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01:22:21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双语中学八年级招生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每天需要补充一定量的蛋白质,下面有关蛋白质在人体的作用及消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p><p>A. 既是组织细胞的构成物质,又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p><p>B. 人的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离不开蛋白质</p><p>C. 胃液中的胃蛋白酶对蛋白质具有初步的消化作用</p><p>D. 蛋白质在人体内消化的最终产物是甘油与脂肪酸</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食物中含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水等六大类营养物质,它们各具有一定的作用。蛋白质在消化道内的终产物是氨基酸。</p><p>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与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重要关系,也能提供少量的能量。蛋白质在胃中开始被消化,在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然后进入小肠,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中酶的作用下变成氨基酸。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为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小悦设置了如图实验装置,已知A试管实验材料是淀粉液+唾液,则B试管实验材料为</p><p>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28/09/8404d460/SYS201904280928366604237749_ST/SYS201904280928366604237749_ST.001.png" width="105" height="8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淀粉液+唾液    B. 淀粉液+清水</p><p>C. 唾液+碘液    D. 唾液+清水</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要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就应该以唾液为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除唾液这个条件不同外其它条件都应该相同,即在实验组中加入唾液,相应的对照组中加入等量的清水,所以B试管应该加入淀粉液和清水。<br />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人体呼吸道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p><p>A. 喉以软骨为支架,是发声器官</p><p>B. 呼吸道都以骨或软骨做支架,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p><p>C. 吞咽食物时,会厌软骨会盖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气管</p><p>D. 呼吸道只有鼻腔中有黏膜分布,可以分泌黏液粘住灰尘</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呼吸系统的组成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是气体的通道,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p><p>喉以软骨为支架,是发声器官,发音时声带向中线移动,声门闭合,肺内呼出的气流冲动声带而产生基音,再经咽、口、鼻共鸣,由舌、软腭、齿、唇构语,从而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和语言,故A正确;呼吸道是气体的通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故B正确;咽是呼吸和消化的共用器官,吞咽食物时,会厌软骨会盖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气管,故C正确;鼻腔和气管内均有黏膜分布,可以分泌黏液粘住灰尘,使到达肺部的气体变的清洁,同时呼吸道还有清洁和湿润的作用。故D错误。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中A、B、C为膈肌三种不同状态,当膈肌内处于A 处时,肺泡内氧气含量(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28/09/8404d460/SYS201904280928370017557702_ST/SYS201904280928370017557702_ST.001.png" width="122" height="10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最高    B. 最低</p><p>C. 没变化    D. 均有可能</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运动实现了肺的通气,即肺内气体与外界气体进行交换。</p><p>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叫做肺的通气,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吸气: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外界大气压力大于肺内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图中当膈肌由状态A向状态C转换时,膈的顶部下降,因此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胸廓扩大,此时膈肌收缩,肺随胸廓的扩大而扩大,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形成吸气。图中当膈肌由状态C向状态A转换时,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泡借弹性→缩回,导致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排出肺泡完成呼气。因此,当肺泡内氧气含量最低时,膈肌内应处于A呼气状态。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流程图可用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以下几幅流程图中有错误的是(  )</p><p>A. 外界声波一外耳道一鼓膜一听小骨一内耳一听觉神经一大脑</p><p>B. 血液一肾小球一肾小管一肾小囊一尿液</p><p>C. 外界光线一角膜一瞳孔一晶状体和玻璃体一视网膜一视觉神经一大脑</p><p>D. 外界刺激一感受器一传入神经一神经中枢一传出神经一效应器</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以下问题:一、听觉的形成过程;二、尿液的形成过程;三、视觉的形成过程;四、反射弧.</p><p>解答:解: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因此A正确。