此所有直接或间接接触到传染源的人都属于__________。</p><p>(3)不安全性行为是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为了预防艾滋病的蔓延,我国近几年来在许多城市的公共娱乐场所免费提供安全套,这种做法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__________。</p><p>&#xa0;</p></div></div>
<div><p>【答案】  病原体  遗传物质  免疫  特异性  易感人群  切断传播途径</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安徽省长丰县造甲中学八级第二学期期末提分卷生物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