</p><p>尿的形成过程是:血液经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进入肾小囊腔,原尿流经肾小管时,经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后形成尿液,故B不正确。</p><p>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故C正确。</p><p>反射弧的过程是:感受器接受外界的刺激后,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然后沿着传入神经传给效应器。故D正确。</p><p>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如图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28/09/8404d460/SYS201904280928373150554730_ST/SYS201904280928373150554730_ST.001.png" width="139" height="11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血管乙处是人体内二氧化碳浓度最低的地方</p><p>B. 甲内流的是静脉血,丙内流的是动脉血</p><p>C. 血管丙内的血液将流回心脏的右心房</p><p>D. 乙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进行物质交换</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人体的呼吸包括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四个步骤.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p><p>图示肺泡里的气体交换,血管乙是肺泡处的毛细血管,根据气体扩散原理,二氧化碳最高的地方是组织细胞,而血管乙处是人体内二氧化碳浓度最低的地方,故A正确;甲是肺静脉,内流静脉血,丙是肺静脉,内流动脉血,故B正确;肺循环的途径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的毛细血管,肺静脉,将血液回到心脏的左心房,故C错误;乙是肺部的毛细血管处,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气体的交换,故D正确。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纪实片《穹顶之下》引起了全社会对环境污染的广泛关注.PM2.5是造成雾霾的主要因素,呼吸道对其几乎没有净化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p><p>A. PM2.5通过扩散作用由外界空气进入肺泡</p><p>B. 雾霾天气里,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氧气</p><p>C. 减少雾霾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是大规模植树造林</p><p>D. PM2.5吸入人体后,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哮喘等疾病</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雾霾对身体的各个器官都有危害,主要危害还是对呼吸系统的危害.因为雾霾是指空中浮游大量尘粒和烟粒等有害物质.因为受到气压等气候条件的影响,城市中空气污染物不 易扩散,加重了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物质的毒性,这些有害物一旦被人体吸入,就会刺激并破坏呼吸道黏膜,破坏呼吸道黏膜防御能力,对人体的呼吸系统造成损伤,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能用来做DNA亲子鉴定的是(  )</p><p>A. 血浆    B. 红细胞    C. 白细胞    D. 血小板</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容易被碱性颜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即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片段叫做基因。血浆的主要成分是水,没有细胞结构、没有细胞核;血小板,和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白细胞,有细胞核, DNA存在于血液中的白细胞中。</p><p>ABC、通过分析可知,血液中只有白细胞有细胞核,细胞核内有DNA,血浆是血液的间质部分,没有细胞核,血小板、红细胞内没有细胞,所以血浆、红细胞和血小板都没有DNA,所以能用来做DNA亲子鉴定的是白细胞。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实验小组解剖观察猪的心脏后,总结出心脏的结构与功能对应的关系,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28/09/8404d460/SYS201904280928378094746121_ST/SYS201904280928378094746121_ST.001.png" width="151" height="13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C和D、B和A不相通,使动、静脉血完全隔开</p><p>B. A的壁最厚,为长距离输送血液提供动力</p><p>C. C和B之间房室瓣膜,保证血液从C流向B</p><p>D. 与B连通的血管是肺静脉,他们之间存在的瓣膜是静脉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据图可知,心脏有四个腔:C右心房、B右心室、D左心房、A左心室。只有心房与心室是相通的,心脏的左右是不相通的,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心脏内有保证血液按一定方向流动的瓣膜:房室瓣和动脉瓣。</p><p>心脏的左右是不相通的,即 C和D、B和A不相通,这样使动、静脉血完全隔开,故A正确;A左心室是体循环的起点,体循环路线最长,与此相适应,A左心室壁最厚,为长距离输送血液提供动力,故B正确;C右心房和B右心室之间有瓣膜房室瓣,使血液只能从C流向B,而不会倒流,故C正确;B右心室连通的是肺动脉,不是肺静脉,在右心室与肺动脉之间有动脉瓣,可防止血液倒流,故D错误。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献血和输血的说法中,错误的是&#xa0;(      )</p><p>A. 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献血200~300mL不会影响身体健康</p><p>B. 献血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p><p>C. 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p><p>D. 输血时血型不符就会造成血小板凝集成团</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我国提倡义务献血,献血能挽救他人是生命,对自身也有益,解答时可以从无偿献血的原则、意义、要求、输血等方面来分析。</p><p>我国实行义务献血,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故A正确;正常适量献血不会影响身体健康,而且还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故B正确;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例如:正常情况下A型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输血时,如果输血者和受血者血型不合会发生红细胞凝集反应,故C正确;输血时应该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因此O型血既可以输给O型血的人,也可以输给其他血型的人,要注意的是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故D错误。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病人的上臂部抽血化验或输生理盐水,选用的血管分别是(  )</p><p>A. 动脉、静脉    B. 静脉、静脉</p><p>C. 动脉、动脉    D. 静脉、动脉</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动脉血管管壁较厚,弹性较大,分布较深,不容易插入针头,而且压力太大,抽血以后不容易止血;毛细血管一般比针头还细、血量少,且流动最慢;静脉血管管壁较薄,弹性较小,一般都位于浅表部位,针头容易插入,而且压力小,容易止血.。故在医院输液或抽血时,针头插入的血管都是静脉血管。</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酗酒会引发心脏疾病的原因哪一项不正确(      )</p><p>A. 过量的酒精会使血管的官腔变窄,血压升高</p><p>B. 酒精过量会使脂肪物质沉淀在血管壁上</p><p>C. 过量的酒精会使红细胞数量增加,血液变稠</p><p>D. 过量的酒精易导致动脉硬化</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喝酒会严重损害人的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是指脑和脊髓,脑有大脑、小脑、脑干组成.小脑维持躯体的平衡,使动作准确协调,过量饮酒使小脑中毒,出现走路不稳的现象;过量饮酒酒精使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中毒,导致说话不清现象出现;过量饮酒酒精使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中枢中毒,出现幻觉现象;严重时酒精会使整个神经中枢中毒,导致思维混乱、失去知觉,昏睡。</p><p>喝酒会严重损害人的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是指脑和脊髓,脑由大脑、小脑、脑干组成,大脑皮层有许多重要的神经功能区如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知识、躯体感觉中枢、躯体运动中枢等。少量饮酒可以促进中枢神经兴奋,在神经系统的作用下心跳加快,出现面红耳赤现象;小脑维持躯体的平衡,使动作准确协调,过量饮酒使小脑中毒,出现走路不稳的现象;过量酒精会使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中毒,导致说话不清现象出现;过量饮酒会使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中毒,使脑处于过度或麻痹状态,出现幻觉现象,引起神经衰弱和智力减退,过量的酒精使脂肪沉积到血管壁上,使管腔变窄,加速人体动脉硬化的过程,冠心病发病率增加;严重时酒精会使整个神经中枢中毒,导致思维混乱、失去知觉,昏睡,长期酗酒还会产生精神依赖和身体依赖。​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研究被测试者的血浆、肾小管以及输尿管中的液体里面P和Q两种物质的浓度,如下表所示,请指出P和Q各是什么物质(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28/09/8404d460/SYS201904280928383639859028_ST/SYS201904280928383639859028_ST.001.png" width="257" height="10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P是葡萄糖、Q是蛋白质</p><p>B. P是葡萄糖,Q是尿素</p><p>C. P是尿素,Q是蛋白质</p><p>D. P是尿素,Q是葡萄糖</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A、如果P是葡萄糖,到输尿管时应该是0,不应该变大,A错误;</p><p>B、如果P是葡萄糖,到输尿管时应该是0,不应该变大,B错误项;</p><p>C、如果Q是蛋白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被过滤回血液,当液体流经肾小管时为0,不应该不变,C错误;</p><p>D、P是尿素,流经输尿管时之所以变大是因为大部分的水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了血液,而Q是葡萄糖也符合题意,D正确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激素中可直接影响婴幼儿智力发育的是(    )</p><p>A. 胰岛素    B. 生长激素    C. 甲状腺激素    D. 性激素</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分泌异常会引起人体患病。</p><p>胰岛素的作用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等,胰岛素分泌不足就会得糖尿病,故A不符合题意;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导致病人身材矮小,但智力正常,得的是侏儒症,故B不符合题意;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如果在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得呆小症.导致患者身材矮小,智力低下,生殖器官发育不全,故C符合题意;性激素分为雌性激素和雄性激素,其作用是促使男女产生第一或第二性征,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大面积烧伤患者护理不当时,易发生病菌感染而引发严重后果,这主要是由于</p><p>A. 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B. 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p><p>C. 营养物质得不到及时补充    D. 体液大量流失</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皮肤是人体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大面积烧伤导致第一道防线的缺失,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容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耳的结构中能够接受声波产生振动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28/09/8404d460/SYS201904280928386943278981_ST/SYS201904280928386943278981_ST.001.png" width="180" height="13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①听小骨    B. ③听神经</p><p>C. ②耳蜗    D. ④鼓膜</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④鼓膜、鼓室和①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②耳蜗。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故能够接受声波产生振动的是④鼓膜。</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上图表示外界气温改变时,皮肤中血管的舒缩情况,请读图分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28/09/8404d460/SYS201904280928388654150420_ST/SYS201904280928388654150420_ST.001.png" width="231" height="10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A图表示外界气温较高时,皮肤中毛细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多</p><p>B. B图表示外界气温较低时,通过皮肤散热量减少</p><p>C. 皮肤能够调节体温,与之有关的结构只有毛细血管</p><p>D. 图A时,人体的排汗量往往较多</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人体的主要散热部位是皮肤。皮肤与局部血流量有密切关系。凡是能影响皮肤血管舒缩的因素(如环境温度变化或精神紧张等)都能改变皮肤的温度。真皮中含有丰富的血管,不但能够给皮肤送来营养,还能够调节体温。天热时,毛细血管膨胀,血流量增加,散失更多的热量;天冷时,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散失的热量也减少。</p><p>当环境温度较高时,皮肤内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多,汗腺从毛细血管吸收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增多,形成的汗液增多,由皮肤直接散发的热量增加,故A正确;在寒冷环境中,由于皮肤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皮肤温随之降低,体热散失因此减少,故B正确;皮肤能够调节体温,与有关的结构有毛细血管,汗腺分泌汗液增加等可以起到调节体温的作用,故C错误;图A表示外界气温较高,汗腺分泌增加,从而增加散热,可以调节体温,故D正确。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血液流经某些器官时,血液中的废物将减少,这些器官是(    )</p><p>①肝脏  </p><p>②皮肤  </p><p>③肾脏  </p><p>④肺  </p><p>⑤大肠</p><p>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③④⑤    C. ②③④    D. ③④⑤</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血液中运输的代谢废物是二氧化碳、尿素、水和无机盐等,其中二氧化碳必须通过呼吸排出,也就是血液经过肺的时候进行了气体交换,氧气进入人体,二氧化碳被呼出;而尿素等则是在肾脏里以形成尿液的形式排出的,所以血液经过肺的时候二氧化碳大大减少,而经过了肾脏之后,尿素等代谢废物也大大减少。</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不属于内分泌腺特点的是( )</p><p>A. 分泌物由导管输送</p><p>B. 分泌物是激素</p><p>C. 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p><p>D. 分泌物随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人体内有许多腺体,其中有些腺体没有导管,它们的分泌物是激素,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这类腺体叫做内分泌腺.如垂体、甲状腺、胸腺、胰岛、肾上腺、性腺(睾丸和卵巢)等.有些腺体如汗腺、唾液腺、肝脏等,它们的分泌物可以通过导管排出去,这类腺体叫做外分泌腺。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人体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p><p>A. 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p><p>B. 脑和脊髓都是由灰质和白质构成的</p><p>C. 脑神经和脊神经构成周围神经系统</p><p>D. 无论何时,脊髓里的神经中枢都受大脑控制</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大脑皮层上的神经中枢是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脊髓包括灰质和白质,灰质位于其横截面的中央,呈蝴蝶状,似“H”。</p><p>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包括视觉中枢,听觉中枢,语言中枢等,故A正确;脊髓和大脑的结构都是由灰质和白质构成,故B正确;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故C正确;在正常情况下,脊髓里的神经中枢是受大脑控制的。例如,正常的成年人能够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和排便等生理活动;软骨脊髓横断的病人,脊髓白质里的神经纤维被切断,失去了与大脑皮层的联系,因而脊髓灰质里的低级的神经中枢(例如排便、排尿中枢)的活动就失去了大脑皮层的控制,故D错误。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人因意外事故,有一反射弧的传出神经受损,该反射活动( )</p><p>A. 不能进行,此人能运动    B. 能进行,此人不能运动</p><p>C. 不能进行,此人有感觉    D. 能进行,此人无感觉</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人体的传出神经受损,反射弧不完整,神经冲动就不能由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效应器就无法做出反应,即反射活动不能进行。但是神经冲动仍然可以通过脊髓传到大脑的感觉中枢,产生感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是“铃声——唾液分泌反射”的建立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28/09/8404d460/SYS201904280928394119840401_ST/SYS201904280928394119840401_ST.001.png" width="372" height="20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图甲中,食物刺激引起唾液分泌</p><p>B. 图乙中,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p><p>C. 图丙表示每次喂狗以前先摇一次铃</p><p>D. 图丁中,若长期只给予铃声刺激,则“铃声——唾液分泌反射”消退</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图甲所示过程中,给狗进食会引起唾液分泌,这是非条件反射所以A是对的;图乙所示过程中,给狗听铃声不会引起唾液分泌,铃声与唾液分泌无关,所以B不对。如图丙所示过程中,在每次给狗进食之前,先给听铃声,这样经多次结合后,当铃声一出现,狗就有唾液分泌。这时,铃声已成为进食(非条件刺激)的信号,称为信号刺激或条件刺激。条件反射建立之后,如果反复应用条件刺激而不给予非条件刺激强化,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减弱,最后完全不出现。这称为条件反射的消退。图丙所示过程中,铃声与食物多次结合应用,使狗建立了条件反射;图丁所示过程中,反复单独应用铃声而不给予食物(不强化),则铃声引起的唾液分泌量会逐渐减少,最后完全不能引起分泌,所以C、D是对的,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图中甲、乙表示两种异常眼的成像路径,丙、丁表示矫正视力需配戴的镜片。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28/09/8404d460/SYS201904280928395290790325_ST/SYS201904280928395290790325_ST.001.png" width="405" height="11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甲是近视眼,需配戴丙矫正    B. 甲是远视眼,需配戴丁矫正</p><p>C. 乙是远视眼,需配戴丙矫正    D. 乙是近视眼,需配戴丁矫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远视眼,如果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的,戴凸透镜进行矫。</p><p>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图乙光线在视网膜前汇聚,表示成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表示的是近视眼;图甲光线汇聚在视网膜后方,表示成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表示的是远视眼;图丙是凸透镜,表示远视眼的矫正;图丁是凹透镜,表示近视眼的矫正。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p><p>A. 免疫器官有扁桃体、淋巴结、胸腺和脾脏等</p><p>B. 过敏反应是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严重时会导致死亡</p><p>C. 免疫细胞能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p><p>D. 皮肤和杀菌物质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人体免疫分为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人体的三道防线是:第一道防线是皮肤、粘膜、纤毛,功能是阻挡、杀菌和清扫异物;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功能是溶解、吞噬病原体;第三道防线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功能是能产生抗体抵抗抗原(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据此解答。</p><p>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组成,其中免疫器官有胸腺、淋巴结、脾脏、扁桃体等,故A不符合题意;人体免疫功能失调时,会引发某些疾病.当抵抗抗原侵入的功能过强时,进入人体的某些食物和药物会引起过敏反应,严重时会导致死亡,故B不符合题意;免疫细胞随时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上述功能正常时,对人体是有利的,故C不符合题意;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纤毛.功能是阻挡、杀菌和清扫异物;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功能是溶解、吞噬病原体,故D符合题意。故选D</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为人体消化系统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4/19/94de65a1/SYS201904141944133664801788_ST/SYS201904141944133664801788_ST.001.png" width="260" height="28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人体的消化系统由           和           组成。</p><p>(2)图中[ 1 ]是        ,能分泌         。</p><p>(3)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 ]     ,它能分泌     ,促进      被消化。</p><p>(4)消化吸收营养的主要场所是[ ]       ,内有     和          增加了吸收营养的面积。</p><p>(5)除肠液以外,由[ ]___________分泌的消化液中也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p></div></div>
<div><p>【答案】(1)消化道;消化腺</p><p>(2)唾液腺;唾液</p><p>(3)3;肝脏;胆汁;脂肪</p><p>(4)9;小肠;毛细血管壁;绒毛壁</p><p>(5)7;胰腺</p><p>【解析】</p><p>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肝脏等。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能够分泌胆汁,分泌的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对脂肪不能进行化学性消化,只能乳化脂肪。</p><p>(1)人体的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包括大消化腺和小腺体,大消化腺位于消化道外,包括唾液腺、肝脏和胰腺;小腺体包括位于消化道内,包括胃腺和肠腺。故人体的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p><p>(2)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脏,肝脏分泌的胆汁也进入小肠,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促进脂肪的消化,脂肪在这些消化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故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脏,它能分泌胆汁,此消化液能促进脂肪的消化。</p><p>(3)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主要场所,这是因为小肠具有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长约5~6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其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因此,消化吸收营养的主要场所是【9】小肠,内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加了吸收营养的面积。</p><p>(4)胰腺分泌的消化液也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它们能将蛋白质、糖类和脂肪彻底消化。故除肠液以外,由【7】胰腺分泌的消化液也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如图为人体新陈代谢示意图,其中A、B、C、D、E、F表示相关的细胞、器官或系统,a、b、c、d、e表示相关的物质,(1)、(2)表示生理过程.请分析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28/09/8404d460/SYS201904280928398083611687_ST/SYS201904280928398083611687_ST.001.png" width="211" height="19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B为人体的______系统,有一类特殊的物质致使B中的液体呈红色,这种红色物质是__________,其特性是__________________ 。                     </p><p>(2)c物质由A进入到B的过程叫___________。</p><p>(3)D代表肾,则e的形成要经过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生理过程.相比流入肾的血液,从肾流出的血液中明显减少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p><p>(4)人体的这些系统协调一致,密切配合,是在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的调节下完成的。</p></div></div>
<div><p>【答案】循环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吸收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尿素神经系统激素</p><p>【解析】</p><p>循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进行体内物质的运输,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中有一种含铁的血红蛋白质,使血液呈现红色,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人体各段消化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不同。尿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虑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人体之所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由于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同时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对人体也有调节作用。</p><p>(1)B循环系统中的液体是血液,血液之所以呈红色,就是因为含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即血红蛋白,特性是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p><p>(2)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因此,c物质由A进入到B的过程叫吸收。</p><p>(3)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肾小体又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尿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虑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尿液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因此,D代表肾,则e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两个生理过程.相比流入肾的血液,从肾流出的血液中明显减少的物质是尿素。</p><p>(4)人体之所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由于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同时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对人体也有调节作用;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调节方式,必须靠体液来运输,它的作用途径自然是体液的传送,二者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人体的自我调节,其中以神经调节为主,它具有作用时间短,快速准确的特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激素的调节,正是由于这两种调节方式的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的,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才能协调一致,使人体成为一个复杂、协调、统一的整体。因此,人体的这些系统协调一致,密切配合,是在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下完成的。</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为呼吸系统有关结构示意图,分析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28/09/8404d460/SYS201904280928400055658792_ST/SYS201904280928400055658792_ST.001.png" width="303" height="20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 _______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从而完成吸气与呼气,这就是呼吸运动,呼吸运动完成的是______ 与_________的气体交换。</p><p>(2)外界空气到达图中3后,气体交换在_____ ____之间进行。此处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p>(3)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发生在______与 __________之间,人体内的气体交换都是是通过______________完成的。从B流出的血与从A流入的血相比较,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div></div>
<div><p>【答案】胸廓肺外界肺泡毛细血管肺泡数量多,肺泡外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液组织细胞之间气体扩散作用二氧化碳减少,氧气含量增多</p><p>【解析】</p><p>人体呼吸的全过程包括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间气体交换,结合图示进行解答。胸廓有节律的地扩大和缩小,从而完成吸气和呼气,这就是呼吸运动。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肺的结构特点是肺泡数量多,肺泡外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p><p>(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外界大气压力大于肺内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呼气时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泡借弹性缩回→导致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排出肺泡。因此,呼吸运动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从而完成吸气与呼气,这就是呼吸运动,呼吸运动完成的是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p><p>(2)肺泡里的气体交换是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完成。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功能单位,数量多,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这些特点适于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因此,外界空气到达图中3后,气体交换在肺泡和毛细血管之间进行。此处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是肺泡数量多,肺泡外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p><p>(3)气体扩散是指某种气体分子通过扩散运动而进入到其它气体里;因为气体分子的不规则运动比较激烈,所以扩散比较明显.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来完成的,一种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如肺泡内刚吸入的气体中氧气含量高于血液中氧气含量,二氧化碳低于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肺泡内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从而实现了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交换的结果是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在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由于组织细胞不断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导致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大于组织细胞内的氧气含量,而组织细胞内的二氧化碳含量大于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血液中的氧气扩散到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中,交换的结果是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因此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换气都是通过是通过气体扩散完成的。因此,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发生在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完成的。从B流出的血与从A流入的血相比较,变化是二氧化碳减少,氧气含量增多。</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年2017世界乒乓球单项锦标赛6月5日在德国杜塞尔多夫闭幕,与过去20年的历届比赛一样的是,中国队依旧强大,赢得了5个项目中的4项冠军,其中三个项目的决赛在中国选手之间进行。本次比赛也表现出与往届不同的地方,那就是乒乓球已经作为中国的软实力,发挥了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作用。请回答以下问题。</p><p>(1)球迷的眼睛看到球员精彩的球技,是因为眼球内的___________能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外界物体形成的物像始终落在视网膜上。</p><p>(2)球员在比赛过程中大汗淋漓,以汗液形式排出了体内的一些代谢废物,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3)球员观看乒乓球由远处飞过来的过程中,他眼睛中的晶状体的曲度变化是_____________。</p><p>(4)在双打比赛过程中,队友的脚被踩到,小腿自然跳起,这是一种_________反射,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____的灰质内。</p><p>(5)比赛结束后,球员们需要适量进食以补充能量,但是球员们的血糖含量维持动态的平衡,这是体内的__________调节作用的结果。</p></div></div>
<div><p>【答案】睫状体水、无机盐、尿素由小变大非条件脊髓胰岛素</p><p>【解析】</p><p>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反射的类型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本质区别是否有大脑皮层的参与。没有大脑皮层参与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的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上的反射是条件反射。排泄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 呼吸系统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p><p>(1)睫状体能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远近不同的物体始终成像于视网膜上,使人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上的镜头。因此,球迷的眼睛看到球员精彩的球技,是因为眼球内的睫状体能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外界物体形成的物像始终落在视网膜上。</p><p>(2)排泄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因此,球员在比赛过程中大汗淋漓,以汗液形式排出了体内的一些代谢废物,主要有水、无机盐、尿素。</p><p>(3)人体能看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是通过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曲度完成的。人视近物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曲度变大;视近物时,正好相反。因此,球员观看乒乓球由远处飞过来的过程中,他眼睛中的晶状体的曲度变化是由小变大。</p><p>(4)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膝跳反射是生来就有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属于非条件反射。但是受大脑的控制。因此,在双打比赛过程中,队友的脚被踩到,小腿自然跳起,这是一种非条件反射,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的灰质内。</p><p>(5)胰腺分泌胰岛素,胰岛素主要调节糖的代谢,饭后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加速血糖分解和转化。因此,比赛结束后,球员们需要适量进食以补充能量,但是球员们的血糖含量维持动态的平衡,这是体内的胰岛素调节作用的结果。</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平常所说的“肝炎”,一般是指有传染性的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组疾病。现已经发现的有甲、乙、丙、丁、戊型肝炎五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还会有新的肝炎病毒被发现、被命名。下面是关于甲肝、乙肝、丙肝的传播途径及其预防措施,请阅读以下资料并回答问题。</p><p>(一)甲型肝炎:被甲肝病人大便污染的水、食物等,未经彻底消毒被人饮用或食用就很容易引起甲肝的暴发流行。严把“病从口入”关,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护水源,搞好饮水卫生,生吃蔬菜瓜果要洗净,不吃腐败不洁的食物,提倡分餐制。家庭中有人患病应进行家庭消毒,将餐具煮沸10分钟以上。目前,甲型肝炎疫苗的研究已获成功,国产和进口的疫苗均可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购买和注射,可有效预防甲肝感染。</p><p>(二)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比较复杂,主要有①输血传播②医源性传播。③母婴传播患等。所有体内带有乙肝病毒的人(无症状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以及乙肝患者)都能将乙肝病毒传染给他人,做好个人防护的关键是接种乙肝疫苗。目前,我国已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程序,以新生儿、学龄前儿童为主要对象。接种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p><p>(三)丙型肝炎:具有与乙型肝炎相似的传染途径。丙肝病毒主要是经血液传播,所以应做到远离毒品,按照《输血法》使用血液及血制品。注意个人卫生,提倡使用一次性医疗物品,最好分餐进食,专用洗浴用品等措施。</p><p>(1)从传播途径上看,甲肝属于_________传染病,家庭中有人患甲病应进行家庭消毒,将餐具煮沸10分钟以上,从预防传染病流行的角度分析,这属于_________,通过接种疫苗获得免疫力,属于__________免疫,它是人体抵御病原体的_________防线。</p><p>(2)我国从1982年开始在全国实施计划免疫,大大提高了广大儿童及青少年的免疫能力,如果人体接种过期或未经冷藏而失去活性的疫苗,结果是体内不能产生_________,仍会导致感染,也就失去了计划免疫的意义。&#xa0;</p><p>(3)曾引起上海甲肝大流行的罪魁祸首就是甲肝病毒,是由于人们食用了被甲肝病毒污染的毛蚶引发的,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来看,没有接种甲肝疫苗的人属于________ ,从免疫学的角度来看,甲肝病毒属于________,感染甲肝病毒的毛蚶属于_____________ ,甲肝疫苗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消化道切断传播途径特异性第三道抗体易感人群病原体传染源抗原</p><p>【解析】</p><p>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p><p>(1)从传播途径上看,甲肝属于消化道传染病,家庭中有人患甲病应进行家庭消毒,将餐具煮沸10分钟以上,从预防传染病流行的角度分析,这属于切断传播途径,通过接种疫苗获得免疫力,属于特异性免疫,它是人体抵御病原体的第三道防线。</p><p>(2)接种用的疫苗是由减毒的、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将疫苗注射到人体后,接种的疫苗相当于抗原,能刺激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抵抗该病的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叫抗体;抗体只能消灭特定的病原体,对其它病原体无效,属于特异性免疫。可见其特点是: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此,我国从1982年开始在全国实施计划免疫,大大提高了广大儿童及青少年的免疫能力,如果人体接种过期或未经冷藏而失去活性的疫苗,结果是体内不能产生抗体,仍会导致感染,也就失去了计划免疫的意义。 </p><p>(3)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为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因此,曾引起上海甲肝大流行的罪魁祸首就是甲肝病毒,是由于人们食用了被甲肝病毒污染的毛蚶引发的,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来看,没有接种甲肝疫苗的人属于易感人群,从免疫学的角度来看,甲肝病毒属于病原体,感染甲肝病毒的毛蚶属于传染源,甲肝疫苗属于抗原。</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已知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均为蛋白质.某同学为探究生长激素的作用做了如下实验:取30只同样大小的幼鼠等分为A、B、C三组,分别放入三个饲养笼中,给A组幼鼠定期注射适量生长激素,B组不注射,C组定期饲喂与A组等量的生长激素,其他条件均一致。一段时间后,A组小鼠增重40%,B、C两组小鼠增重均为25%.请回答下列问题。 </p><p>(1)________组和B组结果比较,说明生长激素有________的作用。</p><p>(2)C组结果和B组结果比较,能否说明生长激素没有任何生理作用?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p><p>(3)若将本实验中的生长激素改为甲状腺激素,重复A、B组实验,则________组幼鼠会提前成熟。</p></div></div>
<div><p>【答案】(1)A组与B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注射生长激素,A组是实验组,B组对照组,说明生长激素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p><p>(2)C组与B组对照,实验变量是饲喂生长激素,C组是实验组,B组对照组,不能说明生长激素没有任何生理作用,原因是生长激素成分为蛋白质,蛋白质可以在胃和小肠中被消化液分解,C组饲喂的生长激素被消化了.</p><p>(3)由于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的作用,若将本实验中的生长激素改为甲状腺激素,重复A组和B组实验,则A组幼鼠会提前成熟.</p><p>【解析】</p><p>生长激素的作用是调节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得巨人症,分泌过少会得侏儒症,成年时分泌更多会得肢端肥大症,侏儒症的特点是身材矮小但智力正常。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解答时从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等方面切入。</p><p>(1)A组与B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注射生长激素,A组是实验组,B组对照组,说明生长激素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p><p>(2)C组与B组对照,实验变量是饲喂生长激素,C组是实验组,B组对照组,不能说明生长激素没有任何生理作用,原因是生长激素成分为蛋白质,蛋白质可以在胃和小肠中被消化液分解,C组饲喂的生长激素被消化了。</p><p>(3)由于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的作用,若将本实验中的生长激素改为甲状腺激素,重复A组和B组实验,则A组幼鼠会提前成熟。成年饮水和食物中缺碘,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容易引起甲状腺增生肿大,成为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食用加碘食盐以及常吃海带等含碘丰富的海产品,可以有效地预防这种疾病。因此,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成年人长期生活在食物、饮水中缺少这种原料的地区,容易患地方性甲状腺肿(或大脖子病)。</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双语中学八级招生考试生物试卷